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584)
2023(3824)
2022(3130)
2021(2889)
2020(2432)
2019(5416)
2018(5220)
2017(9576)
2016(5056)
2015(5696)
2014(5545)
2013(5525)
2012(5291)
2011(4681)
2010(4814)
2009(4221)
2008(4131)
2007(3933)
2006(3399)
2005(3235)
作者
(15259)
(12724)
(12711)
(12171)
(8133)
(6064)
(5768)
(4995)
(4652)
(4519)
(4409)
(4186)
(4135)
(4084)
(3991)
(3947)
(3806)
(3760)
(3757)
(3526)
(3146)
(3097)
(3067)
(2828)
(2824)
(2812)
(2782)
(2681)
(2600)
(2555)
学科
(23457)
经济(23442)
(18450)
管理(16381)
(15144)
企业(15144)
(11675)
贸易(11673)
(11559)
技术(11421)
(11182)
方法(10439)
数学(9102)
数学方法(9038)
(8215)
出口(8194)
出口贸易(8194)
技术管理(6470)
中国(6204)
(6141)
(5902)
业经(4585)
农业(4201)
(3951)
(3788)
财政(3392)
地方(3386)
(3326)
金融(3326)
关系(3198)
机构
大学(75597)
学院(74620)
(37470)
经济(36888)
管理(29258)
研究(28904)
理学(25006)
理学院(24761)
管理学(24429)
管理学院(24278)
中国(21300)
(16467)
科学(15772)
(14798)
(14568)
研究所(13328)
中心(13033)
(12293)
经济学(12077)
财经(11599)
(11388)
经济学院(11092)
(10745)
业大(10743)
(10520)
北京(10478)
农业(9690)
(9089)
师范(9010)
技术(8957)
基金
项目(50254)
科学(40210)
基金(37457)
研究(37310)
(33038)
国家(32827)
科学基金(27969)
社会(24801)
社会科(23817)
社会科学(23811)
基金项目(19228)
(18728)
自然(17081)
教育(16811)
自然科(16762)
自然科学(16760)
自然科学基金(16489)
(15883)
资助(15384)
编号(14110)
(12031)
(11603)
重点(11511)
国家社会(11250)
(11187)
创新(10988)
成果(10968)
教育部(10384)
人文(9874)
中国(9787)
期刊
(38973)
经济(38973)
研究(23955)
中国(17057)
管理(12355)
(10973)
学报(10960)
科学(10750)
(10629)
技术(9972)
大学(8640)
(8413)
教育(8300)
学学(7984)
农业(7944)
国际(7883)
经济研究(7044)
(6298)
金融(6298)
技术经济(6255)
财经(5869)
世界(5686)
问题(5582)
科技(5306)
(5237)
(5194)
业经(5022)
(4825)
论坛(4825)
(4374)
共检索到12070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范丹  刘宏  
在中国人均GDP水平不断提高、国内外技术差距逐渐缩小的背景下,如何有效促进本国全要素生产率增长,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成为一个重大的现实问题。通过分析对外直接投资(OFDI)获取逆向技术外溢促进母国技术进步的现实路径,具体考察技术势差的变化对这一技术溢出过程产生的影响。研究表明:国内外技术势差的减小显著促进了OFDI反向技术溢出效应的发挥,推动了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同时,技术势差的缩小有利于人力资本对全要素生产率发挥正向促进作用。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吴瑞兵  
文章利用1997—2016年国家层面的相关数据,从技术进步的短期效应——国家综合创新能力和技术进步的长期效应——全要素生产率两个视角考察了制度距离、OFDI逆向技术溢出对母国技术进步的影响。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制度距离、OFDI逆向技术溢出均可显著正向提升我国综合创新能力及全要素生产率;人力资本与国内研发资本存量仍是影响我国综合创新能力和全要素生产率的最主要因素;以OFDI与人力资本结合的吸收能力可以提升国家综合创新能力与全要素生产率。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庞磊  
