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215)
- 2023(12453)
- 2022(10114)
- 2021(8964)
- 2020(7629)
- 2019(16635)
- 2018(16333)
- 2017(31157)
- 2016(16100)
- 2015(17905)
- 2014(17372)
- 2013(17497)
- 2012(16160)
- 2011(14456)
- 2010(14981)
- 2009(14248)
- 2008(14176)
- 2007(13114)
- 2006(11905)
- 2005(11074)
- 学科
- 济(99925)
- 经济(99844)
- 业(82862)
- 企(77508)
- 企业(77508)
- 管理(68722)
- 方法(34873)
- 业经(30921)
- 数学(26316)
- 数学方法(26173)
- 财(25598)
- 农(24418)
- 技术(22710)
- 中国(20838)
- 地方(20825)
- 务(19214)
- 财务(19199)
- 财务管理(19188)
- 农业(18331)
- 企业财务(18192)
- 制(16772)
- 策(16005)
- 划(15244)
- 理论(15015)
- 和(14891)
- 技术管理(14404)
- 体(14240)
- 地方经济(13179)
- 贸(12727)
- 贸易(12715)
- 机构
- 学院(248253)
- 大学(240631)
- 济(122770)
- 经济(120875)
- 管理(102402)
- 理学(87539)
- 理学院(86797)
- 管理学(85885)
- 管理学院(85411)
- 研究(80046)
- 中国(63743)
- 财(54307)
- 京(48735)
- 财经(43019)
- 科学(42924)
- 所(39120)
- 经(38975)
- 江(38906)
- 经济学(38598)
- 中心(35745)
- 农(35617)
- 研究所(34678)
- 经济学院(34568)
- 财经大学(31420)
- 业大(30884)
- 商学(30676)
- 北京(30560)
- 商学院(30389)
- 州(30031)
- 经济管理(28705)
- 基金
- 项目(154414)
- 科学(125453)
- 研究(117053)
- 基金(114379)
- 家(97228)
- 国家(96353)
- 科学基金(86028)
- 社会(80430)
- 社会科(76624)
- 社会科学(76606)
- 省(61799)
- 基金项目(59972)
- 自然(52071)
- 教育(51577)
- 自然科(51012)
- 自然科学(51001)
- 自然科学基金(50211)
- 划(48690)
- 资助(45479)
- 编号(44465)
- 创(39163)
- 业(36146)
- 创新(35563)
- 发(35193)
- 部(34481)
- 国家社会(34345)
- 重点(34260)
- 成果(34087)
- 制(31627)
- 人文(30889)
- 期刊
- 济(146436)
- 经济(146436)
- 研究(78734)
- 中国(48683)
- 管理(47611)
- 财(45964)
- 农(33767)
- 科学(30787)
- 学报(27925)
- 技术(26959)
- 经济研究(24496)
- 融(23924)
- 金融(23924)
- 业经(23625)
- 财经(23341)
- 农业(23175)
- 大学(23012)
- 学学(22221)
- 经(20494)
- 教育(18840)
- 技术经济(18610)
- 问题(18271)
- 业(15038)
- 贸(14337)
- 世界(14295)
- 商业(13545)
- 现代(13443)
- 经济管理(12971)
- 策(12854)
- 科技(12840)
共检索到38718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陈英
技术进步是一个笼统的概念,它的具体内容总是与具体的技术创新相联系的。不同形式的技术创新只有在适当的市场条件下,才能够带来经济效应,而且不同的技术创新带来的经济效应也不同。企业只有根据生产条件和市场条件选择适当的技术,才能够获取高额利润并在竞争中取得优势地位。企业选择什么新技术,关键要了解技术创新的二重经济效应及其技术创新形式。
关键词:
生产过程创新 产品创新 生产率效应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耿康顺
企业技术创新过程中存在二重委托代理结构,由此带来的"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问题阻碍了企业的技术创新,需要采用合理的机制进行激励。从人力资本的创新价值入手,提出基于人力资本产权的创新激励机制,并通过委托代理模型分析人力资本所有者获得产权激励的条件。结果表明,当外部环境制度有利于企业创新时,激励经营者创新与传统意义上的经营者激励没有本质区别。对研发人员实行业绩激励和产权激励均会对创新产生正面影响。而从长期考虑,产权激励更能提升企业价值,是一种长期有效的创新激励机制,完善的人力资本产权制度是实行产权激励的必要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覃业霞 麦均洪
文章借鉴引力模型思想,构建了包含本地开发和外地流入的一个技术创新活跃度变量,并引入技术创新和技术创业的相互效应变量,实证研究了技术创新、技术创业的相互效应与产业转型升级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我国技术创新、技术创业都是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驱动力,而且两者之间存在相互作用,能进一步促进产业转型升级;这种相互作用更多地表现为技术创业为技术创新经济效应带来调节作用,技术创业的活跃程度在一定程度上也决定了技术创新对产业转型升级的贡献力度。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吴汉利 白俊
以沪深A股2006—2015年上市公司为样本,探究了金融公司股权关联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金融公司股权关联有利于企业技术创新,且持股金融公司数目越多、持股比例越高,促进作用越明显;金融公司股权关联通过债务融资和治理路径促进企业技术创新;金融公司股权关联通过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进而提升企业全要素生产率,且这一促进作用具有可持续性。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李岫
本文认为 ,知识经济时代 ,技术创新是企业的根本出路 ,它是生产率提高和经济增长的驱动力量 ,其实质是新技术产生和商业应用。企业要依靠技术创新来创造财富 ,提高经济效益 ,企业的经营战略是获得创造、利用、积蓄高质量知识的能力。我国企业进行技术创新提高经济效益目前存在着受传统思想影响大、产学研还没有形成有血有肉的联系、企业的主体技术创新地位还没有确立等问题。对此 ,作者提出以下对策 :(1 )建立和完善技术创新的政策和法规 ,培育创新环境 ;(2 )企业要成为真正的技术创新主体 ;(3)创新战略要适合市场需求 ;(4)建立技术创新所需的高素质人才队伍。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王柏轩 严良
