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194)
- 2023(17175)
- 2022(14116)
- 2021(13014)
- 2020(10860)
- 2019(24533)
- 2018(23878)
- 2017(45314)
- 2016(24154)
- 2015(26890)
- 2014(26100)
- 2013(26035)
- 2012(24445)
- 2011(22184)
- 2010(22475)
- 2009(20880)
- 2008(20986)
- 2007(19129)
- 2006(17364)
- 2005(16263)
- 学科
- 济(114938)
- 经济(114727)
- 业(93794)
- 企(84070)
- 企业(84070)
- 管理(82789)
- 方法(42695)
- 中国(35606)
- 业经(34848)
- 农(33588)
- 数学(32872)
- 数学方法(32634)
- 财(31966)
- 地方(25394)
- 技术(24697)
- 制(23537)
- 农业(23301)
- 务(21847)
- 财务(21809)
- 财务管理(21781)
- 贸(21290)
- 贸易(21265)
- 企业财务(20692)
- 易(20661)
- 理论(19305)
- 和(19090)
- 策(18780)
- 银(18600)
- 银行(18563)
- 行(18042)
- 机构
- 学院(348137)
- 大学(344639)
- 济(157035)
- 经济(154319)
- 管理(136906)
- 研究(123542)
- 理学(116075)
- 理学院(114846)
- 管理学(113373)
- 管理学院(112678)
- 中国(98142)
- 京(74471)
- 财(72599)
- 科学(69270)
- 所(61977)
- 财经(56240)
- 农(55637)
- 研究所(55322)
- 江(54938)
- 中心(54855)
- 经(51041)
- 经济学(48225)
- 北京(48082)
- 业大(45886)
- 范(44641)
- 师范(44241)
- 院(44153)
- 经济学院(43250)
- 州(43195)
- 农业(42939)
- 基金
- 项目(220457)
- 科学(177298)
- 研究(166821)
- 基金(161938)
- 家(139837)
- 国家(138576)
- 科学基金(120391)
- 社会(111645)
- 社会科(105291)
- 社会科学(105265)
- 省(85705)
- 基金项目(84561)
- 教育(75338)
- 自然(73527)
- 自然科(71965)
- 自然科学(71949)
- 划(70969)
- 自然科学基金(70821)
- 编号(65776)
- 资助(65112)
- 成果(53525)
- 发(52514)
- 创(51296)
- 部(49952)
- 重点(49767)
- 创新(47102)
- 国家社会(46983)
- 课题(46189)
- 业(44951)
- 教育部(43566)
- 期刊
- 济(185544)
- 经济(185544)
- 研究(113355)
- 中国(80428)
- 管理(59759)
- 财(58909)
- 农(52922)
- 科学(49080)
- 学报(47173)
- 教育(40095)
- 大学(37528)
- 融(37184)
- 金融(37184)
- 农业(36160)
- 学学(35044)
- 技术(34312)
- 业经(30846)
- 经济研究(30518)
- 财经(29673)
- 经(25920)
- 问题(23766)
- 业(22514)
- 技术经济(21376)
- 贸(20740)
- 世界(19553)
- 国际(18236)
- 科技(17195)
- 现代(17008)
- 商业(16801)
- 经济管理(16083)
共检索到55846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付海艳 石军伟 胡立君
本文认为企业的技术创新是一种嵌入于社会结构的社会行为;转型经济的社会结构在诸多方面影响着企业的技术创新过程及效率。作者建立了一个基于"双重嵌入"的分析框架,结合实证分析发现,中国企业研发创新实践中的困境较大程度上来源于忽视社会结构差异的影响。作者建议作为追随者的技术后进企业更多地利用社会结构差异,以实施应用型研发创新为主要战略导向,而不是在研发资金规模上与技术领先企业进行竞赛;政府机构则需要在动态变化的历史背景下重新慎重思考其技术创新角色的恰当定位。
关键词:
社会结构 市场结构 技术创新 转型经济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尹柳营
企业技术创新的一个短期突破口:软技术创新①尹柳营武汉冶金科技大学企业是社会经济生产的基本细胞,因而企业技术创新将必然在我国经济建设实现“两个转变”的过程中起到开路先锋的作用。本文在分析影响我国企业技术创新的主要制约因素的基础上,探讨了硬技术创新和软技...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唐晓华 王伟光 马晓平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刘友金 罗发友
行为生态学不仅是研究动物、生物集群行为的一门学问,而且也为研究人类及社会经济领域的集群行为提供了一种新视角、新理论和新方法。本文在分析企业技术创新的集群发展趋势、企业技术创新集群行为及其行为生态学特征的基础上,提出把行为生态学引入企业技术创新集群行为研究从而构建企业技术创新集群行为的行为生态学系统分析框架的构想,并着重对企业技术创新集群行为的行为生态学研究现状、研究思路和研究内容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关键词:
技术创新 集群行为 行为生态学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卢山 徐二明
文章提炼出了一个包括转型期创业机会、创业环境、企业家特征、组织结构和创业过程管理的综合研究模型,并指出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
创业机会 环境 企业家 组织结构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石军伟
