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644)
2023(11463)
2022(9372)
2021(8826)
2020(6958)
2019(15915)
2018(15682)
2017(27716)
2016(15791)
2015(18271)
2014(18154)
2013(17300)
2012(16715)
2011(15753)
2010(15888)
2009(14163)
2008(13929)
2007(12494)
2006(11330)
2005(10804)
作者
(43636)
(36349)
(36146)
(34511)
(23409)
(17403)
(16463)
(14202)
(14185)
(12977)
(12558)
(12192)
(11823)
(11762)
(11626)
(11409)
(10951)
(10595)
(10544)
(10498)
(9677)
(9009)
(8787)
(8414)
(8251)
(8172)
(8079)
(8049)
(7447)
(7398)
学科
(69681)
经济(69624)
管理(36264)
(36202)
中国(29594)
(26014)
企业(26014)
方法(22830)
教育(20596)
数学(20057)
数学方法(19924)
(19476)
地方(18495)
技术(16883)
(15929)
(14762)
贸易(14746)
业经(14541)
(14351)
(13769)
农业(13447)
(12039)
理论(11994)
(11871)
金融(11871)
(11805)
银行(11786)
(11639)
(11402)
环境(11050)
机构
大学(225025)
学院(222274)
(96844)
经济(94995)
研究(90921)
管理(73959)
中国(64586)
理学(61914)
理学院(61046)
管理学(60124)
管理学院(59666)
(51523)
科学(51405)
(46454)
研究所(42006)
(41784)
(40302)
师范(40031)
中心(38579)
(34795)
北京(34754)
教育(34553)
(34049)
师范大学(32853)
财经(32588)
(32230)
经济学(31507)
(29890)
经济学院(28273)
技术(27620)
基金
项目(139084)
研究(112105)
科学(111301)
基金(97603)
(84376)
国家(83514)
社会(70823)
科学基金(69737)
社会科(67013)
社会科学(67004)
教育(58030)
(53876)
基金项目(49358)
(47610)
编号(46513)
成果(40611)
资助(40022)
自然(39652)
自然科(38714)
自然科学(38704)
自然科学基金(38039)
(37099)
课题(36608)
(33768)
重点(33529)
发展(30936)
(30387)
(29979)
(29901)
教育部(29624)
期刊
(112957)
经济(112957)
研究(82677)
中国(60790)
教育(57635)
(32537)
学报(30704)
科学(30455)
(29423)
管理(29160)
技术(25527)
大学(24670)
农业(23433)
(21834)
金融(21834)
学学(21462)
经济研究(19211)
财经(17079)
业经(16843)
职业(15952)
(15068)
问题(14526)
(14083)
(13802)
论坛(13802)
世界(13776)
(13588)
国际(12896)
技术经济(11875)
图书(11273)
共检索到36721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文静  薛栋  
面对"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来临,如何深刻理解技术哲学的"经验转向",从而形成中国职业教育的现代"范式",是职业教育发展的理论需要,也是现实质量内涵解读的要求。技术发展史表明:经验与职业教育的实践逻辑在技术史的演变中历经蜕变,经验始终是职业教育学习的价值原点。20世纪80年代以来,技术哲学的"经验转向"思潮对技术与社会的关系问题及技术活动的实现问题的探讨,从理论上反思了"经验"学习的价值意蕴对中国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时代诉求:培养自由而负责任的现代职业人,孕育与传播绿色工业文化,以及探索实践逻辑对接技术伦理的职业教育模式。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潘建华  陈建华  
职业教育发展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从广义来理解,其指整个职业教育体系的变迁,从狭义来理解,其指职业教育内部结构各因素走向合理性、科学化、制度化的发展过程。当前,我国应以科学发展观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和制度化理论为指导,提高对职业教育发展的认识,对职业教育发展进行科学定位,加强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赵军  
本研究试图基于对技术本质的识读,从技术哲学视域“窥探”职业教育发展,认为其面临技术现代性对“人的全面发展”的遮蔽、“体系延展”与“职普融通”的无所依从、现代技术的加速进化对岗位新需求持续催生、技术创新支撑能力式微、技术工具理性遮蔽技术伦理教育等问题。新阶段职业教育要加强应对“技术现代性”、推进基于“技术知识能力框架”的职普融通体系构建、提升“高质量技术人才”供给能力、重塑技术创新的支撑功能、完善“整体性技术”内容结构,以期为职业教育的改革发展和加快建设现代化教育体系提供思路选择。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刘丛  燕艳  
目前,高等职业教育呈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但同时其自身的发展规律也在探索之中,国内外可资借鉴的经验并不多。只有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以创新求发展,才能创建有中国特色的高职教育体系。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鄢彩玲  
