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816)
- 2023(7647)
- 2022(6223)
- 2021(5826)
- 2020(4651)
- 2019(10099)
- 2018(10204)
- 2017(19503)
- 2016(10156)
- 2015(11418)
- 2014(10842)
- 2013(10907)
- 2012(10241)
- 2011(9181)
- 2010(9469)
- 2009(8967)
- 2008(8834)
- 2007(8185)
- 2006(7464)
- 2005(6721)
- 学科
- 济(40383)
- 经济(40339)
- 业(38408)
- 管理(36267)
- 企(31950)
- 企业(31950)
- 技术(19662)
- 方法(16382)
- 中国(16043)
- 数学(14039)
- 数学方法(13949)
- 技术管理(13113)
- 农(12253)
- 财(10725)
- 业经(10644)
- 制(10512)
- 银(9486)
- 银行(9472)
- 行(9167)
- 贸(9041)
- 贸易(9029)
- 易(8847)
- 农业(8188)
- 融(7607)
- 金融(7604)
- 产业(6845)
- 策(6747)
- 地方(6513)
- 理论(6480)
- 体(6475)
- 机构
- 学院(148875)
- 大学(148193)
- 济(65982)
- 经济(64689)
- 管理(59830)
- 理学(50833)
- 理学院(50352)
- 管理学(49818)
- 管理学院(49503)
- 研究(48433)
- 中国(38563)
- 财(31961)
- 京(31113)
- 科学(26176)
- 财经(24870)
- 江(23360)
- 所(23355)
- 经(22523)
- 中心(22101)
- 研究所(20611)
- 经济学(20459)
- 北京(20247)
- 农(19151)
- 经济学院(18589)
- 范(18507)
- 州(18381)
- 师范(18367)
- 财经大学(18366)
- 业大(18338)
- 院(17632)
- 基金
- 项目(92270)
- 科学(74120)
- 研究(72740)
- 基金(65897)
- 家(56272)
- 国家(55773)
- 科学基金(48373)
- 社会(47736)
- 社会科(45401)
- 社会科学(45393)
- 省(37360)
- 基金项目(34507)
- 教育(33460)
- 划(30542)
- 编号(29253)
- 自然(27954)
- 自然科(27357)
- 自然科学(27350)
- 自然科学基金(26905)
- 创(26291)
- 资助(25121)
- 成果(23965)
- 创新(23451)
- 课题(21030)
- 发(20986)
- 部(20693)
- 重点(20681)
- 国家社会(20141)
- 制(19079)
- 业(18860)
共检索到23439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邵宜航 游杰
技术创新是影响中国长期经济增长的关键性因素,是推动我国在高质量发展中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动力,深入探讨驱动经济增长的技术创新对共同富裕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采用2010—2020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连续六期的面板数据探究技术创新影响共同富裕水平的具体路径。研究发现,技术创新持续提升人们物质文明、精神文明与生态文明发展水平的同时,显著降低了社会成员之间物质文明、精神文明与生态文明发展的离散性,推动我国社会向共同富裕目标不断趋近。中国特有的经济增长模式强化了政府对创新的引领作用,放大了技术创新对中等收入群体扩张的正向效应,技术创新通过提升中等收入群体的规模,进而提升了我国的共同富裕水平。公共创新和私营创新对中等收入群体的影响具有明显的异质性,公共创新通过创新系统设计和基础研究创新对中等收入群体规模增长产生更强的正向促进效应。本文探寻技术创新提升共同富裕水平的作用机制,为共同富裕目标的尽早实现提供了有益参考。
关键词:
技术创新 共同富裕 中等收入群体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牛丽娟
扎实推进共同富裕是“十四五”期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如何把握促进共同富裕的着力点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文章基于技术创新的视角,系统分析了数字金融促进共同富裕的内在理论逻辑,并运用我国30个省份2011—2020年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数字金融对共同富裕的影响。研究发现:我国各省份共同富裕水平普遍较低,但总体呈上升趋势;数字金融发展能够显著促进共同富裕,并且对中西部地区的贡献超过东部地区;机制检验结果表明,数字金融能够通过提升技术创新水平来促进共同富裕;数字金融对共同富裕的影响存在边际效应非线性递增的特点。
关键词:
数字金融 技术创新 共同富裕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婷婷 王文轩 武春霞 安博文
文章在理论分析数字金融对共同富裕影响的基础上提出相关假设,基于2011—2020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运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实证检验数字金融对共同富裕的影响及其溢出效应和作用机制。结果表明:数字金融能促进共同富裕发展,且具有正向空间溢出效应;机制分析发现,绿色技术创新特别是实质型绿色技术创新在其中发挥中介作用;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数字金融对沿海及城镇化水平低的地区实现共同富裕的促进作用更大。
