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178)
2023(15637)
2022(12955)
2021(12022)
2020(10138)
2019(22466)
2018(21871)
2017(42307)
2016(21909)
2015(23916)
2014(22806)
2013(22006)
2012(19642)
2011(17299)
2010(17112)
2009(15563)
2008(14200)
2007(12109)
2006(10010)
2005(8551)
作者
(56458)
(47274)
(46607)
(44606)
(29887)
(22644)
(21072)
(18271)
(17910)
(16534)
(15874)
(15864)
(14770)
(14720)
(14670)
(14416)
(13939)
(13644)
(13555)
(13477)
(11365)
(11292)
(11177)
(10860)
(10707)
(10474)
(10472)
(10024)
(9369)
(9257)
学科
(82501)
经济(82422)
(69747)
管理(68654)
(60323)
企业(60323)
方法(40900)
数学(36080)
数学方法(35621)
(27520)
金融(27519)
中国(26814)
(25748)
(25592)
银行(25568)
(24594)
技术(22330)
(21436)
业经(19892)
(18923)
(17966)
财务(17917)
财务管理(17883)
企业财务(17203)
地方(16299)
农业(14841)
理论(14763)
(14727)
贸易(14714)
(14378)
机构
学院(288130)
大学(285924)
(122122)
经济(119912)
管理(118083)
理学(103385)
理学院(102433)
管理学(100763)
管理学院(100207)
研究(88548)
中国(73166)
(57546)
(56204)
科学(51072)
财经(46985)
中心(44695)
(43100)
(41442)
(40814)
(40655)
业大(39998)
经济学(39458)
研究所(37166)
经济学院(35934)
财经大学(35740)
(33948)
北京(33916)
师范(33592)
商学(33028)
(32944)
基金
项目(206553)
科学(166559)
基金(153886)
研究(152061)
(133387)
国家(132293)
科学基金(116762)
社会(101051)
社会科(96266)
社会科学(96243)
基金项目(81667)
(81071)
自然(74601)
自然科(73007)
自然科学(72990)
自然科学基金(71750)
教育(70722)
(67339)
资助(60830)
编号(59171)
(49051)
(46444)
重点(46415)
成果(45692)
创新(45104)
(43895)
国家社会(43402)
教育部(41116)
人文(40376)
课题(40376)
期刊
(119809)
经济(119809)
研究(80276)
中国(53688)
(45925)
管理(44696)
学报(40742)
科学(39788)
(39647)
金融(39647)
(36467)
大学(32676)
学学(31256)
教育(28640)
技术(27819)
农业(24483)
财经(23139)
经济研究(20869)
(19986)
业经(19812)
科技(15521)
技术经济(15395)
问题(15105)
(13389)
(13376)
理论(13364)
财会(13333)
(13134)
统计(13093)
商业(12726)
共检索到40981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于博  杨洁  
近年来,企业金融化现象凸显,但背后的动因却不尽相同。为此,本文从流动性维度分离出预防性金融资产、从风险性维度分离出逐利性金融资产,结合2007—2017年A股制造业上市企业数据研究发现:不同动机下的金融资产持有规模均存在目标水平,且都呈现出围绕目标水平动态收敛的特征;调整成本差异导致预防性动机下的金融资产收敛速度更快;技术创新对预防性金融资产超配水平的收敛速度存在倒U型调节作用,而对逐利性金融资产超配水平的收敛速度存在正U型调节作用;技术创新产出的进一步增长并不会加速国有企业与低创新企业风险性金融资产超配的回敛速度,即创新对二者风险性金融资产的U型调节拐点未出现,这表明此类企业在风险性金融资产持有上具有更高的风险容忍度,是治理的关键。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刘建华  翟宛东  
在经济新形势下,完善金融支持创新体系是我国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本文从行业异质性视角出发研究金融集聚对技术创新的影响,选择2003-2019年我国各省市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研究发现:从总体上看,金融集聚要在合理的范围内。若金融集聚过度对技术创新有阻碍作用;分行业来看,银行业和保险业的过度集聚均不利于技术创新,这可能是因为银行业和保险业主要从事间接融资服务,分别存在企业研发项目的风险收益不匹配的问题以及偏向稳健的资产管理;证券业集聚与技术创新的关系为倒U型,这可能是因为证券业主要从事直接融资服务。基于此,应合理控制金融集聚的规模,加强金融资源的有效配置,引导金融行业对技术创新的支持。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周梦丽  王艾敏  张旭婷  王子伦  