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关键在于推动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 ,以技术创新为内在机制的发展模式是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的有效途径。本文主要探讨了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意义、技术创新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以及通过企业技术创新 ,促进集约型经济增长的途径。
关键词:
技术创新 经济增长方式 企业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丁巨涛 王嘉让
新经济增长理论认为决定经济长期增长的源泉是知识和技术。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 ,推动西部经济发展的核心和关键是实施技术创新工程。通过深化体制改革 ,使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 ;加强企业以R&D (Research&Development)机构管理、人才管理和信息管理为主要内容的技术创新管理 ;注意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 ,形成引进技术的良性循环机制 ;大力发展风险投资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以促进技术创新等成为西部企业成功实施技术新战略的要点。
关键词:
企业 技术创新 西部经济发展 研究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熊艳 梁莱歆
研究了管理层持股与企业技术创新的关系。实证研究结果显示,管理层持股与企业技术创新活动正相关,表明管理层持股有利于管理层推动企业技术创新活动的进行。同时还考察了外部技术机会与内部浮动资源对于管理层持股与企业技术创新活动的调节效应。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杨砚峰 李宇
本文采用系统动力学的方法对辽宁装备制造业的技术创新——企业规模系统进行结构分析,构建了仿真模型并从投入和产出两个角度对技术创新加以衡量,以销售收入、职工总数和固定资产作为企业规模的水平变量,设计了大企业——技术推动模式、中小企业网络——市场拉动模式和企业集群式——推拉结合模式三种装备制造业发展模式,并以此为依据对参数进行相应调整,对模拟结果的分析表明企业集群式——推拉结合模式是辽宁装备制造业中长期理想的发展模式。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王彬
组织因素约束着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和创新绩效 ,不同的组织安排、组织结构致使企业创新绩效不同。由于中国企业技术创新中的组织缺陷 ,使企业偏好独立技术开发 ,忽视网络组织 ,特别是技术联盟在技术创新中的作用。因此 ,技术联盟应作为中国企业进行技术创新的首选组织类型 ,参加企业技术联盟时应注意 :(1)参加单位 (主要指联盟成员内部设立的研发机构、研发小组 )应尽量保持小型化、简单化、柔性化 ;(2 )根据不同目标选择不同的技术联盟形式 ;(3 )保持高度的开放性、学习性 ;(4 )联盟成员应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5 )应保持联盟的多维性。
关键词:
企业联盟 技术创新 组织安排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陈金波
构建中介效应与调节效应的混合模型,通过对河南省企业的问卷调查,实证研究企业政治关系对技术创新与经济绩效的影响。研究发现:企业政治关系对技术创新、经济绩效均产生了显著促进作用,技术创新在企业政治关系与经济绩效之间起到了部分中介效应,企业规模负向调节了政治关系对技术创新、经济绩效的影响。为了进一步提高经济绩效,企业有必要积极进行政治关系的开拓深化,努力获取各种政府资源,强化技术创新能力,转变发展方式;政府也应持续加大对企业尤其是小企业的支持力度,由传统帮扶转向更多创新性支持。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胡河宁 孟海华
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主要来源于技术引进基础上的自主创新。如果企业不能把自身的创新能力、创新机制和引进时机、引进策略很好的结合起来的话,在二次创新的过程中势必会遭遇意想不到的困境。因此企业必须确认自身的创新主体地位,适时进行组织再造,规范创新激励机制和投资机制,积极完善企业技术创新的社会化服务体系。
关键词:
企业创新 技术创新 机制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梁玲玲 李烨 陈松
随着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数字普惠金融给绿色技术创新注入了新的发展动力,数字普惠金融作为传统金融业和新时代数字技术融合的新型金融服务模式,对企业绿色技术创新具有重要影响。文章选取2011—2021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绿色技术创新数据,构建双向固定效应模型探究数字普惠金融对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效应与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对企业绿色技术创新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融资约束和研发投入在数字普惠金融影响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过程中起中介作用,ESG评级在数字普惠金融影响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过程中起调节作用;数字普惠金融对绿色技术创新的促进作用在不同地理区域、环境治理水平、CEO金融背景下存在差异。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张华
在技术层面上,循环经济是一种新的技术范式。技术范式的转换要求技术战略和技术创新做出相应调整。技术战略的调整主要包括技术选择、技术方法论和技术理念。从跨越技术创新陷阱的角度,本文分析了循环经济下两组基本的技术创新形式:渐进性创新和根本性创新、产品创新和过程创新。本文认为,作为技术创新的主体,企业应该按照发展循环经济的要求,积极围绕"3R"原则,通过各种形式的技术创新,构建企业竞争优势。
关键词:
循环经济 技术范式 技术创新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