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329)
- 2023(10734)
- 2022(8889)
- 2021(7955)
- 2020(6453)
- 2019(14032)
- 2018(13826)
- 2017(25643)
- 2016(12830)
- 2015(13821)
- 2014(13393)
- 2013(12985)
- 2012(11765)
- 2011(10733)
- 2010(10877)
- 2009(10342)
- 2008(9299)
- 2007(8340)
- 2006(7506)
- 2005(6546)
- 学科
- 济(71950)
- 经济(71906)
- 管理(44215)
- 业(41937)
- 企(36373)
- 企业(36373)
- 方法(21560)
- 技术(19899)
- 数学(18162)
- 数学方法(18043)
- 地方(18013)
- 中国(16690)
- 业经(15204)
- 农(14153)
- 技术管理(13258)
- 地方经济(12850)
- 财(11911)
- 学(11412)
- 农业(10101)
- 制(10036)
- 贸(9574)
- 贸易(9564)
- 理论(9510)
- 环境(9462)
- 易(9220)
- 融(9203)
- 金融(9202)
- 产业(9110)
- 银(8762)
- 银行(8754)
- 机构
- 学院(185334)
- 大学(181472)
- 济(88551)
- 经济(87043)
- 管理(72606)
- 理学(62628)
- 研究(62595)
- 理学院(62024)
- 管理学(61227)
- 管理学院(60846)
- 中国(45966)
- 财(36717)
- 京(35706)
- 科学(34009)
- 所(29570)
- 财经(29447)
- 经济学(28516)
- 中心(28257)
- 江(27592)
- 经(26715)
- 研究所(26547)
- 经济学院(25345)
- 范(23335)
- 师范(23156)
- 院(22626)
- 北京(22122)
- 农(22110)
- 业大(22085)
- 州(21909)
- 财经大学(21713)
- 基金
- 项目(122445)
- 科学(98990)
- 研究(95013)
- 基金(88672)
- 家(75728)
- 国家(75100)
- 科学基金(66064)
- 社会(64135)
- 社会科(61029)
- 社会科学(61018)
- 省(49785)
- 基金项目(46605)
- 教育(43319)
- 划(40182)
- 自然(38936)
- 自然科(38126)
- 自然科学(38121)
- 自然科学基金(37470)
- 编号(37394)
- 资助(33681)
- 创(32279)
- 成果(29163)
- 创新(29126)
- 发(28619)
- 重点(27636)
- 国家社会(27094)
- 部(26731)
- 课题(26443)
- 制(24559)
- 人文(24109)
共检索到28239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现代日本经济
[作者]
张肃 黄蕊
二战后,在"创新立国"发展战略的指引下,日本不断提升自身的"创新性模仿能力",积极开展与产业结构调整相适应的知识密集型创新,创造了令世人瞩目的经济赶超奇迹。近年来,尽管日本已稳固了其科技强国的地位,但创新对经济增长贡献度下降、技术红利锐减,亦是不争的事实。技术创新存在着边际效应递减的趋势,这对于创新红利已接近充分释放的日本而言,停滞效应是必然的。与此同时,日本始终奉行的官商一体技术发展路线与产品研发战略,不仅忽视了有关基础研发能力的培育,更在制度层面制约了自身向创新型经济体的顺利转型,这也是造成日本经济赶超效应停滞的直接原因。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魏枫