对中国企业海外并购与绿地投资两种对外直接投资方式(OFDI)与母国技术进步的关系进行横纵两向比较与探讨分析,结果显示:企业海外并购技术转移度低于绿地投资技术转移度,因而企业海外并购获得的逆向技术溢出包括研发资金溢出与人力资本溢出均高于绿地投资的溢出效应,企业海外并购与绿地投资对母国技术进步均有促进作用。同时,受到母国研发资金投入与人力资本存量约束,二者分别为企业海外并购与绿地投资设立了最低与最高"门槛值",企业海外并购数量超过最低"门槛值"与绿地投资低于最高"门槛值"均会带动母国技术进步,反之两者都抑制母国技术进步。因此,中国应提高对外直接投资中企业海外并购份额,以提高技术进步程度。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朱彤  崔昊  
本文在国际技术溢出理论的基础上,建立了一个对外直接投资促进母国技术进步的数理模型。该数理模型重点对Cohen & Levinthal的"吸收能力"理论作了扩展,将母国研发支出的"双重身份"扩展到"三重身份"。随后本文使用OECD国家数据对该模型进行了实证检验,认为:(1)对外直接投资获得的逆向研发溢出可以促进母国技术进步;(2)母国的研发存量和东道国研发溢出之间的交互作用以"替代作用"为主;(3)通过"门槛回归"发现,随着母国研发存量的增加,该"替代作用"逐渐增加,但是其增幅较为微弱。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揭水晶  吉生保  温晓慧  
技术寻求型OFDI理论的产生和发展,使得OFDI渠道的逆向技术溢出议题成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学者争相研究的热点。由于在技术和研发领域落后于发达国家,我国如何通过OFDI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促进国内技术的进步进而推动经济的发展,成为我国企业"走出去"战略提出以来,越来越多学者关注的命题。文章从我国企业OFDI动机探讨等五个方面,对现有相关研究最新动态进行述评,并基于此就该问题的未来研究进行展望。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王丽  韩玉军  
首先对OFDI逆向技术溢出对产业结构优化的影响机理进行了详细分析,然后运用2003~2015年中国31个省(市)的样本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系统GMM检验结果表明,OFDI逆向技术溢出对产业结构优化具有正向影响,逆向技术溢出通过促进国内技术进步进而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同时对外开放度、金融发展水平、技术水平、人力资本、外商直接投资和基础设施状况都是促进产业结构优化的积极因素。最后将样本数据分为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分别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的OFDI逆向技术溢出对产业结构优化都具有正向影响,东部地区的影响系数最大。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王丽  韩玉军  
首先对OFDI逆向技术溢出对产业结构优化的影响机理进行了详细分析,然后运用20032015年中国31个省(市)的样本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系统GMM检验结果表明,OFDI逆向技术溢出对产业结构优化具有正向影响,逆向技术溢出通过促进国内技术进步进而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同时对外开放度、金融发展水平、技术水平、人力资本、外商直接投资和基础设施状况都是促进产业结构优化的积极因素。最后将样本数据分为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分别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的OFDI逆向技术溢出对产业结构优化都具有正向影响,东
[期刊]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徐健  陈丽珍  
为检验我国OFDI是否存在逆向技术溢出效应及其产生的条件,运用我国2004~2010年30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和"国际R&D溢出模型"进行了实证分析,发现现阶段OFDI渠道获得的国际R&D并未显著提升我国的TFP。然后考察了6个衡量母国吸收能力的指标对OFDI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人力资本存量和经济发展水平没有促进OFDI逆向技术溢出效应的产生;经济开放度和研发强度对于OFDI逆向技术溢出效应的产生没有起作用;技术差距和金融发展水平促进了OFDI逆向技术溢出效应的产生。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刘宏  秦蕾  
