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562)
2023(14878)
2022(12624)
2021(11883)
2020(10044)
2019(22668)
2018(22563)
2017(43502)
2016(23406)
2015(26696)
2014(26330)
2013(25931)
2012(24463)
2011(22232)
2010(22378)
2009(20979)
2008(20842)
2007(19171)
2006(16796)
2005(15119)
作者
(68653)
(57662)
(57246)
(54624)
(36721)
(27756)
(26228)
(22460)
(21533)
(20345)
(19453)
(19425)
(18410)
(18132)
(17962)
(17592)
(17553)
(17089)
(16804)
(16722)
(14398)
(14388)
(13898)
(13058)
(13055)
(13054)
(12802)
(12628)
(11571)
(11556)
学科
(97581)
经济(97493)
管理(69027)
(66958)
(54226)
企业(54226)
方法(39947)
数学(34365)
数学方法(34024)
(28374)
中国(28149)
技术(23591)
地方(22579)
业经(21931)
(21863)
(21198)
(19923)
农业(19141)
(18820)
贸易(18807)
(18225)
(16712)
银行(16671)
(15975)
理论(15804)
(15426)
金融(15422)
(15003)
技术管理(14620)
环境(13996)
机构
学院(339460)
大学(339150)
(136820)
经济(133575)
管理(128773)
研究(115600)
理学(110039)
理学院(108708)
管理学(106896)
管理学院(106234)
中国(87738)
(72506)
科学(71954)
(63005)
(58875)
(57413)
中心(53910)
研究所(53320)
(53300)
业大(50193)
财经(49661)
(46759)
师范(46300)
北京(45765)
农业(45115)
(44812)
(42877)
(41815)
经济学(41339)
技术(38406)
基金
项目(222255)
科学(174598)
研究(165087)
基金(158192)
(137816)
国家(136641)
科学基金(116247)
社会(103323)
社会科(97676)
社会科学(97648)
(89277)
基金项目(84663)
教育(76459)
(74924)
自然(73759)
自然科(72025)
自然科学(72004)
自然科学基金(70724)
编号(69034)
资助(62794)
成果(56734)
(50596)
重点(50435)
(49681)
(48670)
课题(47889)
创新(46574)
国家社会(42062)
科研(41896)
项目编号(41852)
期刊
(155130)
经济(155130)
研究(99415)
中国(70938)
学报(52891)
(52455)
科学(49164)
(47779)
管理(47558)
教育(42286)
大学(39610)
学学(36950)
农业(35715)
(32310)
金融(32310)
技术(32265)
业经(26363)
经济研究(24528)
财经(24081)
问题(20851)
(20817)
图书(19526)
(19197)
技术经济(18527)
科技(18451)
(17273)
理论(16873)
(16348)
论坛(16348)
(16192)
共检索到51268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阮平南  顾春柳  
知识流动是技术研发合作过程中的一种重要行为,对创新成果产出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从网络结构、合作关系以及节点属性3个维度对知识流动的影响及其交互作用展开分析,初步构建技术创新合作网络知识流动微观分析的基本框架。然后,以我国生物医药领域96个创新主体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定性比较分析(QCA)方法深入剖析协同创新过程中知识流动的核心作用路径及典型微观作用路径。研究发现:(1)合作网络的知识流动受到节点属性、网络结构和关系程度三者交互作用的影响;(2)主体知识存量及密切合作是实现知识流动的重要保障;(3)目前在我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刘国巍  李明昊  邵云飞  刘思晴  
以2001—2020年中国生物医药产业发明专利数据为样本,结合社会网络分析和纵向案例方法开展探索性研究。结果发现,新兴产业突破性创新网络经历了形成、拓展、稳定和更替等演化阶段;不同阶段呈现企业内部合作型、焦点企业中心型、局部密集型和复杂密集型等结构特征,凸显涌现、多元、集聚和跨界等主导发展特征;随着突破性创新网络演化,网络内部知识扩散速度、广度和深度均呈现先增加后下降的倒“U”型趋势,且知识扩散速度在拓展期达到峰值,跨学科知识成为演化后期主要扩散源,主体间知识距离越远越有利于深化知识扩散,更替期具有完全显著的空间距离衰减特征。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罗鄂湘  韩丹丹  