本文针对发展中国家推动技术进步的形式可以同时容纳向外模仿与自主研发这一特征,构建了一个自利企业即可模仿又可独立研发的增长模型。从技术进步的视角上,解释了后发国家经济实现赶超或者陷入模仿陷阱而停滞的可能性并存的增长事实,丰富了现有经济增长理论对经济赶超的解释。提出向下扭曲生产要素价格加速发展,并由此实现发展中国家经济赶超的路线图,以及中国新时期所提出的收入倍增战略的阶段最优性。
关键词:
经济增长 模仿陷阱 技术进步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罗雪英
立足于日本新兴产业变革发展趋势,在深入研究数字经济与数字技术创新互动机制的基础上,采用耦合协调度模型,测算日本数字经济与数字技术耦合协调发展水平及特征,以其耦合协调度指数为基础,检验并论证2011—2020年期间日本数字经济与数字技术创新发展从拮抗、磨合到协调,以及两者之间处于同步发展及互为滞后更替的相对发展态势,为进一步深入探讨日本数字经济和数字技术创新发展耦合协调的内在规律提供理论参考和论证方法;并针对日本现实问题,从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和科学技术规划体系两个方面研究提出促进数字经济和科技创新融合发展的对策建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钺霆 高煜 唐珺
文章运用2011—2020年制造业上市公司数据,基于双元创新视角考察数字经济对制造业颠覆性和渐进性技术创新的异质性推动效应、作用机制和非线性影响。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对制造业双元技术创新均有推动效应,对渐进性技术创新的作用更强,对颠覆性技术创新的作用具有持续性,数字经济的创新效应呈现明显的区位和企业规模异质性;制造业集聚在数字经济推动制造业双元技术创新中存在遮掩效应,而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发挥中介效应;对外开放在数字经济推动制造业双元技术创新中均存在边际递增的非线性影响,市场化进程在数字经济推动颠覆性技术创新中表现为加持倍增作用,而在数字经济推动渐进性技术创新中的边际效应先增后减。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杨勇华 马键
美国和日本是当今世界创新能力最强的两个国家,但两国技术创新特点大不相同,美国更倾向突破创新,而日本更倾向渐进创新。突破创新与渐进创新有着各自不同的演化特征与规律。美国的技术创新系统更崇尚"市场"和更容许"试错",不确定性和无方向性考虑包涵于系统设计之初,有利于突破创新的出现;日本的技术创新系统则更相信"政府"和更强调"针对",确定性和方向性是系统运转成功的前提,有助于渐进创新的实现。我国创新型国家建设需要创造性综合两种模式之长,构建富有中国特色的二元技术创新系统。
关键词:
技术创新 突破创新 渐进创新 演化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郭凯 付浩
在梳理和回顾国内外相关文献基础上,构建经济增长质量计量的指标体系,对近17年中国经济增长质量进行测度研究。分析结果表明:技术创新对中国经济增长质量的提升贡献最大且作用效果显著。在此基础上,结合中国国情提出促进中国质量型经济快速平稳增长的相关建议。
关键词:
技术创新 要素质量 经济增长质量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齐志强 康春鹏
本文基于技术创新与经济周期理论,结合历史上主要的与现实的经济危机,探究经济危机与技术创新之间的内在联系。研究结果表明,从经济长周期角度来看,技术创新是化解经济危机的根本出路。面对2008年金融危机引发的全球经济危机,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困难、产业结构过度"高级化"与"产业空洞化"、金融结构扭曲等问题是阻碍危机后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复苏的主要障碍。面对机遇与挑战,中国应加强金融监管,避免金融过度"虚拟化",强调金融与经济的协调发展;未雨绸缪,依靠现代循环经济技术创新与应用发展制造业,避免产业"空洞化"与过度"高级化";抓住机遇,加大在现代电子信息技术、信息产业与高新技术产业领域的技术创新与应用力度,夺占...
