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157)
- 2023(15912)
- 2022(13726)
- 2021(12532)
- 2020(10664)
- 2019(24064)
- 2018(23617)
- 2017(45318)
- 2016(24695)
- 2015(27705)
- 2014(27277)
- 2013(27145)
- 2012(24987)
- 2011(22605)
- 2010(22200)
- 2009(20118)
- 2008(19553)
- 2007(17131)
- 2006(14916)
- 2005(12924)
- 学科
- 济(99006)
- 经济(98896)
- 管理(70965)
- 业(68504)
- 企(56198)
- 企业(56198)
- 方法(49965)
- 数学(43642)
- 数学方法(43228)
- 农(26189)
- 贸(26162)
- 贸易(26150)
- 易(25355)
- 中国(24375)
- 财(24187)
- 学(23705)
- 业经(21281)
- 技术(19854)
- 地方(18964)
- 农业(17846)
- 理论(16024)
- 环境(15953)
- 制(15583)
- 务(15489)
- 财务(15423)
- 财务管理(15395)
- 和(14642)
- 企业财务(14557)
- 融(13389)
- 金融(13388)
- 机构
- 大学(359848)
- 学院(356244)
- 济(142558)
- 经济(139708)
- 管理(138676)
- 研究(123926)
- 理学(121691)
- 理学院(120282)
- 管理学(118057)
- 管理学院(117450)
- 中国(88229)
- 科学(81021)
- 京(76637)
- 农(68567)
- 所(64217)
- 业大(61184)
- 财(60635)
- 研究所(59339)
- 农业(54819)
- 中心(54801)
- 江(50526)
- 财经(50181)
- 北京(47861)
- 经(45950)
- 范(45394)
- 院(45236)
- 师范(44753)
- 经济学(42819)
- 州(40546)
- 技术(39174)
- 基金
- 项目(255405)
- 科学(199019)
- 基金(186009)
- 研究(177257)
- 家(166735)
- 国家(165449)
- 科学基金(139864)
- 社会(111166)
- 社会科(105489)
- 社会科学(105461)
- 省(99295)
- 基金项目(99153)
- 自然(94873)
- 自然科(92654)
- 自然科学(92628)
- 自然科学基金(90998)
- 划(85011)
- 教育(80912)
- 资助(77067)
- 编号(69794)
- 重点(58169)
- 部(55748)
- 成果(54463)
- 发(54177)
- 创(53509)
- 科研(50082)
- 创新(50052)
- 计划(49364)
- 课题(48173)
- 教育部(46864)
- 期刊
- 济(145453)
- 经济(145453)
- 研究(99530)
- 学报(68230)
- 中国(63204)
- 农(60133)
- 科学(58962)
- 大学(49960)
- 管理(48685)
- 学学(47531)
- 财(43530)
- 农业(42042)
- 教育(35334)
- 技术(30314)
- 融(26036)
- 金融(26036)
- 经济研究(24895)
- 财经(24130)
- 业经(23492)
- 业(22409)
- 经(20610)
- 问题(19831)
- 科技(19529)
- 贸(19445)
- 业大(18524)
- 技术经济(18160)
- 版(17778)
- 图书(17287)
- 国际(16532)
- 理论(16091)
共检索到50446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樊茂清 任若恩 陈高才
本文运用1981—2005年的投入产出时间序列数据,采用超越对数生产成本函数估计了我国制造业20个部门能源、非能源、资本以及劳动的份额方程,对我国制造业20个部门的技术变化、要素替代以及贸易和能源强度之间的关系作了实证研究。计量检验的结果表明,技术变化、要素替代、贸易、一次能源结构和部门结构变化是引起能源强度变化的重要因素。
关键词:
能源强度 技术变化 要素替代 贸易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齐绍洲 王班班
本文将能源视为一种生产投入要素纳入要素替代的分析框架下进行研究,并细致刻画了开放条件下不同来源的技术进步及其要素使用情况。通过构建一个要素投入需求方程组模型,本文采用SUR回归估计了1998-2009年我国自发技术进步、R&D、技术购买、FDI和国际贸易的技术溢出对能源要素份额和能源强度的影响。结果发现,技术进步效应总体上导致能源强度上升,但R&D和FDI技术溢出均能促使能源强度的降低;不同来源的技术进步对能源强度的影响存在区域差异;要素替代作用有助于降低能源强度。
