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494)
- 2023(8653)
- 2022(7358)
- 2021(6793)
- 2020(5577)
- 2019(12293)
- 2018(12174)
- 2017(21927)
- 2016(11781)
- 2015(13125)
- 2014(12477)
- 2013(11937)
- 2012(10913)
- 2011(9792)
- 2010(10049)
- 2009(9039)
- 2008(8809)
- 2007(8429)
- 2006(7247)
- 2005(6502)
- 学科
- 济(42891)
- 经济(42852)
- 管理(42025)
- 业(41871)
- 企(36813)
- 企业(36813)
- 技术(20848)
- 方法(17343)
- 数学(14232)
- 贸(14102)
- 数学方法(14095)
- 贸易(14094)
- 技术管理(14045)
- 易(13865)
- 财(13844)
- 中国(13212)
- 农(12249)
- 出(11887)
- 业经(11485)
- 制(9750)
- 理论(9142)
- 农业(8410)
- 口(8153)
- 学(8152)
- 出口(8128)
- 出口贸易(8128)
- 地方(7972)
- 务(7749)
- 财务(7730)
- 财务管理(7704)
- 机构
- 学院(161844)
- 大学(158905)
- 济(67670)
- 经济(66256)
- 管理(63376)
- 理学(54278)
- 理学院(53739)
- 管理学(52964)
- 管理学院(52648)
- 研究(50277)
- 中国(38894)
- 京(32791)
- 财(32053)
- 科学(29335)
- 江(26809)
- 财经(25066)
- 所(24177)
- 中心(24112)
- 农(22814)
- 经(22785)
- 业大(21778)
- 经济学(21525)
- 研究所(21462)
- 州(21019)
- 北京(20277)
- 范(20191)
- 师范(19967)
- 技术(19833)
- 经济学院(19633)
- 院(18584)
- 基金
- 项目(106200)
- 科学(85188)
- 研究(81577)
- 基金(76185)
- 家(65827)
- 国家(65256)
- 科学基金(57244)
- 社会(52585)
- 社会科(50072)
- 社会科学(50062)
- 省(43561)
- 基金项目(40121)
- 教育(38244)
- 自然(35193)
- 划(35165)
- 自然科(34495)
- 自然科学(34492)
- 自然科学基金(33932)
- 编号(32891)
- 资助(29470)
- 创(29264)
- 创新(26263)
- 成果(25979)
- 重点(24015)
- 课题(23399)
- 部(23241)
- 发(23126)
- 国家社会(22272)
- 制(21445)
- 业(20839)
共检索到25120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吕明瑜
技术创新的溢出效应,作为技术创新成果公共属性特征的重要表现,对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积极促进与消极阻碍双重作用。而技术成果产权化以及与之相适应的技术创新产权激励机制,则是克服技术创新溢出效应消极作用的重要途径。其在技术创新的各种激励手段中具有独特的、不可替代的重要功能。
关键词:
技术创新 溢出效应 产权激励
[期刊] 运筹与管理
[作者]
郁培丽 石俊国 窦姗姗 孙广生
构建环境政策内生的三阶段博弈模型,分析存在技术溢出效应时,环境政策组合工具对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排污税和研发补贴有利于企业进行绿色技术创新,两者组合可以实现社会福利最大化。社会最优排污税税率低于排污对社会的边际破坏程度,并随着均衡产量的增加而提高。在技术溢出效应较高时,政府采取排污税和补贴的组合工具,而当技术溢出效应较低时,政府采取排污税和研发税的组合工具。当排污税税率外生给定时,竞争创新情况下的政府补贴要高于协同创新情况下的政府补贴。政府应结合行业技术溢出特征,采取相应的税收与补贴结合的政策工具,并在知识产权保护的基础上,促进企业集群协同绿色技术创新。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何文韬 黄宝磊
本文将"知识产权海关保护备案子系统"中的数据与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中的数据相匹配,以企业是否申请知识产权海关保护备案和申请的知识产权海关保护备案数量来衡量知识产权海关保护,采用多元回归模型检验知识产权海关保护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知识产权海关保护能够有效激励企业进行技术创新,企业专利数量出现明显增长;企业生产效率、企业规模和企业年龄等都正向影响企业技术创新;不同所有权性质的企业在技术创新方面的表现存在差异。因此,如果企业积极主动申请知识产权海关保护备案,利用该制度抵御出口潜在侵权风险,能够激励企业发挥自身知识产权优势获得更多技术专利,从而提升出口产品技术含量。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李勇刚
