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598)
- 2023(13194)
- 2022(10783)
- 2021(9646)
- 2020(7978)
- 2019(17478)
- 2018(17221)
- 2017(32652)
- 2016(17351)
- 2015(19296)
- 2014(18729)
- 2013(18556)
- 2012(17281)
- 2011(15460)
- 2010(15933)
- 2009(14832)
- 2008(14926)
- 2007(13815)
- 2006(12558)
- 2005(11769)
- 学科
- 济(83979)
- 业(83920)
- 经济(83898)
- 企(77506)
- 企业(77506)
- 管理(70412)
- 业经(31100)
- 方法(28392)
- 财(26286)
- 农(26246)
- 中国(24118)
- 技术(23833)
- 地方(21495)
- 数学(19700)
- 数学方法(19565)
- 农业(19342)
- 务(19081)
- 财务(19059)
- 财务管理(19040)
- 企业财务(18042)
- 制(16553)
- 划(16476)
- 环境(16282)
- 和(15840)
- 理论(15474)
- 策(15328)
- 技术管理(14736)
- 贸(13691)
- 贸易(13674)
- 发(13356)
- 机构
- 学院(253884)
- 大学(244451)
- 济(110883)
- 经济(108831)
- 管理(102717)
- 理学(86691)
- 理学院(85849)
- 管理学(84892)
- 管理学院(84401)
- 研究(84111)
- 中国(67175)
- 京(52544)
- 财(50707)
- 科学(48244)
- 所(42008)
- 江(41668)
- 农(40277)
- 财经(39086)
- 中心(38284)
- 研究所(37308)
- 经(35287)
- 北京(33606)
- 业大(33518)
- 州(33190)
- 经济学(32604)
- 范(31118)
- 农业(30951)
- 师范(30836)
- 院(30630)
- 商学(29606)
- 基金
- 项目(159158)
- 科学(127986)
- 研究(122492)
- 基金(114026)
- 家(97423)
- 国家(96439)
- 科学基金(85178)
- 社会(80046)
- 社会科(76033)
- 社会科学(76014)
- 省(66203)
- 基金项目(60225)
- 教育(54251)
- 划(52648)
- 自然(52003)
- 自然科(50828)
- 自然科学(50819)
- 自然科学基金(49998)
- 编号(49018)
- 资助(44539)
- 发(40729)
- 创(40197)
- 成果(38180)
- 业(37462)
- 创新(36504)
- 重点(35735)
- 课题(34588)
- 部(34220)
- 发展(33674)
- 国家社会(33089)
- 期刊
- 济(136226)
- 经济(136226)
- 研究(78090)
- 中国(58704)
- 管理(46921)
- 财(42948)
- 农(39085)
- 科学(33304)
- 学报(30779)
- 教育(28984)
- 技术(28077)
- 农业(27103)
- 融(25944)
- 金融(25944)
- 业经(25462)
- 大学(24761)
- 学学(23372)
- 经济研究(20882)
- 财经(19949)
- 经(17449)
- 业(17072)
- 技术经济(17063)
- 问题(17013)
- 科技(14642)
- 现代(13643)
- 商业(13566)
- 贸(13256)
- 世界(12875)
- 经济管理(12560)
- 坛(12374)
共检索到40582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傅晓霞 吴利学
本文在内生技术进步增长模型中引入同时包含国外技术引进和国内研发投入的知识生产函数,以探讨后发国家企业自主研发强度的决定机制,并利用1996~2008年省级地区的经济发展和大中型工业企业研发结构数据检验国内外技术差距、技术吸收能力、创新环境和研发能力等因素对中国企业研发强度决策的影响。结果发现:与发达国家的技术差距对企业研发强度的单独作用不显著,主要通过与开放程度、人力资本等因素的共同作用影响企业研发决策;近年来技术引进效率的相对下降不利于总体研发强度提升却有利于促进企业自主研发;研发环境因素中企业研发密度对自主研发强度具有显著正向作用,但地区经济规模、大企业比重和政府研发投入比重却有一定负面影...
[期刊]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望
构建三部门模型分析技术差距、政府补贴对企业研发强度的作用,研究发现:企业总研发强度与企业自主创新强度由技术差距、政府补贴、人力资本总量、原有技术基础共同决定。国内外技术差距与企业总研发强度起正向作用,与企业自主创新强度起负向作用;政府补贴与企业总研发强度、企业自主创新强度起正向作用。在此基础上,以中国2005—2010年31个省、市、自治区的相关数据所进行的实证分析表明:技术差距是关乎企业总研发强度与企业自主创新强度的关键因素,尤其对经济处于起飞区域作用显著;政府补贴有助于提高企业总研发强度与企业自主创新强度;人力资本总体上与企业总研发强度、企业自主创新强度起正向关系,但作用强度相对较小;原有...
