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4486)
- 2023(20503)
- 2022(17061)
- 2021(15809)
- 2020(13636)
- 2019(30989)
- 2018(30939)
- 2017(59475)
- 2016(32442)
- 2015(36205)
- 2014(35981)
- 2013(35510)
- 2012(32251)
- 2011(28938)
- 2010(29093)
- 2009(27296)
- 2008(27303)
- 2007(24958)
- 2006(21755)
- 2005(19708)
- 学科
- 济(132013)
- 经济(131839)
- 业(115473)
- 管理(108437)
- 企(101145)
- 企业(101145)
- 方法(62614)
- 数学(52387)
- 数学方法(51615)
- 财(43216)
- 农(39207)
- 业经(36341)
- 中国(34297)
- 务(30321)
- 制(30282)
- 财务(30241)
- 财务管理(30185)
- 企业财务(28751)
- 农业(27070)
- 技术(25771)
- 学(24661)
- 贸(23766)
- 贸易(23751)
- 理论(23552)
- 易(23114)
- 地方(22313)
- 和(21683)
- 体(21461)
- 银(20950)
- 银行(20881)
- 机构
- 学院(466078)
- 大学(462790)
- 济(189213)
- 经济(185373)
- 管理(183519)
- 理学(158218)
- 理学院(156581)
- 管理学(153741)
- 管理学院(152886)
- 研究(149716)
- 中国(116669)
- 京(97107)
- 科学(93274)
- 财(90695)
- 农(83403)
- 所(76284)
- 业大(71967)
- 财经(71806)
- 江(71435)
- 中心(70139)
- 研究所(68936)
- 农业(65935)
- 经(65254)
- 北京(60488)
- 经济学(57424)
- 州(55885)
- 范(55717)
- 师范(54963)
- 院(53958)
- 财经大学(53136)
- 基金
- 项目(309982)
- 科学(244333)
- 基金(226020)
- 研究(220935)
- 家(198707)
- 国家(197046)
- 科学基金(169725)
- 社会(140461)
- 社会科(133283)
- 社会科学(133246)
- 省(122626)
- 基金项目(119335)
- 自然(112527)
- 自然科(110040)
- 自然科学(110007)
- 自然科学基金(108089)
- 划(102782)
- 教育(102596)
- 资助(93178)
- 编号(88353)
- 成果(70799)
- 重点(70033)
- 部(68089)
- 创(67838)
- 发(65276)
- 创新(62922)
- 课题(60773)
- 科研(60226)
- 教育部(58299)
- 国家社会(58229)
- 期刊
- 济(207675)
- 经济(207675)
- 研究(129200)
- 中国(92454)
- 农(75806)
- 财(75607)
- 学报(75471)
- 管理(73036)
- 科学(69025)
- 大学(57389)
- 学学(54663)
- 农业(51120)
- 教育(44922)
- 技术(44186)
- 融(42085)
- 金融(42085)
- 财经(36356)
- 业经(35000)
- 经济研究(32730)
- 经(31216)
- 业(30252)
- 问题(27243)
- 技术经济(25402)
- 统计(23506)
- 版(23282)
- 科技(22592)
- 策(22255)
- 财会(21959)
- 商业(21197)
- 贸(21092)
共检索到68881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袁冬梅 周磊 袁礼
文章利用上市公司数据构建双向固定效应模型,探究企业加大自主创新投入通过改变劳动力所处的任务区间对就业结构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就制造业上市公司总体而言,自主创新投入的提高会促进高技能劳动力就业,并减少对中低技能劳动力的需求;考虑企业的异质性特征后,高技术水平企业和技术密集型企业加大自主创新投入均会增强对高技能劳动力就业的促进作用,并缓解对低技能劳动力就业的不利影响,但强化了对中等技能劳动力就业的负向影响;同时,国有企业加大自主创新投入更偏向于增加对高技能劳动力的需求并减少对中低技能劳动力的需求,而民营企业则在增加对高技能劳动力需求的同时对中低技能劳动力的需求变化不明显。因此,在推动制造业自主创新的过程中要实现"稳就业"并促进劳动力与就业岗位的有效匹配,既要继续加强对高等教育尤其是研究生教育的支持力度,也要大力支持传统行业和民营企业的发展,以降低自主创新对部分劳动力就业的不利影响。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刘苓玲 慕欣芸
本文基于"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推导出企业社保缴费对劳动力就业影响的决定方程,利用2007~2014年中国沪深两市419家制造业上市公司的财务数据,实证研究我国企业社保缴费对劳动力就业的影响效应。结果发现,企业社保缴费对劳动力就业存在显著的挤出效应,即企业社保缴费率每上升1%将挤出企业雇佣人数约6.9%的水平,而这一挤出水平需要人均GDP增长约0.04个百分点才能弥补。进一步研究发现,企业的所有制性质是影响企业社保缴费就业挤出效应差异的重要原因,其中国有控股企业的社保缴费对劳动力就业具有明显的挤出效应,而这种挤出效应并没有在民营控股企业中发现。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丛屹 范志莹
