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346)
2023(6947)
2022(5801)
2021(5310)
2020(4360)
2019(9542)
2018(9352)
2017(16927)
2016(9030)
2015(9926)
2014(9239)
2013(9063)
2012(8237)
2011(7453)
2010(7646)
2009(6897)
2008(6710)
2007(6111)
2006(5435)
2005(4679)
作者
(26429)
(22287)
(21931)
(20763)
(14392)
(10470)
(9585)
(8461)
(8409)
(7653)
(7621)
(7363)
(7247)
(7076)
(7006)
(6760)
(6627)
(6480)
(6388)
(6331)
(5389)
(5380)
(5327)
(5091)
(4966)
(4908)
(4892)
(4779)
(4581)
(4438)
学科
(36599)
经济(36577)
(33374)
管理(31423)
(28025)
企业(28025)
技术(19151)
方法(13716)
中国(13711)
技术管理(12937)
数学(11334)
数学方法(11227)
(9410)
业经(9200)
地方(9075)
(7041)
农业(6888)
理论(6727)
(6307)
(6111)
(6029)
贸易(6021)
城市(6010)
环境(6004)
(5860)
产业(5820)
(5814)
(5142)
(5062)
银行(5036)
机构
学院(126327)
大学(124904)
(53324)
经济(52125)
管理(51080)
研究(45541)
理学(43997)
理学院(43491)
管理学(42882)
管理学院(42621)
中国(32674)
科学(28899)
(27269)
(22705)
(21978)
研究所(20768)
(20570)
(20542)
中心(20251)
业大(20156)
(17490)
农业(17309)
北京(16782)
财经(16381)
(16146)
经济学(15996)
(15930)
师范(15928)
技术(15846)
(14954)
基金
项目(90498)
科学(72530)
基金(65022)
研究(64862)
(58434)
国家(57957)
科学基金(50109)
社会(42699)
社会科(40721)
社会科学(40711)
(37330)
基金项目(35094)
自然(32379)
自然科(31764)
自然科学(31759)
(31266)
自然科学基金(31211)
教育(28859)
(25953)
资助(24397)
编号(24098)
创新(23259)
重点(20778)
(20733)
(19028)
(18978)
国家社会(18302)
课题(17837)
成果(17664)
计划(17435)
期刊
(57506)
经济(57506)
研究(38192)
中国(29474)
管理(21999)
科学(20104)
学报(19276)
(18672)
教育(15132)
(15062)
技术(15059)
大学(14577)
学学(13826)
农业(13058)
科技(11102)
技术经济(9450)
业经(9165)
经济研究(9126)
问题(8818)
(8707)
金融(8707)
(8466)
财经(7833)
(7055)
(7018)
论坛(7018)
现代(6882)
城市(6674)
(6481)
(6353)
共检索到19086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高建  
技术创新:城市新生产力的生长点高建(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博士生)一、城市新生产力的培育应以市场为导向城市经济增长的基本方式不外乎是供给增长引致和需求增长诱致。城市生产力可由供给能力表示。按照城市经济增长理论,城市生产力的提高依赖于技术进步和资本投资。...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刘柳  
传统不是凝固不变的,而是发展的。现当代的音乐文化,始终处于动态变化之中,经过不断地发展、变革、创新,逐步形成一个不同古代音乐文化传统的具有新质的传统。可以这样说,现代具有新质的音乐文化传统就是古老音乐文化传统不断进行现代转折的动态过程。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黄豪杰  
选取2013—2022年中国265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研究新质生产力对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影响。研究发现,新质生产力对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机制检验结果显示,新质生产力可通过提升技术创新水平,间接推动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异质性检验显示,在东部、中部地区以及拥有大规模产业的城市,新质生产力对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有更显著的促进作用。鉴于此,提出加速培育新质生产力、持续推进技术创新、实行差异化新质生产力培育举措的研究启示,以期加速新质生产力涌现、推动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周雪琼  