关键词:
技术进步 要素替代 能源强度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陈晓玲 徐舒 连玉君
从要素替代弹性和有偏技术进步视角分析我国工业能源强度,通过采用标准化供给面系统方法,对1994~2008年工业行业数据进行实证估计,确定不同类型行业资本、能源与劳动的嵌套CES生产函数结构。结果表明,多数行业的技术进步是资本、能源偏向型技术进步,这是因为在多数行业内,资本和能源表现为互补关系。在此基础之上,进一步分析有效资本、有效能源和有效劳动在特定要素替代弹性条件下,通过影响能源份额进而影响能源强度的作用机制,并利用工业行业数据刻画这3种有效要素对能源强度的动态影响。
关键词:
替代弹性 技术进步 能源强度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杨福霞 杨冕 聂华林
在能源战略中,作为投入要素的能源能在多大程度上被其他生产要素替代,且这种替代效应对未来能源节约将发挥何种作用,已引起学者们较多的关注。基于1978年-2008年中国经济增长、能源消费、资本存量及劳动力的时间序列数据,运用向量误差修正模型,在实证分析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因果关系的前提下,计算了能源与非能源要素间的替代弹性,同时,考察了各投入要素技术进步的差异。实证结果表明,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存在双向因果关系,且资本存量和劳动力对能源消费有一定冲击作用;在样本期内,能源与资本、劳动力之间的平均替代弹性分别为0.49、1.03,且各投入要素技术进步差异具有收敛性。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陆均良 张璐
替代性旅游大多是中小规模旅游,决定了其发展的技术要素中信息技术是替代性旅游发展的重要技术要素。对我国替代性旅游发展的条件进行分析,提出政府政策支持、服务型信息网站配套及基于信息技术系统的安全保障等三方面是发展替代性旅游的关键。
关键词:
替代性旅游 非大众旅游 旅游信息系统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冯然 申明浩
互联网是传统企业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电子商务是互联网的重要应用形式。我国传统贸易下滑与电子商务的高速增长,在一定程度上说明电子商务是我国稳增长的重要途径。但是在电子商务增长时,大量实体经济倒闭,引发社会热议,其中较具代表性的观点是电子商务的极速扩张对传统产业造成了危害。本文正本清源,厘清似是而非的误区,从经济学本源的贸易替代效应和创造效应出发,使用美国线上和线下的零售季度数据,通过协整性检验和格兰杰因果检验的方法证明电子商务对传统产业长期发展发挥了创造效应。最后,本文呼吁在该结论的基础上,待我国电子商务统计数据完善后,对该问题进行更加科学的研判,以期更好地发挥电子商务在"互联网+"战略中的作用。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冯然 申明浩
互联网是传统企业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电子商务是互联网的重要应用形式。我国传统贸易下滑与电子商务的高速增长,在一定程度上说明电子商务是我国稳增长的重要途径。但是在电子商务增长时,大量实体经济倒闭,引发社会热议,其中较具代表性的观点是电子商务的极速扩张对传统产业造成了危害。本文正本清源,厘清似是而非的误区,从经济学本源的贸易替代效应和创造效应出发,使用美国线上和线下的零售季度数据,通过协整性检验和格兰杰因果检验的方法证明电子商务对传统产业长期发展发挥了创造效应。最后,本文呼吁在该结论的基础上,待我国电子商务统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张为付
本文运用替代弹性方法对我国贸易部门与非贸易部门、贸易产品与非贸易产品的替代弹性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我国的贸易品与非贸易品间存在较大的弹性。最后,文章研究了通过提高非贸易品价格以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减少贸易顺差,扩大内需,推动经济健康平稳发展的可能性。
关键词:
贸易品 非贸易品 替代弹性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王班班 齐绍洲
