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557)
2023(6628)
2022(5137)
2021(4776)
2020(4069)
2019(9305)
2018(9415)
2017(18396)
2016(9520)
2015(10903)
2014(10653)
2013(10346)
2012(9098)
2011(8196)
2010(8393)
2009(7380)
2008(7098)
2007(6386)
2006(5445)
2005(4844)
作者
(27257)
(22753)
(22713)
(21686)
(14443)
(10798)
(10073)
(8858)
(8531)
(8090)
(7785)
(7709)
(7273)
(7271)
(7066)
(7031)
(6905)
(6668)
(6538)
(6434)
(5611)
(5593)
(5568)
(5235)
(5136)
(5113)
(5069)
(4808)
(4588)
(4486)
学科
(45232)
经济(45203)
(30780)
管理(30727)
(25615)
企业(25615)
方法(25437)
数学(23563)
数学方法(23053)
技术(13777)
中国(10580)
(10395)
(10206)
业经(8771)
(7833)
贸易(7827)
技术管理(7784)
(7641)
理论(7421)
农业(7258)
(6976)
地方(6552)
(6115)
环境(6041)
(5608)
(5523)
银行(5511)
(5466)
金融(5465)
产业(5353)
机构
学院(138328)
大学(137442)
(60078)
经济(58995)
管理(57342)
理学(50528)
理学院(50084)
管理学(48923)
管理学院(48684)
研究(42182)
中国(31282)
(28252)
科学(25832)
(24711)
业大(20483)
(20388)
财经(20374)
(19964)
中心(19751)
(19595)
经济学(19395)
研究所(18757)
(18718)
经济学院(17705)
北京(17440)
(16370)
技术(16218)
师范(16201)
农业(15617)
经济管理(15577)
基金
项目(98219)
科学(78814)
基金(72858)
研究(70058)
(63936)
国家(63523)
科学基金(55772)
社会(46086)
社会科(44108)
社会科学(44096)
(38592)
基金项目(37757)
自然(36429)
自然科(35750)
自然科学(35746)
自然科学基金(35104)
教育(33444)
(32152)
资助(30720)
编号(27297)
重点(22081)
(21886)
(21743)
(20612)
创新(20441)
成果(20146)
国家社会(20003)
教育部(19136)
科研(18668)
人文(18559)
期刊
(58473)
经济(58473)
研究(37373)
中国(25889)
管理(22409)
学报(20029)
科学(19901)
(18774)
技术(17673)
(17257)
大学(16023)
教育(15210)
学学(15190)
农业(12203)
经济研究(10696)
财经(10252)
技术经济(9967)
统计(9721)
(9680)
金融(9680)
业经(9455)
(9294)
(8887)
科技(8316)
决策(7926)
问题(7401)
(7216)
商业(6631)
(6267)
论坛(6267)
共检索到19400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易先忠  
文章利用拓展的R&D增长模型和中国2000-2006年省际面板数据证明了由于技术差距对技术后发优势的双面效应,技术差距与技术进步和经济增长呈倒"U"形关系,一定程度以内的技术差距有利于技术进步,但过大的技术差距并不利于技术进步;而主导技术进步模式随着技术差距的缩小从自主研发到模仿,再到自主研发转换。其政策含义是:根据技术差距选择适宜的主导技术进步模式有助于实现技术赶超。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陈怡安  
本文利用中国1995-2011年省际面板数据,采用门槛面板模型得出海归对中国技术进步效应与技术差距存在非线性关系。研究表明,技术差距对海归技术进步的影响存在倒U型关系,当初始阶段技术差距较大时,海归所引致的知识溢出效应呈上升趋势,在达到特定临界值后,呈现递减趋势。随着技术差距的进一步缩小,对中国海归技术进步的影响负相关;影响海归回流知识溢出的技术差距存在门槛效应,技术差距使得海归知识溢出呈现非线性的演进规律。最后,在此基础上提出本文的政策含义。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黄大湖  丁士军  
