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854)
2023(8810)
2022(7129)
2021(6448)
2020(5534)
2019(11779)
2018(11744)
2017(22212)
2016(11650)
2015(12854)
2014(12148)
2013(12052)
2012(10730)
2011(9244)
2010(9543)
2009(9046)
2008(9352)
2007(8682)
2006(7653)
2005(7084)
作者
(32117)
(27088)
(26976)
(25032)
(17389)
(12671)
(11903)
(10307)
(9988)
(9770)
(9132)
(9065)
(8882)
(8506)
(8240)
(8060)
(8050)
(7844)
(7702)
(7668)
(6620)
(6588)
(6432)
(6193)
(6178)
(6062)
(5828)
(5781)
(5512)
(5213)
学科
(76056)
(73213)
企业(73213)
管理(56407)
(53318)
经济(53259)
业经(25903)
技术(21957)
方法(21607)
(20651)
(19205)
(17624)
财务(17614)
财务管理(17606)
企业财务(16657)
农业(14737)
技术管理(14151)
数学(13799)
数学方法(13720)
(12671)
理论(12251)
(12244)
中国(12221)
企业经济(12115)
(11773)
经营(11362)
(11308)
(9872)
决策(9030)
体制(8891)
机构
学院(169522)
大学(160641)
(74752)
管理(74319)
经济(73539)
理学(63352)
理学院(62868)
管理学(62334)
管理学院(62002)
研究(49478)
中国(40986)
(34140)
(33090)
科学(27892)
(27675)
(27146)
财经(26663)
(24152)
(24089)
业大(22930)
中心(22811)
商学(22361)
商学院(22177)
(21370)
经济学(21369)
研究所(21341)
农业(21187)
北京(20551)
经济管理(20318)
技术(19366)
基金
项目(107437)
科学(87491)
研究(82511)
基金(78159)
(66494)
国家(65827)
科学基金(59488)
社会(54433)
社会科(51795)
社会科学(51784)
(45194)
基金项目(41667)
自然(37172)
自然科(36410)
自然科学(36402)
教育(36304)
自然科学基金(35880)
(35080)
编号(32400)
(31547)
(30779)
资助(29758)
创新(27524)
(24203)
成果(24006)
重点(23739)
(23229)
(23121)
国家社会(22578)
课题(22038)
期刊
(88553)
经济(88553)
研究(49027)
管理(36023)
中国(35888)
(31464)
(26252)
科学(21530)
技术(20899)
学报(18759)
农业(18446)
业经(17417)
教育(15742)
大学(15477)
(15047)
金融(15047)
学学(14898)
财经(13862)
经济研究(13601)
技术经济(13539)
(13272)
(12180)
科技(11427)
问题(10687)
财会(10547)
现代(10020)
商业(9497)
会计(8825)
世界(8731)
经济管理(8651)
共检索到26059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杨德林  陈春宝  
技术创新团簇是指集群成团出现的技术创新,它分为两种基本模式:一种是基于根本性技术变革引致的团簇;另一种是由于技术知识累积,通过对已有技术的重新组合和重新设计产生的团簇。两类创新对于高技术企业的成长具有不同的作用。企业技术创新团簇的经济性主要来自无形资源的共享和内部学习效应。技术创新团簇与高技术企业多样化成长有着密切的关联。从对企业实践的考察分析看,在集中的技术领域建立一种核心技术,以此为核心形成技术和市场关联的技术创新团簇,将为年轻高技术企业的成长提供最好的机会。即使当高技术企业成长壮大,发展起了多元化经营业务的情况下,也应注意发展企业核心技术,使之在多元技术中起主导作用,从而使以核心技术带动...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叶林  简新华  
本文在区分产品创新和工艺创新的基础上,利用中国高技术企业的面板数据,采用静态和动态随机probit模型对比分析技术创新和不同技术创新方式对企业出口倾向的影响。结果显示:(1)技术创新可以显著提高企业出口倾向,增加技术创新投入有利于中国高技术企业产品进入国际市场;(2)不同的技术创新方式对出口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产品创新对企业出口倾向有显著正向影响,但工艺创新对企业出口倾向的直接影响不显著;(3)同时选择两种技术创新方式的企业其出口倾向显著高于仅依赖一种创新方式尤其是完全依赖工艺创新的企业。因此,增加技术创新投入尤其是增加产品创新投入是提高中国高技术企业产品进入国际市场的重要手段,而对已具有成本...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赵梅  岳宏志  杨艳  
