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915)
- 2023(15059)
- 2022(12720)
- 2021(11644)
- 2020(10008)
- 2019(22904)
- 2018(22627)
- 2017(43280)
- 2016(23174)
- 2015(26165)
- 2014(25692)
- 2013(25996)
- 2012(24290)
- 2011(21790)
- 2010(21953)
- 2009(20719)
- 2008(20987)
- 2007(18988)
- 2006(16649)
- 2005(15296)
- 学科
- 济(106360)
- 经济(106247)
- 业(91988)
- 企(80709)
- 企业(80709)
- 管理(79334)
- 方法(48125)
- 数学(38987)
- 数学方法(38731)
- 农(31982)
- 财(31382)
- 业经(30504)
- 中国(29733)
- 技术(23735)
- 农业(22471)
- 制(21713)
- 贸(21551)
- 贸易(21535)
- 务(21512)
- 财务(21483)
- 财务管理(21451)
- 易(21015)
- 企业财务(20285)
- 和(18620)
- 地方(18292)
- 学(17659)
- 理论(17273)
- 策(16647)
- 银(16428)
- 划(16406)
- 机构
- 学院(338429)
- 大学(337669)
- 济(152954)
- 经济(150170)
- 管理(135561)
- 理学(115704)
- 研究(114677)
- 理学院(114570)
- 管理学(113146)
- 管理学院(112480)
- 中国(91790)
- 京(71508)
- 财(69212)
- 科学(66297)
- 所(58063)
- 农(56758)
- 财经(54685)
- 中心(52671)
- 研究所(52228)
- 江(51941)
- 经(49765)
- 经济学(47589)
- 业大(46967)
- 北京(45775)
- 农业(44491)
- 经济学院(43099)
- 州(40805)
- 院(40631)
- 范(40377)
- 财经大学(40278)
- 基金
- 项目(217266)
- 科学(172766)
- 研究(161730)
- 基金(159688)
- 家(138293)
- 国家(137120)
- 科学基金(118414)
- 社会(106122)
- 社会科(100752)
- 社会科学(100727)
- 基金项目(83869)
- 省(83824)
- 自然(73785)
- 教育(72197)
- 自然科(72163)
- 自然科学(72143)
- 自然科学基金(71007)
- 划(69618)
- 资助(64692)
- 编号(64354)
- 成果(51903)
- 创(50569)
- 部(49270)
- 重点(48687)
- 发(47868)
- 创新(46531)
- 国家社会(45038)
- 业(44827)
- 课题(43255)
- 教育部(42552)
- 期刊
- 济(170515)
- 经济(170515)
- 研究(102070)
- 中国(69277)
- 财(56810)
- 管理(54325)
- 农(52006)
- 学报(48094)
- 科学(46784)
- 大学(36833)
- 农业(35556)
- 学学(34165)
- 技术(32564)
- 融(32563)
- 金融(32563)
- 教育(30563)
- 经济研究(28129)
- 财经(28093)
- 业经(27583)
- 经(24431)
- 业(22642)
- 问题(22306)
- 技术经济(21368)
- 贸(20242)
- 图书(19472)
- 世界(18261)
- 国际(17471)
- 科技(16635)
- 统计(16305)
- 商业(16098)
共检索到52106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孙文博 王彦博 闫丽平
随着中国经济近年来越来越严重的产能过剩,过去过分依赖投资拉动的传统发展模式已经难以为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正在成为中国新一轮改革的重点。供给侧改革本质上是对制造业的升级改造,而鉴于制造业和服务业日益融合的发展趋势,提高服务业的知识密集度和技术创新能力无疑是未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关键。文章在分析中国服务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通过引入索罗余值法,对2005-2014年中国服务业的技术创新贡献率进行了测度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2005-2014年以来,中国服务业总量虽然获得大幅增长,但结构性问题并没有得到有效解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安永景 陈刚 蔡沐阳 尹涛
以广州市为研究样本,分析科技创新对我国城市经济增长的影响及变化情况。为确保分析结果的准确性,运用超越对数生产函数、公式法和经验参数法对2001—2019年广州市科技创新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进行测算和评估。研究发现,受加入WTO、创新资源基数较低以及制度红利等因素影响,广州在2001—2008年间科技创新贡献率有较大提升。2013年以后,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经济增长对新技术的质量要求更高了,且经济增长方式从原来依靠外资技术外溢性带来的技术推动开始向依靠自主创新的生产模式转变,而转变过程中受国内外市场环境冲击、经济发展模式转变、制度性因素限制增强以及自主创新自时滞性较长等诸多因素影响,以自主创新为主的新技术对区域经济增长推动作用在短期内发挥的作用相对有限,但从长期看推动作用呈不断增强的趋势。
关键词:
广州 生产模式 自主创新 科技创新贡献率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郭炬
学术界普遍认为技术创新是经济增长的助推器、发动机,但经济增长有多大程度归因于技术创新,技术创新的指标如何评价目前仍无定论。本文从R&D人员和R&D经费投入及专利申请的角度对技术创新进行研究,运用理论模型阐述劳动力、资本、技术创新之间的相互关系,并在实证中通过ECM模型加以证明。
关键词:
技术创新 经济增长 ECM模型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马虎兆 栾明
利用天津市1978—2006年的时间序列数据,估算了天津市服务业的资本存量;以此为基础,应用广义最小二乘法(GLS)对C-D生产函数进行回归分析,测算并分析了天津市服务业技术进步贡献率。得出如下结论:天津市服务业的技术进步贡献率仍然较低,服务业发展处于资本驱动阶段。最后提出促进服务业的健康协调发展、提高技术进步贡献率的对策建议。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韩莹
