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249)
- 2023(16608)
- 2022(14302)
- 2021(13109)
- 2020(11277)
- 2019(25767)
- 2018(25629)
- 2017(48602)
- 2016(26168)
- 2015(29579)
- 2014(29377)
- 2013(28758)
- 2012(26359)
- 2011(23587)
- 2010(23903)
- 2009(22385)
- 2008(21634)
- 2007(19172)
- 2006(16615)
- 2005(14693)
- 学科
- 济(121776)
- 经济(121673)
- 管理(75580)
- 业(72249)
- 企(59904)
- 企业(59904)
- 方法(53039)
- 数学(47102)
- 数学方法(46340)
- 农(28667)
- 中国(28019)
- 财(27220)
- 地方(24827)
- 业经(23936)
- 学(23205)
- 技术(19974)
- 贸(19537)
- 贸易(19528)
- 制(19441)
- 农业(19440)
- 易(18924)
- 理论(18665)
- 务(16892)
- 财务(16816)
- 和(16814)
- 财务管理(16779)
- 环境(16118)
- 企业财务(15829)
- 银(15183)
- 银行(15142)
- 机构
- 学院(374739)
- 大学(372560)
- 济(158345)
- 经济(155008)
- 管理(144077)
- 研究(124870)
- 理学(124714)
- 理学院(123395)
- 管理学(120793)
- 管理学院(120114)
- 中国(91470)
- 京(77109)
- 科学(76072)
- 财(70173)
- 所(62529)
- 农(60724)
- 中心(57318)
- 研究所(56784)
- 财经(56285)
- 江(56268)
- 业大(55652)
- 经(51006)
- 经济学(49119)
- 北京(47992)
- 农业(47733)
- 范(47390)
- 师范(46861)
- 院(45151)
- 州(44512)
- 经济学院(44116)
- 基金
- 项目(251412)
- 科学(197861)
- 研究(182383)
- 基金(181519)
- 家(158457)
- 国家(157198)
- 科学基金(135320)
- 社会(115118)
- 社会科(109212)
- 社会科学(109182)
- 省(100380)
- 基金项目(95070)
- 自然(88204)
- 教育(86493)
- 自然科(86250)
- 自然科学(86230)
- 自然科学基金(84665)
- 划(83693)
- 资助(75518)
- 编号(74586)
- 成果(59365)
- 重点(57104)
- 部(55281)
- 发(54506)
- 创(53306)
- 课题(51679)
- 创新(49850)
- 科研(48517)
- 教育部(47705)
- 国家社会(47564)
- 期刊
- 济(173636)
- 经济(173636)
- 研究(108593)
- 中国(71989)
- 学报(57133)
- 财(55444)
- 农(54257)
- 管理(53517)
- 科学(52791)
- 大学(43417)
- 教育(42750)
- 学学(41172)
- 技术(38290)
- 农业(37205)
- 融(29371)
- 金融(29371)
- 经济研究(29307)
- 财经(27681)
- 业经(27246)
- 经(23897)
- 问题(21714)
- 统计(21081)
- 技术经济(21044)
- 业(20082)
- 策(19255)
- 贸(17428)
- 科技(17310)
- 版(17211)
- 决策(17194)
- 商业(17075)
共检索到54922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彭水军 包群 赖明勇
通过构建中间产品种类扩张型的内生增长模型,本文探讨了开放经济条件下技术外溢与本国技术吸收能力影响长期经济增长的内在机理。对模型的竞争性市场均衡分析得到了均衡增长路径的稳态增长率,并就解的政策含义进行了讨论。模型的基本结论是:技术吸收能力的提高、人力资本积累以及适度的知识产权保护有利于长期经济增长,然而贸易开放度、技术水平差距对稳态增长率的影响效应具有不确定性。
关键词:
开放经济 内生增长 技术外溢 吸收能力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潘士远 史晋川
本文在罗默模型的基础上,通过引进知识的异质性和知识的吸收能力这两个前提条件,更完整地定义了知识的溢出效应概念,建立了一个改进的内生经济增长模型。从理论上看,这一模型具有更大的包容性;从应用性看,这一模型具有更强的解释能力。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何雄浪 张泽义