从公司金融资产配置的角度,选择我国七十余家已上市的单项冠军企业在2016—2020这5年间的相关数据构建面板门限回归模型,研究政府补贴、公司金融资产配置情况对于单项冠军企业技术创新方面的影响。实证研究结果如下:(1)在公司金融资产配比变化的过程中,政府的相关补贴与单项冠军企业技术创新数据呈现出非线性的数量关系;(2)所属区间不同的金融资产配置率对于政府补贴与单项冠军企业技术创新效率的影响也不相同。进一步来说,当企业金融资产配置较低时,政府所下发的补贴与单项冠军企业创新效率之间的关系为正相关。而随着金融资产配比的进一步提升,这一关系发生结构性突变,由正向变为负向。研究结论有助于进一步认识单项冠军企业的创新驱动机制中包含的复杂性与多样性,也有助于推动本土制造企业进行自主创新,从而培养出更多制造业方面的“单项冠军”。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冯永琦   张浩琳   倪娟  
货币政策能够对实体企业投融资产生重要影响。本文构建了引入货币政策和数字金融因素的企业投资决策模型,利用2011—2021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探讨了货币政策影响实体企业金融资产投资动机的异质性及数字金融调节效应。研究发现:“预防性储蓄”和“投资替代”是中国实体企业金融资产投资的重要动机。不同货币政策对实体企业金融资产投资动机的影响存在差异。在宽松货币政策影响下,融资约束较小企业会表现出较强的“预防性储蓄”动机,从而增加金融资产投资,融资约束较大的企业“预防性储蓄”动机不明显,更倾向于增加经营资产投资;紧缩货币政策影响下不同融资约束企业“预防性储蓄”动机的表现则相反。无论是在宽松还是紧缩的货币政策影响下,“投资替代”都较为明显,但紧缩货币政策会进一步增强该动机。数字金融强化了不同货币政策对“预防性储蓄”动机的影响,使融资约束较小的企业在宽松货币政策影响下,以及融资约束较大的企业在紧缩货币政策影响下进一步增加金融资产投资。但数字金融只是强化了宽松货币政策对“投资替代”动机的影响,却抑制了紧缩货币政策对该动机的影响。本文研究为提高货币政策支持实体经济的有效性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林德发  汪雪瑶  
家庭作为资本市场的一个重要资金来源,影响着整个社会资金的有效配置和利用效率。随着我国居民人均收入的不断提高,家庭金融资产配置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本文运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的真实数据,从家庭结构、金融知识水平、收入水平、健康状况、财富状况五个方面分析了我国家庭的异质性,并通过建立多元回归模型和probit模型,实证检验了家庭异质性对金融资产配置的具体影响。研究发现,家庭异质性与家庭参与金融市场的积极性、参与程度和盈利水平具有明显的相关性,显著影响家庭金融资产的配置行为。其中家庭规模的小型化、收入水平的提高、财富数量的增长将会促进家庭进入金融市场,配置较多金融产品并获得盈利,金融知识的增加有助于家庭进入金融市场并提高盈利水平,健康状况对家庭金融资产配置的影响较小。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马红  侯贵生  
本文结合我国特殊的制度环境,考察环保投入对企业技术创新所产生长期影响与短期影响的异质性。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对我国上市公司的经验数据进行实证研究,所得结果表明:在不同的时间维度上,环保投入对企业R&D投资所产生的影响存在显著的异质性。短期中环保投入对企业R&D投资的抑制效应明显,而长期中环保投入对企业R&D投资的影响则显示出一定的促进效应。进一步的影响机制研究表明,融资约束是导致环保投入对企业R&D投资产生长短期异质性影响的重要中介因素。另外,本文还考虑了在不同的产权性质企业与不同的外部市场竞争环境中,环保投入对企业技术创新影响的差异性。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侯婧  朱莲美  尹夏楠  
文章以2008-2017年国有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以创新投入和创新产出为指标,剖析了国有产权背景下基于异质性创新动机高管权力配置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国有企业高管权力对创新投入影响不显著,但对创新产出具有明显的促进性作用,且更多表现为追求速度和数量的策略性创新而非实质性创新;高管权力对策略性创新的促进效应在地方政府尤其是市、县级政府控制的企业更为显著。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曹伟  綦好东  赵璨  
本文以企业金融资产配置动机的争论为切入点,采用2007—2018年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年度数据,考察了不同产权性质下异质性股东参股对企业金融化的影响。研究发现,民营股东参股降低了国有企业金融化,并且在代理成本高的样本组中更为显著。国有股东参股提高了民营企业金融化,并且在融资约束低的样本组中更显著。这说明,国有企业金融化表现为“替代性动机”,民营企业金融化表现为“预防性动机”。进一步研究发现,国有股东参股民营企业主要提高了企业的短期金融资产配置水平,而民营股东参股国有企业主要降低了企业的长期金融资产配置水平。同时,异质性股东参股引发的金融资产配置水平变化有利于企业价值的提升。本文研究不仅有利于正确理解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之间的关系,也为引导实体经济“脱虚向实”提供了政策启示。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孟维福  刘婧涵  