为研究企业在合作网络中占据结构洞的位置对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影响,并探究技术多元化在其中是否发挥调节作用,本文利用我国集成电路产业企业在20062015年的合作专利数据,构建我国集成电路产业企业间的合作网络,在此基础上采用负二项回归模型研究结构洞、技术多元化和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结构洞与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之间存在着倒U形关系,技术多元化负向调节结构洞对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影响。本文在一定程度上为我国集成电路产业企业利用合作网络提高其技术创新能力提出了实践性的建议。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王琳  肖勤  曾刚  
企业创新合作网络是企业利用外部资源的通道。基于技术特征不同等原因,电子与信息产业和生物医药产业的企业创新合作网络呈现出相似性和差异性。文章通过研究上海浦东新区电子与信息产业和生物医药产业的企业创新信息来源及与创新合作伙伴交流情况,认为这两个产业的企业创新合作网络建设还处于一个初级阶段。由于绝大多数生物医药和电子与信息企业属于植入型的企业,尤其不少是跨国公司企业,母公司、国外供应商是其主要的创新合作伙伴,他们的本地根植性较弱。生物医药企业创新合作网络更体现出技术驱动的特征,与高校、科研机构的创新合作交流比较频繁;而客户在电子与信息企业的创新过程中越来越重要,与客户的创新合作交流要比生物医药企业更...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李树祥  褚淑贞  杨庆  庄倩  
应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利用江苏省2005—2019年间生物医药产业产学研专利合作数据,分析不同时期产学研专利合作网络的演化特征。结果揭示:在不同阶段,江苏省生物医药产业产学研专利合作网络表现出明显的演化特征,网络规模和网络密度不断增加,同时网络中心势降低,合作子网络增多;高校在其中占有重要地位,围绕高校形成了多个合作子网络,而且有越来越多高校参与产学研专利合作,形成多中心合作网络趋势。因此,提出在江苏省生物医药领域的产学研合作中,需要重视高等院校的作用,同时需要重视发挥科研机构的作用。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汪涛  王璐玮  张晗  
以生物医药技术为例,利用专利数据,建立技术共现网络与创新合作网络,分析2000—2018年中国生物医药技术演化特征、双元创新格局及城市间创新联系,利用层次回归模型探究其双元创新发生机制及路径。结果表明,生物医药细分技术间的可达性逐渐提高,2013年以后技术体系化程度显著提高,技术融合呈现出群落特征;城市渐进式创新与突破式创新存在空间正向关联,但两者具有不同发生机制;城市在创新网络中的中心性地位对知识搜索深度和渐进式创新更重要,而其中介性地位对知识搜索宽度和突破式创新更重要;知识搜索深度更利于渐进式创新,而搜索宽度更利于突破式创新;关系强度在渐进式创新过程中起正向调节作用,在突破式创新过程中起负向调节作用;不同类型城市在网络位置、知识搜索、关系强度方面表现出不同演化规律,使城市在创新路径上产生分化。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周胜男  申俊龙  李洁  
探索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创新组合模式,进一步拓展对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创新组合模式宏微观的系统性研究。运用社会网络理论,基于2013—2021年相关专利合作数据,构建江苏省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创新合作网络,宏观上分析整体网络特征与创新组合模式变化趋势,微观上通过个体中心度分析掌握核心主体。结果发现:江苏省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尚未形成技术创新合作生态系统;创新组合模式由链式化结构向模块化结构再向集群化结构演变,产学研组织创新合作模式是主流力量,高校和科研院所体现出巨大优势,但处于网络中心的多为企业。最后提出了促进江苏省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形成链式、模块化和集群化生态性创新组合模式发展的建议。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高小宁  欧光军  蔡姝莎  卞亚男  
针对湖北省生物医药产业目前整体技术水平不高、竞争力不强的现实,亟需洞悉制约其创新发展的因素,选择适当的产业创新发展路径和相关制度安排。采用二阶段关联数据包络分析法分析湖北省生物医药产业创新效率横向发展水平和纵向发展态势。与世界发达国家及国内发达地区的横向对比发现,湖北省生物医药产业一阶段的研发与二阶段的科技成果转化严重缺乏效率;从自身发展来看,研发的技术效率较高但缺乏规模效率,尤其是科技成果转化阶段,无论是技术效率还是规模效率都不高,这是制约湖北省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关键瓶颈。在此基础上提出提升湖北省生物医药产业创新效率的若干路径及措施建议,供政府决策参考。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叶琴  曾刚  
从知识基础角度出发,以中国的生物医药产业和节能环保产业为案例,比较基于科学知识的解析型产业和基于工程技术知识的合成型产业创新网络结构差异。基于产业合作专利数据和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企业创新调查数据,采用Ucinet、ArcGIS软件,对2004—2006年、2007—2009年、2011—2013年三个阶段,两个产业创新网络群体内外关系、主体合作倾向性、网络空间尺度进行比较。得出结论:解析型产业创新网络呈现强联系稀疏型结构,合作伙伴较少,合作比较集中,合作关系稳定,群体内部形成三元闭包关系,群体之间关系相对封闭;认知邻近和信任是合作的基础,主体倾向与大学和科研院所合作;知识传播可以跨越更远的地理距离,国际合作比例更高。合成型产业创新网络呈现核心—边缘结构,合作伙伴多,合作关系的变动较大,网络稳定性更弱;创新模式是干中学,主体倾向与产业链上下游单位合作;知识传播对地理距离更敏感,邻近城市合作比例高。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彭新艳  谢亮冯  刘鸿渊  
