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2696)
2023(17926)
2022(15188)
2021(14463)
2020(12430)
2019(28667)
2018(28381)
2017(53647)
2016(28820)
2015(32675)
2014(31804)
2013(31068)
2012(28413)
2011(25580)
2010(25601)
2009(23705)
2008(23554)
2007(21013)
2006(18062)
2005(16113)
作者
(80634)
(67652)
(67392)
(64015)
(43094)
(32430)
(30514)
(26286)
(25409)
(23970)
(22944)
(22822)
(21420)
(21402)
(20987)
(20926)
(20183)
(20012)
(19612)
(19438)
(16649)
(16501)
(16430)
(15475)
(15191)
(15083)
(15015)
(14860)
(13493)
(13439)
学科
(116712)
经济(116594)
(87070)
管理(86384)
(73191)
企业(73191)
方法(56876)
数学(50234)
数学方法(49486)
中国(33074)
(32435)
(31103)
业经(25995)
技术(24034)
(23819)
贸易(23803)
(23255)
(22905)
(22455)
(21471)
财务(21402)
财务管理(21352)
农业(20899)
企业财务(20316)
(19106)
银行(19058)
地方(18951)
理论(18911)
(18153)
(17845)
机构
大学(404558)
学院(402745)
(169458)
经济(166243)
管理(160032)
理学(138518)
理学院(137092)
管理学(134579)
研究(134479)
管理学院(133834)
中国(104376)
(85672)
科学(81527)
(76859)
(66838)
(64822)
中心(63040)
财经(61765)
研究所(60873)
业大(59106)
(58697)
(56463)
北京(54169)
经济学(52324)
农业(50707)
(50204)
师范(49656)
(48562)
经济学院(47262)
(46414)
基金
项目(272898)
科学(216592)
基金(201081)
研究(197020)
(176764)
国家(175139)
科学基金(151245)
社会(126547)
社会科(120161)
社会科学(120132)
基金项目(105309)
(104819)
自然(98656)
自然科(96526)
自然科学(96501)
自然科学基金(94857)
教育(91615)
(88884)
资助(83257)
编号(78677)
成果(63391)
重点(61479)
(61133)
(60272)
(57295)
创新(55829)
国家社会(53661)
课题(53350)
教育部(52825)
科研(52721)
期刊
(176374)
经济(176374)
研究(114130)
中国(79462)
学报(62743)
(61733)
管理(60566)
科学(59272)
(57192)
大学(48410)
学学(45429)
教育(42441)
农业(39124)
技术(38696)
(35581)
金融(35581)
财经(30393)
经济研究(29889)
业经(27667)
(26178)
(23760)
问题(22766)
技术经济(21807)
统计(21718)
(20553)
(20283)
图书(20249)
科技(20209)
(19293)
世界(18478)
共检索到59341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张亚斌  蔡文娟  
技术创新是决定我国物联网产业规模的重要因素。本文采用门槛模型对2008-2013年166家物联网相关上市公司的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发现技术创新与物联网产业的用户基础规模之间存在非线性关系,且在不同产业链环节中呈现出不同的特征:物联网感知层呈阶梯式转变特征,网络数据层呈单一门槛效应特征,而应用服务层则反映出长效机制特征。目前,我国的大部分企业未达到最优研发投入强度区间,只有将技术投入与物联网产业链环节需求特征有机结合起来,才能跨越技术投入的临界阀值和发挥用户基础的累积循环效应。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王永娟  
技术创新、互联网发展已经对中国各个行业产生了重要影响,同样也会对商贸流通业产生重要影响。为此本文利用2003-2015年期间的省级层面数据,就此展开详细的实证分析。结果发现:技术创新水平的提升显著促进了商贸流通业的发展,互联网的发展显著扩大了技术创新对商贸流通业发展的促进作用。分地区回归分析发现,技术创新显著促进了东部与中部地区商贸流通业的发展,对东部地区的促进作用明显大于中部地区。互联网的发展显著扩大了技术创新对中部和西部地区商贸流通业发展的促进作用。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路畅  王媛媛  于渤  刘立娜  