绿色技术创新是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在系统探讨土地资源错配对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机理的基础上,基于2003-2020年中国285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采用空间杜宾模型实证检验土地资源错配对绿色技术创新效率的直接影响和空间溢出效应。研究发现,土地资源错配对绿色技术创新效率产生显著的负面影响,表明地方政府以低价大规模供应工业用地的行为对绿色技术创新效率产生不利影响;土地资源错配对绿色技术创新效率的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均显著为负,说明土地资源错配不仅抑制本地区绿色技术创新效率提升,还对周边地区绿色技术创新效率产生负向空间溢出效应,这意味着土地资源错配引发的空间溢出效应在绿色技术创新效率提升中发挥了重要的抑制作用;土地资源错配对不同区域城市、不同规模城市以及不同资源禀赋城市的绿色技术创新效率的影响效应存在异质性,对特大城市的影响显著为正,对Ⅰ型大城市、Ⅱ型大城市和中小城市的影响显著为负;且抑制了资源型城市绿色技术创新效率提升,但对非资源型城市的负向影响尚未凸显。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熊勇清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刘穷志
本文构建了公共支出激励自主创新的理论模型并进行了实证分析。理论模型表明,公共支出是激励自主创新的有效途径,存在一个激励自主创新的公共支出最优规模。实证分析表明,我国政府支出显著地激励了自主创新行为,但是,我国自主创新行为主要是由自身冲动所致,政府公共支出激励贡献度始终不超过20%;政府支出激励效应越来越大,但是起伏不定;激励我国自主创新的政府支出最优规模是:政府R&D经费支出占GDP的0.621%,现实规模不足最优规模的一半,但是,现实规模向最优规模趋近。我们的政策建议是:大力增加财政投入,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以有效地激励国家自主创新。
关键词:
自主创新 公共支出 激励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吕明瑜
技术创新产权激励作为技术创新利益激励机制的核心组成部分,是技术创新最根本、最直接的激励措施,具有其他激励方式不可替代的重要功能。而这一独特功能的实现,需要系统的技术创新产权激励制度安排。本文认为,分别以技术的产权化、技术资本化和技术股份化为核心内容所构建的技术产权制度、技术资本制度和技术股份化制度,构成了技术创新产权激励的系统制度体系,它为技术创新产权激励功能的充分实现提供了重要保障。
关键词:
技术创新 产权激励 制度安排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邓路
本文通过高技术产业1999-2007年15个三位码行业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表明,该产业FDI进入对不同三位码行业内资企业的自主技术创新产生了异质性溢出效应,行业特征的差异性是造成这种异质性溢出效应的主要原因。与外资企业生产率差距较小、R&D强度差距较大,具有较强消化吸收能力且规模较大的内资企业相应行业中,FDI进入对其自主技术创新效率提高具有显著的正向溢出效应。同时,行业出口导向型程度及行业集中度的上升,有助于内资企业在技术创新过程中更好地吸纳FDI的正向技术溢出效应。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刘航 王乐
在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背景下,优质产品进口对于促进内外循环畅通具有重要意义。进口品所含来源国技术属性除了影响进口主体生产率,还能够通过创新激励和横向技术启发渠道,对相关部门产生二次溢出。本文将我国工业行业数据与国际贸易标准分类(SITC)三位数代码下分国别进口数据相匹配,实证检验进口品技术属性对水平和技术邻近行业的二次溢出。结果显示:第一,进口品技术属性对水平行业有显著的创新激励效应,但无法起到横向技术启发效应;第二,技术邻近行业可同时获得创新激励与横向技术启发效应,但主要是后者,即借助技术原理相通的进口品得到灵感触发或知识迁移;第三,提高国有资本比重有助于放大进口品技术属性对水平和技术邻近行业的创新激励,但难以通过放大横向技术启发使技术邻近行业实现更快的技术进步。面对外部环境不确定性增大的现实压力,我国应加强利用高质量进口提供的竞争压力、创新激励和学习窗口,促使进口品蕴含的优质创新要素通过国内大循环充分溢出,推动更大范围、更深层次、内外一体的标准对接、人员流动、监管认证,发挥国有资本在开放创新中的引领作用。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孔善右
