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115)
2023(8811)
2022(7535)
2021(7120)
2020(5779)
2019(13093)
2018(12958)
2017(23618)
2016(12574)
2015(13951)
2014(13449)
2013(12865)
2012(11860)
2011(10529)
2010(10465)
2009(9667)
2008(9404)
2007(8511)
2006(7422)
2005(6531)
作者
(34128)
(28740)
(28341)
(26699)
(17869)
(13583)
(12813)
(10946)
(10758)
(10027)
(9635)
(9617)
(9138)
(8867)
(8741)
(8606)
(8422)
(8406)
(8343)
(8251)
(7025)
(6953)
(6766)
(6556)
(6373)
(6342)
(6245)
(6152)
(5751)
(5657)
学科
管理(43706)
(42585)
(42551)
经济(42515)
(37538)
企业(37538)
技术(19973)
方法(15987)
(13535)
技术管理(13197)
数学(12675)
数学方法(12488)
中国(12364)
业经(12356)
(11446)
(11123)
地方(10163)
理论(9360)
(9077)
农业(9029)
(8221)
(7803)
(7516)
(7348)
银行(7337)
(7207)
贸易(7199)
环境(7135)
(7034)
(6960)
机构
学院(170731)
大学(169704)
管理(68980)
(63566)
经济(62052)
理学(59491)
理学院(58811)
管理学(57914)
管理学院(57550)
研究(53919)
中国(40457)
(35868)
科学(33557)
(30006)
(26713)
中心(26555)
(25150)
(24651)
业大(24420)
(23958)
师范(23747)
财经(23484)
研究所(22787)
北京(22039)
(21617)
(21134)
技术(20929)
(20284)
农业(19045)
师范大学(18959)
基金
项目(119187)
科学(95520)
研究(90821)
基金(85011)
(73794)
国家(73143)
科学基金(64111)
社会(57763)
社会科(54616)
社会科学(54600)
(48950)
基金项目(45982)
教育(42060)
(40517)
自然(40496)
自然科(39558)
自然科学(39551)
自然科学基金(38868)
编号(37522)
资助(31459)
(31230)
成果(30528)
创新(28170)
重点(26847)
课题(26115)
(25526)
(25468)
(24270)
国家社会(23668)
项目编号(23326)
期刊
(72387)
经济(72387)
研究(47850)
中国(40193)
管理(27384)
教育(24772)
科学(24391)
(24169)
学报(23754)
(22630)
大学(18781)
技术(18413)
学学(17339)
农业(15583)
(13334)
金融(13334)
业经(12647)
科技(12420)
财经(11125)
图书(10674)
经济研究(10450)
(9660)
技术经济(9650)
(9607)
论坛(9607)
问题(9035)
(8991)
(8256)
现代(8004)
职业(7911)
共检索到25418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管理科学  [作者] 刘景东  朱梦妍  
在技术创新网络组织中存在两种治理机制,一种是网络行为主体之间的正式契约和制度安排,另一种是关系治理等非正式的治理机制。正式的治理机制作为协调手段被网络组织广泛使用,但他们仅仅为网络行为主体的交流提供了一个大致的框架,由于契约的不完全性和具体指向性使这些正式的协调手段对处于契约之外的众多无法辨识的问题显得无能为力。技术创新网络惯例是创新网络行为主体重复的交互模式,是一种非正式的治理机制。通过对西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等11个创新网络41家企业的深入访谈、资料查询和文档查阅,在了解技术创新网络发展过程中的运作模式和运行状况基础上,采用扎根理论的方法,经过开放式编码、主轴编码和选择性编码过程,探析和归纳出网络惯例具有行为约束、关系规范和知识建构3种治理功能。研究结果表明,网络惯例在技术创新网络中具有行为约束、关系规范和知识建构的治理功能,这些惯例在网络组织运行中可以有效指导组织成员的相关行为,促进创新网络中知识在行为主体之间的有效传播和共享,协调组织行为主体之间的关系以保持网络稳定,还可以推动网络的变革和演变。网络惯例的行为约束功能是其最基本的功能,它影响着关系规范功能和知识建构功能,同时关系规范功能也促进惯例的知识建构功能,而创新网络通过知识建构功能促进网络创新知识的搜索引导、收集整理和复制内化,进而影响整个创新网络的技术创新。研究结果弥补了关于网络治理理论研究的一些不足,丰富和拓展了惯例在网络治理理论方面的研究,在实践中也可以对创新网络中各创新主体的合作行为、关系维护和知识获取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增强对技术创新网络惯例在治理过程中的有效应用。
