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3220)
- 2023(18562)
- 2022(15182)
- 2021(13870)
- 2020(11332)
- 2019(25354)
- 2018(24963)
- 2017(47130)
- 2016(25281)
- 2015(28280)
- 2014(28434)
- 2013(27960)
- 2012(25903)
- 2011(23421)
- 2010(23697)
- 2009(22244)
- 2008(22300)
- 2007(20409)
- 2006(18504)
- 2005(17444)
- 学科
- 济(117552)
- 经济(117398)
- 业(95435)
- 管理(88260)
- 企(84126)
- 企业(84126)
- 方法(41565)
- 中国(37543)
- 业经(36174)
- 农(35167)
- 财(33388)
- 数学(31857)
- 数学方法(31648)
- 地方(27378)
- 制(27061)
- 技术(25295)
- 农业(24431)
- 务(22082)
- 财务(22037)
- 财务管理(22001)
- 贸(21581)
- 贸易(21557)
- 易(20965)
- 企业财务(20866)
- 银(20485)
- 银行(20460)
- 行(19819)
- 体(19796)
- 和(19423)
- 理论(19315)
- 机构
- 学院(368251)
- 大学(362926)
- 济(163609)
- 经济(160580)
- 管理(141936)
- 研究(128710)
- 理学(119843)
- 理学院(118599)
- 管理学(117177)
- 管理学院(116447)
- 中国(102934)
- 京(78228)
- 财(77499)
- 科学(72234)
- 所(64086)
- 财经(59669)
- 江(58526)
- 中心(57914)
- 农(57153)
- 研究所(57036)
- 经(54083)
- 经济学(50356)
- 北京(50342)
- 业大(48023)
- 范(46643)
- 院(46480)
- 师范(46228)
- 州(46105)
- 经济学院(45234)
- 农业(44016)
- 基金
- 项目(232248)
- 科学(185845)
- 研究(178063)
- 基金(168535)
- 家(144644)
- 国家(143317)
- 科学基金(124332)
- 社会(117013)
- 社会科(111061)
- 社会科学(111042)
- 省(91600)
- 基金项目(87976)
- 教育(80421)
- 划(75251)
- 自然(74958)
- 自然科(73222)
- 自然科学(73207)
- 自然科学基金(71985)
- 编号(71287)
- 资助(67207)
- 成果(58340)
- 发(55517)
- 创(53562)
- 重点(52673)
- 部(52130)
- 课题(50713)
- 创新(49333)
- 国家社会(49263)
- 制(48468)
- 发展(46014)
- 期刊
- 济(196690)
- 经济(196690)
- 研究(119221)
- 中国(85103)
- 财(62524)
- 管理(61776)
- 农(55789)
- 科学(50033)
- 学报(48316)
- 教育(42768)
- 融(40647)
- 金融(40647)
- 大学(38824)
- 农业(38100)
- 学学(36361)
- 技术(36281)
- 业经(33200)
- 经济研究(31343)
- 财经(30927)
- 经(26971)
- 问题(25625)
- 业(22655)
- 贸(21423)
- 技术经济(21366)
- 世界(20027)
- 国际(19266)
- 现代(18340)
- 科技(18236)
- 商业(17478)
- 坛(16817)
共检索到58928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季良玉
通过构建评价指标体系测度了中国制造业产业的集约化发展水平,并基于2003-2013年制造业二分位数行业数据,实证研究不同技术创新路径对中国制造业产业集约化发展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制造业的集约化水平在不断提高,且近1/2的制造业行业实现了集约化增长,但细分行业的集约化水平存在显著差异。同时自主创新对制造业的集约化发展尚无明显作用,而外资技术溢出和模仿创新则能促进中国制造业的集约化发展。
关键词:
技术创新 制造业 集约化发展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季良玉
通过构建评价指标体系测度了中国制造业产业的集约化发展水平,并基于2003-2013年制造业二分位数行业数据,实证研究不同技术创新路径对中国制造业产业集约化发展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制造业的集约化水平在不断提高,且近1/2的制造业行业实现了集约化增长,但细分行业的集约化水平存在显著差异。同时自主创新对制造业的集约化发展尚无明显作用,而外资技术溢出和模仿创新则能促进中国制造业的集约化发展。
关键词:
技术创新 制造业 集约化发展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曹武军 刘凡 薛朝改