技术创新对管理方式变革的激励效应是全方位的,从某种意义上说,技术创新本身就是管理者管理方式的一个组成部分,这是因为技术创新直接融人管理观念、管理方法及管理组织之中。当然,技术创新并不是以原生形态进入管理方式,而是转化为或内化为管理方式的构件才得以体现。所以,技术创新的存量塑造管理方式的导向,技术创新的增量则驱动管理方式的变革,这是一种抽象和具体相揉合的激励与响应。由于技术创新总是处于动态发展过程之中,因此激励是持续的,导致管理方式随之的变革也是持续的,这种动态转化循环上升、永不停滞。
[期刊] 运筹与管理
[作者]
梁涛 杨皎平 陆志宝
为分析知识溢出对集群创新的影响,建立了产业集群双寡头企业创新的博弈模型,并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得出:过度的知识溢出具有抑制创新的负面效应;集群企业之间构成创新网络乃集群创新最佳形式,既可以利用知识溢出的正效应又可以规避其负效应;在对负效应的规避措施中,纯粹的知识产权保护政策不如创新补贴政策有效;一定程度的创新补贴可以使集群创新达到创新网络对应的创新水平。最后文章给出了集群创新管理的一些启示。
关键词:
产业集群 知识溢出 创新政策 效应分析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许培源 高伟生
文章利用1994-2007年我国东、中、西部三个地区的面板数据,结合各地区的贸易结构和人力资本水平构造贸易溢出变量,实证研究国际贸易对我国技术创新能力的溢出效应。实证结果显示:东部地区的进出口贸易显著地提高了其技术创新能力,贸易增加了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的授权量;中西部地区由于贸易结构和人力资本水平的制约,贸易仅仅对技术含量较低的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专利的授权量产生影响,对技术含量较高的发明专利的授权量影响不显著。因此,东部和中西部应该实施不同的贸易发展战略:东部地区基于自主创新,中西部地区基于比较优势。
关键词:
贸易结构 技术溢出 人力资本 创新能力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许培源
以三种专利授权量代理不同层次的技术创新能力,以进出口贸易中资本品或高技术品所占的比例衡量贸易结构。研究发现:贸易结构的变化显著影响我国的技术创新能力,但主要体现为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专利的增加,对发明专利的影响则不显著,并且这种贸易溢出的技术创新效应必须以国内技术吸收能力的同步提升为条件。因此,贸易溢出可以促进技术创新,但最根本的技术创新——技术发明还必须依靠自主研发。
关键词:
贸易结构 技术溢出 技术创新能力
[期刊] 运筹与管理
[作者]
潘雄锋 艾博薇 明杨
本文结合新经济地理学K关联的思想构造了外部技术创新溢出指数模型,在此基础上运用2006~2014年中国30个省级行政区的面板数据对中国区域间技术创新空间溢出效应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1)全国技术创新溢出效应主要是东部地区带动的,东部地区的省份对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其他省份存在技术创新溢出效应,而中部和西部并没有对其他地区技术创新产生溢出效应,并且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内部各省之间存在竞争效应。(2)无论是全国还是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R&D经费、R&D人员和知识存量均对技术创新产生正向作用,并且这些地区的技术创新产出均处于规模报酬递减阶段,不同的是,全国、东部和中部地区R&D人员对技术创新的贡献比R&D资本要大,而西部地区R&D资本对技术创新的贡献则要大于R&D人员。
关键词:
技术创新 溢出效应 知识生产函数 区域间
[期刊] 产业经济研究
[作者]
陈磊 余典范 王超
利用2006年颁布的《中国鼓励引进技术目录》,从产业内(企业)和产业间的视角全面考察了鼓励技术引进政策的创新溢出效应。经多种稳健性分析和考虑内生性问题后发现,这一政策显著促进了技术引进经费的增加,且具有创新溢出效应。从产业内(企业)溢出效应看,鼓励技术引进政策通过激发企业创新内部动力和增强企业创新外部支撑,促进了本产业内(企业)的创新,主要是激励了非发明专利申请。从产业间溢出效应看,鼓励技术引进政策能够在产业间起到创新涟漪效应,增加研发投入和降低融资约束是企业承接溢出效应的关键。经异质性分析发现:鼓励技术引进政策对混合所有制企业的创新促进效应更强;相比民营企业,鼓励技术引进政策更多地促进了国有企业的发明专利申请。进一步分析发现:鼓励技术引进政策造成国内中间品以及国内最终品的市场占有率下降;上游配套产业加大研发力度、提高竞争力,有助于降低鼓励技术引进政策对国内产品的挤出效应。研究为全面审视鼓励技术引进政策的产业关联创新溢出效应、“靶向”引进先进适用技术、优化创新政策的传导路径、应对技术管制的长臂管辖等提供了实践参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