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435)
2023(7948)
2022(6597)
2021(5760)
2020(4808)
2019(10605)
2018(10314)
2017(20264)
2016(10419)
2015(11467)
2014(11645)
2013(11810)
2012(11142)
2011(10037)
2010(10289)
2009(9499)
2008(9107)
2007(8249)
2006(7450)
2005(6918)
作者
(32066)
(27166)
(27090)
(25813)
(17509)
(12921)
(12143)
(10473)
(10084)
(9720)
(9588)
(8978)
(8804)
(8783)
(8546)
(8284)
(8034)
(7921)
(7686)
(7544)
(6881)
(6665)
(6596)
(6199)
(6127)
(6081)
(6058)
(5687)
(5590)
(5416)
学科
(71013)
经济(70973)
管理(35585)
(34875)
(28799)
企业(28799)
方法(24739)
数学(22129)
数学方法(21997)
地方(16441)
技术(14375)
(13836)
中国(13244)
(12564)
地方经济(12379)
业经(12020)
(11791)
(9427)
农业(8950)
技术管理(8346)
环境(8261)
(8166)
金融(8166)
(7925)
(7732)
贸易(7728)
(7656)
银行(7641)
经济学(7499)
(7441)
机构
学院(162501)
大学(162196)
(82489)
经济(81137)
管理(61674)
研究(59502)
理学(53359)
理学院(52785)
管理学(52074)
管理学院(51748)
中国(43431)
(34936)
科学(34274)
(32909)
(30443)
财经(27953)
研究所(27601)
经济学(27339)
中心(25884)
(25584)
(25407)
经济学院(24379)
(24098)
业大(22510)
(20940)
财经大学(20705)
北京(20449)
农业(19862)
(18857)
(18723)
基金
项目(106553)
科学(85140)
基金(79945)
研究(75431)
(70421)
国家(69930)
科学基金(60059)
社会(52338)
社会科(49946)
社会科学(49932)
基金项目(41771)
(41064)
自然(37518)
自然科(36726)
自然科学(36718)
自然科学基金(36120)
(33697)
教育(33523)
资助(32605)
编号(26918)
重点(24278)
(24163)
(24020)
国家社会(23161)
(23054)
创新(21782)
成果(21105)
教育部(20986)
人文(20443)
(20351)
期刊
(93858)
经济(93858)
研究(51596)
中国(30793)
(28360)
管理(25170)
学报(25014)
科学(23958)
(22471)
大学(19032)
学学(18557)
经济研究(17191)
技术(16341)
财经(15491)
农业(15232)
(14308)
金融(14308)
(13525)
业经(11868)
技术经济(11744)
问题(11705)
教育(10372)
统计(9379)
(8988)
(8854)
世界(8590)
科技(8363)
(8235)
国际(7646)
决策(7432)
共检索到24782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余昌龙  马添翼  
文章基于技术差距双刃性的视角分析经济增长的绩效,分析技术差距大小、收敛速度与技术模仿、技术外溢之间的复杂关系,并依据技术差距的差异性和技术适宜性判断其对不同阶段经济增长模式绩效的影响。据此,从国家与企业层面提出在不同技术水平下的贸易、投资政策建议与制度选择。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刘辉煌  余昌龙  马添冀  江航翔  
针对大多数文献所采用的FDI技术外溢、技术差距与经济增长存在线性关系的假设,本文探讨FDI技术外溢、技术差距与经济增长的非线性关系。通过在物质资本中引入FDI、在技术外溢中引入技术差距建立了增长模型进行理论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定量分析的估计方程。基于中国29个省市面板数据的估计结果表明,技术差距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倒U型的非线性关系,而且其对中国各地区的增长效应存在显著差异。
[期刊] 广东商学院学报  [作者] 毛中根  段军山  
随着人类从农业社会演进到工业社会,人们的消费模式也经历了由"节俭消费"到"借贷消费"的发展变迁。借贷消费有利于扩大居民消费,拉动经济增长,但过度的借贷消费也会给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隐患甚至导致金融危机。就目前的中国而言,美国借贷消费的经验意义可能要远大于它的失败教训。中国消费的宏观调控目标应是扩大消费与可持续消费并举。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严成樑  崔小勇  
基于一个同时包含物质资本、教育资本、健康资本和R&D资本的拓展的MRW模型,根据我国31个省份1998—2007年的数据,本文通过面板数据模型考察了资本投入对我国不同地区人均实际产出水平以及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发现,资本投入对我国人均实际产出水平与经济增长的影响存在地区差异。在东部地区和中部地区,教育投资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最大;而在西部地区,物质资本投资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更显著。本文认为,各地区资本投入力度以及资本投入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差异可能是导致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重要原因。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王艳萍  
经济增长和收入差距之间的相互影响,值得深入研究。伴随着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经济的快速增长,居民收入差距日益拉大。如果说改革开放的早期,"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政策推动了经济增长的话,那么,收入差距的进一步扩大对后来的经济增长却产生了一些不容忽视的负面影响。把收入差距控制在一个合理的范围之内应成为我国经济持续发展过程中一个重要课题。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韦镇坤  
通过理论模型证明了一个国家或地区发展适宜技术是实现经济增长的最优路径,接着在计量检验我国东中西部典型省(市)技术、资本和劳动力分别贡献率的基础上,进一步从实践说明了发展适宜技术对不同地区经济增长的重要意义,最后结合各省要素禀赋的特点分析了不同省份经济增长存在差异的原因,指出在技术推动经济增长的时候要采用适宜技术才能使资源得到最合理的利用,经济得到最大程度的科学发展。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欧阳峣  易先忠  生延超  
