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811)
2023(14947)
2022(12625)
2021(11626)
2020(9701)
2019(21304)
2018(21109)
2017(39848)
2016(21301)
2015(23526)
2014(22574)
2013(22027)
2012(19909)
2011(18094)
2010(18271)
2009(17409)
2008(16821)
2007(15295)
2006(13802)
2005(12237)
作者
(60070)
(50689)
(50185)
(47606)
(31908)
(24241)
(22369)
(19593)
(19284)
(17917)
(17325)
(16920)
(16306)
(15962)
(15823)
(15423)
(14955)
(14898)
(14671)
(14525)
(12598)
(12504)
(12249)
(11769)
(11396)
(11377)
(11258)
(11133)
(10310)
(10154)
学科
(79585)
经济(79471)
(75330)
管理(66348)
(54711)
企业(54711)
(47587)
农业(31733)
方法(28027)
业经(25156)
数学(23150)
中国(22997)
数学方法(22861)
(22651)
技术(22540)
(22491)
(16553)
(16003)
地方(15122)
(15060)
贸易(15049)
(15037)
银行(14995)
(14714)
(14333)
(14144)
技术管理(13789)
(13328)
金融(13325)
(13259)
机构
学院(296582)
大学(290536)
(122155)
经济(119670)
管理(114077)
研究(101514)
理学(97866)
理学院(96860)
管理学(95294)
管理学院(94753)
中国(79456)
(67536)
科学(61713)
(60875)
(56413)
农业(51999)
(51297)
业大(50016)
中心(47624)
(47382)
研究所(46129)
财经(43421)
(39409)
北京(37411)
(37066)
(36812)
师范(36616)
(36563)
经济学(36098)
(34815)
基金
项目(199978)
科学(158599)
研究(148923)
基金(144186)
(126960)
国家(125766)
科学基金(107746)
社会(95559)
社会科(90258)
社会科学(90235)
(80871)
基金项目(76301)
自然(68448)
教育(67382)
(67003)
自然科(66845)
自然科学(66827)
自然科学基金(65681)
编号(60521)
资助(56316)
成果(48253)
(47323)
重点(45435)
(44465)
(44144)
创新(43463)
(42643)
课题(42141)
国家社会(39656)
(39623)
期刊
(145362)
经济(145362)
研究(86788)
中国(69617)
(69359)
学报(47660)
农业(46702)
科学(45758)
(44175)
管理(43637)
大学(37239)
学学(35493)
教育(33880)
(31194)
金融(31194)
业经(29312)
技术(27700)
(23900)
财经(21513)
经济研究(20815)
问题(19091)
(18615)
科技(17149)
(16314)
技术经济(15836)
农村(15301)
(15301)
世界(15057)
农业经济(14507)
现代(13788)
共检索到45749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李江磊  胡磊  秦磊  
农业技术创新对于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保障城市化进程的顺利进行以及提高农民收入都起着重要作用。现有农地制度存在着抑制技术创新需求、降低新技术使用收益、不利于构建和激励农业技术创新主体、不利于农业新技术的推广使用等诸多弊端。因此,笔者认为,有必要进行技术创新视角下的农地制度变迁,即坚持人本原则、资源优化配置原则、制度变迁成本最小原则和产权清晰原则,沿着双重路径,构建多元化的土地承包和承租经营形式,并完善相应配套措施。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陈鸣  
中国农地法律制度与经济体制具有高度相关性。农地承包经营权的制度设计将直接影响广大农民的自我发展、关系到中国"三农"问题的解决以及改变经济增长模式的战略发展问题。现有的农地承包经营权带有浓厚的"成员权"与"土地型社会保障制度"色彩,存在明显的产权残缺。农地难以实现规模经营的根本原因在于农地所有权,但在现阶段农地二元化制度的背景下,只能从农地承包经营权的层面上考虑制度创新,核心是从立法上完善农地承包经营权的物权属性。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骆友生  张红宇  
一、中国农地制度安排:历史总结 强制性制度变迁曾经是中国农地制度安排的基本特征。 1979年前,中国农地制度安排经历了两次强制性制度变迁过程。从制度供给的行为主体——政府意愿判断,两次制度安排的初衷都在于提供一种过去制度安排下无法得到的利益。第一次制度安排的结果是将土地的地主所有变成了农民所有,实现了土地的私有私营,第二次制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文杰  
土地承包经营权信托制度是我国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方式的创新,建立土地承包经营权信托制度具有法律依据和实践基础,有利于实现土地的良性增值,有效保障承包方的利益和防止土地的抛荒现象。在构建这一制度时,应对受托人的资格、信托登记、受托人和承包方的权利义务等问题作出明确的规定。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贺雪峰   罗兴佐   陈涛   王习明  
农村税费改革以后 ,农村普遍出现公共物品供给不足的问题 ,尤其能否解决乡村水利中存在的问题 ,成为目前能否保持农村税费改革成果的一个关键。本文通过湖北荆门农民自发创造的“划片承包"办法的调查 ,认为在当前以承包为基础的细碎耕地上 ,农户不可能独立解决农田水利的供给。以重新调整农地为基础的“划片承包"在解决农田小水利方面因为重构了责任制 ,而可以有效解决农田水利的某些超越农户层次的问题。作为一个理论性的总结 ,我们认为 ,在村庄公共物品的提供中 ,能否通过各种办法将搭便车者边缘化 ,是这个体制是否有效的关键。边缘化的办法不仅可以是经济的 ,而且可以是文化的、社会的乃至政治性的。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中国人民银行杭州中心支行课题组  郭安娜  