本文在一个要素替代的框架下研究了不同来源技术进步对能源强度的影响。文章构建了一个包含中性技术进步和有偏技术进步的超越对数成本函数模型,利用中国36个工业行业1999-2010年的数据进行回归,在回归结果的基础上得出了不同来源技术进步的要素偏向,并计算出不同来源技术进步及其中性技术进步和有偏技术进步(要素替代)对中国工业能源强度的影响。结果发现:第一,R&D、进口、FDI水平溢出和后向溢出效应是能源节约型的,出口和FDI前向溢出效应是能源使用型的。第二,R&D、FDI水平溢出效应可以显著降低能源强度,R&D、FDI水平溢出效应每增加1%,能源强度将下降0.1935%和0.1661%;FDI前向溢...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查冬兰 周德群
经济学中的替代关系根源于微观经济生产理论,能源作为投入要素能否被其他要素替代以及在多大程度上被替代,直接关系到节能减排政策的选择。然而基于不同的样本和方法,资本、劳动力和能源之间的关系及其大小均表现出较大的差异性。本文基于能源与非能源替代关系的经济学理论基础,总结主流的弹性计算方法,梳理了国际相关经验研究,并剖析差异性结论的原因,以推进我国同类领域的理论研究。
关键词:
能源 替代弹性 生产函数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谢慧莹 刘航 张雨微
随着中国技术能力从以跟跑为主转向跟跑、并跑和领跑并存,以基础科学研究推动科技自立自强日益迫切。科技自立自强不等于“闭门造车”,基础研究应基于全面开放新格局,以更高的成果质量和转化效率有效驱动经济发展。因此,探讨贸易品蕴含的技术正外部性与本国基础研究是替代还是互补关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采用跨国面板数据,实证分析基础研究投入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以及贸易开放对基础研究成果转化的调节效应。研究发现:(1)基础研究资本投入对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具有显著正向影响,贸易开放对该正向影响具有显著负向调节效应,即贸易品技术隐含流与基础研究成果存在一定替代关系;(2)在基础研究投入增进全要素生产率过程中,应用研究产出发挥关键中介效应,其中贸易开放对第一阶段起显著为负的中介—调节效应,对第二阶段没有影响。因此,未来需要深入推动科研人员绩效评价改革、借助进口贸易搭建创新示范区、构建内外一体化开放融通创新体系。研究结论可为我国协同实现创新发展与高水平对外开放提供理论依据。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陈苏 胡浩 傅顺
基于中国20个省(市、区)1985—2015年面板数据,运用超越对数成本函数及影子替代弹性方法实证分析了要素相对价格变化对玉米生产技术进步及要素替代的影响,结果表明:要素相对价格的变化诱导了玉米生产的要素结构调整,从而导致成本结构发生变化;玉米生产技术进步是偏向的,具体体现在劳动使用型、机械使用型和化肥节约型的技术并存;在劳动力价格不断上升的背景下,机械、化肥与劳动力存在明显替代关系,但受技术条件和农艺特性等因素制约,机械对劳动力的进一步替代受到限制。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邓慧慧 孙铮
近年来,欧中贸易逆差问题凸显,贸易摩擦加剧。基于自由资本模型,文章从理论和实证视角分析了欧盟、东亚对华投资对中欧贸易的影响机制,重点讨论欧中贸易逆差是否是东亚对欧盟贸易顺差转移和欧盟对华FDI贸易替代的结果。分析表明,欧中贸易逆差中存在FDI引致的逆差转移和贸易替代效应,且欧盟对华投资的贸易替代效应比东亚对华投资的贸易顺差转移效应更明显。在此基础上为进一步合理利用外资、协调吸引外资与贸易关系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刘平阔 王志伟
从"新时代"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形势看,为了解决能源部门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等主要矛盾,必然要求中国能源转型深度思考从"高速增长"到"高质量发展"的基础和保障是否合理。为此,本文基于MES方法和LVC方法,构建了一个能源转型的内因判定模型,研究中国能源替代-互补关系;并通过利用2000-2017年中国能源部门的市场份额、能源价格和成本等数据,从价格弹性和技术扩散的角度,分析"电能替代"和"多能互补"等转型模式的科学性和可行性。研究结果表明:(1)目前中国化石能源和火力发电仍存在一定的发展空间;清洁能源发电对能源替代-互补关系的互动和协调具有较好的解释力,但对转型目标实现的影响程度有限。(2)在技术层面,电能对化石能源具有较强的替代性,且清洁能源发电的替代效果优于火力发电;在"电能内部替代"过程中,价格对能源转型具有显著的"信号"诱导作用。(3)"电能替代"无法满足现阶段中国能源转型的目标要求,在能源需求侧仍需要"多能互补"模式协同,以促进能源转型。最后提出政策建议与研究展望。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