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965)
2023(4361)
2022(3602)
2021(3312)
2020(2827)
2019(6338)
2018(6300)
2017(11649)
2016(6377)
2015(6995)
2014(6868)
2013(6969)
2012(6612)
2011(6091)
2010(6108)
2009(5529)
2008(5377)
2007(4952)
2006(4507)
2005(4295)
作者
(21689)
(17920)
(17878)
(17062)
(11516)
(8763)
(8088)
(7075)
(6877)
(6472)
(6326)
(6053)
(6011)
(5938)
(5907)
(5738)
(5638)
(5456)
(5338)
(5265)
(4666)
(4646)
(4626)
(4248)
(4137)
(4121)
(3990)
(3904)
(3789)
(3771)
学科
(27350)
经济(27326)
(21322)
管理(19998)
(18343)
企业(18343)
方法(12410)
技术(11493)
数学(10871)
数学方法(10706)
(7690)
中国(7196)
(6789)
(6521)
技术管理(6394)
(5725)
业经(5515)
产业(5401)
结构(5272)
(4745)
贸易(4742)
理论(4689)
(4639)
地方(4549)
农业(4542)
(4470)
教学(4276)
(4076)
财务(4067)
财务管理(4056)
机构
大学(98449)
学院(95859)
(39759)
经济(38959)
研究(38933)
管理(33722)
理学(29083)
理学院(28690)
管理学(28014)
管理学院(27867)
中国(27084)
科学(25961)
(22264)
(21535)
(21517)
研究所(19800)
业大(17482)
农业(17393)
中心(16630)
(16261)
(15473)
(14215)
北京(14186)
(13352)
技术(13350)
师范(13066)
财经(12889)
(12627)
经济学(12566)
(11817)
基金
项目(66533)
科学(52108)
基金(48144)
研究(44800)
(44731)
国家(44426)
科学基金(36564)
社会(27559)
(26315)
社会科(26199)
社会科学(26190)
自然(25245)
基金项目(24955)
自然科(24693)
自然科学(24682)
自然科学基金(24286)
(23400)
教育(21574)
资助(20473)
编号(16392)
重点(16270)
(15099)
(14888)
(14659)
计划(14132)
创新(13928)
成果(13161)
科技(13132)
科研(13088)
课题(12938)
期刊
(42659)
经济(42659)
研究(29195)
中国(23676)
学报(20885)
科学(18670)
(18569)
大学(15157)
学学(14427)
管理(14376)
教育(13968)
农业(12829)
(12274)
技术(11412)
经济研究(7511)
(7362)
(7076)
金融(7076)
技术经济(6949)
财经(6905)
科技(6648)
(6100)
业大(6084)
业经(5597)
问题(5425)
(4997)
论坛(4997)
农业大学(4983)
(4966)
世界(4602)
共检索到14805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李强  魏巍  徐康宁  
我国能源消费面临着满足经济增长和降低能耗的双重压力,提高能源利用效率迫在眉睫。那么,提高能源利用效率能节约能源消费量吗?文章基于我国1992-2011年数据对我国技术进步的回弹效应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技术进步所导致的能源效率提高能节约能源消费量,但能源消费的回弹效应显著存在,我国能源消费的回弹效应介于9%-75%之间。在此基础上,本文对能源效率的回弹效应进行扩展,提出能源效率的回弹效应包括技术进步的回弹效应和结构调整的回弹效应两部分,理由是:根据现有能源效率分解方面的经验研究,能源效率提高可以分解为两种效应,一是技术进步效应;二是结构调整效应。因此,能源效率的回弹效应也可以分解为两种效应...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马建平  
基于中国1980—2013年碳排放、经济、能耗、环境等数据,构建气候效应分解模型,将气候效应分解为规模效应、传统意义的结构效应、低碳意义的结构效应、传统意义的技术效应和低碳意义的技术效应。协整分析显示,主要正向气候效应是经济增长带来的规模效应,主要负向气候效应是能耗强度下降和低碳环保技术投资带来的双重技术效应,高排放行业增加和低碳能源占比上升带来的正、负结构效应都较低,其中负向结构效应低于正向结构效应。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刘元华  吴玉锋  贾杰林  程会强  
