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2493)
2023(17547)
2022(15000)
2021(14153)
2020(11926)
2019(27012)
2018(26570)
2017(51372)
2016(27200)
2015(30483)
2014(29651)
2013(28816)
2012(26229)
2011(23319)
2010(23316)
2009(21443)
2008(19746)
2007(17216)
2006(14740)
2005(12536)
作者
(73318)
(60977)
(60369)
(57555)
(38807)
(29176)
(27526)
(23891)
(23215)
(21558)
(20776)
(20406)
(19030)
(19026)
(18969)
(18438)
(18129)
(17825)
(17477)
(17422)
(14871)
(14723)
(14702)
(14006)
(13689)
(13510)
(13416)
(13354)
(12164)
(12006)
学科
(103523)
经济(103413)
管理(84017)
(81214)
(69439)
企业(69439)
方法(49440)
数学(42664)
数学方法(42096)
中国(32312)
(29663)
(27982)
(27743)
金融(27741)
(26299)
银行(26258)
(25247)
业经(25036)
技术(24689)
地方(22119)
(21050)
(20477)
理论(19518)
农业(19486)
(19085)
财务(19008)
财务管理(18970)
(18135)
贸易(18119)
企业财务(18061)
机构
大学(368404)
学院(367873)
管理(152303)
(147892)
经济(144756)
理学(133053)
理学院(131707)
管理学(129506)
管理学院(128822)
研究(116004)
中国(91645)
(76376)
科学(70083)
(68229)
中心(55799)
财经(55163)
(55009)
(53503)
业大(52903)
(52039)
(50422)
研究所(50210)
北京(47648)
(47001)
师范(46578)
经济学(44968)
(42868)
(42790)
财经大学(41517)
农业(41421)
基金
项目(259629)
科学(206466)
研究(192938)
基金(189558)
(163437)
国家(162071)
科学基金(141809)
社会(122962)
社会科(116695)
社会科学(116666)
(101784)
基金项目(100954)
自然(91338)
自然科(89313)
自然科学(89293)
教育(89092)
自然科学基金(87706)
(84731)
编号(78702)
资助(77024)
成果(62258)
(57667)
(57422)
重点(57361)
(54886)
课题(53234)
创新(53231)
国家社会(50815)
教育部(50155)
科研(49342)
期刊
(152656)
经济(152656)
研究(105649)
中国(70411)
管理(55919)
学报(53315)
(52585)
科学(51007)
(47434)
教育(42231)
大学(41969)
(41004)
金融(41004)
学学(39493)
技术(35171)
农业(32731)
财经(26473)
业经(25753)
经济研究(24958)
(22677)
科技(20691)
问题(19184)
技术经济(19020)
图书(18670)
理论(18176)
(17016)
实践(16662)
(16662)
现代(16356)
商业(16213)
共检索到52823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马毅  左小明  李迟芳  
基于技术创新集群对金融资源的需求特征,本文从社会网络视角分析科技金融驱动技术创新集群持续创新的机制与意义,明确政府在科技金融中作为"引导人"的定位、资源与渠道;并结合技术创新集群可能存在的萌芽创新冷漠、创新持续性考验和盲目创新支持等问题及企业"模仿性创新的囚徒困境",提出科技金融驱动技术创新集群的政府行为模式,从引入创新源、组织管理机制和科技金融网络构建等方面展开深入的分析。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丘海雄  徐建牛  
本文在回顾和分析技术创新研究的范式、集群技术创新的概念、分析模型和实证研究的基础上,提出适合研究中国集群技术创新研究的“动态主体模型”,并以之描述、分析中国集群技术创新的起源、功能、效用、问题以及相关行动者在此过程中的角色、地位、动因。我们发现我国的地方政府是集群技术创新的最主要行动者,其积极性和作用远甚于西方的地方政府。产业竞争加剧、市场失灵、社会缺位是地方政府积极参与的客观需求。财政分权带来的制度激励则是其积极参与的主观动因。但是地方政府的角色是动态的,经历了“地方法团主义”、“后地方法团主义”的过程,并将演进为“后后地方法团主义”。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叶显  吴非  廉胜南  
