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2564)
2023(17391)
2022(15041)
2021(13876)
2020(11788)
2019(26373)
2018(26146)
2017(49566)
2016(27313)
2015(30629)
2014(29873)
2013(29301)
2012(26684)
2011(24132)
2010(23996)
2009(22076)
2008(21630)
2007(18975)
2006(16685)
2005(14625)
作者
(79975)
(66575)
(66287)
(62774)
(42335)
(32089)
(29807)
(26054)
(25250)
(23731)
(22592)
(22542)
(21362)
(20944)
(20535)
(20441)
(20108)
(19881)
(19133)
(19125)
(16796)
(16304)
(16081)
(15140)
(14920)
(14861)
(14819)
(14625)
(13405)
(13221)
学科
(101483)
经济(101344)
管理(84184)
(80610)
(68673)
企业(68673)
方法(46615)
数学(39787)
数学方法(39326)
(28970)
(27800)
中国(27502)
业经(24778)
技术(23674)
(23537)
(22873)
地方(19330)
(18999)
贸易(18988)
农业(18686)
理论(18538)
(18452)
(18209)
财务(18130)
财务管理(18098)
企业财务(17171)
(16886)
银行(16806)
环境(16567)
(16274)
机构
大学(384751)
学院(382804)
管理(150298)
(148960)
经济(145717)
理学(130629)
理学院(129150)
研究(128566)
管理学(126886)
管理学院(126192)
中国(93716)
科学(82243)
(81942)
(69177)
(68556)
(65176)
业大(62438)
研究所(59621)
中心(57805)
(56521)
财经(55158)
农业(54125)
北京(51222)
(50218)
(49256)
师范(48636)
(46544)
(45042)
经济学(44678)
技术(42843)
基金
项目(267800)
科学(209773)
基金(193367)
研究(191571)
(171162)
国家(169739)
科学基金(144859)
社会(120347)
社会科(114084)
社会科学(114054)
(106147)
基金项目(103159)
自然(95749)
自然科(93518)
自然科学(93491)
自然科学基金(91848)
(89390)
教育(88489)
资助(78528)
编号(76805)
成果(61574)
重点(60467)
(59289)
(58182)
(56387)
创新(54840)
课题(53621)
科研(51225)
(49946)
计划(49746)
期刊
(160081)
经济(160081)
研究(109740)
中国(76958)
学报(68140)
(61480)
科学(60029)
管理(56170)
(53316)
大学(50985)
学学(48191)
教育(45305)
农业(42208)
技术(34311)
(31085)
金融(31085)
财经(26994)
业经(26310)
经济研究(25781)
(23114)
(22602)
科技(21876)
问题(20523)
(19289)
技术经济(19258)
图书(18774)
业大(18314)
理论(17669)
现代(16603)
商业(16315)
共检索到55567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王佳  张林  
技术创新是现代企业前进发展的助力,可持续的技术创新能力已经成为现代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如何在不确定的市场竞争环境、金融环境、政府政策导向等条件下,仍然保持较好的技术创新能力是满足企业未来发展的关键,也体现出企业面对不确定条件下的适应能力即技术创新动态能力水平的高低。因此针对技术创新动态能力的形成机制与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并分析其内在作用机理,提出相应的建议,能够帮助企业在复杂多变的内外部环境中,保持持续的技术创新能力,为企业带来稳定的创新收益。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王佳  张林  
技术创新是现代企业前进发展的助力,可持续的技术创新能力已经成为现代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如何在不确定的市场竞争环境、金融环境、政府政策导向等条件下,仍然保持较好的技术创新能力是满足企业未来发展的关键,也体现出企业面对不确定条件下的适应能力即技术创新动态能力水平的高低。因此针对技术创新动态能力的形成机制与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并分析其内在作用机理,提出相应的建议,能够帮助企业在复杂多变的内外部环境中,保持持续的技术创新能力,为企业带来稳定的创新收益。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田刚  卢尚坤  