近年来,发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是我国构建现代化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举措。为全面推进我国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发展,目前亟需解决其定位、内涵问题,并提出相关发展策略。根据技术哲学观点,本科层次职业教育是面向生产、依据职业需要整合技术、重视物化技术对人的塑造与培养的职业性教育。对照科学理论到技术实践的过渡过程,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培养侧重设计方案和作业规则制定的高层次技术技能型人才。基于职业本科试点学校的不同特点,相应培养需兼顾理论学习和技能培训。具体的发展策略包括根据技术应用的集成性设置职业本科专业,根据技术应用的综合性构建职业本科课程体系,根据技术应用的实践性开展职业本科教学。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南海  
产教融合是职业教育的必由之路,用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观来审视我国70年来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发展历程,发现其包含"融合"—"分离"—"融合"三种形态,表现为三个阶段两度否定。第一阶段的"融合"与当时经济制度与产业水平相适应。第二阶段的"分离"是我国主动适应经济制度变革与国际市场竞争需要而做出的历史抉择,所表现出来的产教分离是要寻求新形势下新的"融合"。在新工业革命与经济全球化的推动下,我国经济已深度融入世界经济体并逐渐走近中央,新的更高层级的产教"融合"条件已经具备,产教融合由此跨入第三个阶段——新时代的"融合"。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刘晓  
实践哲学作为一种社会活动的行为逻辑,应当成为当下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根基与理念,也为职业教育赋予了新的时代意蕴与丰富内涵。基于实践哲学指导的职业教育发展,更需要我们在职业教育体系内部进行全面的审视,必须兼顾终身教育与人的终身发展、正式与非正式的职业教育与培训的协调、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的均衡,兼顾职业教育的长期与短期目标等内部结构的要素与博弈。在指导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实践上,认清当前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新环境,做出一系列基于解决现实实践困境的改革。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高尚荣  
技术哲学新视野包括技术的本质论、发展论与周期论等新观点,从这些观点透视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主题,则需要从职业人的技术理性培养、技术选择的可行性及技术教育的前瞻性等维度,全方位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促进职业技术教育持续健康发展。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陈向阳  
职业教育在现代化的转型中出现了异化,它深陷在工具化、手段化的泥潭,使得其至今尚未获得足够的尊重。其原因无疑复杂而多重,但更深的原因在于技术的异化及对其贫瘠的认知。只有在同技术历史与逻辑的对话中,祛除技术异化,将技术从"工具"的牢笼中挣脱出来,开启技术本身富含的精神资源,职业教育才有可能担负起未来的国家使命,真正回归其"教育"的本位。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高尚荣  
文章从现代技术哲学的实用性、标准化与创新性特征出发,透析现代职业教育所包含的职业技能教育、职业规范教育和职业发展教育的实质与要求,夯实职业技术教育的技术哲学基础,为促进职业技术教育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哲学依据。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徐宏伟  庞学光  
技术哲学具有"技术性"与"人文性"的双重特性。基于技术哲学的视角来审视职业教育可以发现,职业教育在培养目标、课程内容、教育评价方面的"技术性"与"人文性"未能均衡发展。技术哲学对技术全面而深刻的反思为职业教育以上问题提供了思路,同时为职业教育的未来发展确立了应然指向,即培养目标应指向"技术性"与"人文性"兼备的人才,课程内容应该确立技术知识的核心地位并引入技术伦理教育内容,教育评价应该实现技术能力评价与技术伦理评价的有机结合。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徐宏伟  
技术哲学对技术有着全面、系统地反思,有助于揭示现代职业教育产生与发展的理论逻辑与实践前提,对现代职业教育发展起着基础性作用。具体而言,现代职业教育的技术哲学基础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技术生存推动现代职业教育的诞生并为其发展奠基;二是技术认识论作为现代职业教育的认识论基础;三是人技关系转变推动现代职业教育主体角色的转换;四是技术文化培育构成现代职业教育人文教育的主要方式。技术哲学作为现代职业教育的基础,既具有现实性又具有理想性。通过前者可以更深入地理解现代职业教育的实践逻辑,经由后者则有助于实现对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价值引领。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陈建华  王世民  潘建华  
职业教育生态论是职业教育发展过程中"质变"的过程,更是基于生态学、政治学、经济学等多学科对职业教育的研究走向深层的表现形式。从职业教育的哲学主体性的自反性困境去分析职业教育生态环境的影响因子,对构建职业教育生态世界观具有深刻哲学意义。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李俊  
德国的职业教育哲学是德国职业教育区别于其它国家的职业教育的根本特征。它既体现在教育教育层面的职业行动能力和理论联系实践的理念上,也嵌入在制度层面的双元原则、共识原则和职业原则这三个基本原则之中,还扎根于德国特有的职业精神与文化以及理性精神之中。在德国职业教育哲学的不同层面中,职业原则和职业精神可以被看作是德国职业教育的根本原则和精神,具有更加基础性的作用;其不同层面不是一下子形成的,也不纯粹是人为设计建构起来的,而是不同历史时期逐渐演化和人为设计共同作用的产物,且它也受到当下环境下变化所带来的挑战。我们在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陈鹏  
综述了我国职业教育哲学研究取得的进展,并提出在以后的研究中,还要注意规避工具主义的重新抬头、触动职业教育实践的内核、孕育更多的原生哲学观和本土哲学观、发挥多元哲学观的整合效应。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