新质生产力作为一种绿色生产力,是达成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因素。本文基于2013~2022年我国30个省(区、市)面板数据,构建计量模型考察新质生产力对碳福利绩效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新质生产力能够有效提升碳福利绩效,且该影响效应在东部地区和制度环境良好地区更显著;影响机制检验表明,新质生产力能够通过推动产业结构高级化和提升资源利用效率,间接实现碳福利绩效增长;调节效应检验显示,颠覆性技术创新正向调节了新质生产力对碳福利绩效的影响。因此,要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为构建绿色发展新格局、加速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提供逻辑支撑。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黄豪杰  
选取2013—2022年中国265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研究新质生产力对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影响。研究发现,新质生产力对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机制检验结果显示,新质生产力可通过提升技术创新水平,间接推动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异质性检验显示,在东部、中部地区以及拥有大规模产业的城市,新质生产力对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有更显著的促进作用。鉴于此,提出加速培育新质生产力、持续推进技术创新、实行差异化新质生产力培育举措的研究启示,以期加速新质生产力涌现、推动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孙小婷   李敏  
文章选取2010—2022年我国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绿色技术创新对低碳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绿色技术创新对低碳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正向赋能效应。中介效应检验结果显示,绿色技术创新可加速新质生产力发展,继而促进低碳经济高质量发展。异质性检验结果表明,绿色技术创新对低碳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驱动效应在中部地区和绿色金融发达地区更为明显。门槛效应检验结果显示,绿色技术创新对低碳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双重门槛效应,伴随绿色技术创新水平跨过不同门槛值,绿色技术创新对低碳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呈现边际递增态势。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段钢   刘贤铤   闫伟男  
在数字经济时代,数字技术创新有助于提高信息处理效率、优化资源配置和促进商业模式创新,俨然成为推进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动力。为了探究企业数字技术创新对其新质生产力的影响作用,基于2011—2021年的中国上市企业数据,运用固定效应模型、两阶段最小二乘法等模型方法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研究表明:企业数字技术创新能够显著促进其新质生产力发展,此结论在经历替换变量、排除政策冲击、工具变量法等处理后依然成立。机制检验结果显示,数字技术创新能够显著降低企业融资约束并提升企业管理效率以及全要素生产率,从而对新质生产力发展产生赋能效果。进一步基于分组回归的异质性探究发现,数字技术创新对高新技术企业、非国有企业、高供应链效率企业以及产融结合企业的新质生产力水平的赋能效果更强。根据研究结论,提出了加强数字技术基础设施建设、优化企业融资环境、优化企业内部管理、采取差异化扶持政策等相关建议。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祝志勇   杨凤梅   李维莉  
新质生产力是由技术颠覆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的当代先进生产力;一切利用新技术提升生产力水平驱动高质量发展的领域,都属于新质生产力的应用范畴。从创新生态系统角度构建新质生产力的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熵值法、Kernel密度估计法和空间Markov链法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论如下:首先,新质生产力在微观层面表现为新质人才、新质生产单元和新质企业组织;在中观层面表现为新质产业部门、新质产业链、新质创新网络、新质产业集群;在宏观层面表现为国家科技创新政策体系。其次,基于新质生产力的三个维度,构建新质生产力的综合指标体系,通过熵值法测度发现,中国新质生产力总体水平较低,但呈逐年增长趋势,东部地区新质生产力水平远高于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最后,利用Kernel密度估计法和空间Markov链法分析可知,新质生产力发展不均衡问题较为凸显,空间效应也是影响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因素。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孙博文  
