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227)
- 2023(9037)
- 2022(7569)
- 2021(6735)
- 2020(5547)
- 2019(12410)
- 2018(11843)
- 2017(23247)
- 2016(12242)
- 2015(13315)
- 2014(13372)
- 2013(13535)
- 2012(12921)
- 2011(11750)
- 2010(12021)
- 2009(11123)
- 2008(10741)
- 2007(9601)
- 2006(8781)
- 2005(8224)
- 学科
- 济(78351)
- 经济(78298)
- 管理(38181)
- 业(36799)
- 企(29960)
- 企业(29960)
- 方法(27516)
- 数学(24162)
- 数学方法(24003)
- 地方(18889)
- 学(16060)
- 中国(15772)
- 农(14236)
- 技术(14224)
- 业经(13921)
- 地方经济(13474)
- 财(13322)
- 制(10480)
- 农业(10355)
- 产业(9753)
- 环境(9747)
- 融(9412)
- 金融(9411)
- 体(9177)
- 贸(9147)
- 贸易(9139)
- 易(8767)
- 银(8551)
- 银行(8524)
- 和(8501)
- 机构
- 大学(191544)
- 学院(190744)
- 济(93219)
- 经济(91607)
- 研究(72437)
- 管理(69986)
- 理学(60397)
- 理学院(59603)
- 管理学(58653)
- 管理学院(58275)
- 中国(52195)
- 科学(43513)
- 京(39877)
- 财(38908)
- 所(37439)
- 研究所(34044)
- 财经(31639)
- 农(31243)
- 中心(31047)
- 经济学(30953)
- 经(28844)
- 江(28690)
- 经济学院(27641)
- 业大(27350)
- 院(25974)
- 北京(24844)
- 农业(24411)
- 范(24198)
- 师范(23892)
- 财经大学(23609)
- 基金
- 项目(126971)
- 科学(101753)
- 基金(95562)
- 研究(88268)
- 家(84892)
- 国家(84351)
- 科学基金(72265)
- 社会(60527)
- 社会科(57791)
- 社会科学(57778)
- 基金项目(50557)
- 省(48469)
- 自然(46480)
- 自然科(45497)
- 自然科学(45484)
- 自然科学基金(44703)
- 划(40681)
- 教育(39345)
- 资助(38741)
- 编号(31322)
- 重点(29305)
- 部(28701)
- 发(28612)
- 国家社会(26765)
- 创(26656)
- 创新(25286)
- 成果(24751)
- 教育部(24534)
- 科研(23878)
- 人文(23641)
共检索到28955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简泽
经济增长空间上的不平衡和地区收入差距的扩大已经成为近年来中国经济面临的重要问题。在一个技术外部性的视角下,这篇文章考察了工业生产的空间组织对经济增长地理结构的影响。理论和经验的分析表明,在逐渐成长起来的市场力量的作用下,技术外部性、工业集聚和地区经济增长之间正反馈机制产生的规模报酬递增延续和放大了地区间不平衡的工业化过程,从而导致了经济增长空间上的不平衡和地区收入差距时间上的持久性和自我增强的特征。
关键词:
技术外部性 工业空间组织 地区收入差距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张毓峰 胡雯
经济增长是一个具有时间指向和空间特征的非线性复杂过程。现有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解释可概括为结构-增长分析和制度-增长分析两类模式,但都忽略了空间因素对经济增长的重要影响,从而难以全面解释和预测中国经济增长。本文认为中国经济增长有其特有的空间组织基础,现有的行政区空间组织基础是中国二十多年来体制改革的逻辑结果,已经难再满足中国经济进一步持续增长的需要。这就要求空间组织模式从行政区经济转换到区域经济,这一转换既为缓解经济结构性矛盾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型创造了有利条件和重要切入点,但也对深入推进制度变革尤其是构建区域综合治理结构提出了新要求。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覃成林 龚维进 卢健
笔者将一个区域主动使其邻居区域产生的空间外部性转化为本区域增长动力的能力大小定义为利用能力,采用复合权重SDM模型,从理论和实证层面分析目标区域对空间外部性利用能力差异导致受到相同空间外部性影响的目标区域中的增长速度差异,揭示空间外部性影响区域经济增长的路径,并从中获得有益于区域经济增长的政策启示:一方面,区域应积极主动利用外部性和利用能力;另一方面,可以从提高人力资本存量和质量等多个层次提升区域利用能力。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王宏伟
本文借鉴发达国家城市增长与空间组织的最新理论,根据城市总体规划的实践,演绎出中国城市空间组织的三种典型模式,依次为单中心块聚式模式、主—次中心组团式模式和多中心网络(开敞)式模式。这对城市空间发展战略研究和城市总体布局规划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关键词:
城市增长 空间组织 模式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杨晓锋
在经典MRW模型基础上,将人力资本引入总体生产函数中,通过构建一个包含稳态收入水平和条件收敛的参数异质性方程,利用1995—2015年中部六省409个县的样本和空间权重矩阵,使用最近开发的空间计量经济学技术,着重考察了稳态各县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外部性、技术扩散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发现:各县技术存量的外部性不仅具有跨县域边界特性,其外溢性的强度与县域之间纯粹的地理距离相关;人力资本对提升技术水平有显著作用,在各县经济增长中具有可靠的外溢效应。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杨晓锋