基于2008-2015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构建门槛效应模型,将制度环境设为门槛变量,实证分析技术创新对传统产业升级的影响。结果发现,各区域制度环境差别会导致技术创新对传统产业升级表现出明显的门槛效应,即市场化处于较低水平时,技术创新对传统产业升级的作用不显著;伴随着市场化水平的不断提高,技术创新对传统产业升级的促进作用逐渐显现,并且促进强度呈倒U型结构。研究结论为传统产业升级提供了新理论视角,对如何更有效地通过技术创新促进传统产业升级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丁重  邓可斌  
一般认为经济周期与技术创新周期存在逆周期性。为此,对2007年持续至今的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制造业企业创新是否存在这种逆周期影响进行了实证检验。基于非平衡面板数据下的虚拟变量检验模型的研究发现:金融危机后中国制造业企业的创新产出有明显提升;尽管金融危机提升了企业的创新产出,但金融危机对中国制造业企业创新意愿没有产生正面影响,反而存在一定的负面影响。这些研究结果表明,在政府主导的转型经济技术创新环境下,金融危机虽然能够使得外部环境更重视对企业的创新支持,但却未有效提升其自发的创新意愿与动机。因而,技术创新的逆经济周期特性在我国呈现出与国外发达国家不同的特征。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王智勇  
如何进一步促进技术创新,是未来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现实问题。近几年来,党和政府日益重视基础设施建设,基础设施建设的大力推行能在多大程度上促进技术创新?能否担当“挑大梁”的重任?基于2003~2016年地级市面板数据,采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系统GMM回归和分位数回归分析方法,在充分考虑产业集聚和地势起伏度等因素之后,对社会基础设施建设与技术创新的关系和相互作用机制进行了量化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公共图书馆、影剧院、互联网等社会基础设施建设显著地促进了技术创新,公共图书馆人均藏书量每增加1%,将增加每万人专利申请授权量0.064%~0.08%,万人影剧院数量每增加1%,将增加每万人专利申请授权量3.1%~4.7%。城市技术创新水平越高,社会基础设施建设的促进作用也越显著。社会基础设施建设不仅直接便利和促进了技术创新,还通过提高交流效率、促进产业集聚、提升人力资本水平和提高民众科学文化素养间接促进技术创新。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苏永伟  刘泽鑫  
物流业是现代产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基于获取的2010—2019年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将物流效率、技术创新作为解释变量,构建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两者对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影响,运用门槛效应模型检验技术创新是否作为门槛变量提升物流效率,进而促进现代服务业发展。结果表明,物流效率和技术创新均能显著促进现代服务业发展,且技术创新在物流效率促进现代服务业发展中存在显著的双门槛效应。为此,应在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创新驱动等方面持续发力,促进现代服务业水平提升。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李宇  张瑶  
企业规模作为类别自变量,能够更有效地揭示不同规模企业技术创新影响的差异化和产业政策在特定情境下的有效性。本文基于我国2007—2012年制造业上市公司面板数据,运用门槛回归模型研究公司规模对企业技术创新的门槛效应,研究表明企业规模对技术创新的作用存在明显的阈值,并且两者之间的关系受到市场集中度、行业特征、政府补助等因素的限制和影响。研究认为门槛回归模型很好地解释了公司规模与技术创新之间的复杂非线性关系和跃迁过程,相应的研究结论在产业组织结构、企业成长和产业创新投入等方面,为企业管理和产业政策制定提供了科学依据。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徐宁  徐向艺  
