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328)
- 2023(13464)
- 2022(11757)
- 2021(11090)
- 2020(9189)
- 2019(21079)
- 2018(21096)
- 2017(40129)
- 2016(21629)
- 2015(23813)
- 2014(23652)
- 2013(23301)
- 2012(21238)
- 2011(18982)
- 2010(18762)
- 2009(16924)
- 2008(16326)
- 2007(14254)
- 2006(12233)
- 2005(10567)
- 学科
- 济(80987)
- 经济(80900)
- 管理(66272)
- 业(65531)
- 企(56323)
- 企业(56323)
- 方法(38872)
- 数学(33009)
- 数学方法(32605)
- 技术(22636)
- 中国(21301)
- 农(21008)
- 财(20021)
- 业经(19598)
- 学(19175)
- 地方(15963)
- 理论(15853)
- 农业(14535)
- 贸(14362)
- 贸易(14353)
- 制(14342)
- 技术管理(14099)
- 易(13965)
- 和(13683)
- 务(13330)
- 财务(13256)
- 财务管理(13236)
- 企业财务(12628)
- 银(12451)
- 环境(12449)
- 机构
- 大学(302254)
- 学院(300239)
- 管理(123482)
- 济(114572)
- 经济(111994)
- 理学(107926)
- 理学院(106726)
- 管理学(104878)
- 管理学院(104314)
- 研究(97274)
- 中国(69830)
- 京(63994)
- 科学(62897)
- 财(50760)
- 所(48094)
- 农(47312)
- 业大(46270)
- 中心(44326)
- 研究所(44321)
- 江(42874)
- 财经(41592)
- 范(40154)
- 北京(39985)
- 师范(39764)
- 经(37972)
- 农业(37146)
- 院(35644)
- 州(35185)
- 技术(34021)
- 经济学(33500)
- 基金
- 项目(214534)
- 科学(169720)
- 基金(155914)
- 研究(155817)
- 家(136473)
- 国家(135378)
- 科学基金(117221)
- 社会(97591)
- 社会科(92487)
- 社会科学(92464)
- 省(84962)
- 基金项目(83716)
- 自然(77781)
- 自然科(76055)
- 自然科学(76038)
- 自然科学基金(74693)
- 教育(71786)
- 划(71258)
- 资助(63042)
- 编号(62730)
- 成果(50065)
- 创(48856)
- 重点(47760)
- 部(46615)
- 发(45022)
- 创新(44878)
- 课题(43090)
- 科研(40918)
- 教育部(39945)
- 大学(39889)
- 期刊
- 济(119585)
- 经济(119585)
- 研究(84441)
- 中国(57098)
- 学报(49268)
- 管理(46077)
- 科学(45671)
- 农(41833)
- 教育(37374)
- 财(37209)
- 大学(37046)
- 学学(34745)
- 农业(29770)
- 技术(28652)
- 融(21963)
- 金融(21963)
- 业经(20072)
- 财经(19573)
- 经济研究(19091)
- 科技(18199)
- 图书(17842)
- 经(16663)
- 业(16046)
- 技术经济(16027)
- 问题(15007)
- 理论(14716)
- 版(13882)
- 实践(13695)
- 践(13695)
- 现代(13375)
共检索到42418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阮平南,王文丽,刘晓燕
研究技术创新网络多维邻近性是否伴随创新网络生命周期不同发展阶段而呈现出不同演化特征,对创新网络内部伙伴选择、关系治理和创新绩效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IBM专利合作网络数据,运用Feature Selection方法,从地理邻近、社会邻近、技术邻近、组织邻近和制度邻近5个维度分析技术创新网络多维邻近性演化特征。结果表明:①生命周期视角下,在创新网络创生阶段,企业选择合作伙伴时主要考虑技术邻近性和组织邻近性,成长阶段主要考虑地理邻近性,成熟和衰退阶段主要考虑社会邻近性;②演化视角下,地理邻近性与技术邻近性曲线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江凯乐 梁双波
