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908)
- 2023(10938)
- 2022(9201)
- 2021(8827)
- 2020(7416)
- 2019(16687)
- 2018(16405)
- 2017(30803)
- 2016(16188)
- 2015(18402)
- 2014(17583)
- 2013(17489)
- 2012(16697)
- 2011(15378)
- 2010(15339)
- 2009(14202)
- 2008(14048)
- 2007(12443)
- 2006(11061)
- 2005(10121)
- 学科
- 济(71708)
- 经济(71638)
- 业(47240)
- 管理(45548)
- 企(39065)
- 企业(39065)
- 方法(28757)
- 数学(24066)
- 数学方法(23829)
- 中国(22106)
- 技术(21251)
- 农(17942)
- 贸(17613)
- 贸易(17603)
- 易(17242)
- 业经(16899)
- 学(13745)
- 技术管理(13606)
- 财(13528)
- 融(13296)
- 金融(13294)
- 制(13214)
- 地方(13102)
- 产业(12965)
- 银(12407)
- 银行(12379)
- 行(12055)
- 农业(12014)
- 理论(11563)
- 和(10595)
- 机构
- 大学(239796)
- 学院(235684)
- 济(108971)
- 经济(107247)
- 管理(90589)
- 研究(88286)
- 理学(77739)
- 理学院(76830)
- 管理学(75801)
- 管理学院(75321)
- 中国(67080)
- 京(51613)
- 科学(50073)
- 财(45903)
- 所(44226)
- 研究所(40405)
- 中心(38553)
- 财经(36881)
- 经济学(35101)
- 农(34885)
- 江(34070)
- 经(33807)
- 北京(33498)
- 范(31906)
- 经济学院(31686)
- 师范(31625)
- 院(31308)
- 业大(30790)
- 财经大学(27605)
- 农业(27402)
- 基金
- 项目(156455)
- 科学(125826)
- 研究(117420)
- 基金(115775)
- 家(101447)
- 国家(100736)
- 科学基金(86112)
- 社会(77945)
- 社会科(74180)
- 社会科学(74166)
- 基金项目(60236)
- 省(58261)
- 教育(53277)
- 自然(52458)
- 自然科(51376)
- 自然科学(51363)
- 自然科学基金(50547)
- 划(50221)
- 资助(46632)
- 编号(44862)
- 创(38694)
- 成果(37565)
- 部(36395)
- 重点(35918)
- 发(35653)
- 创新(35386)
- 国家社会(34086)
- 课题(31982)
- 教育部(31659)
- 中国(31131)
- 期刊
- 济(117878)
- 经济(117878)
- 研究(75013)
- 中国(50615)
- 管理(36801)
- 科学(34375)
- 学报(33684)
- 财(32233)
- 农(31692)
- 教育(28666)
- 大学(26224)
- 学学(24228)
- 农业(22625)
- 融(22495)
- 金融(22495)
- 技术(22043)
- 经济研究(20618)
- 财经(18425)
- 业经(17025)
- 贸(16937)
- 国际(16881)
- 经(16242)
- 问题(15650)
- 世界(15053)
- 业(14200)
- 技术经济(14065)
- 科技(13958)
- 坛(12415)
- 论坛(12415)
- 图书(11993)
共检索到36325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郭斌
就已披露的TPP知识产权美国草案而言,诸多条款均超过现有FTA的保护标准。有必要跟踪了解TPP知识产权谈判最新进展,比较其与TRIPS等传统贸易协定间的差距。本文以日本新兴医药企业为例,探索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更具国际适应性的技术创新路径。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李天柱 刘小琴 马佳 侯锡林 孙伟
采取宏观视角,运用历史分析法从总体上研究纳米技术创新的特性。研究发现,纳米技术创新的本质特征是用简约的经典物理学方法替代生物、化学等复杂的生产过程,而这需要以科学工具的发展为先导,以材料科学的进步为基础,遵循"性能研究-工艺开发-整合应用"的线性模型,依赖于"极度复杂-极度简约"的学科基础和以企业为主导的三螺旋创新模式。基于论文研究,进一步对现阶段中国制定纳米产业政策提出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
纳米技术 产业创新 历史分析法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刘美平
1.以自组织共生单元创新为主来突破战略性新兴产业核心技术研发。自组织理论认为系统要从无序(低级有序)状态向有序(高级有序)状态演进与发展,就必须不断地打破封闭、半封闭的平衡状态,营造非平衡态,扩大对外开放,不断与外界进行物质、信息与能量的交换,引进负熵。高校和专门科研机构恰好是一个自组织系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万大发
技术创新、投资结构与新兴产业万大发在经济自身运转过程中,发展新产业的“合力”应是技术创新与投资结构相互结合的作用力。这是由二者对新产业影响程度所决定的。一、技米创新对新产业的影响世界经济发展史表明,技术创新是经济高速增长的内在动力,同时也是新产业崛起...
