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502)
2023(7522)
2022(6186)
2021(5935)
2020(4886)
2019(11302)
2018(10866)
2017(19965)
2016(10400)
2015(12084)
2014(11679)
2013(11703)
2012(11107)
2011(10080)
2010(9935)
2009(9223)
2008(9070)
2007(7965)
2006(7070)
2005(6715)
作者
(30178)
(25300)
(25205)
(24383)
(16359)
(12072)
(11293)
(10072)
(9793)
(8992)
(8834)
(8460)
(8249)
(8185)
(8117)
(7996)
(7686)
(7428)
(7364)
(6829)
(6421)
(6139)
(6066)
(5738)
(5712)
(5624)
(5575)
(5287)
(5190)
(5016)
学科
(51354)
经济(51314)
(31120)
管理(30082)
(25133)
企业(25133)
方法(22643)
数学(20169)
数学方法(20079)
中国(17546)
(16417)
贸易(16407)
(16216)
技术(13086)
(12394)
(11869)
(10973)
(9795)
业经(9793)
(8997)
(8929)
出口(8901)
出口贸易(8901)
农业(7984)
(7932)
银行(7920)
(7799)
技术管理(7580)
(7525)
金融(7525)
机构
大学(159993)
学院(156082)
(79597)
经济(78508)
研究(61630)
管理(59043)
理学(50740)
理学院(50188)
管理学(49640)
管理学院(49333)
中国(47948)
(34874)
科学(33988)
(32607)
(30657)
研究所(28024)
经济学(27273)
中心(26439)
财经(26427)
经济学院(24742)
(24545)
(23259)
北京(22613)
(22276)
(21670)
业大(20289)
财经大学(19932)
(19553)
师范(19362)
科学院(18637)
基金
项目(105346)
科学(84894)
基金(80862)
研究(77138)
(71505)
国家(71026)
科学基金(60429)
社会(53388)
社会科(50992)
社会科学(50983)
基金项目(41230)
自然(36707)
(36282)
自然科(35973)
自然科学(35962)
自然科学基金(35408)
教育(34371)
资助(33425)
(32030)
编号(27887)
(25652)
国家社会(24570)
重点(24237)
中国(24062)
(23198)
(22503)
成果(22448)
教育部(22341)
创新(21301)
人文(20857)
期刊
(81900)
经济(81900)
研究(51598)
中国(32617)
科学(24094)
管理(23896)
学报(23838)
(23453)
(20385)
大学(18692)
学学(17506)
经济研究(15675)
技术(15263)
农业(14565)
财经(14254)
教育(14251)
(14177)
金融(14177)
(14124)
(12550)
国际(12441)
问题(11490)
世界(11273)
技术经济(10105)
业经(10067)
(9619)
科技(8102)
统计(7436)
(7290)
论坛(7290)
共检索到24101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鲁晓东  
本文首先通过一个包含产品技术含量的异质企业贸易模型在理论上廓清了技术升级与企业出口行为间的关系,然后利用中国工业企业和高度细分的产品数据,将中国出口竞争力这一宏观概念与中国出口企业的微观特征相联系,从企业角度研究中国出口竞争力的变迁。研究结果表明:在中国出口规模激增的同时,其出口技术含量仅有微弱提升,中国出口技术水平仍较低,出口增长存在系统性风险。出口企业的生产率提高有效地促成了中国出口技术复杂度的变化,这说明提高企业生产率是实现产品升级以及保持中国出口竞争力可持续性的关键。此外,企业技术升级对中国出口技术含量提升的积极作用总是倾向于发生在那些经济规模较大、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贸易伙伴国。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许斌  
一、中国的出口竞争力萨缪尔森在论及世纪之初国际经济的两个核心问题时,首先讨论了竞争力和生产率之间的差别(《经济学》第18版,中文版第550页)。他指出,竞争力指的是一国商品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主要取决于国内外产品的相对价格;而生产率则是每单位投入所获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文东伟  冼国明  马静  