区域创新网络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支撑,也是实现区域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运用长江经济带城市间专利转移与合作数据,引入K-means聚类、地理探测器等方法,分析了长江经济带技术转移与合作的时空演化特征,探索了不同类型城市在技术创新网络中所扮演角色变化,并分析了专利流向的发展规律、多维邻近性对技术转移与合作的影响。研究发现:(1)长江经济带的技术创新网络呈现明显的异质性特征,表现在网络密度分布和重要节点分布两个方面;(2)长江经济带技术创新网络中的城市节点类型与特征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从单一中心向多中心演变,技术创新网络一级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不断加强;(3)专利净流入量与专利申请量、人均GDP呈现倒U形的关系。认知邻近、社会邻近、制度邻近、经济邻近、产业邻近、技术邻近和地理邻近都对技术转移与合作产生影响,但在不同时期其影响的强度和显著性存在差异,并且不同邻近因子之间具有显著的交互增强作用。
关键词:
专利 创新网络 多维邻近性 长江经济带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杨大飞 孙守恒 胡倩
基于生命周期视角,选取中国智能制造装备业2001—2020年数据进行实证研究,探究多维邻近性及交互性对合作创新网络演化的动态影响机制,结果发现:(1)中国智能制造装备业合作创新网络演化呈现阶段性扩大特征。区域内部合作创新网络由“单核—边缘型”向“双核—多重点—边缘”型演变,跨区域合作创新网络由“一轴两点”型向“菱形”格局演变;(2)知识邻近性与合作创新网络演化具有倒U型关系,社会邻近性对合作创新网络演化具有显著促进作用,而制度邻近性的影响不显著;(3)社会邻近性与制度邻近性具有显著替代效应,知识邻近性与制度邻近性、知识邻近性与社会邻近性交互项对合作创新绩效的影响不显著。据此,提出提高合作创新绩效和区域创新能力的政策建议。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阮平南 栾梦雪 刘晓燕
选取OLED产业2007—2016年专利数据,构建40家组织的显、隐性知识转移网络,采用QAP分析法探究地理、技术和社会邻近性对组织间不同类型知识转移的影响。3种邻近性对其作用效果存在差异,且多维邻近性间存在交互作用,具体表现为技术、社会邻近性均正向影响组织间显、隐性知识转移;地理邻近性对组织间显、隐性知识转移无显著影响,但能正向调节技术、社会邻近性对组织间隐性知识转移的影响。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王平平 金浩 赵晨光
基于我国2002-2018年31个省市的区域创新统计数据,本文借助修正的引力模型和社会网络分析法,分析区域创新空间关联网络的网络密度、中心性、凝聚子群等网络演化特征,并结合QAP回归考察多维邻近性对区域创新空间关联的作用机理。研究发现,我国区域创新空间关联的网络密度稳步提升,"多中心驱动"网络已经形成,创新中心发展遵循着邻近递减与等级扩散的规律。区域创新空间关联网络凝聚子群结构变动较大,各省市扮演的角色也随之不断调整,逐步呈现出"多中心、多层次"的网络创新格局。社会邻近性、认知邻近性、地理邻近性对我国区域创新的空间关联均具有显著促进作用,且促进作用依次减小,地理邻近性与社会邻近性表现为替代效应。据此,提出优化区域创新网络空间布局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区域创新 空间关联 邻近性 网络演化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冯粲 韩霞 史冬梅 张煜
基于城市创新主体间共同申请专利和专利权转移数据,通过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对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三大城市群的协同创新网络空间结构进行分析发现,创新网络空间结构特征存在明显差异。从多维邻近性视角出发进一步探索创新网络结构形成的影响因素,实证结果表明地理邻近、制度邻近、认知邻近对城市间协同创新能力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建议重视多维邻近性对城市群协同创新的影响,不断优化城市群创新环境,放大中心节点城市创新溢出和辐射功能,并完善城市群内部创新资源配置和激励机制。