关键词:
技术差距 自主创新 技术模仿 政府补贴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游达明 李琳娜
基于技术差距视角,文章借助2000—2019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绿色专利数据,分析了环境规制政策对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作用机制,重点讨论了前沿技术差距对环境规制强度和企业绿色技术创新之间关系的差异化影响。研究表明:环境规制强度与企业绿色技术创新之间呈“倒U型”关系;前沿技术差距与企业绿色技术创新之间呈“U型”关系;前沿技术差距对环境规制强度与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关系具有负向调节效应,技术差距增大会通过降低创新强度与延缓创新反应两种方式,显著弱化环境规制强度与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倒U型”关系。通过对企业的异质性分析,发现环境规制强度、前沿技术差距与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关系因企业所有制、行业污染程度、地区以及市场关注度不同而有所差别。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邱立成 康茂楠 刘灿雷
本文在新熊彼特内生增长理论的框架下考察了外资进入对企业研发创新的异质性影响。本文以中国迅猛的外资自由化进程为背景,利用2001—2007年中国工业企业微观数据,基于技术距离视角,从企业研发行为与研发投入两个维度,全面探讨了外资进入对企业研发创新的异质性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一方面,大规模外资进入带来的市场竞争在整体上促进了我国企业的研发创新活动;另一方面,外资进入对企业研发创新的促进效应依赖于企业与前沿技术水平的差距,对与行业前沿技术水平更接近的企业表现为显著的积极效应,而对与行业前沿技术距离较远的企业表现
关键词:
外资进入 市场竞争 技术距离 研发创新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邱立成 康茂楠 刘灿雷
本文在新熊彼特内生增长理论的框架下考察了外资进入对企业研发创新的异质性影响。本文以中国迅猛的外资自由化进程为背景,利用2001—2007年中国工业企业微观数据,基于技术距离视角,从企业研发行为与研发投入两个维度,全面探讨了外资进入对企业研发创新的异质性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一方面,大规模外资进入带来的市场竞争在整体上促进了我国企业的研发创新活动;另一方面,外资进入对企业研发创新的促进效应依赖于企业与前沿技术水平的差距,对与行业前沿技术水平更接近的企业表现为显著的积极效应,而对与行业前沿技术距离较远的企业表现出显著的负面效应。即外资进入对企业研发创新的促进作用更多地被与技术前沿接近的企业所获取。
关键词:
外资进入 市场竞争 技术距离 研发创新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王海英
从产业结构在国际间的分工来看,西方发达国家的产业结构比较合理和完善,其国内的企业主要处于产业分工的上游,掌握着先进的核心技术,这些企业开发的产品前期投资巨大,一旦产品被开发出来,在相当长的时间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王硕 杨蕙馨 王军
建立标准联盟是企业参与标准竞争的重要战略手段。本文以"开放手机联盟"为研究对象,通过事件研究法和多元回归法研究手机操作系统主导企业谷歌公司2010—2012年安卓(Android)系统重大技术升级对联盟成员企业产生的异质性影响,重点从成员企业角度探讨成员企业研发投入强度和技术距离在此过程中的作用。研究表明,联盟内不同类型的企业在主导企业对技术标准进行创新的过程中受到不一致的影响,成员企业研发投入强度与超常收益之间存在显著负向关系;技术距离以U型方式调节投入强度对超常收益的负向影响强度。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钱丽 王文平 肖仁桥
基于两阶段价值链视角,将产权性质纳入企业创新研究框架,利用共同前沿理论和DEA模型测度分析2007-2016年两种前沿下中国区域不同性质企业创新效率差异,探索不同性质企业两阶段技术差距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①中国各省份不同性质企业效率差异明显,国有企业研发和成果转化效率最低,而外资企业效率较高,各企业成果转化效率递减趋势明显,共同前沿下效率值均不超过群组前沿下效率值;②国有、民营等四大群组间在两阶段均存在明显的技术落差,成果转化阶段国有-港澳台、国有-外资之间的技术差距均值分别为0.124和0.110,且技术差距值在不断增大,2016年接近于0.300;③所有制结构加剧了国企与其它企业间技术差距,政府支持、劳动者素质对国有-民营、国有-外资企业两阶段技术差距起阻滞作用,产学研合作、知识产权保护、金融环境和外商投资对3种技术差距分别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石丽静 洪俊杰