高技术企业技术创新的系统性、复杂性以及高投入性决定了其高风险性。如何有效地管理整个技术创新过程中的风险,以降低其发生率,提高技术创新的成功率成为当前高技术企业技术创新过程中面临的难题。根据CRM(Continuous Risk Management)理论,结合高技术企业技术创新过程中风险管理的特点,从实际应用出发,来构建高技术企业持续风险管理的整个过程,采用企业风险库的建立、风险过滤以及风险评估的层次分析法、风险降低策略等适用于高技术企业技术创新风险管理的整套方法。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赵航  
企业创新包括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组织创新。文章以市场结构为切入点,分析了市场结构对企业技术创新行为的作用,并实证研究高技术产业中市场结构和企业技术创新行为之间的相关性。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当前我国高技术企业技术创新的市场结构障碍,提出了减少过度竞争、消除行政垄断、构建成果转化机制、健全投融资政策体系、完善知识产权体系和加大国际合作等旨在改善我国高技术市场结构和提高我国高技术企业创新能力的对策。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杨国民  
一、引言近年来,在世界范围的科技进步浪潮的推动下,有远见的国家都把高技术创新作为经济发展的基本国策。一些发达国家正在通过各种计划、政策、措施来争夺高技术的制高点和国际市场,从而使包括我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的廉价劳动力及资源丰富的比较优势相对减弱。面对高技术创新发展的大趋势和如此严峻的挑战,在我国具有战略眼光的高层领导和各界有识之士都认识到了开展高技术创新发展高技术产业的迫切性和必要性,也制定了相应的计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杨德林,陈春宝  
模仿创新自主创新与高技术企业成长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杨德林陈春宝模仿创新与自主创新是两个相对的概念。模仿创新是指企业通过模仿率先创新者的创新构想和创新行为,吸收率先创新者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购买或破译率先创新者的技术秘密,并在此基础上改进完善,...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郑霞  
高技术企业技术创新在建设创新国家的进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通过对高技术企业管理人员进行调查访问并结合已有研究文献,笔者建立了高技术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影响因素指标体系,并采用因子分析和结构方程理论,构建了结构方程模型(SEM)。实证分析表明:R&D投入、组织能力、制造水平、决策能力和营销能力对高技术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影响均显著,且相关系数依次减小。高技术企业只有根据本企业的薄弱环节加强相关投入,才能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保持永久的生命力。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吴永林  赵佳菲  
本文以北京高技术企业总体为研究对象,构建了以技术创新投入能力、研究开发能力、消化吸收能力与技术创新产出能力为构成要素的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因子分析法,对北京高技术企业总体的技术创新能力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显示,近年来北京高技术企业总体技术创新能力保持增长态势,但增长幅度较小;相对于技术创新产出能力与消化吸收能力而言,研究开发能力与技术创新投入能力是对北京高技术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影响最大的因子。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杨景岩  李凯飞  