制造业转型升级往往导致劳动力需求变化,进而引发结构性失业问题,而厘清制造业整体及分区域的劳动力吸纳能力特征就成为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所在。本文基于劳动力需求视角,分析了行业结构调整和技术创新对制造业劳动力吸纳能力的影响机制,并运用协整分析方法对2012—2019年中国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30个细分行业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行业结构调整速度加快和技术创新投入增加均降低了制造业整体就业增长率及就业人数,削弱了制造业劳动力吸纳能力。分区域来看,东部省份制造业劳动力吸纳能力受行业结构调整速度的影响最大,中部、西部省份次之,均产生显著负向影响;技术创新投入增加降低了东部、西部省份制造业劳动力吸纳能力,对中部省份未产生显著影响。因此,统筹推进就业优先与制造业转型升级是解决结构性失业问题的基本政策方向。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王巧丽
劳动力迁移可改变迁入地收入分配机制,解决制造业技术创新资源投入冗余与产出不足矛盾,助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文章基于2012—2021年中国30个省份面板数据,结合新古典经济增长和新迁移等理论,实证检验劳动力迁移与制造业技术创新效率的关系。研究发现:劳动力迁移可显著提升制造业技术创新效率,且会随着时间推移而减弱;人口集聚效应、知识溢出效应是劳动力迁移与制造业技术创新效率关系的中介变量;劳动力迁移对东部和中部地区、劳动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制造业技术创新效率具有显著正向作用;市场化程度和政府干预均能增强劳动力迁移对制造业技术创新效率的促进作用,但这一影响存在最优边界。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王磊 王琼 庞莹
本文对中间品进口影响制造业企业技术创新模式选择的内在机理进行了分析,并采用2012年世界银行中国企业营商环境调查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从总体上来看,中间品进口有利于中国制造业企业技术创新模式高端化。异质性分析表明,企业规模越大,面临的市场竞争程度越大,中间品进口促进企业技术创新模式高端化的作用越明显。此外,文章对进口中间品影响制造业企业技术创新模式的传导机制进行检验,发现进口中间品带来的企业利润增长效应以及出口规模扩张效应是企业选择高端技术创新模式的可能影响途径。而进口中间品带来的技术溢出效应对企业技术创新模式的影响会受到企业吸收能力的调节,企业吸收能力越强,技术溢出效应越能促进企业从事高端创新,且这一效应在非国有制造业企业中表现突出。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李华 宋常
本文采用实证分析方法,以我国普通机械制造业沪深股市发行的A股上市高新技术公司为研究对象,以2008~2010年为研究时间序列,实证分析了上市高新技术公司所得税税率优惠与技术创新投入之间的关系,考察、证明了2008年实施的企业所得税税率优惠对高新技术企业及其技术创新投入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张娟 黄志忠
经典的管理学文献提出了内部控制作用于技术创新的两种不同机制,分别形成"内部控制促进论"和"内部控制悖论"。本文通过对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的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发现虽然整体上我国内部控制对创新投入和创新绩效存在促进作用,但作用力较弱。这其中存在的问题包括:在技术创新活跃的公司中,内部控制提高创新绩效的作用力较弱;在大部分处于创新平均水平的公司中,内部控制的加强产生抑制创新投入的倾向;而在技术创新消极的公司中,内部控制对创新投入和创新绩效都没有发挥显著的改善作用。在当前我国经济转型升级背景下,本文对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进一步改进内部控制建设,以促进实体经济技术创新和向新兴制造业转型,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关键词:
内部控制 创新投入 创新绩效 公司业绩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辛永容 陈圻
以我国制造业1980-2006年相关数据为基本资料,运用卡尔多.凡登定律(Caldor-Verdoorn Law)来检验我国制造业是否存在劳动生产率的规模递增效应,并根据生产率增长的需求驱动路径来分析制造业劳动力结构变动对劳动生产率增长的影响,在此基础上采用偏离-份额分析法(Shift-Share Analyze)方法来进一步分解劳动力结构变动对劳动生产率增长的贡献。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制造业至少在1995-2006年间存在生产率增长的规模递增效应,且在这阶段间存在着地区间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偏离-份额分析法分解则表明地区间劳动力的流动对我国制造业劳动生产率增长的贡献份额较低,劳动生产率增长的重要...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阳立高 谢锐 贺正楚 韩峰 孙玉磊
