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3240)
- 2023(18753)
- 2022(15810)
- 2021(14716)
- 2020(12590)
- 2019(28779)
- 2018(28237)
- 2017(53340)
- 2016(28808)
- 2015(32251)
- 2014(31389)
- 2013(31056)
- 2012(28482)
- 2011(25649)
- 2010(25354)
- 2009(23559)
- 2008(23109)
- 2007(20388)
- 2006(17325)
- 2005(15242)
- 学科
- 济(118012)
- 经济(117899)
- 管理(83562)
- 业(82507)
- 企(68426)
- 企业(68426)
- 方法(57187)
- 数学(50710)
- 数学方法(50156)
- 中国(32987)
- 财(31743)
- 农(30937)
- 贸(26397)
- 贸易(26384)
- 易(25732)
- 业经(25072)
- 学(24279)
- 技术(23551)
- 制(21898)
- 农业(20632)
- 地方(20594)
- 务(19792)
- 财务(19741)
- 财务管理(19696)
- 企业财务(18685)
- 银(18337)
- 银行(18261)
- 融(17869)
- 金融(17866)
- 行(17411)
- 机构
- 大学(408928)
- 学院(407219)
- 济(171713)
- 经济(168610)
- 管理(158292)
- 研究(138896)
- 理学(137864)
- 理学院(136373)
- 管理学(134068)
- 管理学院(133319)
- 中国(105045)
- 科学(86086)
- 京(85231)
- 财(76358)
- 农(72548)
- 所(69998)
- 研究所(64182)
- 中心(64123)
- 业大(63817)
- 财经(61995)
- 江(58909)
- 农业(57668)
- 经(56702)
- 经济学(53817)
- 北京(53164)
- 范(50306)
- 院(50171)
- 师范(49611)
- 经济学院(48805)
- 财经大学(46360)
- 基金
- 项目(281838)
- 科学(222436)
- 基金(207560)
- 研究(198614)
- 家(184156)
- 国家(182695)
- 科学基金(156212)
- 社会(128582)
- 社会科(122158)
- 社会科学(122127)
- 基金项目(109506)
- 省(109249)
- 自然(102965)
- 自然科(100735)
- 自然科学(100703)
- 自然科学基金(98987)
- 划(93015)
- 教育(91804)
- 资助(84974)
- 编号(76785)
- 重点(64279)
- 部(62856)
- 创(62409)
- 成果(60907)
- 发(59987)
- 创新(57893)
- 科研(55102)
- 国家社会(54628)
- 教育部(53726)
- 课题(53394)
- 期刊
- 济(175940)
- 经济(175940)
- 研究(113239)
- 中国(76513)
- 学报(69929)
- 农(63794)
- 科学(63301)
- 财(59597)
- 管理(57865)
- 大学(52284)
- 学学(49664)
- 农业(43481)
- 教育(38758)
- 技术(36291)
- 融(34734)
- 金融(34734)
- 财经(30745)
- 经济研究(30476)
- 业经(27892)
- 经(26447)
- 业(25174)
- 问题(23434)
- 贸(22403)
- 技术经济(21412)
- 科技(20977)
- 统计(20397)
- 版(20265)
- 策(19322)
- 国际(18899)
- 商业(18332)
共检索到58762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李汉君
文章基于技术含量视角,将技术创新看成是融投入与产出于一体的系统,以低技术、中技术和高技术产品出口占比来衡量中国出口商品结构,选取1991~2010年时间序列数据重点考察了技术创新对不同技术含量产品出口结构的影响。实证分析结果显示,R&D经费支出促进了高技术产品的出口,抑制了低技术产品的出口;而专利授权量促进了低技术产品的出口,抑制了高技术产品的出口。不论以R&D经费支出和专利授权量来衡量的技术创新能力都不利于中技术产品的出口。人力资本和人均GDP都有利于中、高技术产品出口,FDI对不同技术含量产品出口的影响则具有"两端为正,中间为负"的特点。