在内生增长模型的基础上,引入有关开放经济和技术溢出的假定,运用均衡分析推导出经济均衡增长路径,并以此构建计量模型,应用工具变量分位数回归(IVQR)实证分析进口贸易对经济增长的技术溢出效应以及技术吸收能力对溢出效果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进口贸易作为技术溢出的重要渠道,总体上对经济增长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丰富的人力资本促进了技术溢出;在我国经济增长率低的地区,对外开放促进了进口贸易的技术溢出,而在经济增长率高的地区,由于过度依赖进口和进口渗透率过高使得溢出效果为负但不显著;我国金融体系的不完善阻碍了技术溢出,并且随着分位数的增加,这种阻碍作用越凸显。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黄凌云 杨雯
外商直接投资对东道国经济的影响不仅仅表现在对东道国经济的资本积累作用,还表现在对东道国经济的技术溢出效应。通过对模型的分析,我们得出技术溢出效应的大小与金融效率、全要素生产率以及居民的储蓄率有重要的联系,同时东道国技术存量对技术吸收能力有积极作用;该国的技术吸收能力对经济增长有正的相关性,但是金融深化对经济增长有消极的负效应。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吴少将
本文基于我国1997-2016年省际面板数据,将吸收能力分为获取能力和消化能力两个维度分析对外开放对经济增长的非线性效应。研究结果表明:获取能力和消化能力处于相对较低水平时,对外开放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不明显;获取能力和消化能力位于较高水平时,获取能力和消化能力越高,吸收能力也越强,对外开放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越大。我国大多数省份的获取能力都处于较高水平,而与之相比,消化能力尚有较大发展空间。因此,提高对外开放的消化能力是更好发挥对外开放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
对外开放 吸收能力 经济增长 门限模型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周天一
根据企业自身创新和技术的外部性,结合吸收能力和FDI溢出效应,将技术进步路径分为技术研发、技术的转移与扩散、技术的转让合作与援助。本文利用我国2005-2011年高技术产业的面板数据,采用系统G M M估计法,发现三种技术进步路径对内涵经济增长均有正向作用。另外根据分组检验,发现不同类型的行业技术进步路径对内涵经济增长的影响也是不同的。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王庆石 张国富 吴宝峰
本文首先利用Feder两部门外溢模型及中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面板数据,对出口贸易在不同地区的技术外溢效应进行了检验。检验结果验证了出口贸易的技术外溢效应在我国不同地区之间具有显著差异。在此基础上,本文采用"门限回归"方法构造非线性面板数据模型,进一步检验了各类技术吸收能力对出口贸易技术外溢效应的影响,并从各个地区的基础设施、经济发展状况等方面测算了引发积极出口贸易技术外溢效应的门限水平。
关键词:
出口贸易 技术外溢 门限回归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黄静
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将影响工业行业吸收能力的各层面因素具体化为代表性的指标,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我国工业行业吸收能力进行了排名,并通过各行业FDI溢出效果的显著性对排名结果进行了检验,最后根据排名结果对我国一些行业的吸收能力进行了分析,对如何提高我国吸收能力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建议。
关键词:
吸收能力 FDI 技术外溢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黄静
自MacDougall(1960)第一次明确提出FDI对东道国的技术外溢效应,理论界对此作了大量的实证研究,但是难以得到一致的结论。除了实证检验所用方法不同,许多学者认为,东道国的特征不同使得对FDI技术外溢的效果检验各异。本文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从吸收能力角度入手,全面考虑微观、中观、宏观层面因素,系统地分析了技术能力、市场特征、开放度等对FDI技术溢出效果的影响,为我国在引资过程中如何提高FDI的溢出效果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
