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894)
- 2023(10849)
- 2022(8773)
- 2021(7973)
- 2020(6488)
- 2019(13929)
- 2018(13337)
- 2017(24738)
- 2016(12372)
- 2015(13673)
- 2014(13158)
- 2013(12885)
- 2012(12133)
- 2011(11226)
- 2010(11785)
- 2009(11352)
- 2008(9984)
- 2007(9292)
- 2006(8514)
- 2005(7867)
- 学科
- 济(72265)
- 经济(72225)
- 业(43570)
- 管理(43295)
- 企(38393)
- 企业(38393)
- 融(25670)
- 金融(25670)
- 中国(23465)
- 银(22876)
- 银行(22852)
- 行(22265)
- 方法(21436)
- 地方(20340)
- 技术(20001)
- 数学(18331)
- 数学方法(18238)
- 业经(15766)
- 财(14321)
- 制(13823)
- 学(13776)
- 农(13382)
- 技术管理(13263)
- 地方经济(12908)
- 中国金融(11141)
- 理论(10410)
- 农业(10124)
- 体(10099)
- 产业(9980)
- 务(9132)
- 机构
- 学院(183020)
- 大学(181770)
- 济(90039)
- 经济(88421)
- 管理(70189)
- 研究(64235)
- 理学(59321)
- 理学院(58751)
- 管理学(58099)
- 管理学院(57727)
- 中国(54448)
- 财(39363)
- 京(36473)
- 科学(34405)
- 财经(31048)
- 所(30985)
- 中心(30709)
- 经济学(29803)
- 江(28353)
- 经(28119)
- 研究所(27696)
- 经济学院(26585)
- 农(23439)
- 北京(23153)
- 财经大学(23060)
- 州(22835)
- 院(22713)
- 范(22201)
- 师范(21988)
- 业大(21629)
- 基金
- 项目(116161)
- 科学(93382)
- 研究(89382)
- 基金(84423)
- 家(71991)
- 国家(71373)
- 科学基金(62558)
- 社会(60842)
- 社会科(58041)
- 社会科学(58028)
- 省(46925)
- 基金项目(43578)
- 教育(40118)
- 划(37438)
- 自然(36102)
- 自然科(35348)
- 自然科学(35343)
- 自然科学基金(34775)
- 编号(34302)
- 资助(32749)
- 创(31269)
- 创新(28228)
- 成果(27851)
- 发(27408)
- 重点(26558)
- 国家社会(26357)
- 部(25302)
- 课题(24697)
- 发展(23147)
- 制(22977)
共检索到29688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袁智德 宣国良
本文从经济学的角度分析认为,技术创新所带来的消费者剩余的增加是技术创新发展的动力;从金融学的角度出发,在分析了用DCF方式进行创新投资分析的不足后认为,当前对技术创新的投入等于是购买了对未来价值收益的期权,对期权收益的预期构成了创新激励。最后作者对一些现象进行了剖析。
关键词:
技术创新 激励 逻辑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王萍
从经济学立场看,科技创新的激励策略主要有知识产权激励、增加净收益激励、减少资金平均成本激励。只有不断提高科技创新的收益率,才会有更多的组织和个人投身于科技创新活动。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陈雨露
一、"新常态"所反映的经济和金融问题本质这里的所谓经济和金融"新常态"(New Normal),是泛指自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特别是2008-2012年全球经济衰退以来,世界主要经济体都共同面临的经济和金融体系的低水平均衡状态。这种均衡状态表面上看是以金融稳定和经济高增长为特征的所谓"大稳健"时代的终结,但本质上却是对危机之前长期积累的金融失衡的一种被动式的集中调整。这种调整源于危机前从理论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裴久徵
公司法问题的一大分析视角便是法律经济学。这是与法律经济学的内在品格息息相关的。追溯法律经济学的起源,可以发现,其萌芽于古希腊时期,从柏拉图的著作《理想国》及亚里士多德的著作《政治学》中可以看到对法律规则分析时运用的经济学思维。后来,意大利贝卡利亚的《论犯罪与刑罚》提出了"刑罚与犯罪相对称"的理论,其中隐含着经济学分析思路。
关键词:
公司法 法律经济学 经济学家 金融学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李心丹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宋树理 魏晨曦 钱凤娟
在国内国际双循环互促发展的思想引领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逻辑思想逻辑一致地实现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的守正创新,是有效阐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规律,进而高质量推进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建设的重大时代命题。文章借助CNKI数据库,实证分析源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实践经验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逻辑思想的研究进展,先是充分厘清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同发展阶段的经济发展及转型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创立、发展和深化的制度规范和实践影响,进而探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结构化创新和提升所面临的逻辑困境,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思想的创新发展,务必继承和发展以劳动阶级利益为基本政治立场的历史逻辑和实践基础,为积极推进共同富裕的全面实现提供理论基石。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杨丽杰 王劲松 宗刚
