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2872)
2023(18133)
2022(15577)
2021(14667)
2020(12196)
2019(28364)
2018(27811)
2017(52555)
2016(28280)
2015(32076)
2014(31582)
2013(31215)
2012(28807)
2011(25895)
2010(25550)
2009(23340)
2008(22783)
2007(19305)
2006(16804)
2005(14874)
作者
(79837)
(66814)
(65999)
(63225)
(42526)
(31691)
(30047)
(26101)
(25430)
(23487)
(22616)
(22529)
(20982)
(20978)
(20662)
(20396)
(19760)
(19378)
(19063)
(19057)
(16404)
(16231)
(16099)
(15150)
(14937)
(14835)
(14579)
(14337)
(13380)
(13104)
学科
(119903)
经济(119777)
管理(81094)
(77687)
(62395)
企业(62395)
方法(57328)
数学(50870)
数学方法(50269)
中国(35385)
(31734)
(28455)
业经(24933)
(23522)
(22852)
贸易(22841)
地方(22230)
(22230)
农业(21644)
技术(20792)
(19528)
理论(18231)
环境(17785)
(17471)
财务(17395)
(17381)
财务管理(17357)
(16879)
金融(16877)
(16796)
机构
大学(402988)
学院(397923)
(168810)
经济(165540)
管理(159540)
理学(139003)
理学院(137492)
研究(137399)
管理学(135070)
管理学院(134345)
中国(103208)
(86502)
科学(82902)
(73763)
(67468)
中心(62320)
(61902)
研究所(61719)
财经(60171)
业大(58417)
(55221)
(55165)
北京(54860)
经济学(52260)
(52059)
师范(51602)
(50201)
农业(48289)
经济学院(47191)
财经大学(45205)
基金
项目(278528)
科学(220767)
基金(205675)
研究(202121)
(179832)
国家(178452)
科学基金(154050)
社会(130364)
社会科(123789)
社会科学(123758)
基金项目(108148)
(104534)
自然(99946)
自然科(97727)
自然科学(97705)
自然科学基金(95962)
教育(92523)
(89511)
资助(85512)
编号(80628)
成果(64163)
(62423)
重点(62231)
(58542)
(57653)
国家社会(55242)
课题(54703)
教育部(53973)
创新(53944)
科研(53194)
期刊
(173699)
经济(173699)
研究(118481)
中国(75625)
学报(61569)
科学(58516)
管理(57805)
(54794)
(54694)
大学(47736)
学学(44672)
教育(41528)
农业(38512)
技术(36917)
(32126)
金融(32126)
经济研究(29354)
财经(29207)
业经(26193)
(25081)
问题(23895)
(21254)
图书(21203)
技术经济(20789)
统计(19866)
(19409)
科技(19169)
理论(19114)
资源(18149)
世界(18002)
共检索到58198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卢江  郭子昂  
劳动生产率是衡量经济发展效率的重要指标。基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推导出的劳动生产率公式在数理理论逻辑上囊括了技术变迁、平均利润率与劳动生产率三个指标之间的多种变化关系,技术变迁如果推动了劳动生产率的提高,那它是进步的,反之则是退步的;技术变迁如果导致平均利润率上升,那它是可行的,反之则是不可行的。马克思平均利润率下降规律认为进步的技术变迁在总体上是不可行的,置盐定理、罗默定理则认为所有的技术变迁都是可行的。为了检验理论的适用性,利用中国290个地级市15年的面板数据对劳动生产率公式蕴含的各种结论进行实证检验,发现技术变迁与平均利润率均对劳动生产率有正向影响,且技术变迁对平均利润率存在负向影响,这为马克思平均利润率下降规律提供了现实支撑。对中国式现代化进程来说,需要充分发挥技术进步在促进数字经济转型、改善收入分配效应、提升社会治理能力和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方面的积极作用。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刘修岩  
本文基于中国2003~2006年的城市面板数据,通过就业密度、城市相对多样化水平和相对专业化水平等集聚经济因素对城市非农劳动生产率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在研究过程中,我们通过工具变量法解决了关键解释变量的内生性问题,从而得到更加可靠的研究结果。研究发现,在控制住其他影响因素后,一个城市的就业密度和相对专业化水平对其非农劳动生产率存在着显著的正向影响。本文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些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唐绅峰  潘爽  吴文洋  