本研究通过分解模型将就业人口变化的影响分解到经济增长、技术进步和结构调整三个因素中,并依据1994-2009年的数据定量测算了各因素对就业的影响大小。结果表明经济增长使就业人口年均增加9.49%,技术进步和结构调整年均分别使就业人口减少6.64%和1.49%,而这一时期保障就业率不变化的经济增长速度需达到9.95%,认为当前我国现阶段保障就业仍需以较高的经济增长速度为支撑。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刘洪  姜娇阳  王宇飞  
能源回弹效应的大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能效改善对降低能源消费的有效程度。我国经济总体的能源回弹效应并不高,能效改善能够有效节约能源消费量。能源回弹效应具有行业异质性,细分行业的技术进步回弹效应的最大值为39.82%、最小值为1.64%;细分行业的结构调整回弹效应的最大值为38.68%、最小值为4.14%。能源回弹效应具有阶段性特征,2012~2017年发生能源回弹效应的行业数量明显低于2002~2007年和2007~2012年。因此,我国应着力提高水的生产与供应业等行业的科技创新水平,提升能源利用效率。提高非金属矿物制品业等高能源回弹行业的准入标准,淘汰科技水平落后的企业。顺应行业结构演进的客观规律,积极培育低耗能高附加值的绿色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李晶  吴殿龙  
试论结构调整○李晶吴殿龙本文认为,切实搞好经济结构调整,不仅是当务之急,也是迎接新世纪的战略任务。主要表现在:只有通过结构调整,才能有利于巩固和发展宏观调控的成果,有利于解决制约经济发展深层次的矛盾,从而保持经济的稳定和发展;才能切实使资源得到优化配...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张华  邵润堂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王岳平  王亚平  王云平  李淑华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胡春力 ,石何  
一、研究产业结构的两个着眼点研究产业结构问题可以有两个着眼点:一个是各生产部门之间的数量比例关系;一个是结构的质量,即由于社会生产的技术基础更新而引起产业结构发生质的变化。生产结构中的数量比例关系在社会生产的技术水平、技术结构没有突破性变化的情况下是相对稳定的,此时生产结构的平衡是以数量平衡为基础的。以此为着眼点来研究产业结构问题的目的,在于判断制约生产进一步发展的“瓶颈”部位所在,力求通过发展瓶颈部门来满足对短线产品的需求,从而达到均衡生产。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牛耀宏  
产业结构调整、技术升级为高职专业内涵建设提供了良机,同时也对高职专业内涵建设提出了新要求。为适应产业结构调整、技术升级,高职院校专业内涵建设应立足产业结构调整和技术升级,优化专业结构,完善人才培养模式;立足新行业、新技术、新设备、岗位能力要求,强化专业内涵建设;立足企业社会对人才培养质量要求,为强化专业内涵建设提供保障。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余永定  
本文既是对以往中国经济发展的回顾,也是对今后经济增长的关注;既对前期发展不足中做出了评判,也对当下经济发展提出了近忧和远谋。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张燕生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从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出发,适应新常态,保持战略上的平常心态。在中国经济步入增速换档和结构调整的过程中,对于如何认识"新常态"的特征和前景,如何管理转轨风险,各个市场主体应该如何适应,宏观经济政策应该有什么样的总体定位,本刊编辑部组织相关专家进行了讨论。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薛亮  
一、产业政策是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宏观调控方式改革开放以来,下放经济管理权限,扩大地方、部门和企业自主权;较大幅度地缩小指令性计划,发挥市场机制作用;逐步减少行政手段,重视经济手段的运用,对于克服集中计划比较僵硬的弱点,增强经济活力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由于利益主体多元化和改革不配套,又出现了投资和消费的某些失控、严重的重复建设等过于分散的现象。因此,在国家直接计划调控范围大大缩小的条件下如何实现有效的宏观调控,把计划经济和市场调节两者的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洪银兴  
企业重组和结构调整南京大学洪银兴对许多长期亏损的企业来说,如果它们处于结构性矛盾中,单靠自身内部制度和机制的改革是难以走出困境的,通过企业重组则可能找到一条走出困境的道路。进一步说,以市场为导向结合结构调整进行企业的重组,比单纯进行企业改革可能效果更...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