关于民营中小企业制度创新过程中企业家如何定位、到底肯定还是否定了企业家以及制度缺失等问题 ,本文从另一个角度做出了客观评述 ,认为民营中小企业家在制度创新时不应只是简单地退休到“幕后”———交出经营权 ,而是应作为企业制度创新的主导力量。因此本文把企业家创新视为民营中小企业制度创新的关键核心部分 ,并提出了相应的战略路径安排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伏玉林 张玉洁
技术创新在增强企业竞争力的同时,也使得企业面临着市场退出的风险。文章在构建一个熊彼特主义竞争与创新理论模型基础上,将研发投入规模效应及市场集中度纳入分析框架,采用我国全部国有企业及规模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数据,实证研究了技术创新对初创企业生存的影响。研究发现:第一,研发强度与企业生存之间遵循规模效应递减的倒U形关系;第二,研发强度和市场集中度对企业生存的影响是互补的,在研发强度相同情况下,高集中度产业的企业存活时间更长;第三,技术创新和企业生存的关系还受到行业技术水平和产权性质的影响。这一研究有助于加深理解技术创新对企业生存的影响,为创新创业相关政策的讨论提供了理论和经验支持。
关键词:
技术创新 企业生存 研发强度 生存风险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李金生 朱蔓菱
运用资源依赖理论,构建研发人员跨界行为、知识重构影响企业探索式创新的有调节的中介效应模型,运用259份有效问卷通过层次回归、bootstrap等数据分析方法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研发人员跨界行为对探索式创新的影响机制并进一步证明环境动荡性的调节作用。研究结果表明,研发人员跨界行为能够显著提高高新技术企业探索式创新;研发人员跨界行为对探索式创新的影响主要通过知识重构介导;环境动荡性增强了研发人员跨界行为对探索式创新的影响。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李春来
实行家族制管理对民营企业成长壮大绝对是弊大于利 ,但在中国 ,家族制民营企业的生命力却异常顽强 ,要揭开这个谜底应从文化的角度去深入探究。在中国家文化的熏陶下 ,产生家族制的民营企业非常自然 ;民营企业生命力之顽强 ,与泛家族主义的文化高度相关 ,由于中国泛家族主义文化存在差序格局的倾向 ,注定了民营企业的家族制管理必然被现代企业制度所取代 ,而突破家族管理模式的关键是重塑信用文化制度。
关键词:
民营企业 家族化 泛家族主义 信用文化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芮明杰 李想
差异化战略和成本领先战略并不是两个相互排斥的战略,二者可以被一个企业同时采用以获取竞争优势。本文运用产品差异化模型考察成本相同和成本不同两种情况下企业的竞争行为,证明差异化战略和成本领先战略并不矛盾,指出差异化有利于企业避免恶性竞争,获取市场势力,而且当成本不同时,具有成本优势的企业能够获得更大的竞争优势并具有进一步成本领先的动机,具有成本劣势的企业则具有降低成本的动机和更强的差异化动机。本文讨论了价值创新是企业同时采用差异化和低成本以获取竞争优势的战略逻辑,并提出企业价值创新的风险和对策,从而给出了企业竞争优势的一个经济学解释。
关键词:
差异化 成本领先 价值创新 竞争优势
[期刊] 改革
[作者]
阳东辰
资源分配的过程、结果和价值指向要体现人的尊严,体现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增强社会的整合、合作程度,实现社会的良性有序发展,这是正义的要求。资源分配正义是型塑分配正义的社会基础与结构性路径。从公平思维、有效竞争、责任规制以及权利倾斜配置等四个角度阐释资源分配正义的影响因素,进而从权利表达、分配标准、程序正义和矫正正义实质落实等方面框架性地解释我国社会转型期资源分配正义的社会实现。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邵帅 齐中英
结合资源型地区的现实情况,建立了一个资源型地区的三部门内生经济增长模型,对自然资源开发与区域技术创新、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市场动态均衡分析,为资源型地区遭受的"资源诅咒"现象提出了一种机理解释,即自然资源开发对区域技术创新存在挤出效应。同时,利用我国西部11个省区面板数据的回归分析对这种挤出效应进行了有效验证。依据研究结论,提出了中央和地方政府需要共同对技术研发能力、产业结构调整和人力资本积累三大方面同时加强来提高资源型地区的技术创新能力,从而促进其区域经济增长的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姚洋
中国改革开放的三十年是成功的三十年,中国的成功依赖于中国的中性政府。中性政府追求的是整个社会的经济增长,追求的是增加全体人民的利益而不是特定集团的利益。本文的理论模型表明,在一定条件下,政府可以成为一个中性政府并采取有利于经济增长的政策,而且平等的社会更易于产生这样的政府。从实践来看,中国改革初期增长共识的形成、价格双轨制和国有企业改革三个例子说明,当中国政府遇到不同社会阶层的利益冲突时所采取的行动是中性政府的行动,即有利于社会整体的利益而不是个别群体的利益。中国政府能够成为中性政府,主要原因是吸取1949-1978年间的历史教训、平等的社会基础和意识形态方面的调整。尽管在某种意义上中国当时的...
关键词:
中性政府 经济增长 中国政府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李杨 许庆瑞
制度是影响企业创新能力发展的关键因素。如何从制度理论视角解读企业创新能力发展特征是创新管理研究关注的重点。随着相关研究数量持续增长,该领域呈现理论起点多元化、研究层次单一化趋势,导致不同研究间缺乏理论对话、系统性联系不强等问题,无法充分解释相同制度环境中企业创新能力发展方向异质化现象。因此,有必要对制度研究领域不同理论流派的创新能力研究进行系统梳理,剖析现有研究解释力不足的具体表现与理论根源,并寻求更具包容性的理论视角。因此,从创新能力发展的动态性和独特性入手,提出创新能力发展的两个维度与4个方向,重点探讨不同流派的制度研究在剖析创新能力发展特征上的优势与局限。在此基础上,提出以制度逻辑观为元理论,开展后续制度与创新能力发展研究的必要性、可行性及理论意义,分析制度逻辑观与创新能力理论发展研究相结合的理论接口,并从理论构建机遇与情境化研究机遇两个方面展望未来研究方向。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