关键词:
创新网络 三大城市群 协同创新 邻近性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王思薇 陈西坤
中国科技创新资源分布存在明显的失衡现象,加快区域科技创新网络的构建是促进科技创新资源流动共享、科技成果有效转化,缩小区域创新差距的重要途径。以专利转移为视角构建中国区域科技创新网络,利用31个省份1990—2020年有关数据,并划分1990—2000年、2001—2010年、2011—2020年3个时间段,运用社会网络分析及和弦图揭示其时空演化特征,采用负二项回归模型探究其演化的邻近性机制,为促进区域创新资源流动共享、创新主体合作互惠、创新成果有效转化及区域协调发展提供理论依据与参考。结果显示:(1)中国区域科技创新网络向复杂网络演化,网络连接同配性与异配性并存;(2)网络通达性与技术转移效率显著提高,小世界特征明显;(3)网络空间分布失衡,梯度差异明显;(4)“核心-边缘”格局不断强化,路径依赖与路径创造并存;(5)地理邻近、经济邻近显著促进区域科技创新网络的演化,技术邻近、认知邻近、产业邻近显著抑制区域科技创新网络的演化。最后,有针对性地提出完善专利交易机制、推进科技创新网络向多中心多层级结构演变和充分发挥中介省份桥梁作用等,促进中国科技创新网络发展的对策建议。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戴靓 纪宇凡 王嵩 朱青 丁子军
在开放式创新模式下,分析中国城市间知识合作创新的网络结构并探讨其背后的邻近性机制对提高城市创新效率、推进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中国285个地级及以上城市间论文合作发表和专利联合申请的截面数据,综合构建了2011年和2019年中国城市知识创新网络,分析其结构演化特征,并采用多元回归的二次指派程序(MRQAP)从邻近性视角探讨其演化机制。结果表明:(1)2011—2019年中国城市知识创新网络密度增强,择优链接弱化,呈现出多中心发展趋势,合作格局由北京和上海主导转变为北京上海引领与区域中心带动相结合,从而形成多个区域网。(2)城市间知识合作创新除了受城市经济水平、科教支持力度、行政等级的正向影响外,也受地理、组织、文化、社会、制度邻近的显著促进,邻近性机制对中国城市知识创新网络演化具有较强解释力。(3)不同维度邻近性对城市知识创新网络的影响是动态的和交互的,过度的地理、社会、认知邻近会阻碍城市间知识合作创新,认知邻近可弥补地理距离,而社会邻近往往伴随着地理邻近。在此基础上,针对中国创新型城市建设和城市协同创新发展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刘晓燕 李金鹏 单晓红 杨娟
技术交易是科技成果转化的主要方式之一,挖掘演化过程中交易关系形成和解散的动因,可以从主体行为的角度揭示影响交易的机理,进而提升技术交易效率,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文章借助可分离的时序指数随机图模型,从地理、组织、社会、制度、技术5个维度的邻近性视角出发探究集成电路产业不同时段技术交易网络的演化动力。研究发现:在技术交易关系形成过程中,不同阶段下多维邻近特征作用的显著性不同,但都表现为有利于交易联系建立的积极影响;在关系形成后,邻近性特征于调整阶段才开始产生影响,制度、技术与社会间的邻近性有利于关系长久维持的同时,地理和组织上的邻近则会对交易关系解散产生促进作用。该结论明确了技术交易网络演化的驱动力,有助于引导合理的交易行为选择,维护网络关系稳定。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徐莹 邹芳 姜李丹 张琳 黄颖
围绕长江中游城市群技术创新合作网络结构特征与影响因素两个关键研究问题,以专利文献这一重要技术信息数据源为基础,提出一套系统可行的城市群技术创新合作网络分析模型。研究发现,长江中游城市群技术创新合作网络整体呈现为省内合作关系强、省际合作较弱;区域内"中间人"较缺失,阻碍了知识信息资金等传播的效能,降低了合作意愿;地理邻近性与技术创新合作绩效呈倒"U"型关系,且正处于上升态势,能够正向促进技术创新合作网络的发展;地理邻近性与制度邻近性的交互作用正向促进技术创新合作绩效,且二者交互作用大于其独立作用。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曾德明 尹恒 文金艳