本文描述了1980年以来中国产业结构、贸易结构以及出口竞争力的演变趋势,并分析了FDI对中国产业结构变迁和出口竞争力的影响。统计分析表明,中国生产和出口的行业结构以及出口竞争力呈现出高度一致的变化趋势,即都由劳动密集型行业转向资本及技术密集型行业。进一步的经验研究发现,FDI推动了中国的产业结构升级,并显著提升了中国的出口竞争力。除FDI之外,技术进步和劳动力成本对中国出口竞争力的影响也非常明显。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赵晶  王根蓓  
本文采用引力模型估计了2003~2009年间经济一体化、人力资本异质性等因素对中国制造业外包出口竞争力的影响,并且得到如下的结论:(1)以APEC为代表的开放式多边经济一体化具有贸易创造效应,而以ASEAN为代表的封闭式区域经济一体化具有贸易转移效应;(2)中国与其贸易伙伴国的人力资本异质性产生极不对称的影响力,即中国的人力资本的成本的增加具有强劲的贸易转移效应,而进口国的人力资本的成本的提高则具有微小的贸易创造效应;(3)贸易伙伴国的需求质量偏好的提升具有出口转移效应,而其需求规模扩大具有出口创造效应,并且前者远大于后者。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朱英杰  
本文基于企业异质性贸易模型,探讨了融资约束和生产率对出口竞争力的共同影响机制,从企业的内部治理和外部环境两个层面,利用中国2004~2009年的企业样本数据经验考察了出口竞争力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生产率对企业出口促进贡献还有赖于其融资水平,尤其需要克服融资的阈值效应,避免危机时期优秀企业被"逆淘汰";政策启示在于强调对高生产率企业建立政府"临危保护制度",并引导企业强化内部治理能力;最后需要强化物质要素之外的服务型要素竞争优势,从而继续维持我国贸易的"大国优势"。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卜林  赵轶薇  周莹莹  
本文运用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省级营业机构的业务数据,探究使用出口信用保险是否能够提高出口竞争力,以及通过何种机制产生影响。研究表明:使用出口信用保险可以显著提高出口竞争力,且对发展水平较低地区的促进作用更大。通过检验该影响的非线性特征发现:出口信用保险对出口竞争力具有显著的门槛效应。通过构造链式多重中介效应模型发现:出口信用保险通过缓解融资约束、提高科技创新水平,发挥间接促进所在地区出口竞争力增长的链式中介效应。出口信用保险的链式多重中介效应影响机制存在地区差异,出口信用保险在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地区通过促进科技创新水平提高出口竞争力,在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地区通过缓解融资约束提高出口竞争力。出口信用保险通过科技创新促进出口竞争力的机制存在非线性门槛效应,随着研发投入的增长,出口信用保险对我国出口竞争力的促进作用会产生质的飞跃,表现出科技赋能保险现象。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葛新庭  谢建国  
本文基于2000—2012年中国海关数据、工业企业数据匹配省级城镇化数据,研究了城镇化对企业出口产品质量升级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本地城镇化及区域溢出能够有效地推动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升级,其中,城镇化对中部地区企业出口产品质量升级的推动作用最明显,东部地区次之;加工贸易企业的出口产品质量并不受到城镇化水平的影响,这可能与加工贸易的投入和产出较少涉及国内生产要素有关;本地市场效应和产业集聚效应是城镇化推动企业出口产品质量升级的重要机制。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韩会朝  于翠萍  
中国出口产品普遍被认为"价廉质次",然而这并不能充分解释中国出口贸易长期增长的实质。对中国2001年加入WTO以来出口产品竞争力的实证研究表明:一方面,中国出口产品的相对单位价格呈现持续下降的趋势,这说明低价竞争是中国出口产品的一个主要特征;另一方面,中国出口产品质量在逐年上升,其中高技术出口产品的质量竞争力较为明显,这说明中国出口产品并未陷入低质量产品的陷阱。在新时期进一步深化对外贸易转型中,把握中国出口产品竞争力特征对我国对外贸易政策制定有重要意义。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严兵  