资源稀缺是经济学研究的逻辑起点。通过考察主流经济学说中对于资源与资源稀缺概念认识的演变,能够看出主流经济学对于资源与资源稀缺的理解已经远远偏离现实的经济实践,因此,重新认识并界定资源与资源稀缺的概念,在此基础上构建经济学研究的逻辑起点,是完善经济学研究的应有之义。
关键词:
资源稀缺 逻辑起点 经济规律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徐智斌
行为金融学作为金融学理论研究的新领域,与经典金融学的理性分析框架相比,更注重人的实际心理和经济行为,从而为金融决策提供了更为现实的指导。行为金融学在对经典金融理论缺陷的修正中,在行为认知偏差、前景理论、行为资产定价模型、行为组合理论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促进了金融学理论研究向更现实的方向发展。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杨骏 邢科
目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创新驱动"是转方式、调结构,寻找新经济增长点,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战略选择。为更好服务于创新驱动战略,需要从放开价格管制和培育市场力量两个维度,在我国推进以"市场化"为核心的金融改革,在完成利率改革、汇率改革的同时,还要发展直接融资,完善金融业态。作为这一全面市场化改革的基本保障,需要统一货币政策和金融稳定两种逻辑体系,重构货币政策、宏观审慎和微观审慎三位一体的金融管理新体制,并加强货币政策有效性,建立鼓励创新的金融监管制度。
关键词:
新常态 创新 金融改革 十三五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林源 芮训媛
农村人情交往的外延逐步扩大,其互保、互助的传统功能逐渐向投资功能转化,随着社会资本嵌入农村场域并成为农民投资的对象,这种表象掩盖的实质是农村人际金融以储蓄性为中心的功能向人际交往的投资性功能转变,这种"非理性"背后的理性恰是农村社会金融抑制与反抑制的金融逻辑。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孙冰
当前,应用演化经济学的思想和方法进行技术创新研究已成为一个前沿领域。本文在简要介绍演化经济理论的基础上,归纳和总结了国内外学者关于技术创新演化过程、技术创新模式的演化、技术创新能力的演化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并对研究现状进行了评述。
关键词:
技术创新 模式 能力 演化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韩喜平 马丽娟
新质生产力的核心引擎是科技创新,主要载体是现代化产业体系,进阶旨向是中国式现代化,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产力的质的跃迁。新质生产力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飞跃的实践硕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显著标志,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基本动力,也是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根本保障,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必须坚持科技创新引领,实现人才强、科技强,进而促进产业强、经济强,必须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支撑引领高质量发展,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辟广阔空间。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张云亭 张伟强
传统金融理论的本原可以直接追溯到新古典主义经济学。有效市场假说以理性预期和套利为重要前提,被视为传统金融理论最为核心的部分,具有持久的影响力。当有效市场理论越发受到来自理论和实证检验的双重挑战时,金融学的发展终于又从理性回归到心理,重新引入了"人"的因素,将心理学、行为理论与金融学有机地结合起来,提出了"市场并不是有效的"这一宏阔主题。本文尝试对传统金融学与行为金融学二者之间的发展渊源和内在逻辑进行辨析,以帮助研究者们更清晰地理解现代金融学的发展脉络。
关键词:
传统金融学 有效市场假说 行为金融学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张云亭 张伟强
传统金融理论的本原可以直接追溯到新古典主义经济学。有效市场假说以理性预期和套利为重要前提,被视为传统金融理论最为核心的部分,具有持久的影响力。当有效市场理论越发受到来自理论和实证检验的双重挑战时,金融学的发展终于又从理性回归到心理,重新引入了"人"的因素,将心理学、行为理论与金融学有机地结合起来,提出了"市场并不是有效的"这一宏阔主题。本文尝试对传统金融学与行为金融学二者之间的发展渊源和内在逻辑进行辨析,以帮助研究者们更清晰地理解现代金融学的发展脉络。
关键词:
传统金融学 有效市场假说 行为金融学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孙承叔
经济学与经济哲学具有互补性,经济学侧重于经济过程的规律性,经济哲学侧重于经济与人类生存发展的关系。经济学离开了哲学,它不过是一种抽象的知性科学,而哲学离开了经济学,它也就变成一种纯粹的思辨哲学。经济学家要成为思想家,他必须要从经济学上升为哲学,而哲学家要成为实践家,他就必须要掌握经济学。正是经济学与哲学的联盟才产生真正的实践哲学、实践唯物主义。经济学与经济哲学都起源于近代,起源于对以资本为竞争主体的市场经济的思考,由于资本是分析现代社会的基本哲学范畴,因而弄清资本与国家,资本与人民,资本、国家、人民三者的关系,就成为当代经济哲学思考的主题。
关键词:
经济学 经济哲学 资本 国家 人民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