本文在经济增长因素研究理论的基础上,运用索洛余值法对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进行测算,选取1978—2006年宏观经济基础数据作为实证样本,对计算过程涉及的经济指标和参数尤其是资本存量进行了详尽的讨论,通过对经济增长三大重要因素的分解分析,证实技术进步对我国经济增长的突出贡献,从而为经济长期增长的要素投入结构调整和路径选择提出可供借鉴的方向。
关键词:
技术进步 资本存量 经济增长 贡献率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吴雷 曾卫明
随着我国装备制造业创新能力的不断提高,推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逐渐由物质要素转向技术进步要素,技术进步对推动当前经济的快速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技术进步贡献率则是对其有效的衡量。通过引入索洛余值法建立我国装备制造业生产函数模型,对1999~2009年我国装备制造业的科技进步贡献率进行测度和分析,结果表明,科技进步因素在装备制造业经济增长中日益重要,我国装备制造业单纯依赖于资本并不能取得长足发展,装备制造业应该通过提高创新能力尤其是原始创新能力以保持持续发展。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谷亚丽
消费、投资和净出口对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的贡献率是研究宏观经济的重要议题,影响三大需求对GDP增长贡献率的因素以及各因素的影响程度等问题为社会各界所关注。本文从消费、投资和净出口对GDP增长贡献率的计算方法入手,得出影响三大需求贡献率的因素有速度因素、结构因素和价格因素。其中同比情况下速度因素是贡献率变化的主因,环比情况下结构因素和速度因素共同影响贡献率。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杭永宝
1993—2004年间中国小学、初中、普通高中、中职、高职、本科以上教育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0·155%、0·643%、0·453%、1·859%、4·038%、1·922%。总体上,中国教育事业发展速度较快,但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差距。因此,政府应当进一步加大行政推进力度,加快教育整体发展;在进一步完善市场经济体制和体系的同时,努力实现教育的快速发展;进一步优化教育与经济协同发展机制,提高高等教育和经济发展的匹配性;大力提升职业教育内涵发展水平,进一步提高职业教育对经济发展的适应性和贡献率;进一步理顺教育管理体制,平衡教育投入,促进教育公平、均衡发展;采取有效措施,促进教育理性消费,实现高中阶...
关键词:
教育经济 教育发展 经济增长 贡献率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王艳荣 刘业政
【目的】从实证角度考察农业产业集聚区的出现与农业产业增长的关系。【方法】以安徽四大农业集聚区的面板数据为分析对象,利用区位商系数,修正CD函数等研究农业产业集聚与产业增长之间的关系。【结果】农业产业集聚与产业增长之间存在正向相关关系,但本文所选4个区域的农业产业集聚对产业增长的贡献都接近于0。【结论】加强农业产业集聚度,有利于提升产业集聚对于产业增长的贡献和提升农业的竞争力;但农业产业集聚对于产业增长的贡献更多体现在集聚程度的动态变化,而不在于某一年份的集聚程度大小。
关键词:
农业产业集聚 产业增长 贡献率 面板数据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胡立法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稳居发展中国家和地区最大的外商直接投资东道国,并多年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外商直接投资输入国。外资的引入对于弥补经济建设初期国内资金短缺,提升产业结构,增加就业和促进出口等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其对我国经济增长的技术贡献率却十分有限。本文借助于“索洛剩余”,对外资在我国经济增长的技术贡献率进行了实证分析,得出了同现实一致的结论。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付伟 茶洪旺
文章利用40家上市数据公司2011—2016年的多指标数据,使用索洛余值法计算获得企业全要素生产率(TFP),并引入创新要素指标对TFP进行回归分解。结果显示:加大劳动力要素投入对中国数据企业产出效应要强于资本要素投入;加强创新要素投入是提升数据产业全要素生产率的重要方面;数据产业正处于加速发展阶段,应加大数据产业扶持力度;轻资产模式是现阶段数据企业快速发展的重要方面。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胡景辉 张春锋 吕军海 孙丽敏
定量分析农业科技投入对自主创新贡献率,以便更加准确地把握科技的投入产出状况,为客观评价科技投入效果提供依据,为政府农业科技投入提供决策参考,确保让有限的资源投入到最需要的领域,使农业科技投向更加合理,投入结构更加科学。避免科技资源投入的盲目性,提升农业科技资源投入效率。
关键词:
农业 科技投入 创新 贡献率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秦朝钧 张朝华
为深入了解广东全省及四大区域1990-2008年期间农业经济增长成因,采用Solow余值法所进行的测算与分析表明:虽然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持续的递增,但除珠三角外,依靠加大物质费用投入的增长方式始终处于较为主导的地位;劳动力的贡献率虽有所提高,但表现不稳定,还有待提升;耕地面积减少所产生的负效应愈发显现。基于此,建议加大农业科技投入强度,建立高效的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加强对农户农业科技的教育与培训,严格保护耕地资源,是当前与今后广东农业经济增长的关键。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裴旭东
技术进步是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它与自然资源、劳动、资本的表现有很大不同,是经济增长的核心动力源之一。本文借助经济增长与技术进步关系的计量经济模型,对两者的关系进行了定量研究,发现技术进步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不足,进而提出了促进我国技术进步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
经济增长 技术进步 回归分析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