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959)
- 2023(7823)
- 2022(6484)
- 2021(6024)
- 2020(5095)
- 2019(10793)
- 2018(10948)
- 2017(20081)
- 2016(10700)
- 2015(11940)
- 2014(11088)
- 2013(10671)
- 2012(9985)
- 2011(8798)
- 2010(9053)
- 2009(8513)
- 2008(8593)
- 2007(8089)
- 2006(7053)
- 2005(6268)
- 学科
- 业(41595)
- 济(40232)
- 经济(40194)
- 管理(39197)
- 企(35911)
- 企业(35911)
- 技术(19721)
- 方法(17551)
- 数学(14306)
- 数学方法(14095)
- 技术管理(13216)
- 中国(12954)
- 农(11464)
- 业经(10574)
- 财(9893)
- 理论(8750)
- 学(8340)
- 农业(8213)
- 贸(7870)
- 贸易(7862)
- 制(7756)
- 易(7694)
- 务(6650)
- 财务(6633)
- 银(6630)
- 财务管理(6620)
- 银行(6606)
- 划(6598)
- 产业(6382)
- 行(6311)
- 机构
- 学院(150061)
- 大学(149588)
- 济(61989)
- 经济(60770)
- 管理(60212)
- 理学(52175)
- 理学院(51651)
- 管理学(50692)
- 管理学院(50413)
- 研究(47915)
- 中国(36286)
- 京(31431)
- 科学(28859)
- 财(26914)
- 江(23676)
- 所(23484)
- 中心(22243)
- 农(21819)
- 财经(21443)
- 研究所(21125)
- 业大(21021)
- 北京(19492)
- 经(19485)
- 范(19248)
- 师范(19036)
- 经济学(18860)
- 技术(18546)
- 州(18485)
- 院(17503)
- 农业(16949)
- 基金
- 项目(99924)
- 科学(80727)
- 研究(74333)
- 基金(72739)
- 家(63211)
- 国家(62653)
- 科学基金(55111)
- 社会(48957)
- 社会科(46451)
- 社会科学(46440)
- 省(40543)
- 基金项目(38088)
- 教育(35176)
- 自然(34797)
- 自然科(34157)
- 自然科学(34151)
- 自然科学基金(33584)
- 划(33315)
- 编号(29040)
- 资助(28576)
- 创(27712)
- 创新(24793)
- 成果(23170)
- 重点(22547)
- 部(21925)
- 发(21286)
- 课题(20656)
- 国家社会(20546)
- 业(20455)
- 制(19738)
共检索到23055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李定中
先进技术具有比社会平均技术更高的生产率,用于生产时可以代替更多的人类劳动,因此,利用它所生产的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使较少的劳动创造较多的社会价值。但先进技术是技术创新劳动的产物,因此它的上述作用体现着技术创新劳动独特的贡献。技术创新劳动的特点说明它是某种倍加的复杂劳动。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戴为民
在马克思经济理论中,关于剩余价值的来源问题被描述为:剩余价值来源于雇佣工人的剩余劳动。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剩余价值不仅来源于一般意义上的脑力和体力劳动,而且主要来源于劳动者的创新性劳动。为什么说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剩余价值主要来源于创新性劳动呢?首先,在经历了三次科技革命的今天,生产活动呈现出非物质化趋势,主要表现为生产产品的轻型化,生产过程的软件应用程度提高,智力和知识等非物质因素重要性凸现。这种非物质化趋势表明智力和知识、信息等人的因素在生产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宋晓维 傅广华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的内容与形式发生了诸多新变化;尽管科学技术劳动、经营管理劳动和直接操作劳动所组成的总体劳动,在价值创造和实现中发挥着各自独特的作用,但其地位和作用却是不同的;科技劳动和经管劳动在价值创造中发挥着越来越突出的作用。因此,必须结合新的实际,深化对当代社会的劳动及其劳动价值的再认识。
关键词:
劳动价值论 变化 作用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程建华
商品价值创造中的三种劳动是耗费劳动、传导劳动和凝结劳动。耗费劳动是正在进行的劳动,它是价值的源泉,本身并不是价值;传导劳动表现为劳动资料,劳动资料在本期劳动过程中起着把活劳动传导到劳动对象中去的作用;凝结劳动是凝结在劳动对象中的人类一般劳动,即价值实体。劳动对象是耗费劳动是吸收器。耗费劳动与凝结劳动既不同质也不同量,耗费劳动能否成为凝结劳动或在多大量上成为凝结劳动取决于传导劳动的效能和劳动对象对耗费劳动的吸收程度。
关键词:
商品价值 三种劳动 不同作用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陈天培
对管理劳动的价值创造问题的研究,是社会主义条件下对劳动和劳动价值论作深入研究的内容之一。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生产劳动的两层含义的界定中,可推出马克思关于管理劳动也创造价值的结论,以及今天必须充分肯定这一结论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
管理劳动 生产劳动 总体工人 整合性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金国燕
服务劳动是不是生产劳动,它创不创造价值,历来是理论界颇有争议的问题。笔者认为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第三产业在社会中日益占据着重要地位,起着积极作用的今天,对服务劳动的性质及价值创造的问题给予正确、清楚的阐述,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是有意义的。一、服务劳动是生产劳动从历史上看,生产劳动和非生产劳动的划分最初是由魁奈提出的。作为重农学派的代表,从狭隘的观点出发,认为只有农业劳动才是生产劳动,因为创造了纯产品,而工业部门工人的劳动不增加物质的量,只改变物的形式,所以工人劳动是非生产劳动。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蒋殿春 王小霞 李磊