关键词:
经济 金融危机 经济危机 技术创新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阳镇
现代化产业体系作为支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物质基础,是着力深化推进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产业支撑。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关键基础在于企业技术创新,以企业技术创新形成面向现代化产业体系的生产要素、发展动能和发展模式。技术创新支撑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核心逻辑包括战略逻辑、竞争逻辑和安全逻辑等多重逻辑。技术创新视角下深度理解现代化产业体系需要回归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核心生产要素、关键创新模式、主导技术生态和综合价值创造,具体内涵包括生产要素层面的技术要素驱动与数据要素赋能、创新模式层面的产业突破式创新与颠覆式创新并重、主导技术生态层面的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开放型产业创新生态系统和价值创造层面的综合价值创造与引领。当前,以技术创新深化支撑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面临基础研究与应用开发研究的结构性失衡、全面自主创新模式尚未全面形成、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问题严重、科技领军企业与隐形冠军企业发育不足等困境。未来,深化以企业技术创新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需要在强化创新驱动、形成全面自主创新模式、壮大创新主体和厚实产业政策等方面精准发力,实现企业技术创新深度支撑现代化产业体系发展壮大。
[期刊] 求索
[作者]
胡志强 祝文达
基于产品市场竞争构建双寡头微分博弈模型,通过求解博弈时间有限和无限两种情形下的马尔科夫纳什均衡,研究企业权衡产品市场的技术创新先动优势和信息披露成本的IPO决策机理及其对同行业企业的影响。研究结论表明:在产品市场中拥有更大市场份额的企业,因较大技术创新先动优势更有可能上市进行技术创新;竞争对手的技术追赶时间越长,IPO信息披露成本越低,企业更有可能上市;技术创新能力越强的企业,相比IPO信息披露成本的增加,其技术创新先动优势更大而更有可能上市。技术追赶时间满足一定条件时,企业IPO技术信息的溢出具有正外部性,进而引致行业内帕累托改进,社会福利增加。
[期刊] 现代日本经济
[作者]
崔岩
多年来,日本各界人士就长期经济停滞的原因提出了多种观点。把这些观点可归纳为“结构因素主导论”和“景气因素主导论”两大类。分析两者的基本观点和政策主张,以及双方的意见分歧,笔者认为两类观点都有失之偏颇之处。只有正确认识日本经济基础层面的问题和不同政策的作用,使两者合理配合,才能有效地发挥应有的政策效果。
关键词:
长期经济停滞 结构改革 通货紧缩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赵登峰
本文主要从日元汇率的角度分析日本经济长期停滞的原因,认为日本长期经济停滞在很大程度是由以下三个前后相互联系的汇率因素所造成的: (1)20世纪80年代后期的日元大幅升值;(2)20世纪90年代至今为止日元汇率的频繁波动;(3)日本政府缺乏一个稳定未来日元汇率的长期安排。中国目前所面临的汇率问题与当年日元汇率问题有类似之处,鉴于日本汇率政策失误的教训,中国应实行人民币汇率长期基本稳定的政策。
关键词:
日本 经济停滞 汇率因素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王怡帆
不连续创新能够引发技术轨道跃迁、重塑产业竞争规则,有利于后发国家利用新的规则和赛道实现跨越式发展,因而成为后发国家实现产业技术赶超的重要契机。世界集成电路产业历经“美国-日本-韩国、中国台湾地区”两次重心转移,在技术、市场和组织等方面的多次不连续创新是日本、韩国和中国台湾地区的集成电路产业技术赶超的重要影响因素。世界集成电路产业的不连续创新与竞争格局重塑不仅具有普遍的理论意义,而且对于在中美贸易博弈加剧背景下加速包括集成电路在内的“卡脖子”产业的技术赶超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近年来,集成电路产业呈现一系列新的发展趋势,不连续创新的赶超机会窗口正在打开,应从探索引领未来的前沿技术、合理布局新兴和细分市场、构建效率与安全相平衡的组织等方面着手,力争技术突破、寻求市场颠覆、着力组织重塑,加快推进产业突围,同时统筹协调运用政策工具,实现政策转型,助力不连续创新与产业技术赶超的顺利实现。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田青
协同创新是当今世界科技创新发展的新趋势,企业在产学研协同创新中发挥着主导作用。本文在厘清协同创新和企业技术创新主体概念的基础上,剖析了中国目前制约企业产学研协同创新的问题及原因,并就如何以企业为主体深化产学研协同创新,从强化企业的内生动力、多元化增加企业的研发投入、提高企业知识产权的创造和运用水平以及完善企业技术创新的公共技术平台等四个方面提出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
产学研合作 协同创新 企业主体地位
[期刊] 现代日本经济
[作者]
邓美薇 张季风
尽管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日本经济增长速度明显减缓,但是经济增长质量仍有小幅提升,单纯用经济增长速度评析日本经济发展可能产生误判。技术创新是日本经济增长质量提升的有效驱动力,但是驱动作用具有明显的地区差异性。随着技术创新实质性产出趋减,技术成果外流较多,未来这种驱动作用可能减弱。鉴于此,中国应加大教育投资,改善人力资本结构,将自主创新与技术引进相结合,提高技术创新对经济增长质量的正向作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