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865)
2023(9354)
2022(7827)
2021(7377)
2020(6144)
2019(13206)
2018(13111)
2017(24099)
2016(13162)
2015(14258)
2014(13474)
2013(13057)
2012(12218)
2011(11133)
2010(11408)
2009(10357)
2008(10624)
2007(9602)
2006(8465)
2005(7505)
作者
(38488)
(32423)
(32045)
(30537)
(20895)
(15526)
(14234)
(12356)
(12103)
(11661)
(11213)
(10963)
(10811)
(10419)
(10270)
(9825)
(9580)
(9562)
(9438)
(9316)
(8072)
(8049)
(7782)
(7541)
(7478)
(7160)
(7103)
(7060)
(6632)
(6626)
学科
(46860)
经济(46809)
管理(46805)
(46211)
(40636)
企业(40636)
技术(20441)
方法(20173)
数学(16468)
数学方法(16236)
中国(13523)
技术管理(13293)
(13022)
(12817)
(12442)
业经(12172)
(10764)
理论(9833)
农业(8871)
(8792)
财务(8771)
财务管理(8755)
(8650)
(8605)
(8563)
银行(8527)
企业财务(8514)
(8205)
地方(8141)
(8119)
机构
大学(187891)
学院(186951)
管理(72830)
(72379)
经济(70833)
研究(65522)
理学(63122)
理学院(62391)
管理学(61302)
管理学院(60924)
中国(47764)
科学(42309)
(39920)
(33710)
(33664)
(32970)
研究所(30978)
中心(29268)
(29149)
业大(28827)
财经(27105)
农业(25952)
(24964)
(24787)
北京(24681)
师范(24672)
(23823)
(23063)
经济学(22017)
技术(21871)
基金
项目(130840)
科学(104459)
基金(95610)
研究(93367)
(85760)
国家(85078)
科学基金(72648)
社会(60150)
社会科(57119)
社会科学(57098)
(51953)
基金项目(50519)
自然(47785)
自然科(46657)
自然科学(46639)
自然科学基金(45868)
(44134)
教育(43168)
资助(37347)
编号(35537)
(33667)
创新(30547)
重点(30356)
成果(29059)
(28954)
(28046)
国家社会(25680)
课题(25675)
(25003)
计划(24681)
期刊
(78110)
经济(78110)
研究(51825)
中国(42120)
学报(33961)
科学(31804)
管理(30023)
(29476)
(26365)
大学(24855)
教育(23322)
学学(23297)
农业(20455)
技术(18047)
(15185)
金融(15185)
财经(13617)
科技(13210)
经济研究(12357)
业经(12075)
(11848)
(11823)
技术经济(11017)
图书(10140)
(10061)
(9629)
论坛(9629)
资源(9498)
问题(9406)
业大(8953)
共检索到27687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唐晓华  唐要家  苏梅梅  
中国不同所有权工业在技术创新的资源配置和创新激励的配置上具有明显的不匹配性,这对技术创新绩效差异有重要的影响。本文提出了技术创新双重约束模式,认为中国工业技术创新的企业治理约束和资源配置约束是决定技术创新绩效的根本力量,据此解释了技术创新不匹配性的产生机理。因此,建立技术创新资源要素配置与激励匹配的制度体制是提高企业和产业的技术创新绩效的根本途径。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何乔  温菁  
文章基于组织二元性的视角,对管理创新与技术创新的匹配与企业绩效的影响进行了探讨,并研究了不同类型的环境不确定性对以上关系的调节作用。通过对303家中国企业调研数据的实证研究表明:管理创新与技术创新的不平衡性与企业绩效负相关,且两种创新的组合性与企业绩效正相关;技术不确定性越强,组合性与企业绩效的正向关系越弱;市场不确定性越强,不平衡性与企业绩效的负向关系越弱,组合性与企业绩效的正向关系越强。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刘苹  陈维政  
按生产要素的集中度 ,可以将产业划分为劳动密集型、资金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三类。不同的产业具有不同的技术特点 ,表现出对不同生产要素的需求量和依赖程度。薪酬激励模式按激励效果长短可分为短期激励、中期激励和长期激励。在产业技术特点与企业的薪酬激励模式之间存在匹配关系 ,采用适配的激励模式 ,可以达到激励员工、提高企业经营绩效的效果。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张美丽  石春生  贾云庆  
从复杂系统演化理论视角出发,基于企业创新系统的自组织特性,运用定性分析方法,思辨性地剖析企业组织创新与技术创新匹配效应的涌现过程,并进一步构建组织创新与技术创新匹配效应的涌现机理模型。其研究主要结论:组织创新与技术创新不同维度要素在自组织过程中发生选择、交互作用和变异三个阶段的自组织行为后,最终涌现出不同层次水平的匹配效应,逻辑性地揭示出两者匹配效应的涌现机理。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兰京  
本文将技术革命及其相应的融资模式演进对应起来加以分析,认为新技术本身的特点会对融资模式选择产生影响,进而将新技术本身作为对生产经营产生影响的权力来源,分析了技术和资本在融资及经营过程中的博弈。基于此,给出了在研发和经营阶段对应于新技术不同特点的融资模式,并结合当前的混合所有制改革,对其中不同所有制的资本与技术的结合模式给出了相应建议。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池军  田莉  
本文从技术创新驱动型创业成长的角度,探讨了不同性质的技术创新成果在市场化过程中可供选择的战略模式,并指出在战略选择过程中要考虑到既有企业可能的战略回应,特别是其专业性附加资产的影响。具体而言,在突破性技术创新的市场化过程中,如果既有企业控制着技术市场化所必需的专业性附加资产,新企业应倾向于采取合作联盟战略。反之,则选择早期开拓战略;而在渐进型技术创新的市场化过程中,宜采用快速跟随或市场宽度战略。基于此,文章尝试得出了上述探索性结论,并为相关研究提供可能的启示与参考。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陈勇星  杨晶照  屠文娟  