技术创新作为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助力制造业支撑起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本文基于2005-2019年27个细分制造行业的面板数据,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和门槛模型实证分析了自主创新、国内技术引进和国外技术引进三条不同技术创新路径对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线性及非线性影响。研究发现:自主创新对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推动作用要强于国内技术引进,而国外技术引进则表现出反向的抑制作用,且三种创新路径在高技术、中高技术和低技术三类制造行业存在明显的行业异质性。
关键词:
技术创新路径 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门槛效应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杨瑾 于妍惠
通过逆向研发外包实现突破性技术创新,已成为装备制造业实现转型升级的主动战略选择。本文运用多案例分析方法,厘清逆向研发外包过程中,在对本土/国际双重创新网络嵌入演化的不同阶段,企业自身知识结构与组织学习方式的交互作用对突破性技术创新的影响机理,并构建相应的理论模型;在此基础上,采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揭示在逆向研发外包过程中,装备制造业实现突破性技术创新的多重因果路径。研究发现,在本土创新网络嵌入的初级阶段以及在国际创新网络嵌入的初级和高级阶段,企业知识宽度和深度及其探索式和利用式组织学习方式共同构成突破性技术创新发生的条件组态;在本土创新网络嵌入的高级阶段,企业探索式学习及其知识宽度和深度共同构成突破性技术创新发生的条件组态,企业的知识宽度构成突破性技术创新的核心条件。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王卫红
采用索洛剩余法对广东省装备制造业的七个子行业的技术创新现状进行了实证研究,得出结论:广东省装备制造业的资本贡献率与技术贡献率具有可替代性,技术创新路径有待改善;外资参与度较高,对国际市场具有较强的路径依赖性;制度变迁的滞后,使得政府调控体系与政策环境有待健全。最后,提出了广东省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的路径对策。
关键词:
广东装备制造业 索洛剩余法 创新路径选择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冯晓玲 丁琦
从21世纪初开始,在新一轮世界性产业结构的调整步伐中,制造业与服务业的"双转移"趋势日渐明显。在这一背景下,中国的制造业以何种方式加入国际产业链条才有利于产业结构的升级,以及应如何克服地方性产业集群同质性竞争的格局,支持企业不断攀升全球产业链条的高端就为关注的焦点。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张莉
绿色技术创新影响制造业转型升级的路径随着环境规制水平的变化而变化,因而有必要基于环境规制的视角系统地分析绿色技术创新对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影响。研究发现,当环境规制水平较低时,绿色技术创新对于其他形式的技术创新具有挤出效应,因此不利于制造业的转型升级。但是随着环境规制水平的不断提高,企业的绿色技术创新与其他技术创新实现互补,制造业的转型升级进入快速发展期。而随着环境规制水平的进一步提高,绿色技术创新趋于成熟,制造业的转型升级进入低速稳定期。与此同时,相对于对大气污染的环境规制,提高对水污染的环境规制水平更有利于发挥绿色技术创新对于制造业转型升级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
环境规制 绿色技术创新 制造业转型升级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李焱 原毅军
全球价值链(GVCs)分工的深化,推动了国际贸易和全球GDP的快速增长。中国装备制造业的外贸出口、对外投资发展迅速,国际产能合作方兴未艾,部分产品(如发电设备、造船、汽车)产量已位居世界前列。但是,由于中国装备制造企业创新路径主要依赖技术引进,自主创新能力较弱,使得装备制造业大而不强的问题日益突出,主要差距表现在: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具有资源密集型倾向的企业多,对生产性服务依赖的企业少,使得中国装备制造业被锁定在价值链低端,转型升级的任务紧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李焱 原毅军
全球价值链(GVCs)分工的深化,推动了国际贸易和全球GDP的快速增长。中国装备制造业的外贸出口、对外投资发展迅速,国际产能合作方兴未艾,部分产品(如发电设备、造船、汽车)产量已位居世界前列。但是,由于中国装备制造企业创新路径主要依赖技术引进,自主创新能力较弱,使得装备制造业大而不强的问题日益突出,主要差距表现在: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具有资源密集型倾向的企业多,对生产性服务依赖的企业少,使得中国装备制造业被锁定在价值链低端,转型升级的任务紧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余东华 胡亚男