在经典MRW模型基础上,将人力资本引入总体生产函数中,通过构建一个包含稳态收入水平和条件收敛的参数异质性方程,利用1995—2015年中部六省409个县的样本和空间权重矩阵,使用最近开发的空间计量经济学技术,着重考察了稳态各县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外部性、技术扩散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发现:各县技术存量的外部性不仅具有跨县域边界特性,其外溢性的强度与县域之间纯粹的地理距离相关;人力资本对提升技术水平有显著作用,在各县经济增长中具有可靠的外溢效应。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王廷惠
由马歇尔外部经济概念扩展而来的动态外部性,能够整合经济增长的时间、空间维度和产业集群路径,是解释区域经济增长的合适工具。作为一种产业组织形式,产业集群是动态外部性在一定空间范围作用过程的结果。产业集群型经济增长过程中,企业家争胜竞争是最为关键的因素和力量。政府在实施产业集群公共政策时,必须尊重产业集群过程的自发力量和内在规律。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徐立世 王群勇
本文利用中国各地区1997-2005年面板数据对地区经济增长的外部性进行了空间计量分析。结论认为:忽略地区间的经济关联会导致模型的错误设定问题;中国地区经济增长存在显著的溢出效应,溢出系数达到0.57。
关键词:
经济增长 外部性 空间面板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王立平 李婷婷 胡义伟
本文基于环境EKC曲线理论,采用2002~2013年中国31个省际的面板数据,运用空间数据分析方法对经济增长、能源结构与工业污染的空间分布格局相关性进行研究。进一步运用空间计量方法,研究经济增长、能源结构对工业污染的空间效应。研究结果发现:经济增长、能源结构与工业污染存在空间相关性,并在空间分布上存在明显的"路径依赖"特征并形成了不同集聚区域。经济增长、能源结构对工业污染的空间影响效应明显,经济增长与工业污染呈现EKC曲线假设的倒"U"形关系,能源结构与工业污染呈现正向相关关系。最后在实证结果的基础上提出相关建议。
[期刊] 产业经济研究
[作者]
魏守华 汤丹宁 孙修远
本文创新性地运用市域单元的制造业细分行业数据,综合Combes的本地经济结构理论与Anselin的空间自相关理论,分析本地经济结构(专业化、多样化、竞争程度、企业规模、本地市场)及城市之间溢出效应对长三角6个典型制造业集聚增长的影响。回归结果表明,专业化和多样化效应均有利于制造业增长,且空间回归模型能纠正普通OLS回归结果高估的误差;竞争性环境对产品差异化程度高的产业有积极效应;企业平均规模有助于资本密集型而不利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增长;市场规模对纺织等成本敏感性行业有抑制作用但有利于电子等市场依赖型产业增长。结果还表明,长三角城市群存在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表现为高集聚度城市之间(H-H型)的双向...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齐园
根据对北京工业经济增长和技术进步现状的分析,表明二者在发展上具有相关性。基于改进的C-D生产函数的测算,结果显示了1996-2009年经济增长率和技术进步率的同步变化趋势,证明了这一强相关性。北京工业经济的高速增长为技术进步提供了资金、制度和机制保障,但逐渐放缓的增长速度也限制了技术进步的提高速度;技术进步是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但贡献率在剔除波动较大的年份后波动在30%-40%之间。因此,加快建立以企业为创新主体的技术进步体系是提高技术进步贡献率的可行性措施。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文余源
基于扩展Solow增长框架,本文采用空间Durbin模型对长江中游城市群40个城市2001-2012年经济增长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主要发现:人力资本和FDI对所在城市经济增长具有显著正向效应,其中FDI的效应有增强趋势,但二者的空间溢出效应为负;控制空间效应后,长江中游城市群各城市增长依然具有β条件收敛趋势,但收敛速度较慢;城市间增长存在显著的且随时间增强的空间竞争效应即负的空间外部性,FDI的进入加剧了这一效应;劳动力增长对本地城市增长影响不显著,但存在正向空间外部性。上述发现对于长江中游城市群推进协同发展具有重要政策意义。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鸿敏 鲍敦全
文章基于1996~2010年我国各省份面板数据,利用模型估计地区经济增长要素的贡献率,并分析影响人力资本外部性大小的三个因素,证明人力资本理论中的三个命题。研究发现:我国已有部分省份的人力资本作用在人力资本外部性模型中表现出了超过资本存量的贡献率,而在人力资本外部性模型有效的15个省份中,人力资本存量增长率和人力资本外部性的大小之间存在着非线性关系,人力资本水平增长率和市场竞争激烈程度对人力资本外部性有较明显的影响。
关键词:
经济增长 人力资本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平智毅 吴学兵 吴雪莲
基于2000—2015年长江经济带11个省份经济增长和工业污染的省际面板数据,运用环境库兹涅茨(Kuznets)方程建立经济增长与工业污染之间的空间计量模型,分析经济增长对工业"三废"污染的影响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区域人口聚集与环境污染之间存在显著的空间效应;考虑空间因素后,经济增长对"三废"影响的差异性更加显著。控制其他解释变量后,长江经济带经济增长对工业废气污染的省际溢出效应和总效应都呈现类"N"型关系,与工业废水污染存在倒"N"型关系,与工业固体废弃物产生量呈现单调递增线性关系。最后,为长江经济带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提供相关政策建议参考。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赵改栋 赵花兰
产业结构与空间结构是影响区域经济增长的两类结构。随着现代经济的不断发展 ,两种结构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密切 ,双方相互作用、相互影响 ,共同影响着区域的经济增长。本文从两者的结合角度 ,通过历史、实证的分析方法 ,来研究这一结合体对省级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 ,认为产业 -空间结构是影响区域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之一。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