[目的]通过构建空间计量模型,实证检验2007-2018年期间,我国农业技术进步对城乡收入差距的直接影响和空间溢出效应。[方法]基于我国31个省(区、市)的面板数据,利用空间杜宾模型,并设置邻接矩阵、地理距离矩阵和经济距离矩阵,分析农业技术进步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并进一步将农业技术进步分解为农业前沿技术进步和农业技术效率。[结果]中国省域城乡收入差距具有显著的空间集聚特征,呈现出“高-高”和“低-低”的空间分布特征。农业技术进步不仅有利于缩小本省份城乡收入差距,还可以通过空间溢出效应促进邻近省份城乡收入差距的缩小。农业前沿技术进步对本省份城乡收入差距的缩小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但对邻近省份的溢出效应不明显;农业技术效率则具有明显的空间溢出效应。[结论]农业技术进步有助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要继续加大农业科技投入,进行农业科技创新,提升农业技术效率,同时加强省际间的交流与合作,促使区域间农业技术的创新、转化与扩散。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陈勇  柏喆  
为剖析中国地区工资差距产生的原因,本文基于技能偏向型技术进步对劳动者收入差距的作用,创新性地将技能偏向型技术进步与集聚效应融合起来,运用1988年、1995年、2002年、2013年中国家庭收入调查(CHIP)微观数据,在对各地区技能偏向型技术进步和集聚效应进行量化的基础上展开一系列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988—2013年中国地区工资差距增大,且地区工资差距主要体现为高技能劳动者的地区工资差距;地区工资差距之所以在很长一段时期存在,主要是由于技能偏向型技术进步与集聚效应的综合影响,表现为技能偏向型技术进步通过作用于高技能劳动者使劳动者工资差距增大,集聚效应又不断通过劳动者的地区流动助力于提高所有劳动者工资促使地区工资差距形成。进一步反事实分析发现,技能偏向型技术进步是导致地区工资差距的最主要因素。本文的研究发现为政府缩小地区工资差距、促进地区平衡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政策启示。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陈璋  唐兆涵  龙少波  
近年来,我国行业间工资差距整体规模呈现上升不断扩大态势。与此同时,我国经济发展特点突出的是不断扩大技术引进规模。过高的对外技术依存度使我国在充分享受后发优势的同时,也使经济发展呈现出了"引进式"发展的特点。文章认为我国的引进式技术进步是造成行业间工资差距增大的深层次原因。如将技术进步分为体现式和非体现式两种类型后,可以发现:我国引进的不同类型的先进技术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方式对我国的全要素生产率、资本、劳动等产生影响,加剧了经济结构中原有的生产力不平衡状况,从而导致了行业间工资差距的进一步扩大。文章通过建立VAR模型进行协整检验、格兰杰因果检验和脉冲响应函数检验验证了文章理论观点的正确性。文章结论...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陈璋  廖海勇  龙少波  
本文将国民经济各部门划分为技术引进部门和传统部门,二者的区别在于技术进步方式不同,前者从国外引进先进技术,后者通过在生产中应用技术引进部门产品获得技术进步。在两部门条件下推导工资差距模型,两部门的工资差距由技术和资本积累差异决定,再将两部门的结论推广解释行业工资差距。最后以制造业29个行业与农业的工资差距数据为样本进行实证检验,分析结果表明,技术引进速度越快、技术水平越高的行业其与农业部门的工资差距就越大。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纪玉山  张洋  代栓平  
通过对发达国家近十几年“新经济”发展的实证分析可以证明,技术进步和居民收入分配差距之间呈现出正相关关系,库兹涅茨倒U理论无法解释这一现实。技术进步和知识资本化是造成贫富差距拉大的主要原因之一。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发挥政府的宏观调节作用,加快技术进步的扩散进程,全面提高劳动力自身素质。
[期刊] 产业经济研究  [作者] 田柳  周云波  
使用中国家庭收入调查(CHIP)数据,考察了城镇居民2007年、2008年和2013年行业工资差距的变动趋势和特征,并着重检验了2007年行业技术因素在行业工资差距中所起的作用。主要结论有两点:首先,通过测度微观层面行业工资差距,发现在控制了能表示个体特征、工作特征的变量后,行业工资差距依然存在,这与针对其他国家的研究结论是一致的。其次,行业技术水平对我国城镇地区劳动者的行业工资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尤其是对国有制单位、城镇本地居民和小规模企业从业人员的效应更加明显,这说明行业的技术特征可以解释部分的行业工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叶仁荪  王光栋  王雷  