数字经济的赋能作用是提升经济发展质量的重要推手,为提高劳动生产率提供了可能。本文利用2011—2016年285个城市面板数据对数字经济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进行检验。实证结果发现:数字经济能够有效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该结论经过稳健性检验和内生性检验后依然成立。机制分析表明,数字经济能够通过提高经济集聚水平、提升城市创新水平、加剧银行业竞争以及推动市场化进程等渠道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升。进一步分析发现,数字经济的这种作用具有异质性,表现在失信环境越好、教育水平越高及城市规模越小的地区作用越大。本文的研究揭示了数字经济赋能劳动力的作用,为实现高质量发展转型中数字经济的应用提供了经验证据和政策借鉴。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欧阳博强  孙学涛  王振华  
利用中国285个城市的面板数据,借助固定效应模型和面板门槛模型,考察了产业结构对城市劳动生产率的影响及城市化的门槛效应,并据此分析了中国城市劳动生产率增速放缓的原因。结果显示:中国城市劳动生产率与二三产业增加值之比呈倒"U"形关系;产业结构的"工业化"倾向对城市劳动生产率的促进作用随城市化水平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非线性特征,中等城市化水平下的"工业化红利"最为显著;产业结构和城市化水平对中国城市劳动生产率具有协同影响,但存在地区差异;中国城市劳动生产率增速放缓的原因在于第二产业劳动生产率增长率下降,不能完全归因于产业结构的服务化倾向。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吴昊  
笔者在产出函数中以劳动生产率为因变量,引入人力资本、产业结构、城镇化水平为自变量对劳动生产率影响因素展开分析,选取全国286个地级市的数据面板为样本,使用FE、RE、Tw-FE、LSDV、FGLS等方法研究发现:从时间上看,人均资本存量对劳动生产率提升作用最大,但提升效果趋于稳定;人力资本投入、城镇化水平的提升效果处于增长的趋势中且人力资本投入的提升最具潜力;劳动力要素投入则显出规模不经济。从空间上看,人力资本投入、人均资本存量在中西部对劳动生产率的提升作用高于东部;城镇化水平的提升效果东部高于中西部;工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吴昊  
笔者在产出函数中以劳动生产率为因变量,引入人力资本、产业结构、城镇化水平为自变量对劳动生产率影响因素展开分析,选取全国286个地级市的数据面板为样本,使用FE、RE、Tw-FE、LSDV、FGLS等方法研究发现:从时间上看,人均资本存量对劳动生产率提升作用最大,但提升效果趋于稳定;人力资本投入、城镇化水平的提升效果处于增长的趋势中且人力资本投入的提升最具潜力;劳动力要素投入则显出规模不经济。从空间上看,人力资本投入、人均资本存量在中西部对劳动生产率的提升作用高于东部;城镇化水平的提升效果东部高于中西部;工业化程度在东部显出消极影响,中西部则呈现积极影响;而劳动力要素投入在东部和中部呈现规模不经济,西部则相反。综合来看,近阶段人力资本投入对于中国劳动生产率提升作用最为显著,我国要实现经济长期持续增长应注重人力资本的增值与纵深发展。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郭琪  贺灿飞  
《2009年世界发展报告》吸收了马歇尔外部性与新经济地理学的理论成果,创造性地提出一个新的经济地理分析框架——3D分析框架,即密度、距离、分割。为了在中国城市层面上验证3D分析框架对城市劳动生产率差异的解释力,本文利用中国2004-2009年城市面板数据,选取经济密度、与省会城市距离、与沿海城市距离、国内市场分割度四个指标,控制住人均资本量和人力资本等变量,建立随机效应面板数据模型。在模型估计过程中,我们考虑到密度变量潜在的内生性和变量间的多重共线性,通过IV和GMM估计方法消除内生性问题,从而得到比较可靠的回归结果。本文发现经济密度对我国城市劳动生产率差异的影响显著为正,与沿海距离和与省会距离的影响显著为负,基本符合预期,但是国内市场分割度的影响不显著。进一步的研究发现,影响东、中、西部劳动生产率差异的经济地理特征不尽相同。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韩峰  阳立高  
文章在新经济地理框架下构建理论、计量模型及内外市场需求测度,运用2003-2011年284个地级及以上城市面板数据检验了国内、国际市场潜力和产品多样化对城市劳动生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我国各城市间整体上互为商品市场,存在显著的需求关联效应;国内、国际市场需求和产品多样化均显著促进了城市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且国内市场潜力加强了产品多样化的影响效果。国际市场潜力对城市劳动生产率的贡献率明显低于国内市场潜力。各地区国内市场潜力、产品多样化及其交叉项系数均显著为正,且由东向西依次递减;国际市场潜力显著提高了东、西部劳动生产率,但不利于中部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国内、国际市场对劳动生产率的影响作用在东、西部存...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杨瑾  傅德印  