本文基于1999~2015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研究地区金融发展对于技术创新的影响,并创新性地嵌入了地方政府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资本市场对区域创新活动的促进作用较之于银行业部门更为明显。进一步地,地方政府财政状况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地方政府引导金融资源以促进创新的有效程度;地方的绩效考核体系已逐步实现从对经济总量增长偏好向创新驱动的适应性调整,展现出了较强的创新活动结构性优化倾向。本文的研究结论和政策建议有助于优化当前中国的金融资源导向,并在地方政府普遍影响区域经济(创新)活动的大背景下提出了新的解决方案。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郑琼洁  
本文基于随机前沿方法 (SFA)对1999-2011年中国37个工业行业的技术创新效率进行测量,并首次尝试从行业要素禀赋的分析视角,利用面板数据的系统广义矩估计(SYS-GMM),实证检验了中国政府在技术创新投入和产出方面的行为在整体上和分行业两个方面对技术创新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中国工业行业技术创新效率整体较低,政府对企业技术创新效率的科技激励作用存在明显的行业差异。从整体看,政府的直接资金支持并不利于整体行业的技术创新效率;从分行业看,政府科技投入只对高技术制造行业有效,对其他行业却带来了技术创新效率的"损失"。政府对知识产权的保护,不论是对整体行业还是分行业,均表现为正向影响,但是影响...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张艳清  
技术创新是企业保持持续竞争力的关键因素。产业集群内的中小企业与孤立于集群外的中小企业相比,由于集群效应获得提高自身创新能力和拓宽创新途径的机会,但仍处于技术创新滞后的状况。基于此,本文分析了集群内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障碍,并通过政府在促进集群内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活动中行为定位的探讨,提出了政府应从财税激励、政府采购、共享机制、融资支持、中介服务机构等方面对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活动进行有效支持。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王业斌  
本文运用1999-2008年高技术产业行业面板数据,分析比较了政府投入与金融信贷对技术创新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政府投入比金融信贷更有利于行业技术创新水平的提升,政府投入对技术创新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金融信贷对技术创新的影响则不太显著;同时,企业规模、产权结构也对政府投入和金融信贷的技术创新效应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本文认为在技术创新过程中,政府投入比金融信贷更有效,未来应进一步强化政府投入力度并深化金融体制改革,以真正发挥金融信贷在技术创新中的作用。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曹桂华  韩秋华  宋化民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赵丽洲  丁长青  
文章通过产业集群技术创新活动灵活性和约束性的分析,指出产业集群技术创新能力的发展具有周期性,并针对产业集群技术创新能力提升的障碍,从生命周期的视角提出了对策。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高瑜   李响   李俊青  
技术创新路径对一个社会的生产方式与福利水平具有持续性影响,引导经济转向绿色技术路径有助于加快实现绿色转型战略目标。本文以偏向性技术进步模型为基础,在创新成果不确定和信息不完全的背景下,构建包含金融机构事前筛选和事后审计的一般均衡模型,探究了金融科技如何影响技术创新路径。研究发现,金融科技发展能促进技术创新,但对非绿色创新的作用相对绿色创新更大。当不存在环境政策时,金融科技将导致经济持续沿非绿色技术路径发展,延缓经济社会的绿色转型。一定强度的环境规制可以矫正金融科技的偏向性影响。金融契约执行效率同样是推动绿色转型的重要保障,只有在金融契约有效执行的情况下,金融科技才能充分发挥其促进创新和影响技术创新路径的作用。本文基于中国上市公司数据对上述理论分析进行了检验。研究认为,“金融科技+契约执行+环境规制”三位一体的政策组合能够在保证契约执行效率的前提下借助金融科技促进创新,同时利用环境政策引导行业及企业形成绿色技术路径,既可以引导金融资源支持创新,又能缓解金融部门的技术偏向性影响,从市场机制和政府政策两个维度实现经济增长和环境保护的双重目标。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孙素侠  