关键词:
数字金融 绿色技术创新 共同富裕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佳玮 金桂兰
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而区域创新能力对于缩小区域差距、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文章对2013—2020年我国总体以及省域共同富裕水平进行了测度,分析了共同富裕水平的时空分布特征,然后进一步研究了区域创新能力对共同富裕水平的收敛性。结果表明:由核密度分析可知,全国及三大地区的共同富裕水平显著提升,且共同富裕水平差异呈现逐步缩小的趋势。由收敛性分析可知,一方面,区域创新能力对共同富裕的促进作用在全国及三大地区均显著,且使得共同富裕水平较低的地区对较高的地区呈现“追赶效应”;另一方面,区域创新能力的提升对周边地区共同富裕的发展具有积极推动作用。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和军 张依 张勇之
基于共同富裕两个基本维度,分析各省份富裕度与共享度协调发展水平及其空间差异,并探讨制约我国共同富裕发展的关键问题。研究发现:我国共同富裕指数呈持续上升趋势,“东部高—中部与东北居中—西部低”的空间差异特征显著。其中,北京、上海、浙江为东部标杆,湖南与重庆是中西部共同富裕领先省份;富裕与共享子系统耦合协调度持续上升,但西部地区仍有50%的省份处于勉强协调与濒临失调的阶段;创新动能不足、精神富裕度偏低、城乡和区域教育资源与居民收入差距过大是制约共同富裕发展的关键障碍。因此,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需协调富裕与共享的关系,通过优化创新资源布局、强化企业主导的产学研联盟建设、深化科技人才发展体制改革来完善科技创新体系,以投资主体多元化与发展数字文化产业等方式促进文化高质量发展,通过完善区域合作机制与城乡融合机制缩小区域及城乡发展差距,以“提低扩中调高”为目标完善就业创业、分配、基本公共服务制度体系,以生产生活绿色化和低碳化转型促进生态高质量发展。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牛志远 梁玉春
区域一体化战略不仅是关乎我国经济发展全局的核心战略举措,更是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有力抓手。本文运用多期双重差分模型、空间双重差分模型与中介效应模型,实证检验区域一体化战略的有效实施对共同富裕的影响效应与内在机理。主要结论包括:区域一体化战略的有效实施可显著提高共同富裕水平,且数字技术创新在其中发挥中介作用;区域一体化对中心城市、胡焕庸线东侧城市、非资源型城市共同富裕的赋能作用更强;进一步分析表明,区域一体化战略能够推动“地理邻近”与“经济邻近”地区共同富裕。据此,应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培育数字新质生产力、强化城市辐射带动功能,加快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严芝清 杨子生
文章以共同富裕内涵与特征为逻辑起点,基于高质量发展视角构建共同富裕发展水平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引入系统综合发展模型和协调发展度模型,定量揭示我国省域共同富裕发展水平的时空差异特征,并通过面板数据回归模型探究科技创新对共同富裕的驱动机制。结果表明:在共同富裕发展水平方面,东部地区水平最高,其次为中部地区,均大于我国平均共同富裕发展水平;西部地区共同富裕发展水平最低。从空间分布来看,我国共同富裕发展水平总体上呈沿海向内陆递减的分布格局;省域共同富裕发展水平区域差异较大,具有明显的等级板块结构特征。科技创新要素对共同富裕具有明显的驱动效应,且存在区域异质性。
关键词:
高质量发展 科技创新 共同富裕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宋娜
共同富裕是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中国未来创新发展的目标所在。文章采用共同富裕发展水平概念模型,识别2011—2020年间中国共同富裕发展水平的总体变化规律,并从中等收入群体比重、收入水平和居民收入差异三个维度分析具体演变特征。结果表明:研究期内,中国共同富裕发展水平呈稳步上升态势;各维度演变差异较大,中等收入群体比重呈周期波动增长态势,中等收入群体收入水平呈稳步上升态势,居民收入差异呈波动式下降态势。进一步通过演变趋势预判发现,未来十年中国共同富裕发展水平将进一步提升,幅度约为上一时期的4倍,各维度演变趋势也更加显著。基于此,应建立居民增收全方位支持机制,健全收入差距适度调控制度体系,打造收入分配格局优化方案,稳步推进全民共同富裕。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宋娜
共同富裕是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中国未来创新发展的目标所在。文章采用共同富裕发展水平概念模型,识别2011—2020年间中国共同富裕发展水平的总体变化规律,并从中等收入群体比重、收入水平和居民收入差异三个维度分析具体演变特征。结果表明:研究期内,中国共同富裕发展水平呈稳步上升态势;各维度演变差异较大,中等收入群体比重呈周期波动增长态势,中等收入群体收入水平呈稳步上升态势,居民收入差异呈波动式下降态势。进一步通过演变趋势预判发现,未来十年中国共同富裕发展水平将进一步提升,幅度约为上一时期的4倍,各维度演变趋势也更加显著。基于此,应建立居民增收全方位支持机制,健全收入差距适度调控制度体系,打造收入分配格局优化方案,稳步推进全民共同富裕。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史依铭 黎思琦 潘韵婷