文章基于数字经济对劳动生产率影响的理论分析,利用我国2011—2020年的省级面板数据,检验了数字经济发展对劳动生产率的影响并分析其作用路径。实证结果表明,数字经济对劳动生产率的提升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在作用路径上,数字经济可通过提高人力资本水平,进而提升劳动生产率。异质性分析表明,相对于东部地区而言,数字经济的发展对中西部地区劳动生产率的提升作用是显著的;在2015年数字经济上升到国家战略以后,其对劳动生产率的提升作用显著增强;在不同的人力资本水平下,数字经济均对劳动生产率提升产生显著的促进作用,对高人力资本的作用力度更大。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韩峰  郑腾飞  
本文基于马歇尔外部性理论,利用2003~2010年全国284个地级及以上城市面板数据,从要素供给方面探讨了空间外部性对城市劳动生产率的影响及城市间的供给关联机制。研究发现,专业化劳动力可得性、中间投入可得性和区际技术溢出对城市劳动生产率的促进作用在100公里范围内最为显著和稳定。在空间供给外部性作用下,多数城市具有明显的净集聚经济效益。考虑地方保护主义和国际、国内市场潜力与空间供给变量的交叉影响后发现,地方保护主义显著抑制了专业化劳动力和中间投入可得性的影响效果,但对技术溢出的作用不显著;国内、国际市场均加强了专业化劳动力可得性的影响效果,且国际市场潜力的作用更为明显;国际市场潜力对中间投入可...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倪麟  高丹  
笔者利用四川省2000年~2010年18个地级市面板数据,选取经济密度、与成都市的距离、省内城乡劳动力市场分割度3个指标,控制人口出生率、外商直接投资和人均固定资本等变量,建立动态面板估计模型。在模型分析过程中,为了避免模内生性和异质性等问题,通过系统GMM估计方法来消除这些问题,进而得到较为准确的计量结果。笔者发现,四川省城市劳动生产率与经济密度、与成都市距离、城乡劳动力市场分割度呈显著正相关性。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刘晓畅  
随着我国流通业快速发展,不可避免地存在着高能耗、高污染的问题。在资源和环境的双重约束下,促进流通业的低碳转型是实现流通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本文利用地理加权回归(GWR)模型,分析了产业集聚水平、信息化水平、外商直接投资、流通能源强度、交通网络密度和技术创新能力对流通业TFP(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GWR估计结果表明,不同地区多维驱动因素对流通业TFP的方向和强度不同,表现出明显的空间非平稳特征,其中产业集聚水平呈现“中部高、东西地区低”的空间分布格局;而信息化水平、交通网络密度、技术创新能力则呈现出由东向西逐渐下降的趋势,外商直接投资对东部地区的积极影响大于中西部地区,而能源强度对各省份流通行业TFP均有负面影响,研究结果为提高流通业发展质量提供了理论支撑和经验依据。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杨路英  吴玉鸣  
利用2003—2013年中国地级及以上城市面板数据,建立动态空间面板模型,考察就业密度及集聚空间外部性对工业劳动生产率的影响。GMM估计表明工业劳动生产率对就业密度的弹性系数为负;邻近城市的劳动生产率存在正向空间溢出效应。纳入空间异质性,建立地理加权回归(GWR)模型进一步计算集聚效应为正的城市比例发现,城市间集聚效应存在显著的区域差异,全国范围就业密度对劳动生产率的影响呈现倒U型变化规律,进一步分析发现空间集聚是导致劳动生产率呈现非线性变化的重要原因。最后简要提出提高工业劳动生产率的政策建议。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夏永红  沈文星  李存芳  
【目的】研究木材加工产业集聚对产业劳动生产率影响的直接效应和溢出效应,为促进木材加工产业提质增效提供发展路径,为优化木材加工产业区域布局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基于1998—2016年省际面板数据,利用全局Moran指数测量木材加工产业劳动生产率的空间依赖性;在控制人力资本、固定资产投资和交通运输条件等变量的基础上,采用空间计量模型实证检验省际木材加工产业集聚对产业劳动生产率影响的直接效应和溢出效应。【结果】1)木材加工产业劳动生产率的全局Moran指数在0.3上下波动,且存在空间依赖性(P<0.05)。2)空间计量模型的系数估计结果显示:木材加工产业劳动生产率存在空间滞后和空间误差自相关性(P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吕政  胡晨沛  
本文以2000—2017年全球126个经济体的面板数据为样本,在引入FDI高次方的基础上,应用空间杜宾模型(SDM)实证检验FDI对劳动生产率的空间非线性效应。研究发现:全球范围内各经济体的劳动生产率具有显著的空间依赖性,劳动生产率与FDI之间呈现倒N型的空间非线性关系; FDI对劳动生产率的跨国影响既有正向的技术溢出,也有负向的第三国效应。此外,本文借助中介效应模型明晰了以技术水平为中介变量,FDI对劳动生产率的传导路径与作用效果。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