基于石油和铁路两个基础行业的组织间合作专利数据,运用UCINET软件和QAP方法研究,对技术创新合作网络粘性多维认识与作用机理进行研究。结果发现:关系粘性和结构粘性对技术创新合作的发展和绩效提升具有促进作用,价值粘性具有部分调节作用;不同维度的网络粘性对技术创新合作的交互影响呈互补效应。加强技术创新合作网络的粘性管理理应成为国家、行业和企业层面技术创新合作的重要内容,有利于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现。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吕民乐  王丹丹  
在共惠互利的基础上,个人或组织为了获取外部知识提升自身竞争力,会选择与区域外的其他个人或组织进行创新合作,通过创新合作实现知识的流动,从而实现优势互补。文章选择1986~2014年期间我国在美国专利商标局(USPTO)中通过授权的专利数据,以发明人合作创新衡量知识流动,利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对我国省际间知识流动的发展演化进行分析,从网络结构等方面考察省际间知识流动的特征。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省际间知识流动范围逐渐扩大,知识流动强度逐渐加强;知识流动网络结构不合理,星型网络结构和强强联手态势不利于知识资源的合理配置;我国省际间知识流动空间分布不均匀,知识流动强度自东向西呈现递减的态势。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单虹  
技术创新是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也是小微企业确保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并发展的重要战略和战术。文章详细阐述了小微企业进行技术创新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构造了企业之间创新竞争数理模型并分析在不同市场类型中的企业创新竞争特点,得出小微企业应当与其他组织建立协同创新合作关系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胜出。在此基础上提出针对性的建议,企业的协同创新应当长期而固定以提高创新效率,并且维护友好的内外部企业环境以激励更多的创新投入。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刘春丽   臧东宇   陈爽  
[目的/意义]科学、技术、产业之间相互关联,互为促进。特别是在生物医药领域,科学研究与专利技术的紧密关联加速推进了制药产业的创新发展。然而,科学研究、专利技术、药物产品之间如何关联及科学—技术—产业融合主题如何演化尚不明确。[方法/过程]对美国FDA橙皮书官网上的批准药物、药物的关键专利及专利引用的非专利参考文献进行反向引文追踪,从药物—专利—论文引文关系视角分析科学—技术—产业的关联强度与关联速度;基于药物、专利和论文文本建立语料库,利用BERTopic模型进行主题聚类,分析科技产业主题间的关联及其演化。[结果/结论]研究发现,科学关联度与技术关联度均呈逐年上升趋势,而科学—技术的关联速度及技术—产业的关联速度却有逐年下降的趋势;基于科学—技术—产业融合主题及其演化路径,定义6种主题演化模式;在剖析科学—技术—产业发展动力机制基础上,构建科学—技术—产业融合主题发展成熟度的分析框架,发现生物医药领域科学—技术—产业的知识关联与协同驱动可促进科学—技术—产业之间的知识交换,加快新技术的开发和转化,从而推动生物医药产业的创新发展。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苏燕  孙继林  于建荣  徐萍  
指出文献计量作为一种有效的评价手段,在生物医药领域,主要应用于学术期刊评价和科研绩效评价;传统的文献计量评价方法存在一些固有局限性,为此人们已作出许多创新和改进。分析讨论评价学术期刊的新模型和指标——渐进曲线模型和特征因子以及评价科研绩效的两种方法创新——多指标综合分析和基于社会网络的分析,并论述文献计量与经济社会因素的结合使用。从这些新型方法和指标的出现和应用可以看出,文献计量评价的发展呈现出借助数学模型和计算机手段,由单指标向多指标转换,结合复杂的社会网络特征和经济社会因素进行分析的大趋势。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王崇锋  孙靖  
绿色技术创新是绿色发展的重要动力,使用1985—2017年我国绿色技术专利数据,基于创新组织微观视角,运用负二项回归分析方法探究中心度、结构洞与聚集性3类合作网络特征对绿色技术创新的直接影响,以及知识广度、知识深度与知识融合性3类知识基础特征在上述影响中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1)中心度与结构洞对绿色技术创新具有正向影响,聚集性对其具有负向影响;(2)知识广度削弱了中心度与结构洞的正向影响,同时削弱了聚集性的负向影响;知识深度强化了中心度与结构洞的正向影响,削弱了聚集性的负向影响;知识融合性在合作网络特征对不同类型绿色技术专利申请数的影响中具有不同的调节机制。最后,基于合作网络特征与知识基础特征优化视角,为我国企业、高校及科研院所等创新组织进行绿色技术创新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