本文采用熵值法测度了绿色金融发展指数和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数,从技术创新和产业结构升级视角检验了绿色金融助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效应和机制。实证结果表明:绿色金融能够显著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技术创新和产业结构升级在绿色金融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异质性分析表明,东部地区绿色金融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促进作用更为明显,信息化程度高的地区绿色金融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促进作用更大。据此,提出要完善绿色金融发展体系,发挥绿色金融在促进技术创新和产业结构升级方面的正向作用,通过协调区域发展、提升消费水平和提高信息化程度增强绿色金融对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促进作用。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邓江花  万其龙  郭永芹  
文章基于A股实体企业2007—2019年面板数据,研究了金融资产配置对企业生产效率的影响。结果发现:金融资产配置与企业生产效率呈倒U型关系;短期性金融资产配置对企业生产效率有促进作用,而长期性金融资产配置则有抑制作用;进一步研究发现,短期性金融资产配置通过提升企业经营绩效促进企业生产效率的提高,长期性金融资产配置通过挤出实体投资和研发投资抑制企业生产效率的提高。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沈亚男  陈锦鹏  
以黑龙江省高新技术企业调查问卷为研究样本,对决策层、核心层及基础层人力资本异质性与企业创新绩效关系的中介和调节效应进行非线性检验。研究发现,决策层人力资本异质性与企业创新绩效之间存在非线性倒“U”型关系。核心层和基础层人力资本异质性对企业创新绩效具有显著的正向线性影响。内部支撑行为、核心管理效能提升行为和知识创造行为在人力资本异质性与企业创新绩效关系中起显著的非线性中介作用,进一步考虑跨层级内部支撑行为的调节作用发现,决策层给予低层创新行为的支撑作用在提升企业创新绩效中发挥重要作用。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鄂春林  
资产端是互联网金融业务的重中之重,是平台实现业务创新、满足客户多样化金融服务需求的基础。资产端的竞争是互联网金融行业竞争的核心和关键,收益稳定、风险可控、信息披露完备且流动性较好的优质资产,是互联网金融业务持续快速发展的保证。在如今社会整体资产质量走低、监管不断深化的大背景下,互联网金融资产端业务面临着更大的挑战。探寻与生活及生产场景紧密结合是互联网金融转型的重要方向。本文从互联网金融场景化的视角,分析了互联网金融资产端的发展趋势、模式创新、未来的难点和挑战,总结了互联网金融场景化的关键要素,并提出互联网金融行业的应对策略。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鄂春林  
资产端是互联网金融业务的重中之重,是平台实现业务创新、满足客户多样化金融服务需求的基础。资产端的竞争是互联网金融行业竞争的核心和关键,收益稳定、风险可控、信息披露完备且流动性较好的优质资产,是互联网金融业务持续快速发展的保证。在如今社会整体资产质量走低、监管不断深化的大背景下,互联网金融资产端业务面临着更大的挑战。探寻与生活及生产场景紧密结合是互联网金融转型的重要方向。本文从互联网金融场景化的视角,分析了互联网金融资产端的发展趋势、模式创新、未来的难点和挑战,总结了互联网金融场景化的关键要素,并提出互联网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何维  
用CHFS数据研究中国城乡家庭金融资产财富效应及异质性,在考虑了金融资产组合互补性的影响后发现:(1)我国城乡家庭储蓄性和风险性金融资产每增加1%,家庭总的消费支出分别增加3.5%和1.4%,即金融资产存在显著正向的财富效应,但储蓄性金融资产财富效应大于风险性金融资产。(2)整体上,城镇家庭的金融资产财富效应大于农村,但在具体消费类型上,也存在农村大于城镇的证据,体现出显著的城乡异质性。(3)金融资产财富效应对食品消费支出影响最小,刚性消费支出次之,弹性消费最大。(4)金融资产财富效应均存在低收入家庭显著大于高收入家庭证据。考虑家庭房产价值和地区特征后的稳健性检验,均支持金融资产财富效应及上述异质性的显著存在。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闫慧慧  
本文借助“金税三期”工程实施的准自然实验,利用2010~2017年沪深A股上市企业数据,检验大数据税收征管对企业短期金融资产和长期金融资产二者配置结构的影响。研究发现:大数据税收征管强化了企业持有金融资产的预防性储蓄动机,企业会增加短期金融资产配置;同时,企业持有金融资产的投机逐利性动机被抑制,长期金融资产配置减少。这一影响在非国有企业和中小规模企业中更为凸显。机制分析表明,大数据税收征管通过加剧企业现金流波动性和提高企业信息透明度影响企业金融资产配置动机。进一步分析表明,在大数据税收征管实施的条件下,企业短期金融资产配置和金融资产配置总额的增加有助于提高企业绩效,而长期金融资产配置的增加会降低企业绩效。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