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190)
- 2023(17113)
- 2022(14887)
- 2021(14064)
- 2020(11982)
- 2019(27264)
- 2018(27200)
- 2017(52388)
- 2016(28396)
- 2015(32200)
- 2014(31621)
- 2013(30645)
- 2012(28294)
- 2011(25318)
- 2010(25389)
- 2009(23071)
- 2008(22431)
- 2007(19928)
- 2006(17226)
- 2005(14704)
- 学科
- 济(112308)
- 经济(112190)
- 管理(85539)
- 业(82231)
- 企(70419)
- 企业(70419)
- 方法(53520)
- 数学(45923)
- 数学方法(45089)
- 农(29322)
- 中国(28912)
- 财(26783)
- 业经(25541)
- 技术(25034)
- 学(24106)
- 理论(21549)
- 地方(21410)
- 贸(20043)
- 贸易(20028)
- 制(19829)
- 农业(19752)
- 易(19436)
- 和(17874)
- 务(17446)
- 财务(17355)
- 财务管理(17314)
- 银(16448)
- 银行(16399)
- 企业财务(16357)
- 划(16159)
- 机构
- 大学(393964)
- 学院(393718)
- 管理(158725)
- 济(153537)
- 经济(150091)
- 理学(137886)
- 理学院(136410)
- 管理学(133572)
- 管理学院(132869)
- 研究(128182)
- 中国(94245)
- 京(83738)
- 科学(80167)
- 财(67821)
- 所(63451)
- 农(62463)
- 业大(59626)
- 中心(59314)
- 研究所(57889)
- 江(57432)
- 财经(54854)
- 北京(52453)
- 范(52302)
- 师范(51808)
- 经(49955)
- 农业(48711)
- 院(47119)
- 州(46732)
- 经济学(44996)
- 技术(44871)
- 基金
- 项目(272587)
- 科学(215170)
- 研究(199389)
- 基金(197024)
- 家(171795)
- 国家(170369)
- 科学基金(147429)
- 社会(124070)
- 社会科(117517)
- 社会科学(117483)
- 省(107723)
- 基金项目(104189)
- 自然(97079)
- 自然科(94950)
- 自然科学(94929)
- 教育(93633)
- 自然科学基金(93207)
- 划(90134)
- 编号(81930)
- 资助(81613)
- 成果(65680)
- 重点(60907)
- 创(59594)
- 部(59575)
- 发(57472)
- 课题(56396)
- 创新(55079)
- 科研(51869)
- 教育部(51303)
- 大学(51218)
- 期刊
- 济(164272)
- 经济(164272)
- 研究(110916)
- 中国(76912)
- 学报(61889)
- 管理(60424)
- 科学(57511)
- 农(56267)
- 财(51804)
- 教育(50765)
- 大学(47732)
- 学学(44643)
- 技术(40153)
- 农业(39355)
- 融(30611)
- 金融(30611)
- 业经(27264)
- 财经(26087)
- 经济研究(26040)
- 经(22390)
- 图书(22244)
- 业(21351)
- 技术经济(21172)
- 科技(21163)
- 问题(20664)
- 版(18570)
- 理论(18383)
- 统计(18303)
- 策(17427)
- 坛(17305)
共检索到57102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党兴华 李莉
本文从知识位势角度出发,在网络环境及企业技术创新合作的背景下,以Nonaka SEC I模型的认识论、本体论为基础,修正与改进SEC I模型,构造知识创造O-KP-PK模型,论述了企业技术创新合作中的知识创造过程。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范道津 郭瑜桥
通过分析Nonaka关于知识的分类研究以及在此基础上的知识创新SECI模式所存在的不足:首先是通过可表性和易表性对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进行区分与实际过程不符;其次是知识创造不一定是一个四阶段依次螺旋上升的过程,指出了Nonaka关于隐性知识与显性知识的分类标准是动态的,模糊的不利于对隐性知识与显性知识的有效区分,因而不利于对知识创造过程的研究。据此提出按是否已表的标准对隐性知识与显性知识进行定义,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了对SECI知识创造机制模型的改进。将融知创新巴和共享转移巴引入SECI知识创造机制模型,多样化
关键词:
知识创造 知识转移 知识分类 SECI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郭艳丽 易树平
基于知识位势理论,以SECI模型的认识论为基础,探讨任务型团队知识创新过程,分析知识广度和知识深度的演变对知识创新影响的机理,构建任务型团队知识创新模式。主要从人的管理和团队创新环境的管理方面,提出了促进任务型团队知识创新持续增长的3种策略。
关键词:
知识位势 任务型团队 知识创新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芮明杰 李鑫 任红波
本文在评价野中郁次郎知识创造模型的基础上 ,引入动态知识价值链 ,提出了高技术企业的知识创新模式 ,并指出了高技术企业知识创新与一般企业的主要差异 ;然后进一步对这一模式运行所需的知识场和知识库进行了描述 ,形成了一个完整的高技术企业知识创新的理论体系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党兴华 李莉 薛伟贤
在单一企业知识创造研究的基础上,通过知识溢出效应与社会资本将单一企业与技术创新合作网络相连接,对网络环境下企业技术创新合作中的知识创造进行描述,改进与拓展了基本的知识创造研究,并建立相应的认知合作知识创造模式。
关键词:
网络环境 技术创新合作 知识创造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杨红娟
基于知识联盟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是当今企业应该树立的崭新理念。从技术创新的定义及发展出发,通过分析企业知识联盟的内涵及形成机理,构建了基于知识联盟的企业技术创新模型,并对模型的构成要素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技术创新 知识联盟 组织学习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赵林海 郑丕谔
