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3931)
2023(20326)
2022(17192)
2021(15988)
2020(13264)
2019(30465)
2018(30525)
2017(57698)
2016(31001)
2015(34709)
2014(35116)
2013(34466)
2012(31939)
2011(28999)
2010(29666)
2009(27266)
2008(26811)
2007(23820)
2006(21590)
2005(19712)
作者
(90948)
(75580)
(74838)
(71776)
(48260)
(36096)
(34189)
(29358)
(28662)
(27378)
(25797)
(25522)
(24483)
(24277)
(23681)
(23236)
(22347)
(21905)
(21778)
(21646)
(19291)
(18742)
(18385)
(17447)
(17032)
(16934)
(16867)
(16620)
(15429)
(14928)
学科
(139543)
经济(139400)
管理(88807)
(84896)
(70761)
企业(70761)
方法(51453)
数学(43150)
数学方法(42618)
中国(39124)
(35404)
地方(33153)
业经(32132)
(30678)
(30399)
(27382)
农业(23826)
理论(23414)
技术(23158)
(22862)
贸易(22842)
(22588)
银行(22534)
(22054)
(21965)
金融(21963)
(21719)
(20656)
(19427)
环境(19421)
机构
大学(446006)
学院(444641)
(183589)
经济(179548)
管理(169765)
研究(159412)
理学(144327)
理学院(142635)
管理学(140243)
管理学院(139399)
中国(119051)
(96979)
科学(96221)
(85421)
(81483)
研究所(73457)
(71951)
中心(70537)
(68949)
财经(66253)
业大(63153)
(62570)
北京(62333)
师范(61977)
(59995)
(57451)
农业(55707)
(55529)
经济学(55384)
师范大学(49963)
基金
项目(290077)
科学(227622)
研究(215759)
基金(207580)
(180834)
国家(179290)
科学基金(152898)
社会(135461)
社会科(128403)
社会科学(128368)
(113896)
基金项目(108982)
教育(99782)
自然(97000)
(95585)
自然科(94724)
自然科学(94702)
自然科学基金(92998)
编号(88166)
资助(85035)
成果(73580)
重点(65546)
(65333)
(63721)
课题(62564)
(60609)
创新(56511)
国家社会(55588)
教育部(54811)
科研(54197)
期刊
(216694)
经济(216694)
研究(142173)
中国(97520)
学报(69268)
管理(67480)
(66252)
(64947)
科学(64449)
教育(60083)
大学(52603)
学学(48756)
农业(45212)
(43807)
金融(43807)
技术(42054)
经济研究(34988)
业经(34532)
财经(33332)
(28819)
问题(27348)
图书(24788)
(24493)
技术经济(23136)
科技(21460)
(21399)
理论(20693)
现代(20355)
商业(20225)
(19996)
共检索到69475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产业经济研究  [作者] 张国胜  
长波中的经济萧条能够孕育技术变革,而技术变革又能催生新兴产业;继而受益于范式转换,产业革命就在"创造性地毁灭"过程中向前推进。本轮金融危机正在孕育新一轮技术变革,并带来了新兴产业革命的全新机会。目前,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在整体上仍处于萌芽期,尽管发展政策已初具雏形,但政策协同与产业动态并不匹配。这就需要以技术变革为核心、通过构建有效管理的策略性安排等加速范式转换;需要创新产业政策、关注政策协同与产业动态的匹配,强化新兴产业的联动发展与推动政策制定者的能力建设等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宋华  
战略性新兴产业对一国经济发展能够起到引领作用,并充当经济引擎角色。我国的经济起飞离不开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目前,国内战略性新兴产业在定价策略使用方面还存在一定问题,严重制约了该产业的发展。从产业经济学视角出发,在阐述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理论的基础上,重点研究了战略性新兴产业定价策略及其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相应对策建议。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兰茹佳  朱英明  
建立良好的金融支持体系,充分发挥金融的支持功能,是实现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发展的重要保障。现有研究对于金融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作用机理、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金融支持模式选择、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金融支持风险、金融创新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等问题进行了探索。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李国山  
库恩认为,一门科学成熟的标志就是形成一个为某个科学共同体所一致接受的研究范式。作为一个新兴的经济学分支,人的发展经济学正逐步成长为一个库恩意义上的研究范式。这一学科已做出了较为明确的本体论承诺,并已初步具备了一个研究范式应具备的内部和外部条件,尚需对经济发展如何切实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内在机制做更为深入的理论探讨。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殷琪  薛伟贤  
技术创新对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至关重要,而产学对接有利于技术创新。在解析基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产学对接的基础上,运用哈肯协同学理论构建产学对接评价模型,测算我国2003~2012年产学对接度及对接协调度,结果表明产学对接处于对接拮抗而对接协调度渐次提高,并提出产学对接推动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尹政平  