基于196家中国生物医学工程企业的论文合著数据构建科学合作网络,研究焦点企业应如何形成与管理科学合作网络关系资本以利用外部科学知识促进技术创新绩效的提升,并探究网络地理、制度邻近性在上述影响过程中的调节作用。结果显示:企业在科学合作网络的关系数量和关系强度均正向影响技术创新绩效;网络地理邻近性正向调节关系数量与技术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负向调节关系强度与技术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网络制度邻近性负向调节关系数量与技术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正向调节关系强度与技术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王群勇 苗培 李月
利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考察了双边投资协定(BITs)网络的历史演化特征与驱动机制。研究发现,BITs网络大致经历了初步形成、迅猛发展和结构调整三个阶段,呈现出一个较完整的S型增长,网络核心—半核心—边缘结构实现了由“金字塔”向“橄榄球”的转变。以多维邻近性为视角,运用时间指数随机图模型对BITs网络形成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多维邻近性是驱动BITs网络形成的重要力量,经济和制度邻近性对BITs关系的形成有负向影响,贸易水平、地理和社会邻近性对BITs关系的形成有正向影响。然而,2008年金融危机改变了BITs网络的结构特征,金融危机后BITs网络呈现分散化、多边化发展趋势,某些邻近性变量影响不再显著,社会环境类因素成为影响BITs网络的关键因素。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李琳 雒道政
近年来,多维邻近性与创新的论题引起了西方学术界的热切关注。相关研究虽已取得重大进展,但整体上尚处于探索阶段。在梳理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试图从法国邻近动力学派和其他邻近学派两个视角探析邻近性对创新的影响机理,以期通过厘清主要学派的研究脉络、主要观点及未来研究方向,为推进学术界对于邻近性与创新论题的深入探究做些努力。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梁玲玲 路玉莹
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时代背景下,加强校企创新合作、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是提升国家创新实力、促进国家科技变革的关键。然而,总体上看中国校企创新合作绩效不容乐观,如何提升其整体绩效也就成了亟需解决的问题。多维邻近性作为衡量校企创新合作绩效的常用前置因素,其影响关系也在不断随外界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因而本文在理论分析及案例调研的基础上,构建了多维邻近性的内涵维度及对校企创新合作绩效的影响关系模型,并通过问卷调查等方法结合结构方程对概念模型进行探索验证。结果表明:认知、技术及关系邻近性通过合作信任度和合作依赖度两个中介正向影响校企创新合作绩效,地理邻近性的作用在下降,政府引导支持和技术中介服务在两者之间起的调节作用互补且显著。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郭建科 田冬翠
基于2000—2020年海洋产业合作申请专利数据,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法和地理探测器,分析城市创新网络的拓扑结构、空间格局和邻近性机理。结果表明:(1)拓扑结构方面,2000年和2001年城市创新网络不具备无标度网络特征;2002—2020年,网络规模逐渐扩大,城市间合作增加,网络以2011年为分界点由松散转为集聚阶段。网络的无标度特性和小世界性逐渐明显,并由“双核心”结构逐渐发育为以北京为单核心的“核心-边缘”结构。(2)空间格局方面,核心城市和中介城市均表现出区域性特征,主要集聚在京津地区、长三角、珠三角和山东半岛,城市创新网络形成了以三角结构为支撑的四边形空间格局。(3)城市专利合作由沿海城市向内陆城市扩展,但海洋产业的科技创新主要依靠深圳、青岛、上海、天津、广州等沿海城市和北京、武汉等少部分内陆城市。(4)社会邻近性对城市创新网络的解释力最高,地理距离对城市合作的限制作用逐渐减弱,不同邻近因子间均存在非线性增强的两两交互作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