文章通过探讨各种企业技术创新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其对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总体要求,从而构建了一个用以研究技术创新能力与技术创新模式匹配关系的九方格矩阵。分析九方格矩阵所得出的结论是:只有技术创新能力与技术创新模式具有协调型的匹配关系,才能实现企业技术创新模式的最佳定位;伴随着技术创新能力的逐渐提高,企业技术创新模式发展的一般规律就是:按照渐进的方式沿着从模仿创新到合作创新再到自主创新的轨迹进行演化。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周雅美  张同健  张艳莉  
一、引言公司治理是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的产物,是现代经济体制演化的结果,是管理机制的延伸,也是组织结构的扩展,其根本目标是整合企业的内部资源与外部资源,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与运作绩效。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产生了分离,并为企业运营带来一些负面影响,阻碍了两权分离机制的顺利实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钟和平  
建立基于冗余资源的营销人员技术创新委托代理模型,通过对模型的分析,得出企业营销人员同时从事"营销任务"和"冗余创新"行动下的最优激励合同条件,是对技术创新的实质即技术机会与市场机会相结合的理性诠释。当两行动的成本函数互补时,应加强对"营销任务"和"冗余创新"活动的激励;当两行动的成本函数相互替代时,应弱化对"营销任务"和"冗余创新"活动的激励;企业加大对与"营销任务"具有较强相关性的"冗余创新"活动的激励,能促进营销人员的营销业绩的提高。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王俊  王俊杰  刘丹  
整理文献发现:清洁技术的概念及其衡量指标还没有被权威的界定;技术创新方向选择的影响机制研究方面理论和实证没有得到一致的结论;清洁技术创新的政策激励机制研究主要围绕着庇古的税收理论和科斯的产权理论等方面展开。研究结论认为推动技术创新转向清洁技术的轨道,需要偏向性而非中性的激励政策来打破传统高排放技术进步的路径锁定,但是政策激励效应必须控制在外部性的约束范围内。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王俊  王俊杰  刘丹  
整理文献发现:清洁技术的概念及其衡量指标还没有被权威的界定;技术创新方向选择的影响机制研究方面理论和实证没有得到一致的结论;清洁技术创新的政策激励机制研究主要围绕着庇古的税收理论和科斯的产权理论等方面展开。研究结论认为推动技术创新转向清洁技术的轨道,需要偏向性而非中性的激励政策来打破传统高排放技术进步的路径锁定,但是政策激励效应必须控制在外部性的约束范围内。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陈强远  林思彤  张醒  
中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助推了整体科技创新水平的提升,但也带来了微观层面策略性创新和宏观层面"数量长足、质量跛脚"的创新困境。在迈向创新强国之路上,作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核心内涵和重要工具,以税收优惠、创新补贴为核心的一揽子技术创新激励政策是否导致了中国技术创新上述困境?基于对这一问题的回答,本文利用中国企业授权发明专利数据,以及机器学习和语义引用方法,测度了企业技术创新质量;在此基础上,利用中国税收调查数据、中国工业企业科技活动调查数据和中国高新技术企业名录等,实证检验了中国技术创新主要激励政策对企业技术创新质量和数量的影响。研究发现:①以"研发费用加计扣除"为代表的普适型政策仅促使了企业增加技术创新数量,对企业技术创新质量的影响不显著;②以"高新技术企业认定"以及"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减免"为代表的选择支持型政策,同时激励了企业提升技术创新质量和创新数量;③以"政府科技活动资金投入"为代表的自由裁量型政策,则对企业技术创新数量和质量都无影响。本文为企业技术创新质量提供了新的测度方法,更为合理评估中国技术创新激励政策提供了重要依据。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卢艳秋  肖艳红  叶英平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卢艳秋  肖艳红  叶英平  
知识导向IT能力与知识管理战略如何匹配及匹配对技术创新绩效的影响,是知识管理和创新领域的前沿问题之一。本文从匹配视角出发,构建了知识导向IT能力与知识管理战略的二维匹配模式,运用单因素方差分析(ANOVA)和独立样本T检验法进行实证检验,探索了匹配与技术创新绩效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知识导向IT能力与知识管理战略存在四种匹配模式,其中,知识导向IT能力(知识广度高、知识深度高)与积极人际化战略匹配;知识导向IT能力(知识广度低、知识深度高)与保守人际化战略匹配;知识导向IT能力(知识广度高、知识深度低)与积极编码化战略匹配;知识导向IT能力(知识广度低、知识深度低)与保守编码化战略匹配。另外,知识导向IT能力与知识管理战略的四种匹配模式更能促进技术创新绩效。本文的研究丰富了IT能力与知识管理战略匹配的相关理论,开拓了变量之间多维匹配的新思路,为管理者正确选择知识管理战略、提升企业技术创新绩效提供了实践启示。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仝自强  李鹏翔  杨磊  王晟锴  
以2014—2019年沪深A股成长期上市公司作为后发企业代表,借助Word2Vec的文本分析方法,基于公司年度财务数据度量后发企业商业模式创新水平,实证研究后发企业追赶过程中商业模式创新、技术创新以及二者匹配性与企业绩效间的作用机理。结果发现:商业模式创新对后发企业绩效具有显著正向影响;技术创新对后发企业绩效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商业模式创新和技术创新的平衡性与后发企业绩效正相关;商业模式创新和技术创新的组合性与后发企业绩效正相关。结果表明,对于后发企业而言,商业模式创新与技术创新为互补关系,而非互替关系,二者间的匹配性对后发企业绩效提升具有增强型交互作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