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851)
- 2023(15148)
- 2022(13256)
- 2021(12410)
- 2020(10576)
- 2019(23929)
- 2018(23965)
- 2017(45238)
- 2016(24819)
- 2015(28013)
- 2014(27312)
- 2013(26757)
- 2012(24779)
- 2011(22288)
- 2010(22212)
- 2009(20207)
- 2008(19665)
- 2007(17207)
- 2006(14999)
- 2005(12871)
- 学科
- 济(94529)
- 经济(94434)
- 管理(71444)
- 业(69527)
- 企(58693)
- 企业(58693)
- 方法(43770)
- 数学(37175)
- 数学方法(36591)
- 学(26013)
- 农(25671)
- 中国(24191)
- 技术(23278)
- 业经(21921)
- 财(21784)
- 地方(19743)
- 理论(18620)
- 农业(17674)
- 贸(15812)
- 贸易(15798)
- 制(15559)
- 和(15493)
- 易(15258)
- 环境(14844)
- 技术管理(14207)
- 务(14027)
- 财务(13955)
- 财务管理(13929)
- 教育(13912)
- 划(13574)
- 机构
- 大学(350137)
- 学院(346654)
- 管理(137091)
- 济(130145)
- 经济(127146)
- 理学(119295)
- 理学院(117853)
- 研究(116058)
- 管理学(115523)
- 管理学院(114886)
- 中国(83776)
- 科学(76613)
- 京(75416)
- 农(59781)
- 所(58774)
- 财(57095)
- 业大(55886)
- 研究所(54161)
- 中心(52501)
- 江(51295)
- 范(48528)
- 师范(48012)
- 北京(47230)
- 农业(47201)
- 财经(46475)
- 经(42168)
- 院(42154)
- 州(41532)
- 技术(39604)
- 师范大学(38987)
- 基金
- 项目(243559)
- 科学(191161)
- 研究(175787)
- 基金(175239)
- 家(154234)
- 国家(152935)
- 科学基金(130904)
- 社会(108521)
- 社会科(102684)
- 社会科学(102654)
- 省(96945)
- 基金项目(93788)
- 自然(86997)
- 自然科(84990)
- 自然科学(84966)
- 自然科学基金(83447)
- 划(81813)
- 教育(81424)
- 编号(71426)
- 资助(71221)
- 成果(58069)
- 重点(54796)
- 创(53980)
- 部(52532)
- 发(51813)
- 课题(49784)
- 创新(49773)
- 科研(46485)
- 大学(45115)
- 计划(45101)
- 期刊
- 济(139555)
- 经济(139555)
- 研究(98026)
- 中国(67533)
- 学报(60044)
- 科学(54608)
- 农(53188)
- 管理(49927)
- 教育(44581)
- 大学(44503)
- 财(42334)
- 学学(41501)
- 农业(37550)
- 技术(32622)
- 融(24390)
- 金融(24390)
- 业经(22725)
- 图书(21662)
- 财经(21545)
- 经济研究(21433)
- 业(20194)
- 科技(20076)
- 经(18389)
- 技术经济(18194)
- 问题(17875)
- 版(17374)
- 理论(16158)
- 业大(15928)
- 资源(15906)
- 现代(15256)
共检索到49916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邬金鸣 姚茹 吴俣 林巧 张学福
[目的/意义]技术创新是一项涉及多种技术创新要素协同作用的复杂系统工程。从技术文本中识别出技术创新要素及其关联,进而分析要素及其关联随时间的动态变化以及要素的跨领域相互作用等,可在微观层面揭示技术创新过程与规律,为预测融合创新机会奠定基础。其中首要问题是如何从技术文本中识别出技术创新要素及其关联。[方法/过程]为解决识别对象的问题,在先前研究中构建面向技术创新过程表征和描述的要素关联概念模型;为解决识别方法的问题,以合成生物学领域为例,面向概念模型中要素及其关联的文本特征,构建以专利为主、论文为辅,综合文本内容挖掘和引用分析的技术创新要素及其关联识别方法,以揭示技术创新过程中来源于相同或不同领域的技术创新要素之间相互作用、不同技术创新要素在不同技术创新事件中作用等。[结果/结论 ]在6 435篇专利及其参考论文中,识别7 633个技术对象要素、3 420个技术方法要素、3 919个技术应用要素、5 393个技术理论要素及其领域、时间属性信息,以及25 647条6种不同要素关联。该方法可以为基于要素关联揭示技术创新过程和规律(特别是交叉融合领域技术创新过程与规律)、进而预测融合创新机会奠定基础。
[期刊] 情报学报
[作者]
张雪 张志强 陈秀娟 郭辰