本文在厘清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的基础上,分析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的基础性条件,深入分析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存在的问题。通过梳理总结省内外农地抵押的探索经验,提出进一步推动浙江农地金融发展的政策建议:在国家层面适时修订相应法律法规;在省级层面将农地入股和土地信托作为农地金融创新的突破口,具体而言,要以确权赋权改革为基础,明确农民土地权力;建立有效的农村土地估价体系;建立财政配套政策体系;健全农业保障机制;搭建配套平台等。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肖慈方  
一、当前国际工程承包业的变革在过去的十多年中,作为一个产业,国际工程承包业出现了许多重大的变化,我们姑且称之为这一产业的变茧。这一变革的趋势目前还在不断地加强,它对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工程承包商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黄延廷  南佳艺  
目前我国农户的地权诉求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即由地权稳定、自主经营向农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转化。这一变化的内在动力是农户急切希望改变承包地过于细碎化以及改善农业生产经营基本条件。考察我国农地制度的发展史可以发现,我国农地制度变迁的基本逻辑就是农户的地权诉求决定农地制度的发展方向,这一点在当下一些地方的农地制度创新试验和经验中再次得到证明。今后我国农地制度创新必须遵循这一逻辑,根据我国农户地权诉求的变化,实施农户自愿前提下的承包地连片重划,争取国家对承包地重划制度的支持,强化农民集体民主决策制度,地方政府也要给予必要的支持。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徐美银  
本文运用制度认知主义的分析框架,探求中国农地制度创新的农民认知基础。研究认为,农民认知对农地制度创新具有多方面的影响,如果农地制度的改革与农民的认知不相一致,就会加大农地制度改革的成本、延缓农地制度改革的进程、最终决定农地制度改革的成败。作者对江苏部分地区的实地调研发现,农民对地权的不同方面具有不同的认知程度,这对中国农地制度创新具有重要意义。农地制度未来的改革应该充分考量农民的认知,保证制度创新方式及目标与农民的认知相一致。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罗必良  吴晨  
本文结合2007年广东省10市50个县(市)211个乡(镇)511个村民小组近1000户农户农地承包经营流转调查数据,通过筛选并选出相应的统计指标,运用主成分分析得到相应的因子,最终核算出影响农地流转的交易效率大小,结果是:在三类农地流转中,农地流出户的交易效率最高,其次是农地流入户,而尚未发生农地流转的农户交易效率最低,这一结论符合客观事实,笔者还运用交易效率数据对农地流转时间和流转后的感受作了相应的回归分析。最后,文章还就如何加快农地流转提出了一些建议。
[期刊] 改革  [作者] 吴萍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施以来,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从禁止到引导,经历了深刻的变化。对不同时期土地经营权流转制度较有代表性的文件、决议和法律法规进行梳理和分析,从政策法规视角来审视土地经营权流转制度的变迁和发展。结果表明,要发展并完善我国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制度,仍必须着重解决农用土地保护、土地流转规范化、农民保障机制、土地流转价格、农村劳动力转移等方面的问题。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定光平  韩冰华  
农地租赁是在我国社会主义公有制农地资源均分以及工业化城市化背景下,调节农地资源余缺、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的唯一可行的市场运作方式。目前,农地租赁是按照市场供求规律纠正农地流转和规模经营非市场化运作的有效手段,也是以市场化方式使农村集体土地从分散经营走向集中经营的有效途径,还是一种具有合作经济性质的新的“联产”形式。基于公平和效率并重的农地租赁制度也是建设和谐社会主义新农村重要的制度保障。农地租赁制度的重建符合农地使用制度变迁的路径依赖原则,可以以最小化的改革成本获得最大化的改革绩效。因此,农地租赁制度将是我国农地使用制度改革的发展方向。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郭家虎  于爱芝  
在我国广大农村地区,农村金融有效供给不足,农民贷款难是制约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收入提高的"瓶颈"问题。而这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按照现行的法律制度和贷款规则,农民难以找到有效的贷款抵押资产。根据《担保法》和《土地管理法》有关规定,耕地、宅基地、自留地、自留山等集体所有的土地使用权不得抵押,可抵押的范围仅限于"四荒"地和乡村企业厂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黄少安  刘明宇  
本文对《农村土地承包法》中农地产权安排的内在权利冲突及其在经济上的后果进行了分析,主要探讨农地承包制对农业投资水平和技术选择的影响。承包期限的延长对农业投入的影响是有限的、有条件的,承包制不利于规模经济技术的推广应用。农村土地制度的进一步改革需下放土地制度创新的权利并遵循地域差异化、产业差异化和所有权主体差异化原则。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杨小东  
本文从农产品与农资产品交易的角度,依据经营组织主体的差异提出了承包制下农业经营组织可分为自生型组织与外来型组织。以对经营组织的需求为基础、以组织结构和组织效率为逻辑分析了这两类组织的演变过程,认为自生型组织的形成虽受到组织资源缺乏的制约,但该类型组织协调成本低,农户能完全享有组织效率带来的收益,社会功能明显;外来型组织缓解了农户增收中资金、技术、市场的缺乏,但由于"利益分享,风险共担"的机制天生不完善,可持续发展能力弱;这两类组织互补性强,在一定程度上能推进农业投资和农地资源配置优化,减弱农地家庭承包经营的缺陷。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