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745)
2023(4625)
2022(3878)
2021(3590)
2020(3011)
2019(6271)
2018(6299)
2017(11178)
2016(5618)
2015(6133)
2014(5429)
2013(5171)
2012(4681)
2011(4145)
2010(4252)
2009(3844)
2008(3689)
2007(3518)
2006(3014)
2005(2537)
作者
(14933)
(12576)
(12422)
(11580)
(8067)
(5926)
(5383)
(4774)
(4597)
(4395)
(4248)
(4169)
(4083)
(3961)
(3847)
(3771)
(3684)
(3670)
(3630)
(3459)
(3069)
(2991)
(2901)
(2900)
(2859)
(2766)
(2739)
(2679)
(2590)
(2403)
学科
(26787)
(24280)
企业(24280)
管理(23967)
(19675)
经济(19666)
技术(18473)
技术管理(12732)
方法(7371)
中国(6552)
业经(6231)
数学(5680)
数学方法(5625)
(5440)
理论(4723)
(4650)
产业(4184)
农业(4103)
(4023)
(3973)
(3846)
银行(3834)
(3695)
(3591)
贸易(3586)
地方(3521)
(3501)
(3444)
(3397)
金融(3397)
机构
学院(76119)
大学(74446)
管理(33429)
(32349)
经济(31748)
理学(28900)
理学院(28653)
管理学(28329)
管理学院(28160)
研究(24070)
中国(17776)
(15256)
科学(13845)
(13036)
(12315)
中心(11346)
(11128)
技术(10857)
财经(10244)
业大(10182)
研究所(10004)
(9599)
(9577)
北京(9519)
商学(9481)
商学院(9381)
经济学(9341)
(9338)
(9063)
(8983)
基金
项目(53112)
科学(43692)
研究(41451)
基金(37836)
(32820)
国家(32535)
科学基金(29170)
社会(27212)
社会科(25959)
社会科学(25953)
(22969)
基金项目(20334)
教育(19126)
(19091)
(18352)
自然(17774)
自然科(17471)
自然科学(17469)
自然科学基金(17214)
创新(16633)
编号(15914)
资助(13329)
(12719)
(12105)
(12057)
重点(12023)
成果(12013)
课题(11683)
国家社会(11474)
(11272)
期刊
(35232)
经济(35232)
研究(22732)
中国(20232)
管理(16172)
教育(12573)
技术(11461)
科学(10461)
(10248)
科技(8789)
学报(8762)
(8518)
大学(7226)
技术经济(6943)
学学(6675)
农业(6111)
(6064)
金融(6064)
业经(5930)
经济研究(5794)
(5767)
论坛(5767)
财经(4981)
(4440)
职业(4425)
(4283)
(4272)
现代(3774)
问题(3705)
图书(3627)
共检索到11666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禹智潭  
本文利用边际理论研究技术创新,指出技术创新的实质是按照市场需求,根据边际功能等于边际成本的原则调整价值曲线。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杨德林  周亮  吴贵生  
通过对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经济和管理类核心期刊)、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和社会科学引文索引(SSCI)等数据库进行检索并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展示了技术创新研究在中国大陆的发展状况。根据文献发表情况,将技术创新在中国大陆的研究划分为创新理论的消化(1989—1992年)、创新理论的本土应用(1993—2000年)和创新研究的拓展与再创新(2001年及之后)3个阶段,并对3个阶段的研究特点、研究方向的发展变化、研究工作与中国经济发展的相互作用等进行了较为细致的分析。最后,对今后技术创新研究在中国的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张平  
本文认为产业集群对技术创新具有推动作用,而同时产业集群的形成和发展也有赖于技术创新的推动。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柳卸林  
市场是一个对技术创新进行自组织的过程,市场作为一个制度变量对技术创新有深远影响。但市场这个变量是通过不同的参数影响创新的,这些参数包括市场集中度、市场进入、多角化等。市场竞争是推动企业创新的重要力量,但是完全竞争还是垄断竞争有助于创新?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西方学者为此进行了几十年的实证和理论工作,但并没有得出一致的结论。在此,我们结合当今的国际背景、结合国内的状况,对市场结构与创新的关系作一探讨。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邢源源  