关键词:
技术创新 出口商品结构 技术含量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张群 张曙霄
本文采用2001-2011年的全球贸易数据,从产品技术含量的视角比较了中德出口商品结构。与2001年相比,2011年中国中技术含量产品出口比例最高,形成两头小、中间大的格局,而同期德国变化最大的是高技术含量产品出口比例有所提升;在2001-2011年的绝大多数年份里,中国出口商品整体技术水平超过了德国,但就技术高度而言远落后于德国;中国出口商品技术结构变动幅度大,德国则比较稳定;除了2004-2006年间中国的出口结构优化程度高于德国外,其余时段德国出口商品结构质量更高;中国高技术产品优化较明显,但仍没有德国高技术产品的优化度高。
[期刊] 国际商务研究
[作者]
赵强 杨丽华 陆士群
随着技术创新在对外贸易领域的作用日渐突出,出口商品的技术含量对一国贸易比较优势的转变、对外贸易的转型及商品外部竞争力的提高越发重要。基于此,本文以商品显示技术附加值作为判别技术含量差异的方式,对进出口商品进行分类并测算其贸易条件指数,借助分位数回归模型分析不同因素对各分类商品贸易条件的影响效应,发现尽管我国当前的比较优势商品仍集中在资源型、中技术产品领域,但高技术产品的贸易条件改善力度最大。同时,经济水平、税收等因素对不同技术含量商品贸易条件的影响表现出较大的差异,且当贸易条件处于不同分位水平时同一影响因素的作用系数也表现出明显的差别。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邢孝兵 徐洁香 李子怡
从技术机会和创新资源的角度分析各国出口商品技术结构差异对于全球技术创新活动空间差异的影响机制,并基于SITC分类方法对不同技术水平产品出口的技术溢出效应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在SITC分类中只有技术水平较高的第7类产品的出口对于技术创新有着显著的促进作用,同时各国出口商品结构差异导致第7类产品的出口在世界各国之间的分布也不均衡。这意味着各国的出口商品结构差异会进一步加剧全球范围内技术创新活动的空间分布差异。因此,发展中国家有必要通过出口商品结构优化来促进技术创新。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马淑琴
文章按照世界银行2006年人均GNI分组标准选取了32个国家或地区为样本,在SITC Rev2的3位码分类水平下,采用杜修立、王维国对Hausmann等人修正后的方法,测算了1996-2009年各国出口品技术含量。结果发现:中国出口品技术含量与英国、德国等高收入国家差距较大,与墨西哥、阿根廷等上中等收入国家的差距明显,不敌于金砖国家中的南非,低于东盟的新加坡,在可观测样本中仅居于下中等水平。鉴于此,文章认为中国是外贸大国但绝非外贸强国。未来中国由贸易大国迈向贸易强国的过程中,在高技术领域我们会受到高收入国家的阻击;在中低技术领域,金砖国家和东盟是我们的竞争对象。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熊俊 于津平
本文对我国东中西部地区出口商品技术含量进行了测算,揭示了出口规模高速增长时期我国出口商品技术含量的变化特点和出口商品技术含量变化的决定因素。实证研究表明:自主研发对中国出口商品技术含量的提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而出口规模增长对出口商品技术含量的影响并不显著。资本积累对出口商品技术含量的影响具有区域差异性,中西部地区的资本积累仍然是提升出口商品技术含量的有效手段,但其对东部地区而言,出口商品技术含量已经难以从单纯的资本积累中获得显著提高。
关键词:
资本积累 贸易规模 出口技术含量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王孝松 翟光宇 林发勤
从出口产品的国內增加值视角,探究中国出口产品技术含量的影响因素。本文基于Koopman等(2012)的研究计算中国各行业国內增加值,一方面展现各行业国內技术含量的变化状况,另一方面又使用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和中国海关数据库构建行业特征数据,定量分析国內增加值比重(国內技术含量)变化的影响因素。经验结果表明,行业员工的受教育水平越高,外商投资企业比重越高,该行业技术水平提升越明显,高技术行业的国內增加值比重增长高于其他行业,而加工贸易比重等其他因素均未显著影响国內增加值变动。在未来,提高中国出口产品技术含量的主要途径是依靠人力资本累积,支持出口企业向价值链高端进行延伸,鼓励外资出口企业建立本土化研...