本文结合1990~2005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运用DEA方法测算了各省历年的全要素生产率变化,用以度量广义技术进步,并对技术进步的就业效应以及不同技术进步路线与就业增长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虽然技术进步有助于三次产业间就业结构的调整与优化,但实证结果显示现阶段技术进步对中国就业增长产生了不利影响;虽然这并不意味着政府促进技术进步的举措就不利于实现就业的增长,但通过促进教育和培训事业的发展、鼓励科技创新等手段,政府促进技术进步的政策取向可以在不同程度上促进就业的增长,可以抑制技术进步对就业增长的挤出作用。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超  陈璋  
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高速的经济增长,可以归纳为是以引进式技术进步为核心,以国家强控制力为保障,以政府投资为驱动的"结构性"经济增长。这种经济增长方式导致了区域间经济分化和居民收入差距的日益显著。相对农村居民而言,这种因经济发展和改革深化带来的差距,对城镇居民产生了更为深远的影响,也使得城镇居民收入差距的变动更具特殊性。笔者基于引进式技术进步的视角,首先从地区间经济总量差距、劳动力流动和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差距这三个方面对城镇居民地区间收入差距拉大的必然性进行理论分析;其次,分别对地区间人均产出差距和工资收入差距进行数理推导;在此基础上,对我国城镇居民地区间收入泰尔指数进行测度,以衡量城镇居民地区间...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张帆  李娜  董松柯  
运用超效率DEA与双边DEA衡量2006~2015年间垄断行业、非垄断行业及全行业的技术进步程度,并通过37个工业细分行业样本期间的面板数据实证回答学界关于技术进步对收入差距的影响是扩大差距亦或缩小差距的争议,认为技术进步对解决收入差距问题的作用是值得肯定的,但现阶段技术和产业结构的有偏发展长期来看可能会使行业差距继续扩大,因此政府需更加注重产业、技术结构的调整,从而使技术进步能促使收入分配更趋合理化。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苗珊珊  
利用2000—2011年中国15个省区小麦的投入产出面板数据,采用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模型,对中国单位面积小麦生产的技术效率进行测算和分析,并从农业技术进步有偏演进的视角考察我国及各省区生化技术与机械技术的利用效率。研究结果表明,2000一201 1年小麦单产平均技术效率为0.87,年均提高1.9%,技术效率提高速度较快;各省技术效率水平差异较大,且生化技术与机械技术的利用效率变动差异较大,北方(河南、湖北和黑龙江)农业机械装备程度和土地规模水平高于南方(安徽、河北),因此,北方平均机械技术利用效率高于南方;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易先忠  张亚斌  
已有研究知识产权保护的国际技术扩散模型都假定后发国只进行模仿,不进行自主创新,并且没有考虑技术差距和模仿能力对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安排的影响。本文基于中间产品种类扩张的内生增长模型,考虑了知识产权保护在鼓励自主创新和模仿国外技术两难中的权衡,认为知识产权保护对后发国技术进步的影响取决于技术差距和对国外技术的模仿能力。并据此分析了我国相关政策的选择。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卢洪友  郑法川  贾莎  
采用1998-2009年中国30个省市的人均GDP与当年全国人均GDP的差值作为区域经济差距指标,运用核密度估计方法观察了我国区域经济差距的变动状况。从核密度图可知,我国区域经济呈现出收敛的态势;通过随机前沿模型从全要素生产率中分解出前沿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利用1998-2009年28个省市的面板数据,检验了全要素生产率对区域经济差距的影响。实证结果显示,前沿技术进步能够显著的缩小区域经济差距,其中对于东部地区的效果较为显著,技术效率则能够扩大东部地区的经济差距,对于中部和西部地区的影响不显著。政策含义是缩小东部地区经济差距的主要途径是加大对科技创新领域的投入,加强对欠发达地区的技术支持;对于...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陆剑  王小明  
文章在一个内生市场结构的增长模型中研究了处于不同技术差距水平的发展中国家中市场结构与技术进步之间的关系。在对发展中国家企业可利用的外溢知识的形成机制进行设定后,文章的分析表明,恰当的市场结构与发展中国家所处的不同发展阶段有关;当国内外技术差距较大时,垄断性的市场结构有利于促进发展中国家的技术进步;当技术差距较小时,垄断性的市场结构则会阻碍技术的进步;从一个较大的技术差距开始,发展中国家可以首先采取垄断性的市场结构提高其收敛的稳态知识水平;当技术差距小于临界值以后,应该采取竞争性的市场结构以提高其技术进步的速度。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