以中国2009-2011年371家创新型企业为样本,本文实证分析自主研发与企业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并选取技术联盟、外国技术购买和海外研发三种开放式创新活动,探讨其在二者关系中的调节作用。实证结果表明:自主研发与企业创新绩效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开放式创新对二者的关系存在正向调节作用,即开展技术联盟、外国技术购买和海外研发活动的企业,增加自主研发投入对提高企业创新绩效的作用更强。与以往文献研究自主研发或开放式创新对企业创新的直接影响不同,本文将三者放在统一框架中,揭示了开放式创新在企业自主研发和创新中的调节作用机制,为新常态背景下中国企业如何依托开放式创新增强自主研发能力提供参考。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尤宏兵
研究与开发(R&D)一直是国际著名企业特别是跨国公司的核心职能之一及其全球竞争优势的主要源泉。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前,研发活动普遍集中在母国。
[期刊] 运筹与管理
[作者]
余谦 刘雅琴
企业在整合内部创新要素进行自主研发的同时,也会寻求外部创新资源进行合作创新,当前同时从事多个R&D项目已成为常见的企业经营活动,如何在不确定条件下分析多个R&D项目投资的策略选择及风险优化,对于企业的长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根据企业是否采取合作创新策略,可将其R&D项目分为自主研发与合作创新两类,以项目的研发成功率和投资收益率代表技术风险和市场风险,分别测度自主研发与合作创新项目的风险特性,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企业R&D项目投资组合优化模型,以在自主研发与合作创新项目之间进行权衡取舍。结果表明,企业对于自主研发与合作创新项目投资组合的最优投资权重,主要取决于这两类组合的期望收益率、收益率方差、期望成功率以及两组合之间的协方差。企业可基于关键参数制定出最优的R&D项目投资组合选择策略,合理分配资金以达到风险最小化的投资目标。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石丽静 洪俊杰
以中国2009-2011年371家创新型企业为样本,本文实证分析自主研发与企业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并选取技术联盟、外国技术购买和海外研发三种开放式创新活动,探讨其在二者关系中的调节作用。实证结果表明:自主研发与企业创新绩效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开放式创新对二者的关系存在正向调节作用,即开展技术联盟、外国技术购买和海外研发活动的企业,增加自主研发投入对提高企业创新绩效的作用更强。与以往文献研究自主研发或开放式创新对企业创新的直接影响不同,本文将三者放在统一框架中,揭示了开放式创新在企业自主研发和创新中的调节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王永军 邱兆林
FDI的技术溢出效应对内资企业技术创新有重要推动作用,FDI对内资企业技术研发能力和成果转化能力的溢出效应存在较大区别。采用2005—2013年中国高技术产业16个行业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FDI和自主研发对内资企业技术研发能力和成果转化能力的影响,结果显示:FDI对内资企业的技术研发能力具有显著的溢出效应,但对内资企业的创新成果转化的溢出效应不显著;政府研发支出和企业研发支出对内资企业技术研发能力和成果转化能力的影响都不显著,研发资本支出的利用效率较低。提高内资企业研发资本利用效率和研发人员素质有利于增强FDI技术溢出的吸收能力和创新成果转化能力。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吕桁宇 马春爱 汤桐 郝馥莹
文章以环境规制为切入点,利用我国A股上市工业企业2016—2019年801个样本观测值,研究环境规制对工业企业能源强度影响路径。结果表明:环境规制能够显著降低企业能源强度并激励企业开展技术创新,增加企业技术创新投入,提升技术创新效率,支持了“波特假说”;技术创新投入与技术创新效率在环境规制降低企业能源强度的过程中发挥部分中介作用,技术创新效率中介效应占比更高,发挥主导作用。进一步研究表明,国有企业相较于非国有企业能够更好地响应环境规制并降低能源强度;高碳排放企业相较于低碳排放企业面临的环境规制压力更大,能更好地降低能源强度。
关键词:
环境规制 技术创新 能源强度 中介效应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刘端 朱颖 陈收
以沪深两市技术密集型行业企业为样本,研究主并企业并购前自主研发投资形成的研发资本存量和对外技术并购获取技术知识两方面对其并购后创新效率产生的混合作用,再进一步检验并购双方技术重叠在主并企业并购前自主研发投资和并购后创新效率之间关系的调节作用。研究表明:企业并购前自主研发投资形成的知识储备量会促进其并购后创新效率的提升。技术并购及并购双方的技术重叠进一步放大了这种正向促进作用,说明技术并购及技术重叠会加强主并企业内部自主研发对外来创新能量的内化、吸收速度,并改善和提升内部研发投资效率。同时,在并购前持续追加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