本文通过对引致创新理论的回顾,深入剖析了中国劳动工资上升如何引发企业的技术创新。借助专利申请数据构建的创新水平指标,经验分析发现劳动工资上升确实会刺激制造业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并且这种刺激效应存在异质性:劳动工资上升主要激励企业加大对外观设计的创新力度,对发明创造的影响较小;高技能劳动工资上升对创新的刺激效应更大;劳动密集型、国有控股以及西部地区企业受劳动工资上升的影响更为明显。进一步机制分析表明,劳动工资上升会通过改变利润率促使企业进行技术研发与产品创新。最终,本文也间接证实了劳动工资上升引致劳动节约型技术进步的存在。在中国制造业结构转型的背景下,政府应充分利用政策手段与市场机制的结合来实现企业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转变。
关键词:
劳动工资 引致创新 专利申请 技能工资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孟捷
在传统剩余价值论的架构中,劳动与资本在价值创造中只存在零和关系。本文试图在劳动价值论的前提下,论证劳动与资本在价值创造中可能存在的正和关系。经历了有关资本主义劳动过程的长期争论,多数西方马克思主义者认为,发达资本主义经济中存在着工人技能升级的长期趋势。这一点为我们运用"成正比"理论奠定了经验的前提。劳动生产率与单位时间创造的价值量成正比的理论,在国内已有半个世纪的历史。本文进一步发展了这一理论,将其运用于分析以技术变革和劳动复杂程度提高为基础的价值形成过程,并据以论述了劳动与资本之间的正和关系得以实现的经济条件。这种在不同层面存在的正和关系构成了相对剩余价值规律的抵销因素。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陈享光
随着生产社会化和劳动职能分工的发展 ,智力劳动特别是科学劳动在生产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不仅在财富的生产上是这样 ,而且在价值的创造上也是这样。本文认为 ,随着现代商品经济的发展 ,价值的创造越来越取决于科学劳动的状况。本文提出了科学劳动两重形态的理论 ,阐明了两种形态的科学劳动在价值创造的作用 ,并在此基础上深化了对劳动价值论的认识。
关键词:
智力劳动 科学劳动 价值形成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刘阳
文章以中国31个省份2012—2020年数据为基础,探讨全球价值链嵌入、技术创新与劳动收入分配之间的传导路径。实证结果表明:全球价值链嵌入对劳动收入分配产生负面冲击效应,技术创新可驱使劳动收入分配合理化;技术创新在全球价值链嵌入对劳动收入分配的影响中发挥调节效应,即随着技术创新水平提升,全球价值链嵌入对劳动收入分配的负面影响降低。分区域探讨得知,全球价值链嵌入与技术创新的交互项对东部、中部地区劳动收入分配的影响显著为正,对西部地区劳动收入分配的影响显著为负。进一步拓展分析可知,低附加值产业在全球价值链嵌入对劳动收入分配的影响具有中介作用。根植于此,提出全面深化技术创新,助力收入分配趋向公平化;构建“橄榄型”分配结构,提升劳动收入分配平衡性;重塑西部地区分配体制机制,实现东、西部地区协调分配。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刘阳
文章以中国31个省份2012—2020年数据为基础,探讨全球价值链嵌入、技术创新与劳动收入分配之间的传导路径。实证结果表明:全球价值链嵌入对劳动收入分配产生负面冲击效应,技术创新可驱使劳动收入分配合理化;技术创新在全球价值链嵌入对劳动收入分配的影响中发挥调节效应,即随着技术创新水平提升,全球价值链嵌入对劳动收入分配的负面影响降低。分区域探讨得知,全球价值链嵌入与技术创新的交互项对东部、中部地区劳动收入分配的影响显著为正,对西部地区劳动收入分配的影响显著为负。进一步拓展分析可知,低附加值产业在全球价值链嵌入对劳动收入分配的影响具有中介作用。根植于此,提出全面深化技术创新,助力收入分配趋向公平化;构建“橄榄型”分配结构,提升劳动收入分配平衡性;重塑西部地区分配体制机制,实现东、西部地区协调分配。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党兴华 李莉 薛伟贤
在单一企业知识创造研究的基础上,通过知识溢出效应与社会资本将单一企业与技术创新合作网络相连接,对网络环境下企业技术创新合作中的知识创造进行描述,改进与拓展了基本的知识创造研究,并建立相应的认知合作知识创造模式。
关键词:
网络环境 技术创新合作 知识创造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王春国 陈刚
体面劳动的提出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共鸣,对体面劳动的研究也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本文借鉴自我决定理论,探讨体面劳动感知对员工创造力的影响机制,尤其是研究创新自我效能的中介作用和中国情境下组织文化的调节作用。通过对367名上市公司员工及其直接领导的配对调查,研究发现:(1)体面劳动对员工创造力存在显著的正向预测效果;(2)创新自我效能在体面劳动与员工创造力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3)中国情境下的组织文化显著调节了创新自我效能对体面劳动与员工创造力之间关系的中介作用。其中,外倾型组织文化与团队型组织文化均具有正向调节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李俊
本文从脑力劳动、科学劳动和管理劳动对价值的创造及其分配两个方面深化了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认识。探讨了脑力劳动、科学劳动和管理劳动在知识经济时代创造价值的途径及具体形式 ,针对这三种劳动在社会化大生产中的特性和重要性 ,提出了创新其分配方式的相关设想。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杨太康
高科技条件下创造价值的源泉仍然是劳动者的活劳动,其中,劳动者的知识创新活动是能够更有效地进行价值创造的活劳动,它在创造价值的活劳动中居于主体地位。因此,知识经济时代的价值分配应以劳动者的知识创新活动为中心,建立符合知识经济时代的价值分配导向体系。
关键词:
知识创新活动 价值创造 价值分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