本文利用1990—2010年OFDI存量数据,参照CH模型构建国际R&D溢出回归模型,分析OFDI逆向技术溢出效应对国内技术进步的推动作用。结果发现,OFDI对国内技术进步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在假定其他变量不变的情况下,对外直接投资存量每增加10%,全要素生产率就会增长1‰,但存在时间上的滞后效应,即国外先进技术逆向溢出有利于提高国内的生产率、产品的技术含量和实现产业链向高端延伸。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汪丽娟  吴福象  蒋欣娟  
全球经济大变局背景下,中国“走出去”企业的全球优化布局对逆向技术溢出效应有效发挥至关重要。基于技术势差视角构建“走出去”企业与当地企业间的技术扩散吸收模型,探究OFDI逆向技术溢出的发生机理,并以2005—2019年78个经济体为样本,对理论命题进行验证。结果发现,中国OFDI能够对本土企业技术进步产生逆向技术溢出效应,但存在时滞性和阈值效应:当国际技术势差过大时,“走出去”企业难以通过技术扩散获取新技术,无法实现对国内企业的技术反哺;只有当中国与东道国的TFP比值处于(0.5,1.5)区间时,才存在显著逆向技术溢出效应。此外,加快技术积累和其它渠道的国际技术溢出也是推动本土企业技术进步的重要途径。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陶爱萍  盛蔚  
现有对OFDI逆向技术溢出效应的研究主要考察OFDI逆向技术溢出对技术进步的影响,鲜有文献将效应的研究延伸到产业高端化。本文作者基于OFDI逆向技术溢出效应的存在性,在加入技术势差后,用门槛模型对中国省级数据进行检验,发现:在一定程度的OFDI规模和技术势差下,OFDI逆向技术溢出对制造业高端化水平的提升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但跨越"拐点"后,这些作用会变为负向且不显著;FDI技术溢出有助于提升制造业高端化水平,但国内R&D资本存量和进口技术溢出的影响并不理想。这表明,合理控制OFDI规模和技术势差有利于OFDI逆向技术溢出正向效应的发挥。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朱彤  崔昊  
本文在国际技术溢出理论的基础上,研究了逆向技术溢出对中国技术水平的影响。本文的主要创新在于将人力资本溢出引入了国际技术溢出的研究范畴。前人仅研究了逆向研发资金溢出对中国技术水平的影响,而本文还研究了逆向人力资本溢出对中国技术水平的影响。通过研究,主要发现:(1)在本文的研究年限中(1985~2008年),整体而言,东道国逆向研发资金溢出和逆向人力资本溢出对中国技术水平没有显著的影响;(2)对于逆向研发资金溢出而言,中国的人力资本可以形成一定的吸收能力,为使得逆向研发资金溢出对国内技术有正向的影响,存在国内人力资本的"门槛效应",即,从2001年开始,逆向研发资金溢出经过国内人力资本的吸收,对国...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霍忻  
笔者借鉴L-P模型,选取1985年~2013年我国对外直接投资数据,并以全要素生产率作为技术进步衡量指标具体考察了中国对外直接投资逆向技术溢出的影响程度和吸收能力因素。结果显示: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会产生显著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即对外直接投资每增加1%将引致国内全要素生产率增长0.0163%,但效应程度不及国内研发和进口贸易;此外,逆向技术溢出效应还受到人力资本水平、研发强度和技术差距等吸收能力因素的影响。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李书彦  
在测算浙江民营企业全要素生产率(TFP)的基础上,实证检验对外直接投资(OFDI)对浙江民营企业技术进步的逆向溢出效应。结果发现,浙江对外直接投资增长率与民营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但是相关系数并不高。结合浙江民营企业"走出去"的实际情况,文章认为主要原因是我国民营企业对外直接投资还处于初级阶段,参与国外生产和技术研发的比例还比较低,因此对技术进步的影响系数还不高。政府应积极引导,推动民营企业在生产、研发等领域加大对外投资,提高对外直接投资对于技术进步的贡献度。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杜金涛  滕飞  
对外直接投资(OFDI)是一国利用技术外溢效应来实现本国技术进步的有效路径,在推进我国现阶段经济转型和结构调整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为此本文借鉴L-P模型,选取1985-2013年我国对外直接投资数据,并以全要素生产率作为技术进步衡量指标具体考察了我国对外直接投资逆向技术溢出的影响程度和吸收能力因素。结果显示,我国对外直接投资会产生显著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即对外直接投资每增加1%将引致国内全要素生产率增长0.0163%,效应程度不及国内研发和进口贸易;此外逆向技术溢出效应还受到人力资本水平、研发强度和技术差距等吸收能力因素的影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