制造业服务化是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趋势和内在要求,将对制造业技术路径选择产生显著影响。本文基于产业融合视角,解析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技术路径选择的内在机理。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利用中国制造业微观企业数据和世界投入产出表数据,实证分析了制造业服务化对技术路径选择的影响机制,并检验了制造业服务化进程中能够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适宜性技术路径。研究结果显示,制造业服务化产生了创新效应、反馈效应和成本效应,对制造业技术路径的转换产生了显著的促进作用;随着服务型要素的嵌入,自主研发和原始创新是制造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适宜性技术路径。加快制造业服务化进程、及时转换产业技术路径,能够提升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推动制造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刘文勇
党的十六大以来所确立的以“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为主要特征的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是解决“中国发展观难题”的一条必经之路。而从新型工业化的基本特征出发,技术落后是沿着新型工业化模式发展所面临的关键障碍。对于中国而言,走一条动态的“引进—模仿、学习—再创新—提高R&D能力—自主创新”之路是切实可行的有效路径,同时,还需要进行有效的制度创新和产业创新,实现对技术创新优化和升级的能动作用。
关键词:
新型工业化 技术创新 制度创新 产业创新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周勇 张小路 刘志迎
智能制造已成为现代制造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制造强国的主攻方向,也是安徽构建新型制造体系、促进制造业迈向中高端的必由之路。在梳理智能制造概念及国内外研究现状的基础上,从政策体系、基础支撑、发展成效、平台搭建和示范带动五个方面考察了安徽智能制造发展实践,并对发展过程中存在的政策体系建设、关键核心技术、关键支撑要素问题进行深入剖析。最后提出安徽智能制造高质量发展创新路径为优化顶层设计、抢占发展先机,夯实发展基础、强化战略保障,完善支撑要素、提升竞争水平,构建产业生态、释放发展动能。
关键词:
智能制造 高质量发展 技术创新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刘朝煜 黄桂田
培育先进制造业集群是我国制造业未来的发展方向,本文在已有文献的基础上构造了衡量制造业集群发展水平的指标,并结合2000-2018年湖南省机械工业行业的数据进行了经验事实研究,发现湖南省机械工业产业集群水平在一定程度上还存在优化提升的空间。基于此,本文通过构建包含消费者、制造业厂商和数据提供商在内的三部门动态一般均衡模型研究得出,制造业产业集群发展水平提高的推动力主要来源于集群的行业规模与平均集约化生产水平之间的内生作用机制,二者的相互制约决定了单期的均衡产业集群水平向跨期动态最优值过渡的推演路径。本文为制造业产业集群的实际发展提供了一个较为合理的理论支撑,同时具体刻画了新型生产要素——数据要素的定价机制、交易原则及市场均衡。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保永文 马颖
引入包含国内自主研发和国外技术引进的生产率函数,分析技术创新影响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机制,并利用2003~2010年中国制造业的行业面板数据,对异质创新成果对中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影响、产业异质性及其作用机制进行经验分析。结果表明:以专利申请量度量的技术创新显著提升了中国制造业的整体国际竞争力,对资本密集型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提升效果显著大于劳动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业;技术含量较高的发明专利显著提升了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但对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影响不显著;技术含量较低的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专利显著提高了劳动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但对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影响不显著;技术创新主要通过产品差异化机制提升我国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由成本费用下降带来的成本竞争机制无显著作用。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何琼
服务化是制造业产业结构升级,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的重要方式。新常态经济下,如何选择合理路径,把握服务化转型契机,切实提升企业经济效益和竞争力,是企业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以我国沪深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为样本,采用非平衡面板模型,对制造业服务化水平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制造业服务化水平与企业绩效之间呈"U型"关系,资本结构、成本结构和资本占有水平对企业绩效也产生重要影响。
关键词:
制造业服务化 经济效应 优化路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