[期刊] 管理科学  [作者] 徐可  何桢  王瑞  
网络惯例是维系和协调技术创新网络顺畅运转的核心要素,权力和关系承诺作为技术创新网络中的关键因素,也影响着网络惯例的形成和发展。构建技术创新网络环境下知识权力、结构权力对网络惯例影响的结构方程模型,结合中国13个省、市高新技术企业的样本数据,利用SPSS和AMOS进行实证分析,检验组织成员间关系承诺的中介效应。研究结果表明,知识权力积极显著影响规范性承诺和工具性承诺,结构权力积极显著影响工具性承诺而对规范性承诺没有影响;知识权力和结构权力积极显著影响网络惯例;规范性承诺和工具性承诺积极显著影响网络惯例;规范性承诺在知识权力与网络惯例关系中具有中介效应,但是在结构权力与网络惯例关系中不具有中介效应...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魏龙  党兴华  
鉴于创新活动中组织和惯例之间的互动依赖关系,提出了组织-惯例耦合相依的技术创新网络,从节点负荷、节点容量、子网络内部与子网络间的失效机制入手,构建了相依技术创新网络的级联失效模型,分析不确定干扰下级联失效蔓延的动态演化机制,运用数值仿真探讨了相依模式与关键参数对拓扑结构及创新能力的脆弱性影响,通过实例进行了验证分析。结果表明:组织和惯例节点存在抗干扰能力阈值,小于该阈值会致使相依技术创新网络产生级联崩溃现象;相依网络间耦合强度与抗干扰能力阈值呈近似U型关系,存在最优耦合强度;组织-惯例的对称均匀结构比对称非均匀结构具有更强的鲁棒性;负荷作用下异配相依模式能够增强相依技术创新网络抵御级联失效的能力;当小于最优耦合强度时,度大失效和随机失效比度小失效对拓扑结构及创新能力的破坏性影响较大,反之,三种不确定干扰方式间的差异性减小。研究结论对提升技术创新网络的抗风险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魏龙  党兴华  
鉴于创新活动中组织和惯例之间的互动依赖关系,提出了组织-惯例耦合相依的技术创新网络,从节点负荷、节点容量、子网络内部与子网络间的失效机制入手,构建了相依技术创新网络的级联失效模型,分析不确定干扰下级联失效蔓延的动态演化机制,运用数值仿真探讨了相依模式与关键参数对拓扑结构及创新能力的脆弱性影响,通过实例进行了验证分析。结果表明:组织和惯例节点存在抗干扰能力阈值,小于该阈值会致使相依技术创新网络产生级联崩溃现象;相依网络间耦合强度与抗干扰能力阈值呈近似U型关系,存在最优耦合强度;组织-惯例的对称均匀结构比对称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魏龙  党兴华  成泷  
为了降低不确定性风险冲击下技术创新网络的脆弱性,分析了内外部不确定性的耦合互动关系,从双元视角探究不确定性联合与平衡对网络脆弱性的影响,以及网络惯例的内在中介机制。结合高科技行业合作网络的样本数据,通过回归分析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不确定性联合与平衡是不确定性双元的解构维度,对技术创新网络脆弱性存在正向影响;常规惯例和柔性惯例是网络惯例的根源性划分,对技术创新网络脆弱性存在负向影响;不确定性双元对网络惯例的抑制作用存在差异,不确定性联合对常规惯例的负向影响更强,不确定性平衡对柔性惯例的负向影响更强;常规惯例和柔性惯例的中介效能存在权变差异,网络主导企业的常规惯例在不确定性联合与网络脆弱性间的中介作用更强,网络合作企业的柔性惯例在不确定性平衡与网络脆弱性间的中介作用更强。研究结论有助于揭示技术创新网络脆弱性的削减机制,对提升网络的抗风险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王昌林  
文章以412家高新技术企业为样本,在对技术创新动态能力进行理论构建,及创新网络对技术创新动态能力三维度的影响作用进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建立创新网络—技术创新动态能力—创新绩效的影响作用路径结构方程模型分析,验证了技术创新动态能力构成三维度之间的路径关系及其演化路径,也证明了创新投入、网络构建利用、内外资源整合的顺序依赖关系。实证结果也表明:创新网络中心性和关系质量是影响技术创新动态能力的关键因素,企业创新投入和对创新成果的转化能力是企业发展技术创新动态能力的重要基础。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肖瑶  党兴华  谢永平  
本文基于非契约治理中的核心要素并结合关系动态理论,将网络成员间关系能力界定为关系启动能力、关系发展能力及关系终止能力,在对相关文献梳理的基础上,研究其对网络行为四种类型的影响,同时,引入网络惯例作为调节变量,运用多元回归等方法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关系启动能力、关系发展能力及关系终止能力对网络中信息获取、机会利用、强连接资源调动及弱连接资源调动行为有着不同的影响作用。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王永伟  马洁  