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加快提升绿色创新能力是培育新质生产力的内在要求。对于绿色创新的理解,要突破单一绿色技术创新的狭义视角,从绿色技术与制度创新的综合视角考察。绿色创新兼具绿色技术和绿色制度创新的双重内涵,为绿色新质生产力的形成提供技术支撑与制度保障,深刻体现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统一属性。论文创新构建了一个包含绿色技术创新能力、绿色技术创新辐射力、绿色创新制度支撑力等在内的中国绿色创新能力“三力”评价指标体系,并选择中国2006—2021年的绿色专利头部百城开展特征分析。研究发现,各城市绿色创新水平普遍提升,绿色创新指数呈现从“中心—外围”向均衡发展格局演变趋势。主要构成指标呈现一些典型特征,如创新结构的绿色化转型深入推进,绿色创新逐步从“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以及绿色创新制度效率在不同地区差异明显等。最后从提升绿色技术研发投入水平、发挥中心城市辐射带动作用、构建绿色技术协同创新机制、积极培育绿色技术交易市场等方面提出对策建议。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孙博文  
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加快提升绿色创新能力是培育新质生产力的内在要求。对于绿色创新的理解,要突破单一绿色技术创新的狭义视角,从绿色技术与制度创新的综合视角考察。绿色创新兼具绿色技术和绿色制度创新的双重内涵,为绿色新质生产力的形成提供技术支撑与制度保障,深刻体现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统一属性。论文创新构建了一个包含绿色技术创新能力、绿色技术创新辐射力、绿色创新制度支撑力等在内的中国绿色创新能力“三力”评价指标体系,并选择中国2006—2021年的绿色专利头部百城开展特征分析。研究发现,各城市绿色创新水平普遍提升,绿色创新指数呈现从“中心—外围”向均衡发展格局演变趋势。主要构成指标呈现一些典型特征,如创新结构的绿色化转型深入推进,绿色创新逐步从“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以及绿色创新制度效率在不同地区差异明显等。最后从提升绿色技术研发投入水平、发挥中心城市辐射带动作用、构建绿色技术协同创新机制、积极培育绿色技术交易市场等方面提出对策建议。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刘冬梅   杨瑞龙   朱旭峰   伊彤  
自2023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新质生产力”后,“新质生产力”一词引发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讨论。为了进一步理解“新质生产力”的丰富内涵,深挖其与科技创新、社会高质量发展、产业结构调整等之间的关系,本刊编辑部邀请来自智库、科研院所、高校等机构的专家分享和交流其理论与实践思考,为读者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王鶄  
新媒介的横空出世促使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认同麦克卢汉"媒介即讯息"的观点,也开始正视媒介技术改变世界的巨大力量。新媒介蓬勃发展的势头及其嵌入音乐教育发展的力度,触及了音乐艺术的本质,也剧烈改变了音乐教育的学理结构。在与后现代主义思潮发生的结构性联合中,新媒介技术完成了对音乐"技艺"的祛魅,呼唤着媒介技术与音乐艺术的整合统一;完成了对音乐教育方法的"去中心化",要求建立一种无中心、无权威的新型音乐教育模式;完成了对音乐教育理念的"去审美化",要求建立以反思性实践为基础的音乐教育范式。对这三个方面的研究和探讨,应该成为当下和未来音乐教育的学理生长的逻辑起点。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洪远朋,余政  
新生产力与产业变迁及城市成长洪远朋,余政邓小平关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正渐成共识。科学技术并非从来就是生产力,更不是天生的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成为第一生产力,这是生产力的一次质变、一次革命。我们把这种质变了的生产力称作新生产力。新生产力的形...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魏万青   叶秋志   陈永洲  
数据被誉为数智时代“新石油”,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关键“燃料”。然而,数据制度问题正掣肘数据价值释放。大数据机构改革作为放松数据管制和加强数据流通的重大体制变革,其带来的“制度松绑”是否是新质生产力得以快速发展的制度渊源之一还缺乏考证。为此,基于2010-2022年省级面板数据,利用地方政府“自选择性”的大数据机构改革作为准自然实验,采用双重机器学习模型探究制度松绑对新质生产力的影响效应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大数据机构改革有效提升了新质生产力水平,其作用渠道在于通过营造以数字创新主体为引领、数字创新平台为支撑、数字创新环境为保障的良好数字创新生态,从而助力其发展。异质性检验证实,不同条件下大数据局的组建会对新质生产力产生异质性影响,在财政压力较小、政商关系较好、产业高级化程度较高地区的制度赋能效果更好。研究发现不仅为新发展阶段完善大数据管理机构和深化数据体制机制改革提供了证据支撑,更为新质生产力的学理探讨和政策实施提供了有益启发。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