中国企业在经历了改革开放后27年的高速成长之后,已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但我们也看到,这种成长背后所付出的代价。要想获得企业的可持续高速成长,必须要提高效率,转变企业的增长方式。本文研究了技术创新对企业成长的贡献,并对我国企业在成长过程中技术创新产生的作用进行了探讨。最后提出要想获得企业可持续发展,在技术创新活动中应采取的措施和建议。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钱丽  王文平  肖仁桥  
基于两阶段价值链视角,将产权性质纳入企业创新研究框架,利用共同前沿理论和DEA模型测度分析2007-2016年两种前沿下中国区域不同性质企业创新效率差异,探索不同性质企业两阶段技术差距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①中国各省份不同性质企业效率差异明显,国有企业研发和成果转化效率最低,而外资企业效率较高,各企业成果转化效率递减趋势明显,共同前沿下效率值均不超过群组前沿下效率值;②国有、民营等四大群组间在两阶段均存在明显的技术落差,成果转化阶段国有-港澳台、国有-外资之间的技术差距均值分别为0.124和0.110,且技术差距值在不断增大,2016年接近于0.300;③所有制结构加剧了国企与其它企业间技术差距,政府支持、劳动者素质对国有-民营、国有-外资企业两阶段技术差距起阻滞作用,产学研合作、知识产权保护、金融环境和外商投资对3种技术差距分别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张珺涵  罗守贵  
基于企业技术创新的两阶段价值链视角,从科技成果转化效率和企业规模角度出发,通过非平衡面板数据的固定效应,探索我国高技术服务业技术创新水平的提升路径。研究发现,科技成果转化效率对高技术服务企业技术创新效率提升有显著正向影响,而企业规模对于企业技术创新效率提升并不存在正向线性影响,甚至存在负向线性影响。同时,企业规模负向调节企业科技成果转化效率同企业技术创新的关系。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罗雪婷  
本文以我国高技术企业2003-2016年省际面板数据为样本,运用DEA-Malmquist指数模型和门槛面板回归模型,分别研究企业规模与技术创新效率的门槛关系、基于企业规模的研发补贴与技术创新效率的门槛效应,并分析了我国高技术企业技术创新效率的区域差异。研究表明:(1)企业规模对技术创新效率的作用存在双重门槛效应,近似呈"∽"型。(2)企业规模对研发补贴与技术创新效率关系的影响存在双重门槛效应,在第一个区间有较显著抑制作用,在第二个区间有明显激励效果,激励力度和持久性强。(3)我国高技术企业技术创新效率提升主要源于技术效率增长",高技术不高",企业粗放型特征较明显。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李武威  
以新产品产出作为测度我国高技术企业产品创新绩效的指标,以我国2003~2008年大中型高技术企业的面板数据为样本,应用广义矩方法对包括R&D投入和非R&D投入在内的技术创新资源投入对我国高技术企业产品创新绩效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显示:包括研发经费和科技人员在内的R&D投入、非R&D投入构成要素中的技术改造、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对提升我国高技术企业产品创新绩效具有显著的直接正向影响。同时,研究发现技术引进、国内技术购买作为调节变量,显著提升了研发经费投入对高技术企业产品创新绩效的边际贡献;消化吸收作为调节变量,显著提升了技术引进和国内技术购买对高技术企业产品创新绩效的边际贡献。根据实证研究结...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王永军  邱兆林  
FDI的技术溢出效应对内资企业技术创新有重要推动作用,FDI对内资企业技术研发能力和成果转化能力的溢出效应存在较大区别。采用2005—2013年中国高技术产业16个行业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FDI和自主研发对内资企业技术研发能力和成果转化能力的影响,结果显示:FDI对内资企业的技术研发能力具有显著的溢出效应,但对内资企业的创新成果转化的溢出效应不显著;政府研发支出和企业研发支出对内资企业技术研发能力和成果转化能力的影响都不显著,研发资本支出的利用效率较低。提高内资企业研发资本利用效率和研发人员素质有利于增强FDI技术溢出的吸收能力和创新成果转化能力。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李金生  李晏墅  周燕  
高技术企业文化是与高技术的产生和发展紧密联系的一种精神作用机制。高技术企业的技术创新是一个技术能力学习、技术能力运用和技术能力创新的螺旋式的上升过程,最终实现技术自主创新。本文从技术创新演进的视角,分析了高技术企业技术创新演进的主要阶段,并探讨了高技术企业在技术创新演进不同阶段的价值观危机。在此基础上,构建了以内生型文化为主文化,在技术创新演进各阶段分别塑造技术型亚文化、原创型亚文化、前沿型亚文化和愿景型亚文化,形成"一主多元"的高技术企业内生文化模型。最后,运用调查数据实证检验了该模型的合理性,并就该模型的运用提出了相关措施和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