文章以金融创新风险为核心,构建了包含金融科技企业和政府干预的动态博弈模型。博弈结论表明:政府对金融科技企业干预的实质是风险分担问题,政府有意愿将金融创新风险转嫁给金融科技企业;政府对金融科技企业的干预意愿取决于金融科技企业初始发展策略。在不完全信息下,政府干预和金融科技创新发展之间存在两个均衡:低效均衡和帕累托均衡。对此,减少政府干预、加速金融科技创新、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存在两条路径:一是提升政府治理能力,为金融科技企业承担更多金融创新风险;二是增强政府对金融科技企业的知识认知,为金融科技创新制定更好的政策。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孙素侠  
文章以金融创新风险为核心,构建了包含金融科技企业和政府干预的动态博弈模型。博弈结论表明:政府对金融科技企业干预的实质是风险分担问题,政府有意愿将金融创新风险转嫁给金融科技企业;政府对金融科技企业的干预意愿取决于金融科技企业初始发展策略。在不完全信息下,政府干预和金融科技创新发展之间存在两个均衡:低效均衡和帕累托均衡。对此,减少政府干预、加速金融科技创新、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存在两条路径:一是提升政府治理能力,为金融科技企业承担更多金融创新风险;二是增强政府对金融科技企业的知识认知,为金融科技创新制定更好的政策。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张慧智  孙茹峰  
绿色技术创新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承诺的有效路径,而政府环境注意力是实现绿色技术创新的政策前提。基于2009-2020年中国内地30个省(市、自治区)数据,从区域政府治理视角,考察政府环境注意力对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及政策层面的作用机制,同时,探讨政府治理能力的调节效果。结果表明:政府环境注意力可促进区域绿色技术创新水平提升,经多重稳健性检验后该结论依然成立;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东部地区政府环境注意力对绿色技术创新的促进效果强于中、西部地区,且政府环境注意力赋能区域绿色技术创新的效果在2015年后显著增强;机制分析结果表明,政府环境注意力对绿色技术创新的促进效果是通过命令型治理政策与鼓励型治理政策实现的,政府治理能力能够强化政府环境注意力与绿色技术创新以及命令型治理政策与绿色技术创新的关系。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张慧智  孙茹峰  
绿色技术创新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承诺的有效路径,而政府环境注意力是实现绿色技术创新的政策前提。基于2009—2020年中国内地30个省(市、自治区)数据,从区域政府治理视角,考察政府环境注意力对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及政策层面的作用机制,同时,探讨政府治理能力的调节效果。结果表明:政府环境注意力会促进区域绿色技术创新水平提升,经多重稳健性检验后该结论依然成立;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东部地区政府环境注意力对绿色技术创新的促进效果强于中、西部地区,且政府环境注意力赋能区域绿色技术创新的效果在2015年后显著增强;机制分析结果表明,政府环境注意力对绿色技术创新的促进效果是通过命令型治理政策与鼓励型治理政策实现的,政府治理能力能够强化政府环境注意力与绿色技术创新以及命令型治理政策与绿色技术创新的关系。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王认真  
基于2003~2011年中国内地省域数据,应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分析了省域技术创新和科技金融的空间相关性,构建实证模型运用空间计量方法探讨了当期跨期我国省域科技金融对技术创新能力的空间影响。研究结果显示,技术创新能力和科技金融省域之间存在显著的空间依赖性;某一省域科技金融资金投入的增加不仅可以提高本省域的技术创新能力,而且会对其邻近省域的技术创新产生正的空间外溢效应;当期跨期模型中研发人员对技术创新的支持效果最大,科技金融投入支持技术创新效果高于企业资金投入,政府资金投入对技术创新则起着明显的抑制作用。因此各省域要发挥企业资金的支持作用,尤其要大力发展科技金融,改革政府资金支持技术创新方式...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刘谊  章新蓉  沈静琦  
本文以中国875家高新技术上市公司2010-2016年的面板数据为样本进行研究,发现前期和当期融资约束均会抑制企业技术创新,而事前和事中政府补贴则会直接促进技术创新。进一步对样本按生命周期划分进行时序分组回归,发现处于引入期和衰退期的企业,政府补贴的调节作用不显著,无明显的最优补贴时机;成长期企业事前补贴对融资约束与技术创新负相关关系的正向调节作用显著,即为最优补贴时机;而成熟期企业事中补贴对融资约束与技术创新负相关关系的正向调节作用最大,即为最优补贴时机。本文的结论为政府补贴的时机选择与政策制定提供了参考依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