通过论文及专利的交叉引用分析探讨合成生物学领域基础研究与技术创新的关联,为提高该领域基础研究及技术创新能力提供建议,为科技资源整合策略提供支持。本研究以论文、专利分别作为基础研究与技术创新的替代指标,以Web of Science和美国专利商标局中收录的近十年合成生物学领域共9033篇论文、5233件专利为研究对象,从引文整体分布情况、科学及技术关联度、引文时滞、循环周期四个角度对专利及论文引文进行分析,从主题分布情况对论文—专利混合共被引情况进行分析,力求多角度综合分析合成生物学领域基础研究与技术创新之间关联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国际上合成生物学领域97%左右的技术创新引用了基础研究的理论成果,但仅有4%的基础研究引用了技术创新成果;科学关联度总体波动不大,而技术关联度尚未形成稳定的趋势,美国的科学关联度及技术关联度均优于其他国家,而我国较为落后;专利文献更倾向引用时滞小于15年的专利、小于13年的论文,论文文献更倾向引用时滞小于6年的专利、小于6年的论文;专利的技术循环周期为13.92年、科学循环周期为12.28年,论文的科学循环周期为6.99年、技术循环周期为10.85年;合成生物学领域基础研究与技术创新有相同的发展趋势,如均关注基因与基因组的合成、基因编辑等方面的研究,但基础研究关注范围更多、领域更广。因此未来需加强将技术创新成果运用到基础研究中,促进新的技术创新成果产出;加快基础研究及先前技术创新成果向技术创新的转化速度;引用新颖性更强的基础研究及技术创新成果,促进创新。
[期刊] 情报学报
[作者]
隗玲 刘春江 许海云 方曙
已有的引文网络主路径分析方法或者将所有的引文关系同等对待,或者基于文本内容计算引文之间的相关度,没有考虑引文节点之间的差异性和节点基于文献关联属性的相关性或相似性。本文利用元路径来描述和量化引文节点对基于文献关联属性的相关性,将此相关性作为主路径遍历权重的一部分,结合SPC(search path count)遍历权值构建了两个新的遍历权值指标,分析文献关联属性对于主路径识别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新的遍历权重指标可以识别具有关联属性特征的主路径,从不同角度揭示知识扩散的轨迹,提供更多的知识扩散信息,拓展了引文网络主路径分析方法的作用和应用场景。
[期刊] 情报学报
[作者]
岳俊举 冯立杰 冯奕程 王金凤
识别技术机会是决定技术创新成败的关键,提高技术机会识别能力对于企业乃至产业发展至关重要。该研究以专利数据分析为基础,首先通过技术创新要素提取与关联规则挖掘获得技术创新要素之间的隐藏关系,进而结合多维技术创新地图从两个层级对技术机会进行分析,最终以煤层气开采技术创新机会的识别为例,系统阐述了该方法体系的应用过程,并提出了多个煤层气开采技术创新方案。该研究中提出的方法为解决企业技术机会识别问题提供了更具操作性的理论工具体系,给企业指出了技术创新决策的新视角,有助于企业较好利用当前的技术积累挖掘符合自身发展的技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李乾瑞 郭俊芳 朱东华
世界全球化进程不断加快,新兴技术大量涌现。如何在战略性新兴产业中,快速捕捉解决关键技术问题的解决方案及其演化路径,分析未来技术创新机会等成为实现技术问题突破的重要途径。为此,本文提出了一套系统的基于SAO(subject-action-object)语义分析的技术机会分析方法模型。该方法是在通过提取文献标题及摘要中的SAO结构的基础上,识别解决新兴技术产业重大研究问题的技术方案,并构建技术路线图,追踪技术演化路径,进而识别有潜力的技术方案及技术机会。最后,选取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领域开展实证研究,证实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分析结论对提升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转化效率具有重要指导价值。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李晓曼 张学福 宋红燕 孙巍
[目的/意义]专利是技术情报最可靠的来源之一,专利分析可以实现专利信息的挖掘和利用,辅助专利技术创新。技术演化分析是指技术主题产生、发展、转移和变化乃至湮灭的过程,如何对专利技术信息进行深度揭示是当前专利技术演化分析的研究重点,其关键在于技术要素信息的揭示。[方法/过程]通过典型专利剖析、特征识别构建技术要素识别框架,提出面向特定领域的基于专利文献的技术要素识别方法。[结果/结论]将提出的技术要素识别方法应用于纳米肥料领域,通过典型专利剖析确定5种技术要素:材料、产品、方法、功效和用途,并基于SAO结构及领域词表完成技术要素的识别。该方法能为技术演化分析奠定基础,能够从多角度展示领域技术信息。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常鏐鏐 高继平 师丽娟
技术创新人才作为领域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进行合理和准确的评价与发现有助于为相关领域的人才配置、创新发展和战略布局提供参考。研究选择发明人专利数据,结合发明人履历信息,从发明人合作署名维度,综合专利生产力与影响力对发明人进行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分析。实证分析表明,该方法可从发明人贡献度视角对技术创新人才加以分类识别,识别结果可为领域人才培养与管理提供参考。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邓峰