[期刊] 情报学报
[作者]
何亚琼 王大洲 左美云
本文基于克莱因和罗森堡的连锁联结创新模型 ,具体分析并比较了美日两国信息产业发展模式 ,提出了我国信息产业技术创新的模式。
关键词:
信息产业 技术创新 模式比较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郭斌
就已公开的TPP(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之知识产权谈判美国草案而言,其中不乏许多条款的保护标准均超过现有的FTA,揭示了美国欲重构及加强亚太地区知识产权保护框架与执法力度的意图。作为美国与亚太国家签订的代表性FTA,有必要比较TPP草案与TRIPS等传统FTA间的差异。研究基于技术共生理论并以日本新兴医药企业技术创新网络为例提出,在日趋严格的国际知识产权保护环境下,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应培植适宜国际技术生态的共生网络,以进一步促进技术创新。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刘友金,陈文化
中日两国是“一衣带水”的近邻。二战之后,两国都面临着严峻的经济困难,工业总产值日本(1946年)与中国(1949年)较为接近,技术、经济水平处于同一起跑线上。即使60年代初,两国的GNP总值仍然相近,而1980年日本是我国的4倍,1985年是我国的5...
[期刊] 改革
[作者]
庞金玲 李瑞洲
纺织业作为我国的传统产业,对国民经济的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后配额时代"、"无配额时代"的到来,使我国纺织业面临着更激烈的国际竞争。通过系统比较美国、日本、欧盟、韩国、印度和巴基斯坦纺织工业的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路径,为我国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启示。促进我国纺织业技术创新与产业升级,应加大政府的政策支持力度,努力推进战略重组和产业升级,积极进行海外生产型战略的实验,多渠道促进产业结构升级。
关键词:
纺织工业 技术创新 产业升级 国际比较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刘艳梅 余江 张越 陈凯华
本文基于专利文献计量方法,从定量角度比较分析了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专利的国际态势,以德温特专利数据库为检索平台,对中国和世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专利产出趋势以及主要国家的专利竞争态势进行了系统性的研究,同时探索了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领先企业创新能力的差异。研究表明,美国和日本是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专利产出大国,中国近年来在新兴产业公开的专利数量急剧增长,个别产业专利产出的增长速度甚至超过美国和日本,但企业整体的技术创新能力与美日企业相比存在一定的差距。
关键词:
战略性新兴产业 技术创新 国际比较
[期刊] 现代日本经济
[作者]
陈晋
竞争·融合·创新──新兴产业王国日本的成功之路及其启示天津商学院企业管理系陈晋众所周知,日本是一,个‘产业大国”,其真正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的主要是汽车等运输设备、机器设备、家用电器、电子产品、计算机设备和光学仪器等装配产业的产品。相对于纺织、造船、钢铁...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刘美平
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我国近期提出的国家重点发展战略。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新兴产业与新兴技术深度融合的产业,因此,技术创新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显得尤为重要。基于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创新路径的视角,通过对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创新制约因素的分析,提出技术创新路径的共生模式。该模式能够把自组织创新、集合原生创新、次生模仿创新整合到最佳技术创新状态,从而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又好又快成长。
关键词:
战略性新兴产业 技术创新 技术共生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陈红玲
从产业维度和地区维度出发,引入资源环境因素,运用SBM(Slack-based Measure)方向性距离函数和GML(GlobalMalmquist-Luenberger)指数,测算了2005—2014年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环境技术创新效率增长值,并将其分解为技术效率、技术进步、规模效率和技术规模四个影响因子。研究结果显示,在产业维度下,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整体环境技术创新效率偏低,原因在于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的显著下降;在区域维度下,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环境技术创新效率从东向西依次减弱,且空间集聚性显著,但不同地区的增长渠道各不相同;考虑环境因素的GML指数总体低于不考虑环境因素的GML指数,其原因在于污染排放这一"坏"的产出拉低了地区环境技术创新效率。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刘迎春
战略新兴产业技术创新过程可以划分为技术开发和技术成果产业化两个阶段,每个阶段的投入产出指标不同,体现不同的效率形态。本文利用2000—2014年中国战略新兴产业五大行业的投入产出数据,采用DEA方法,对该产业的技术开发和技术成果产业化两阶段技术创新效率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中国战略新兴产业技术开发平均创新效率较高,规模报酬递减,整体呈现U型形态;技术成果产业化平均创新效率较低,规模报酬递增,存在一定的提升空间。
关键词:
战略新兴产业 创新效率 DEA模型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张娜娜 胡斌 杨坤
本文构建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创新影响因素指标体系,运用DEMATEL方法进行分析,计算各因素之间的影响度、被影响度、中心度和原因度。结果表明:影响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创新的核心因素是技术转化能力、技术产出能力、同质组织之间的协作、社会创新文化氛围和技术开发能力,最后提出相关建议。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宋冬梅
区域技术创新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协调发展对促进区域知识经济增长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文章基于我国31个省际截面数据,对技术创新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耦合关系进行了分析,报告了两者之间协同发展的重要性,通过采用耦合协调度评价方法,进行了相关统计调查,反映了我国各省市技术创新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协同发展程度普遍偏低的问题,取得东部地区与中、西部耦合协调度差距较为明显,大部分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滞后于技术创新水平的研究成果,给出了加强关键核心技术和前沿技术的开发、通过区域相互交流,促进技术转移和扩散,形成战略性新兴产业
关键词:
技术创新 技术转移 技术扩散 金融资本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