通过对企业资源与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关系的辨析,本文认为,知识型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与其获取和开发资源的能力严格相关,通过分析企业在其生命周期内经营的特定资源的种类和数量就可评价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基于资源的知识型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和综合评价模型,并对实例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进行了综合评价。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唐彬 卢艳秋 叶英平
[目的/意义]以平台企业外部知识资源为研究基础,构建大数据能力视角下平台企业知识创造模型。[方法/过程]基于知识主题对平台企业知识进行分类,剖析大数据能力内部层级结构并与知识获取、知识整合、知识试用相匹配构建知识创造模型。[结果/结论]平台企业利用大数据能力完成数据—信息—知识的转化,通过知识筛选与融合实现知识整合,通过知识分析与测评验证知识有效性,从而完成知识创造的整个过程。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范德成 唐小旭
在知识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知识成为企业不可缺少的资源,甚至是比设备、物资更为重要的资源。企业技术创新成功与否主要取决于对相关先进技术和客户需求的把握。在对先进技术知识与客户知识的获取进行描述的基础上,分析产学研结合和客户知识管理在企业技术创新中的作用,构建了知识经济背景下企业技术创新过程模型。
关键词:
产学研结合 客户知识管理 技术创新 模型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董保宝
在对知识管理价值观和价值创造活动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依托动态能力观点,从动态能力与知识管理互动的角度提出知识管理的价值创造模式。依据高科技企业的特点,对运用知识管理构建高科技企业的价值创造模式进行个案分析。最后总结全文,提出本研究的贡献及将来可能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
知识 知识管理 价值创造模式 动态能力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刘景东 党兴华
本文主要研究了在不同知识位势下,内部知识共享和外部市场获取两种知识获取方式对突变创新的影响。根据对西安市高新区103家高技术企业的调查研究,对相关数据进行了回归分析,认为当企业在知识宽度足够"宽"的时候,对突变创新影响大的是企业内部知识共享能力,当企业的知识深度足够"深"的时候,对突变创新影响大的是企业外部知识获取能力。所以本研究对于进行突变创新的企业,在了解自身知识宽度和深度的同时,是加强内部知识共享还是强化从外部获取异质知识提供了相应的理论指导。
关键词:
知识位势 知识获取方式 突变创新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张平 李秀芬
本文利用构造数学模型的方法,研究了企业纵向和横向合作技术创新中的激励问题。认为企业合作目标的不确定性与业绩考核指标是影响企业纵向合作创新激励效果的主要因素;而对于企业横向合作创新的激励问题,应当根据合作双方的技术力量对合作报酬的给付方式进行选择。
关键词:
激励问题 纵向合作创新 横向合作创新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刘智鹏
提高知识产权创造和储备能力是重塑全球生产要素配置格局、赋能价值链技术扩散的原动力。将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建设作为准自然实验,聚焦理论逻辑与经验证据层面,借助双重差分(DID)模型实证分析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建设对企业全球价值链位势攀升的影响效应。结果显示,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建设对企业全球价值链位势攀升具有显著推动效应,且该结论在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仍成立。机制检验结果表明,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建设以技术创新与吸引外商投资为影响路径,驱动企业全球价值链位势攀升。异质性分析结果显示,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建设对非国有企业、高新技术企业与加工贸易类企业全球价值链位势攀升的驱动作用更显著。我国应优化知识产权市场环境,完善现代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建设,加大知识产权监管力度,强化知识产权保护服务基层渗透力度;激发企业技术创新活力,以协同发展赋能企业技术创新,塑造多元主体协同创新格局,发挥数据要素资源优势,推动企业向高附加值产业发展;促进知识产业集聚,畅通知识要素流动,提升产业链外循环水平,“靶向性”制定企业全球价值链地位提升的举措。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李涛 张璋
本文选取资源、经济、国际化作为国家位势的评判维度,创新环境、创新潜力、创新产出作为科技创新能力的构成要素,建立科技创新能力与国家位势关系的结构方程模型,量化分析科技创新的构成要素对国家位势的影响路径,并得到如下结论:1)营造国家创新环境是激发国家创新潜力的重要基础;2)激发国家创新潜力是提升国家创新产出水平的核心环节;3)提升国家创新产出水平是夯实国家位势基础、激发国家位势潜力的重要路径;4)营造国家创新环境与提升国家创新产出水平是协同激发国家位势潜力的有效途径。在以上分析结论的基础上,本文提出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是实现我国迅速崛起的关键路径及其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
科技创新 国家位势 结构方程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梁哨辉
目前,学界对于核心能力和知识管理两者关系的研究,大多数仅仅是逻辑推导,而缺少理论体系的构建和严格的数理证明。本文从核心能力要素—层次模型构建着手,通过对知识管理中组织行为、个人行为与核心能力的相关作用机理进行研究,建立了核心能力—知识管理价值创造机理模型,并从组织行为和个人行为两个方面对该模型进行了数理证明。
关键词:
知识管理 核心能力 模型 证明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