FDI 技术外溢 吸收能力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刘青海
笔者基于国际技术扩散的视角,同时考虑了进口、出口、FDI等三个国际技术扩散的渠道,对FDI在我国经济增长中的作用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未考虑吸收能力时,FDI对我国经济增长的作用为正;而当考虑人口的吸收能力时,FDI对我国经济增长的作用为负,FDI每增加10%,便会使经济增长率降低0.012%。最后,笔者提出了提高国内吸收能力等建议。
关键词:
FDI 吸收能力 国际技术扩散 经济增长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姚星 黎耕
本文引入吸收能力变量,利用我国1982-2007年的宏观经济数据,分别考察了以人力资本和贸易开放度衡量的吸收能力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同时比较了跨境服务贸易进口、出口两类不同传递渠道对经济增长的溢出效果。结果显示:作为特殊的贸易形式,跨境服务贸易进口与出口对经济增长都具有溢出效应。然而,忽略了吸收能力因素,将导致这种溢出效应的高估;跨境服务贸易出口渠道的溢出效果要高于跨境服务贸易进口的溢出效果,即使考虑了吸收能力后这一结论仍然成立。
关键词:
服务贸易 吸收能力 经济增长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赖明勇 包群 彭水军 张新
通过构建基于中间产品种类扩张型的内生增长模型,本文证实了技术吸收能力对技术外溢效果的决定作用,利用我国1996—2002年30个省市的面板数据进行估计的结果支持了这一结论。进一步实证表明,东部地区人力资本投资相对滞后制约了技术吸收能力,而中西部地区提高技术吸收能力的关键是增强经济开放度。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张强 卢荻
本文在微观基础上分析了带有技术外溢的垂直型经济增长模型,模型得到的结论是最优的稳态经济增长率仅仅和技术进步率相关,独立于长期人口增长率,而技术进步率分别受到创新的研发努力弹性、折现因子、创新大小、技术外溢、沉没成本参数以及替代弹性的影响。本文认为技术的扩散是由"知识网"上的先进技术向其它技术"低洼"地区扩散,技术扩散的程度与受传播方的初始技术水平以及其吸收知识的能力有关,若其技术太过底下,还可能造成"反创造性毁灭"。另外,我们均衡分析结果表明经济增长没有规模效应出于两个原因。其一,进入者进入造成的可能引起沉没成本(反创造性破坏);其二,维持和改进原有以及新生产的产品质量而耗费掉大量R&D资源。
关键词:
技术外溢 规模效应 内生增长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孙忠艳
本文利用我国1995-2009年省际面板数据,从东道国吸收能力的角度分析影响外商直接投资技术外溢的因素:人力资本、经济发展水平和开放程度。实证结果表明东部地区各省的F D I吸收能力普遍强于西部地区,东、西部地区的检验结果均不支持所谓的"人力资本门槛效应",但随着人力资本的提高,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作用会逐步增强。
关键词:
FDI 东西部地区 技术外溢 吸收能力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杏 施国庆
首先论述了技术外溢产生的途径,然后从吸收的角度分析了影响外商直接投资技术外溢的因素,最后利用中国1988~2004年的数据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中等教育的人力资本、出口依存度、研发投入、产业聚集对外商直接投资技术外溢的吸收能力有正向作用。
关键词:
外商直接投资 技术外溢 吸收能力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FDI技术外溢的地区差异与吸收能力的门限特征——基于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的门限回归分析
外商直接投资技术外溢吸收能力影响因素研究——基于中国29个地区面板数据分析
吸收能力、FDI技术溢出门限效应与内资企业生产率增长——基于我国高技术产业的实证分析
FDI与经济增长:基于金融市场吸收能力的研究
ODI逆向技术溢出、吸收能力与经济增长质量——基于偏效应和门槛特征的实证研究
开放型经济下中国ODI逆向技术溢出效应的区域差异研究——基于人力资本吸收能力的解释
创新能力、吸收能力与区域经济增长关系研究
受教育程度、吸收能力与FDI技术溢出效应——基于面板门槛回归模型的分析
技术引进、吸收能力与中国经济增长——理论逻辑研究及省际面板数据的门槛回归分析
进口贸易、技术外溢与内生经济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