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要素的转变是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内核,而技术差距是影响经济资源配置格局和配置效率的关键变量。基于拓展的内生增长模型分析资源最优分配路径发现:经济增长方式随技术水平的提升从"生产性投资驱动"到"研发驱动"、从"模仿主导"到"创新主导"逐步转换。基于我国省级面板数据的经验分析表明:在不同技术水平的区域,生产性投资与研发投资、模仿与创新对经济增长和技术进步的效应不同。那么,我国作为一个后发大国在推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过程中也应根据与国际前沿的技术差距,合理配置生产性投资与研发投资、模仿投资与创新投资,并根据我国区域技术水平的差异性,"分层"推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林勇  卓玛草  
持续的经济增长伴随着政府诱致型的波动是对这些年中国经济最合理的刻画,本文在此背景下讨论中国经济增长过程中波动的根源。利用1994—2008年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实证研究了财政分权和经济增长、经济波动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财政分权对经济具有双面作用,一方面财政分权确实促进了中国经济增长,另一方面财政分权导致中国经济的波动,而波动的根源是分权体制本身。财政分权体制下的地方政府竞争和预算软约束的相互作用会激励地方政府无论在经济衰退期还是繁荣期都采用扩张偏向的财政政策,正是这种财政政策的实施导致了宏观经济的波动。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杨文举  
根据适宜技术理论的新近观点,本地化技术进步、适宜技术条件和不同投资率的共同作用不可避免地会导致不同的区域经济增长绩效。从经验分析上看:1990-2004年,中国省份经济增长中不仅存在着明显的本地化技术进步和技术无效率现象,而且省际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变化的差异一起主导了省际经济差距的扩大;省际人力资本积累的差异在这种差距扩大中也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而省际资本深化的差异却在其中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因此,加大要素投入力度、实施技术能力建设和进行适宜技术选择,是中国落后地区缩小与发达地区之间的经济差距的重要措施。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王林  顾江  
实证分析显示,当一国技术水平接近技术前沿时,严格的知识产权保护有利于经济增长,相反则会阻碍经济增长。不同发展阶段的国家,符合本国经济利益的知识产权保护程度是不一样的。在发展中国家相关工作不断取得进展的前提下,评价其知识产权状况应该采取相对较低的标准。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屈晓娟  
文章基于水平创新的内生经济增长模型,通过构建一个内生技术进步模型,探讨了知识产权保护在技术差距、模仿能力、模仿技术比重等因素对后发地区经济增长作用中的调节效应。结论表明:后发地区存在最优知识产权保护强度,其临界状态受到技术差距、模仿能力、模仿技术比重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影响;同时,揭示了适度知识产权保护对中间研发部门人力资本积累存在正向促进关系,其与技术差距、模仿能力、模仿技术比重和本土研发投入结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存在交互作用。因此,我国当前供给侧改革和创新驱动战略应该制定适应性的知识产权保护政策,深层次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林秀梅  孙海波  王丽敏  
运用2003~2011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采用面板门槛回归模型,对技术差距、知识产权保护与经济增长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检验。分析结果表明,在我国技术差距存在双重门槛效应:低技术差距区间内知识产权保护对经济增长存在正向作用;中等技术差距区间内知识产权保护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不显著;而高技术差距区间内知识产权保护对经济增长存在负向作用。因此,在制定知识产权保护政策时,要充分考虑各地的特殊情况,采取与本地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宜的知识产权保护战略。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韦镇坤  
通过理论模型证明了一国或一地区发展适宜技术是实现经济增长的最优路径,并在计量检验我国东、中、西部典型省(市)技术、资本和劳动力贡献率的基础上,进一步说明了发展适宜技术对不同地区经济增长的重要意义。同时,结合各省自身要素禀赋的特点,分析了不同省份经济增长存在差异的原因,并进行了细致的比较研究,指出在以技术推动经济增长时,必须采用适宜技术,才能使资源得到最合理的利用,使经济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
[期刊] 改革  [作者] 龚六堂   吴立元  
2008年以来,我国研发投入快速增长,专利申请量升至全球第一,但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不快,出现了所谓“科技创新困境”。同时,我国距世界科技前沿的距离不断缩小,美国的打压遏制更是大幅增加了国际技术扩散成本。科技创新的成功需要基础研究、应用研究、试验发展研究等不同类型研发活动的配合。因此,除研发投入总量外,研发投入结构也非常重要。本文研究表明,基础研究比重并非越大越好,而是受到技术距离的影响:当技术距离较大时,应充分利用后发优势,侧重于技术引进吸收的试验发展研究,而当技术距离缩小时,应逐步提高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占比。数值模拟表明,如果将中国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占比从当前水平提高至美日韩平均水平,中国平衡增长路径上的年均增长率可提高1.32个百分点,这是一个巨大的改进。在新发展阶段,中国技术距离已大幅缩小,应尽快调整研发投入结构,大幅提升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投入比重,探索激励基础研究与原创性创新的机制安排,促进高质量发展。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杨晓锋  赵宏中  
文章将教育不平等、收入差距与经济增长后劲置于包容性增长理论框架下分析,通过建立内生分布滞后联立方程模型,研究了科教兴国方略全面实施以来三者的动态关联关系,两两之间在即期和长期总的关联关系可表示为:经济增长后劲减弱←教育不平等缩小→收入差距扩大、教育不平等扩大←收入差距缩小→经济增长后劲增强、教育不平等扩大←经济增长后劲增强→收入差距缩小。此外,我们还发现中国教育不平等已转入"倒U型"库茨涅茨曲线的右端;东部地区收入差距转入"倒U型"库茨涅茨曲线的右端,中西部地区仍在"倒U型"库茨涅茨曲线的山峰地带;经济增长后劲在各个经济发展阶段同样表现出"倒U型"库茨涅茨曲线的演进特征。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