文章基于2011—2019年我国207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测度了共同富裕水平,利用Dagum基尼系数及其分解方法、核密度估计方法以及固定效应模型,分析了我国共同富裕水平的区域差异、动态演进以及影响因素。结果发现:全国及八大综合经济区共同富裕水平的区域内差异均呈现显著的缩小趋势,区域间差异是影响总体差异的主要因素。全国及八大综合经济区的共同富裕水平显著提升,不过各综合经济区之间仍然存在较大差异。金融资源配置效率、产业结构、工业化水平、劳动力投入以及政府干预对我国共同富裕水平具有显著影响。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高敏 洪亚军
财政定向激励在推动共同富裕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研究结果表明:财政定向激励不仅直接推动共同富裕,还可通过促进技术融合式创新对共同富裕产生间接推动作用;在人力资本赋能下,财政定向激励对共同富裕的推动作用更为显著;财政定向激励与人力资本在推动共同富裕过程中表现出门槛效应;财政定向激励对共同富裕的影响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其中对东南沿海地区的影响尤为突出。因此,为了稳步推进共同富裕,应完善财政定向激励机制,建立技术融合式创新平台,构建人力资本长期投资体系,并针对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实施差异化的发展策略。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冯帅 林光彬
对中国共同富裕水平测度和动态演变的深入分析有利于实质推进共同富裕。文章基于富裕度与共同度,构建中国特色的共同富裕指数,用2006—2020年的省级面板数据测算中国省级共同富裕程度,并运用系统聚类、Kernel密度估计、Dagum基尼系数Markov链等方法探讨中国各省份共同富裕的分布动态和演进趋势。研究发现:一是全国和各省份的共同富裕综合水平稳步提升,其中主要得益于富裕度的快速提高,而共同度提升速度缓慢;二是中国共同富裕指数总体差异有所改善,同时区域内相邻省份共同富裕指数存在显著的空间正相关性,但是相关性系数逐渐降低,发达省份的空间辐射作用在减弱,区域内分化现象增加;三是全国省域间共同富裕指数呈现分化趋势,“先富”地区与“后富”地区的分类基本固定,不同类别省份间的平均转移概率低于0.15,这意味着存在一定的固化现象。
关键词:
共同富裕 评价指标 高质量发展 区域协调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田艳丽 傅德印
文章基于发展性、共享性和可持续性三个维度构建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全局熵值法测算2011—2021年中国30个省份的共同富裕水平,采用Dagum基尼系数及核密度估计分析共同富裕的区域差异和空间演化特征,并运用空间杜宾模型识别共同富裕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共同富裕水平总体上呈现明显的上升趋势,“东高西低”的空间分布格局显著,总体差异呈逐年下降趋势;区域间差异大于区域内差异,是造成共同富裕空间分异的主要原因;共同富裕水平存在正向空间自相关性,空间溢出效应在短期内为负;从空间影响因素来看,经济发展水平和城镇化率的提高以及产业结构的升级均有助于促进共同富裕。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杨小军
当前,中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为实现“到2035年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的阶段性目标,测度并分析中国共同富裕水平的时空格局、演进规律及驱动因素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参照人类发展指数的设计过程,从“创富”和“享富”两个维度测度中国共同富裕水平,综合运用Dagum基尼系数、Kernel密度估计和莫兰指数对其区域差异和时空演变特征进行刻画,并利用面板数据模型对驱动因素进行检验。研究发现:中国共同富裕水平变化总体上呈现出“W”型特征,且近年来上升态势明显,区域共同富裕水平及其内部差异呈现出明显的分层,区域间差异是全域内部差异的最主要来源;中国共同富裕总体上呈现出微弱的梯度效应和分化态势,绝对差异在减小,但区域内的分化态势明显;共同富裕在地理空间上还表现出比较稳定的“高-高”或“低-低”的集聚特征,且“高-高”型集聚的辐射带动作用强烈、“低-低”型集聚的负向作用在减弱;中国共同富裕水平受到金融效率、创新创业、人力资本、产业结构等因素的影响,各因素的驱动作用具有空间异质性。最后结合经验结果提出针对性建议,为区域协调发展和在高质量发展中扎实推动共同富裕提供政策参考。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希刚 陈保启
文章在梳理相关研究的基础上,构建了中国共同富裕实现水平测度指标体系,测算了2010—2020年中国31个省份的共同富裕实现水平,利用核密度估计、Dagum基尼系数及其分解等方法对共同富裕实现水平的空间差异进行分析,最后使用QAP方法探讨了共同富裕实现水平空间差异的形成机理。分析结果表明:通过促进公共服务均等化等措施提升国民抗风险能力,通过落实统一大市场、构建三次分配体系缩小区域、城乡、人群差距,通过推进国家重大区域发展战略加快形成“以点带面”的新发展格局,通过构建政府主导、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升人民精神富裕水平,能够有效提升中国共同富裕实现水平。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