文章通过对新疆各层次财政性教育经费与新疆区域技术创新能力综合值进行的灰色关联分析,计算出各层次教育投入与新疆区域技术创新能力的关联度。通过关联度的比较分析,新疆人力资本投资与区域技术创新能力关联度中,中等教育最大、基础教育次之、高等教育最末,由高到低的具体排名顺序为:高中、职业中学、初中、小学、普通高等、成人高等、技工学校。与一般性经验认识不同,高等教育和技工教育的关联度排名靠后,关联度较低,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新疆区域技术创新能力的提高。文章认为,应加大高等教育发展力度,主要应从加大教育经费投入、优化教育
关键词:
教育投资 区域技术 技术创新 创新能力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冯立杰 曾小红 王金凤 张珂
精准识别技术创新机会对于企业在复杂多变的市场竞争环境中立于不败之地至关重要。首先,基于SAO(Subject-Action-Object,主语-谓语-宾语)语义分析,从专利文本中抽取SAO结构;其次,以多维技术创新地图创新维度为导航,构建具象技术创新维度初始词典,利用SAO语义相似度计算和主题聚类,进一步构建基于创新维度的三级语义知识库;再次,运用多维技术创新地图的创新法则及维法耦合原理对基于创新维度的三级语义知识库进行迭代变换,实现技术形态、创新子维、创新维度三级技术机会识别;最后,以3D打印机领域为例验证研究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可为企业高效、精准识别技术创新机会提供参考依据。
[期刊] 情报学报
[作者]
王超 许海云 齐砚翠 武华维
开展科学、技术、产业之间创新驱动关系研究,对于实现科学发现、技术创新与产业的深度有效融合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知识网络视角展开科学、技术、产业间创新驱动关系识别方法研究。首先,通过构建时效知识网络,利用社区网络结构熵来表征知识网络结构特征;其次,利用网络结构特征信息间的传递熵探究创新过程中科学、技术、产业三个系统相互驱动的关系;再其次,采用互信息探测主要驱动关系下知识传递路径的变化特点;最后,以再生医学(干细胞)领域作为实证对象,实证研究发现不同时间阶段,科学、技术、产业之间的相互驱动关系会发生转变,三者知识传递路径上知识内容前后继承关系也不同,科学驱动技术过程中的知识传递路径继承性特征持续增强,而技术驱动科学过程中的知识传递路径继承性呈现不稳定、非连续性特征。此外,通过多种方式论证了本文方法的科学有效性,可以用于其他创新领域科学、技术、产业间创新驱动关系的识别。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郑赛硕 王学昭 陈小莉
[目的/意义]构建共性技术识别方法体系以识别行业共性技术,为科技管理、科学研究、企业研发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方法/过程]通过概念辨析和特征判断确定共性技术最主要特征为基础性和广泛性,以中心度指标和结构洞指标测度技术基础性,以技术覆盖行业、行业间技术领域以及行业内技术领域数目测度广泛性,使用熵权法为各指标赋权,结合四象限组合分析法进行行业共性技术识别。[结果/结论]以集成电路行业为例开展共性技术识别实证研究,通过文献调研初步验证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陈永乐 张亮森 朱新平 刘毅辉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陈建华 肖东生
本文首先对故障树分析法(FTA),失效模式影响及危害性分析(FMECA) ,危害及可操作性研究(HazOp) ,Markov分析法 ,流程图法和环境分析法等传统风险识别方法及其在组织创新中的应用进行了简单介绍。接着根据组织创新风险的特征 ,在分析各种传统风险识别方法缺点的基础上 ,提出了风险症状辨识技术 ,并将该方法应用到组织创新过程中。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巩永强 王超 许海云 刘明慧 方曙
[目的/意义]核心专利的识别对于科技和产业创新发展具备重大意义,专利对于基础研究的支撑和产业应用的推动是测度专利价值的必要因素。[方法/过程]立足创新链的相关理论重新界定核心专利,根据专利对于创新链中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产业应用3个创新环节的推动或支撑作用构建相应的测度指标及筛选方法,并以白血病相关药物为实证对象验证方法的有效性。[结果/结论]识别出对白血病领域基础研究、应用研究、产业应用具备支撑和推动作用的核心专利,相关专利药物在产业领域内具备高度创新性和价值性。结果表明,在创新链视角下基于专利对基础研究和产业应用的作用可用于产业核心专利的识别。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周丽英 冷伏海 左文革
[目的/意义]专利组合通过组合相互关联的专利形成一个完整的、保护范围更大的"超级专利",是当前专利管理的重要手段。[方法/过程]基于国内专利数据现状,针对高校专利在技术层面上组合关系不确定或组合特征不明显等问题,提出了一种以发明人创新团队为基础,利用专利技术领域相关性,识别专利组合的新方法,并以中国农业大学为例,进行了方法验证。[结果/结论]结果表明,该方法所构建的专利组合与创新团队具有高度相关性,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可用于高校专利管理部门技术转移过程中专利的组合与评估,亦可为相关机构技术引进策略的制定提供参考。[局限]由于英文文献数据与中文专利数据间的映射存在一定困难,且文本挖掘技术对中文文...
关键词:
创新团队 专利组合 识别方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