企业在参与激烈的市场竞争过程中,非常重视技术创新的选择,因为正确的技术创新选择可以确定企业在未来行业竞争中的地位。本文依据演化经济学的有关理论及组织惯例和行业惯例的研究成果,结合案例研究对组织惯例和行业惯例在企业技术创新选择过程中的作用进行分析,得出如下结论:企业技术创新选择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组织惯例,组织惯例又与行业惯例相互影响和选择,只有组织惯例和行业惯例相匹配时,企业技术创新选择才会成为行业技术创新选择。因此,组织惯例和行业惯例的匹配性就决定了企业技术创新选择的成败。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阮平南,王文丽,刘晓燕  
研究技术创新网络多维邻近性是否伴随创新网络生命周期不同发展阶段而呈现出不同演化特征,对创新网络内部伙伴选择、关系治理和创新绩效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IBM专利合作网络数据,运用Feature Selection方法,从地理邻近、社会邻近、技术邻近、组织邻近和制度邻近5个维度分析技术创新网络多维邻近性演化特征。结果表明:①生命周期视角下,在创新网络创生阶段,企业选择合作伙伴时主要考虑技术邻近性和组织邻近性,成长阶段主要考虑地理邻近性,成熟和衰退阶段主要考虑社会邻近性;②演化视角下,地理邻近性与技术邻近性曲线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过聚荣  茅宁  
本文运用进入权理论对企业技术创新的网络化治理作尝试性分析与研究。认为企业是创新的主体,以知识经济为主要特征的经济全球化趋势,使得企业技术创新更多地将依赖于网络组织,技术创新活动的相互依赖性大大增加。一方面以市场价格为主的协调机制存在明显不足;另一方面以契约为主的协调机制因合同的不完全性而难以奏效。本文认为,企业技术创新的网络化治理的目的是促进网络参与者对技术创新网络的专用性投资并维护其完整性,从而提升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余向平  
构建集群式创新网络是实现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的重要方式,而基于供应链来构建创新网络可以形成有效的集群内技术创新体系。文章在探讨了集群式供应链的含义的基础上,概括了基于供应链的创新网络的内涵及其运行模式,分析了构建基于供应链的技术创新网络的六大优势,最后提出了构建基于供应链的技术创新网络的若干措施。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韦铁  
在经济全球化和一体化发展的背景下,区域经济的发展也越来越淡化国与国之间的地域界限,呈现出在追逐利益最大化目标下的跨国一体化发展。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是涉及中国和东盟十国的跨国经济合作区域,如何在该区域内构建高效的技术创新网络是在新经济形势下提升该区域经济竞争力的关键。本文结合区域技术创新理论,提出构建中国东盟区域技术创新网络的必要性,并从技术创新网络平台、创新制度保障、创新网络组织等方面提出了构建中国东盟区域技术创新网络的设想。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吕宏芬  余向平  
基于集群式供应链来构建创新网络可以形成有效的集群内技术创新体系。本文在探讨了集群式供应链含义的基础上,概括了基于供应链的创新网络的内涵及其运行模式,分析了构建基于供应链的技术创新网络的优势,最后提出了构建基于供应链的技术创新网络的若干措施。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杨丽君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创新驱动发展,需要足够的技术创新支撑。即使有了充足的技术创新,还要进行理性的技术创新选择,并不是越多越好,而是越适合越好,技术创新的方向和选择很重要。只有极少数的技术创新,可以使企业在行业内和国际上获得竟争优势。本文基于组织惯例视角研究技术创新选择认为组织惯例会引导企业技术创新的方向,并促使企业作出合理的技术创新选择。从组织惯例的层级、演化和形成分析了对技术创新选择的影响,提出为了减少技术创新选择的风险,给企业带来更大的竟争优势,企业应形成以技术创新为主导逻辑的组织惯例,以组织惯例演化促进技术创新和选择,且组织惯例指导下的技术创新,应与行业惯例和国际惯例相符。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石乘齐  党兴华  
创新网络中组织间依赖关系的研究非常重要。由于资源依赖理论的深远影响,组织间依赖长期以来被认为主要由资源依赖而形成,而忽视了组织间其他来源的依赖以及依赖对组织及组织间关系的影响研究,无法刻画组织间复杂互依的状态。本文通过相关文献的梳理,在资源依赖理论的基础上,结合其他相关理论,从依赖来源的层次维度和依赖影响的特性维度两方面,构建创新网络中组织间依赖的维度框架;通过探索性因子分析,以最优斜交旋转抽取能表征组织间依赖构面的六个因子;对构面因子进行命名和维度分类。结果显示,以上理论研究得出的维度框架与实证研究得出的构面因子能较好地匹配,较全面地描述创新网络中组织间依赖的复杂状态。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