低碳经济的发展催生了战略性新兴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使得低碳经济成为可能。因此,世界各国纷纷出台各种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以推动低碳经济发展,在新一轮产业革命中抢占制高点。中国低碳经济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方兴未艾,面临着缺乏核心技术、地方盲目跟风和有效市场需求不足等几大问题,对低碳经济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关系也存在认识上的误区。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我国需要将提高自主研发水平与加强国际科技合作相结合,将发展传统产业与战略性新兴产业相结合,将政府培育与市场调节相结合,以促进我国低碳经济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林学军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处于产业初期,对本国、本地区有重大、长远影响,能够带动本国、本地区经济发展的新兴产业。它具有指向性、外部性、创新性、风险性、地域性的特点。新兴产业的发展有四种类型,它的发展既艰难又具有风险。多数企业是从高新技术嫁接、传统产业裂变、高新技术与传统产业融合中走上新兴产业的道路,但多数企业中途夭折,难再形成产业。因此要注重其特性,加强政策的引导与扶持,努力形成具有本国、本地区特色的战略性新兴产业。
[期刊] 广东商学院学报  [作者] 秦剑  
组织经济学以新古典经济学中的个人利益最大化为出发点,结合信息、不确定性、交易成本与合约等要素,对组织现象和组织行为做出了新的、系统的解释,使组织理论提高到新的层次,成为新的学科。而提供一个整合性的框架介绍与比较组织经济学领域内出现的交易费用经济学、代理理论、合约理论等组织分析的经济途径与实证结论,有助于增进学者对本领域的理解。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郑凌霄  周敏  
通过选取多项指标构造了战略性新兴产业与区域经济发展耦合协调度模型,测算了2012年度我国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战略性新兴产业与区域经济系统的耦合作用水平,结果发现:1两者的协调度还处于中低水平,除个别发达省份以外,大多数省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对区域经济的促进作用滞后于区域经济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刺激;2从空间分布上看,两者的耦合协调发展水平总体上表现为从东部向中西部地区不断下降的趋势。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许萍  
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成为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主导力量。本文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梳理了珠海经济技术开发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基本现状,指出了存在的关键问题,从推动高端装备制造产业蓬勃发展、聚力打造千亿级新材料产业集群、加快新能源产业发展步伐、提高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核心竞争力、推进节能环保产业快速壮大、加速生物农业产业化发展六个方面给出了具体的对策建议,为珠海经济技术开发区确立分工合理、差异化发展的新兴产业格局提供决策参考。
[期刊] 工业工程与管理  [作者] 特日昆  徐小博  韦庆明  
基于新熊彼特理论和技术与制度共同演化视角,综合考虑了战略性新兴产业在产业生命周期不同阶段的技术创新和制度支撑特征,在企业技术创新活动中引入公共部门和金融部门的制度因素,建立更符合战略性新兴产业演化发展的技术与制度共同演化模型。应用模型进行仿真研究,结果表明将制度创新用于扶持更注重技术创新的企业,能够更好地发挥技术与制度共同演化视角下技术与制度共同创新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推动作用。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东北财经大学产业组织与企业组织研究中心课题组  肖兴志  
一、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基本内涵理论界关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定义尚未形成一致意见,学者们根据中央领导的讲话和国务院近期颁布的指导方针,将含义分为战略性和新兴性两部分,并赋予其性质上的诠释。结合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提出背景,借鉴社会各界的主流观点,本文认为把握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内涵需分别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黄奕信  
供给侧改革是中国调整产业结构、谋求经济增长的新思路。供给侧改革赋予战略性新兴产业更多发展机遇和利好政策,同时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产业结构雷同、重复建设、资源浪费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战略性新兴产业无效供给过度和有效供给不足。文章认为,以供给侧改革推进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应做到供给侧与需求侧同时兼顾;构建资源流通和共享机制,优化战略性新兴产业结构;以社会整体利益最大化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导向。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于会娟  姜秉国  
作为海洋新兴技术、海洋资源开发活动以及国家战略导向深度融合的产物,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位于生命周期初创期的海洋战略性产业,也是海洋新兴产业中具有战略价值的产业门类。除知识技术密集、成长潜力大、综合效益好等基本特征外,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还表现出技术、经济和环境的正外部性,以及技术路线不明确、主导技术尚未形成以及市场结构与市场需求的不确定性等经济技术特征。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经济技术特征,决定了应在政府与市场的共同作用下,基于技术与市场条件选择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具体培育路径,并坚持自主发展与创新驱动的发展策略,推动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形成与发展。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许晔  
通过分析信息技术领域中网络与通信技术、先进计算与应用技术、微电子支撑技术和信息安全技术在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提出当前我国信息技术发展应当以关键技术为发展核心、以应用创新为发展导向和以技术集成创新为发展重点的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