高管激励契约对技术创新的显著影响受到理论界与实践界的普遍关注,但以往研究多以显性激励为主。控制权激励作为一种重要的高管隐性激励契约,在本质上具有双重性,应从非线性视角出发对其与技术创新的关联性进行重新审视。本文基于创新经济学相关理论,运用中国高科技上市公司2007—2010年的平衡面板数据,对高管控制权激励与技术创新动态能力的关联性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技术创新动态能力由技术创新投入能力、技术创新产出能力、技术创新转化能力三个维度构成;控制权激励与技术创新动态能力之间存在显著的倒U型关系,即当达到极值之前,控制权激励以积极性为主导从而对技术创新动态能力具有促进效应,但超过此极值,控制权激励的...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尹开国  施婷婷  
本文以我国2008~2013年披露研发投入的医药行业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针对股权制衡、管理层持股对技术创新投入的影响以及这种影响是否受到终极控制权性质的约束进行了探讨。研究结果表明:总体而言,股权制衡、管理层持股与企业的技术创新投入显著正相关;进一步,不同产权性质的企业内股权制衡、管理层持股对技术创新投入的影响存在差异,股权制衡对民营控股上市公司技术创新投入的影响更为显著,而管理层持股对国有控股上市公司技术创新投入的影响更为显著。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崔萍  
文章以我国IT行业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从接包方的角度出发,运用面板数据回归实证研究了承接国际服务外包对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承接国际服务外包的企业在技术创新投入强度和技术创新产出方面均要显著高于没有承接国际服务外包的企业。承接服务外包的规模越大,企业的技术创新投入强度和技术创新产出就越大,这说明承接国际服务外包促进了承接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提高。此外,研究还发现企业规模和政府补助对承接服务外包企业的技术创新产出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梁双陆  梁巧玲  
应用动态面板模型和空间面板模型研究交通基础设施的区域产业创新效应。研究发现:(1)全国层面上,交通基础设施的产业创新效应具有显著的"本地效应"和"跨区域溢出效应",尤其是公路基础设施;(2)地区层面上,交通基础设施的产业创新效应具有明显的区域差异性;其中,东部交通基础设施的产业创新效应均高于中部,且铁路的产业创新效应高于公路,而西部交通基础设施的产业创新效应并不显著。因此,加强交通基础设施投资,尤其是加强对西部地区的交通基础设施的投资,对于提升产业创新水平,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李金叶  葛涛  
在经济转向技术创新驱动、新型城镇化加速发展的新常态背景下,文章基于2004-2014年中国31个省市区的相关数据,利用拓展的C-D生产函数构建面板数据模型,对全国以及东中西部技术创新、城镇化及以两者交互项表征的新型城镇化的就业效应进行实证研究。结果发现:从全国和东、中部来看,技术创新和城镇化对就业均呈现显著负效应,而新型城镇化可以有效促进就业增长;从西部来看,城镇化抑制就业增长,但技术创新以及新型城镇化的就业效应不显著。以协调理念促进技术创新和城镇化平衡发展对中国破解就业困局意义重大。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李金叶  葛涛  
在经济转向技术创新驱动、新型城镇化加速发展的新常态背景下,文章基于2004-2014年中国31个省市区的相关数据,利用拓展的C-D生产函数构建面板数据模型,对全国以及东中西部技术创新、城镇化及以两者交互项表征的新型城镇化的就业效应进行实证研究。结果发现:从全国和东、中部来看,技术创新和城镇化对就业均呈现显著负效应,而新型城镇化可以有效促进就业增长;从西部来看,城镇化抑制就业增长,但技术创新以及新型城镇化的就业效应不显著。以协调理念促进技术创新和城镇化平衡发展对中国破解就业困局意义重大。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付平  刘德学  
基于中国282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专利数据,利用双重差分法分析了智慧城市的技术创新效应。研究表明:智慧城市能促进城市的创新产出增加,尤其是技术含量最高的发明专利上;这种创新效应在人力资本禀赋高、城市行政等级低和东中部城市中表现尤为显著。最后就研究结论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臧传琴  张菡  
目前,国内外学者并未就环境规制对技术创新的影响得出一致性结论。本文选取中国2000—2013年的相关数据,通过门槛模型的实证研究发现,环境规制与技术创新之间呈U型关系:在东部地区,环境规制对技术创新的促进作用明显,且大多省份都跨越了门槛值;而在中西部地区,环境规制对技术创新的正面效应不明显,西部地区甚至低于门槛值,出现了负效应。因此,政府应区别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实行差异化的环境规制政策,力求在促进地区间协调发展的同时,最大化环境规制的技术创新效应。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