本文通过构建ECI指数对东、中、西部地区的出口竞争力进行了衡量和比较,并对FDI在各地出口竞争力的变动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进行了研究。实证结果表明,外资的进入有力地提升了东部地区的出口竞争力,但并未对西部地区产生显著影响,在中部地区甚至产生了一定的负面作用。文章最后据此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崔晓敏  廖世伟  
国际金融危机后,全球价值链活动增速放缓、外贸需求疲软,中美战略竞争加剧,叠加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全球产业链加速重构。同时,国内经济面临“三期叠加”的复杂局面,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加快,要素资源的再配置显著影响出口竞争力。在此背景下,唱衰中国出口的声音此起彼伏,但中国出口却持续保持了较高竞争力。根据WTO数据,中国占全球的出口份额从2000年的3.9%上升至2015年的13.7%,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樊晶慧   朱方林   朱大威  
本文基于2001—2022年UN Comtrade数据库HS2分位数据,采用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贸易竞争力指数、贸易互补指数,分析中国出口日本农产品贸易的竞争力和互补性。研究表明:我国出口日本农产品结构多元化,出口的农产品由初级产品向加工制品转变;中国出口日本农产品贸易中,水产制品、蔬菜制品、其他动物产品以及树胶、树脂及其他植物汁等几大类农产品具有综合优势,编织用植物具有很大的贸易潜力;在中日农产品贸易中,以产品的竞争性为基础,互补性为导向,才更贴合现实的双边贸易。因此,为实现我国农产品出口日本的可持续发展,应注重提升优势农产品科技含量,增强我国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瞄准日本市场需求,优化农产品出口结构,紧抓国际机遇,深化中日农产品贸易合作。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文  
一、外商直接投资与出口竞争力国际贸易和直接投资具有密切的联系,是商品和生产要素在国际间流动的结果,最早研究贸易与投资的关系的是Mundell(1957),他认为贸易与投资之间具有替代性,即贸易障碍会产生资本的流动,而资本流动障碍会产生贸易,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付洪良  
发展低碳经济是人类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低碳约束可以通过国际贸易在各国传递,类似"碳标签"、"碳关税"等制度都将可能成为新的国际贸易壁垒,因此,低碳将成为衡量一国出口竞争力的重要指标。本文编制了综合行业能源消费表,采用投入产出法,比较了各主要贸易国的碳生产率水平,测算了我国出口行业碳生产率水平及变化特征。在此基础上,对碳生产率与出口增长进行格兰杰因果检验。最后,就低碳约束下提高出口竞争力提出建议。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尹宗成  田甜  
推动农业贸易健康发展、提升其国际竞争力,对于有效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增加农民就业收入,提高农业产业安全保障水平具有重要战略意义。本文基于出口技术复杂度的视角对中国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进行了比较分析。总体上看,中国农产品出口技术复杂度指数较低,不具备竞争优势。分类考察看,不同种类农产品出口竞争力不尽相同,劳动密集型农产品出口技术复杂度指数较高,相对出口技术复杂度指数处于本文所选样本国家(地区)的"均值"水平以上,极具国际竞争力,但传统农产品出口技术复杂度指数较低,并处于较低位次,存在竞争劣势。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张杰  郑文平  陈志远  王雨剑  
本文利用中国工业企业和海关贸易数据库的合并数据,检验了推动中国出口奇迹发生的重要力量——进口引致出口的机制。研究发现:进口引致出口机制的内在机理为,进口→生产率提升→自我选择效应→出口。中间品进口引致出口机制的效应要强于资本品进口。中国本土企业更依赖于进口引致出口机制来实施出口,民营企业对其依赖性最强。我们还发现,从高收入国家进口是中国出口奇迹发生的重要驱动机制,进口引致出口机制是导致中国东部沿海地区出口奇迹发生的重要因素。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