关键词:
国内增加值 技术含量 加工贸易 人力资本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陈波 杨庆
文章基于世界投入产出数据库(WIOD)和OECD.STAN数据库2003~2014年的数据,测算了中国对85个国家的出口技术含量,构建了内生时变权重矩阵设定的动态空间自回归模型,运用拟最大似然估计方法实证分析了双向FDI对出口技术含量的影响。研究表明:从总体上来看,双向FDI均能显著促进出口技术含量的提升,但FDI对出口技术含量的影响更大;在影响机制中,OFDI和FDI均通过技术效应、结构效应和规模效应显著提高了出口技术含量,且OFDI对技术效应的影响最大,而FDI对结构效应的影响最大;双向FDI对出口技术含量的影响存在行业差异、三次产业差异和国别差异;在具有内生时变权重的动态空间面板模型中,出口技术含量的空间交互效应显著且为正,且中国对发达国家间的出口技术含量相对发展中国家存在更强的"协同增长效应"。
[期刊] 国际商务研究
[作者]
王晓燕 齐俊妍
中国当前参与的全球化生产仍集中于技术含量较低的劳动密集型行业,该技术分工显示分析出口净技术复杂度尤为重要。本文测度了出口净技术复杂度水平并进行了国际比较,同时分析了其与金融发展的相关性,并基于金融发展对出口净技术复杂度的作用机制,选取商业银行相对集中度CONC指标及私人债券的市价总值占GDP的比重作为衡量金融发展特征的指标,引用行业外部金融依赖系数,进而实证分析了金融发展对总体行业及不同技术含量的行业出口净技术复杂度的差异性影响,发现金融发展对总体行业的影响符合理论预期,但对高及中高技术行业的出口净技术复杂度的正向效应稍弱,反映出中国当前仍以技术水平含量不高的低端产业为主,但正处于向高端产业迈进的过渡阶段。
关键词:
金融发展 出口净技术复杂度 技术含量
[期刊] 国际商务研究
[作者]
王晓燕 齐俊妍
中国当前参与的全球化生产仍集中于技术含量较低的劳动密集型行业,该技术分工显示分析出口净技术复杂度尤为重要。本文测度了出口净技术复杂度水平并进行了国际比较,同时分析了其与金融发展的相关性,并基于金融发展对出口净技术复杂度的作用机制,选取商业银行相对集中度CONC指标及私人债券的市价总值占GDP的比重作为衡量金融发展特征的指标,引用行业外部金融依赖系数,进而实证分析了金融发展对总体行业及不同技术含量的行业出口净技术复杂度的差异性影响,发现金融发展对总体行业的影响符合理论预期,但对高及中高技术行业的出口净技术复
关键词:
金融发展 出口净技术复杂度 技术含量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倪慧 秦凤鸣
2005年以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连续上升。那么,人民币汇率的变动尤其是升值预期的增强是否会影响中国出口商品结构变动?本文运用协整向量自回归模型,建立了出口商品结构与实际有效汇率之间的关系,考察人民币汇率升值是否有助于出口商品结构的优化。结果表明,人民币升值将有助于中国出口商品结构的优化。
关键词:
出口商品结构 人民币 实际有效汇率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尹肖妮
在经济全球化日益加剧的今天,走向国际市场,参与国际分工是每个国家的必然选择。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大国,中国也在以各种方式积极参加国际竞争。近年来,中国出口规模不断扩大,出口依存度显著提高,同时出口商品结构也迅速得以改善。但是,中国出口商品结构变化中仍存在诸多矛盾和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国出口的增长和出口产品国际竞争力的提高。因此,政府和企业都必须采取一定的措施来调整出口商品结构。
关键词:
出口商品结构 优化对策 国际竞争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魏浩 马野青
本文利用最新的统计数据,对中国出口商品的国际地区结构进行了分析。中国出口商品的地区结构整体上表现为不断优化的趋势,但在部分地区存在一定程度的不平衡性。目前,中国面临的国际经济环境不容乐观,国际贸易摩擦急剧增加,因此,中国应该从战略性角度对待出口商品的国际地区结构问题,适度增加主要出口地区的战略性进口,积极开拓新的出口市场和培育新的出口商品,加大战略性对外直接投资的力度,切实重视和实施出口市场多元化战略。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戴翔
本文利用1997—2008年间中国大陆31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的面板数据,对制成品出口技术含量和经济绩效(包括经济增长绩效和出口增长绩效)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制成品出口技术含量升级对经济增长和出口贸易增长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据此,本文认为制成品出口技术含量变迁是促成中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因素之一,因此在制定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政策时,也应考虑到这一重要因素。本文的实证分析结果与Hausmann等(2007)关于"一国出口什么至关重要"的预期相一致,这意味着优化贸易结构和提升外资利用质量等,会有助于中国获取更多的贸易利益、实现更好的经济绩效。
关键词:
技术含量 经济增长绩效 出口增长绩效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李宏
有关社会保障对居民储蓄的影响,理论界一直存在不同观点,并且各种经验证据也往往支持不同的乃至是相互对立的观点。在近年我国居民储蓄水平始终居于高位及内需不足情况下,除了对高储蓄率形成原因的解释,也不断有人提出提高社会保障水平以降低储蓄扩大内需的观点。鉴于社会保障对民生问题和社会经济长期稳定发展所具有的重要意义,本文对社会保障影响居民储蓄的路径与机制作了基本的模型分析,并通过数值模拟给出了社会保障相关因素对私人最优储蓄水平的影响幅度。最后,本文以1978—2008年的相关数据建立VAR模型,对社会保障与居民储蓄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
关键词:
社会保障 居民储蓄 消费 VAR模型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