本文基于2003-2012年中国制造业细分行业面板数据,对劳动力成本上升影响制造业结构升级的效应展开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劳动力成本上升对劳动、资本、技术密集型制造业的影响分别为显著为负、显著为正、为正但不显著;劳动力成本上升已成为促进制造业结构升级的重要推手;我国劳动密集型制造业传统优势日渐消失,且通过大量的劳动、资本与R&D投入同样难以维系其可持续发展;当前应有机融合资本与劳动要素,重点发展资本密集型制造业,同时推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强力扶持技术密集型制造业发展。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刘鑫鑫 惠宁
本文从技术创新模式视角切入,基于2006-2018年30个省区市的面板数据多维度考察了互联网对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效应和内在机制。结果显示:互联网对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但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其中对中西部地区的促进作用更甚。同时,互联网能够通过引进高端技术或提升自主创新能力间接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而模仿创新却不能成为互联网驱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有效途径。另外,互联网与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之间呈现正向的"N"型非线性特征,而且两者之间的非线性特征具有明显的技术创新门槛约束,在技术引进、模仿创新和自主创新影响下,两者分别呈现倒"U"型、倒"U"型和边际效率递增的规律。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商小虎
2008年爆发的全球金融危机倒逼着我国经济增长模式和产业结构的转型,产业升级也即意味着我国装备制造业振兴和崛起的机遇。本文基于Griliches关于技术创新和企业生产率增长之间关系的多函数结构方程分析框架,借鉴了CDM实证分析模型,以我国装备类上市公司为样本,检验和讨论了企业创新投入—创新产出—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企业销售毛利率水平与企业研发强度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这验证了装备制造业只有加强研发投入,通过提升产品、工艺的创新程度才能获得更高的销售毛利率水平。结构方程模型分析结果还验证了企业高毛利率水平作为创新产出,反过来对于企业创新绩效、也即企业劳动生产率水平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实...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胡小娟 陈欣
文章以20012013年我国制造业面板数据为样本,基于Gerschenkron"工业创新模式内生于不同工业发展阶段特征"的假定,利用工业发展特征解释框架来划分工业创新模式的方法,实证分析了技术创新模式对我国制造业出口贸易的影响。研究发现:模仿创新与自主创新对我国制造业出口都有显著正向作用,随着技术位置前移带来技术复杂性及模仿成本的提升,自主创新对制造业出口的促进作用要大于模仿创新;模仿创新对重工业行业出口有促进作用,对轻工业行业出口影响并不显著,而自主创新对两者出口均有显著促进作用。研究表明,在新的发展阶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胡小娟 陈欣
文章以2001~2013年我国制造业面板数据为样本,基于Gerschenkron"工业创新模式内生于不同工业发展阶段特征"的假定,利用工业发展特征解释框架来划分工业创新模式的方法,实证分析了技术创新模式对我国制造业出口贸易的影响。研究发现:模仿创新与自主创新对我国制造业出口都有显著正向作用,随着技术位置前移带来技术复杂性及模仿成本的提升,自主创新对制造业出口的促进作用要大于模仿创新;模仿创新对重工业行业出口有促进作用,对轻工业行业出口影响并不显著,而自主创新对两者出口均有显著促进作用。研究表明,在新的发展阶段下,我国制造业要加紧从模仿创新向自主创新模式的转型升级,还需重视资本与技术的积累以及企业竞争环境与工业所有制结构的优化。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李志龙
通过梳理FDI影响东道国就业技能结构的理论机制,将原始数据归口到直接消耗系数表中的15个相应行业,实证研究发现:总体上,FDI拉动了我国制造业低技能劳动力就业,对高技能劳动力就业无明显影响,恶化了制造业就业技能结构;FDI水平效应抑制了高技能劳动力就业,对低技能劳动力就业拉动作用不明显,是恶化就业技能结构的渠道;FDI前、后向关联效应拉动了制造业总体就业,优化了就业技能结构;随着行业FDI进入程度的提高,FDI前、后向关联对高技能劳动力和低技能劳动力就业的拉动作用均逐渐提高。
关键词:
FDI 产业关联 劳动力技能 就业
[期刊] 产业经济研究
[作者]
吕承超 王媛媛
基于扩展的理论模型及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数据,从企业融资能力和效率异质性视角考察正规金融市场和民间金融市场的利率分割,以及信贷供求失衡对技术创新产出的作用机制及影响,并探索了信贷失衡在金融市场分割与技术创新产出关系中的调节作用。研究表明:(1)金融市场分割因增加外部融资利率,对所有企业技术创新产出均有阻碍作用。(2)信贷失衡对异质性企业技术创新产出的影响存在差异,具体影响机制是信贷失衡使得融资能力强的低效率企业实现技术创新,而仅使极少数高效企业放弃技术创新,因此信贷失衡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技术创新产出。(3)金融市场分割对技术创新产出的总体作用效果受到信贷失衡程度的影响,即信贷失衡能够削弱金融市场分割对技术创新产出的抑制作用。在引入工具变量解决内生性问题后,上述结论仍然具有稳健性。最后,从深化金融改革、促进技术创新和产业结构升级等方面给出了政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