进入厂商大量存在并参与竞争有利于技术创新,原因在于进入厂商比在位厂商更富创新倾向。本文博弈分析了进入厂商和在位厂商创新倾向的本质区别,归纳了美日产业发展进程中企业动态的差异,为鼓励创业活动的政策提供了理论支持。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金碚  
随着工业化的不断深化,技术创新的关键性作用日益突出。由于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产业转移是推动我国产业发展的强大动力。所以迄今为止,我国大多数产业的技术来源主要都是西方国家的产业技术扩散。但是,中国不能长期处于低端产业、低附加值的国际分工地位。要形成持续的竞争力和保持持续增长的空间,就必须在技术创新上有新的作为,即把产业发展的基点放在技术创新,特别是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以至拥有核心技术的基础之上。丰富的劳动力资源是我国产业发展的一大优势,但对技术进步而言则是一个影响比较复杂的因素。中国产业技术的选择不能不反映劳动力丰富这一重要的资源禀赋条件,又不能使巨大的劳动力就业压力成为抑制中国产业技术进步的...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赵玉川  
一、建立技术创新统计是科技统计发展的必然趋势 在世界大多数国家普遍建立以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实验发展(英文缩写为R&D)为主体的科技统计之后,自本世纪80年代起,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的各国率先进行了技术创新统计调查,反映出科技统计发展的新动向和新趋势。 R&D统计主要反映出一个国家用于探索未知的劳动的投入情况,即用于科技知识产生及发展的人员、经费的投入情况。R&D统计及在它建立的前后所进行的专利统计和科技情报、文献统计,也仅仅简单地度量了科技活动的直接的技术产出(论文和专利以及新产品、新技术的原型),并未反映出科技知识的传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刘诗白  
技术创新,是20世纪世界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亮点。特别是20世纪末叶,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科技创新的高潮,在当前技术创新势头依然强劲,快速的技术进步,仍然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大趋势。一、生产技术的三次大飞跃技术创新有着两种形式:渐进性的创新与飞跃性的创新。大体地说,在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某一时间段落,技术层面上会表现出一种渐进性的变化,其性质是原有技术属性的完善,属于量变;随着历史跨人新的时期,随着技术领域量变的不断积累,在某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倪燕翎,彭跃华  
一、市场结构对技术创新的影响 (一)完全竞争。在完全竞争条件下,有许多规模较小的企业,每一个企业都生产相同的产品,并且,每一个企业规模都太小,不可能影响市场价格。在这种条件下,由于创新利润远远高于平均利润,企业技术创新的激励效应最强,其经营都具有较强的技术创新意识,对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张晨芝  毛蕴诗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技术创新对经济发展的作用变得更为突出和重要,对技术创新的研究也越来越深入。文章研究了技术创新的动力,认为其主要分为外部动力与内部动力,在此基础上概括出技术创新的八种动力模型。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宋学宝  于春玲  
只有具备概念创新的能力,才能确保技术创新得到有效地利用和发挥。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王晟  
从博弈论视角来看,技术创新中博弈参与人的个体利益与整体利益的不一致,可能造成"囚徒困境"的状况。企业之间无限次重复技术创新博弈模型表明,静态技术创新博弈中的"囚徒困境"可能在无限次重复技术创新博弈中解决,但这一可能性受到企业的得益贴现因子、本企业技术创新收益与成本、技术创新外溢收益、技术创新外溢学习成本等因素的影响。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吴翌琳  
当前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面临转型升级与扩大就业的双重压力:一方面,要促进由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转变,实现转型升级;另一方面,要促进就业增长,保障和改善民生。但创新对就业的影响存在不确定性,不同类型创新与劳动就业存在复杂的交互影响。本文构建创新与就业关联机制的Jordi模型,对不同类型创新活动的就业影响进行细化分析。研究发现:中国制造业就业增长缓慢,技术创新与非技术创新的短板与不协同问题比较突出,成为制约就业增长的瓶颈,促进两者协同发展,不仅有助于促进就业增长,也有助于提升就业质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