技术创新能力是林业产业规模延伸、林业产业特色强化、林业产业发展效能提升的重要保障。文章构建了林业产业技术创新能力影响因素的理论模型,并通过结构方程模型搜寻林业产业技术创新能力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林业产业规模与林业产业环境因素将对林业产业技术创新能力具有间接驱动作用;林业产业技术创新研发能力、技术创新产出能力、技术管理能力对林业产业技术创新能力具有显著正向影响。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刘子安  陈建勋  
本文从高层领导者的魅力型领导行为这一角度出发,探讨了其对自主技术创新的影响关系及其机制,并分析了在不同情境条件下其影响程度的差异和变化。在理论推演和实证检验的基础上,本文发现:高层领导者的魅力型领导行为对企业的自主技术创新具有正向影响作用,探索式组织学习在其中承担部分中介的作用。在考虑到企业所处的外部环境动态性和下属传统性程度的差异后发现,动态性程度高的外部环境能够促进高层领导者的魅力型领导行为对自主技术创新的正向影响程度,而传统性程度高的下属则会削弱高层领导者的魅力型领导行为对自主技术创新的正向影响程度,即环境动态性在其中起着正向调节效应,而下属传统性则起着反向调节作用。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千慧雄  
金融部门对实体经济技术创新存在着主体功能和攫取两个方向的双重作用。主体功能作用通过甄别机制、监督机制、风险分散机制、人力资本积累机制等促进技术创新;攫取则是金融部门瓜分实体经济发展成果的过程,这对技术创新将会产生一定的阻碍作用。文章通过对中国省域数据的实证分析发现:金融资源动员能力和配置能力主要体现了金融的主体功能能力,金融机构的微观盈利能力则体现了金融部门的攫取能力;金融资源动员能力的提高会增强金融系统对高风险创新活动的包容性,金融机构攫取能力的提高对低端创新活动的抑制作用更显著,金融资源配置能力的提高则会使金融系统倾向于支持低风险技术创新。另外,东部地区虽然有充足的金融资源,但金融部门市场势力也更强大,对实体经济的攫取能力也更强;中西部地区则由于金融资源稀缺,金融基础设施薄弱,金融主体功能能力仍处在边际报酬递增的阶段。因此,中西部地区的金融体系建设应着重金融基础设施投资,提高金融系统的主体功能能力;东部地区则应强调市场改革,适当削弱金融机构的市场势力,抑制其攫取能力。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苏志文  吴先明  
以两家中国企业通过跨国并购成功实现技术创新的典型事件作为案例,运用多案例研究方法,探究了基于并购的动态能力在创造性资产寻求型跨国并购过程中对企业技术创新的作用,建立了基于并购的动态能力对企业技术创新的作用机制模型。研究结果显示:并购选择能力通过驱动跨国并购的开展而构建技术创新的起点;并购识别能力通过识别技术资产并促进并购实施而奠定技术创新的基础;并购重构能力通过重构创造性资产而保障技术创新目标的实现。指出:基于并购的动态能力从3个维度作用于跨国并购的全过程,而目标企业的创造性资产是基于并购的动态能力对企业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郑霞  
高技术企业技术创新在建设创新国家的进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通过对高技术企业管理人员进行调查访问并结合已有研究文献,笔者建立了高技术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影响因素指标体系,并采用因子分析和结构方程理论,构建了结构方程模型(SEM)。实证分析表明:R&D投入、组织能力、制造水平、决策能力和营销能力对高技术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影响均显著,且相关系数依次减小。高技术企业只有根据本企业的薄弱环节加强相关投入,才能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保持永久的生命力。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余秀江  胡冬生  何新闻  王宣喻  
运用SVAR技术建立SVAR⑶模型,探讨我国技术创新、R&D、科研人员和"市场换技术"制度之间的短期与长期关系。研究发现:除了R&D、科研人员之外,"FDI制度"是影响我国技术创新的另一个重要资源。短期内"FDI制度"通过市场替代机制改变了R&D、科研人员投入的激励机制,导致部分内资企业偏好引进技术的短期行为,抑制了自主创新,但长期内"FDI制度"带来的外资竞争和技术外溢效应促进了技术创新;技术创新与R&D两者互为因果、自我加强,科研成果对科研人员的反向激励和拉动作用不明显,"FDI制度"促进了R&D投入;技术创新的规模报酬递减,R&D是技术创新持续增长的主要保障。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李煜华  荣爽  胡兴宾  
本文在分析汽车产业技术创新能力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构建汽车产业技术创新能力影响因素的系统动力学模型并进行模拟仿真,对影响汽车产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各因素及其关系进行系统分析。仿真结果表明:增加要素的投入,尤其是增加企业家因素、产学研合作强度及外商投资力度对自主品牌汽车销量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增加企业R&D和人力资源的投入不能给新产品销量带来显著影响;政府的支持有时会增加企业的创新成本。研究结果可为汽车产业进行技术创新提供决策依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单婷婷  史安娜  
文章对影响产业集群技术创新能力的因素的研究运用了面板数据模型。首先对影响集群企业创新能力的企业微观层面因素,集群中观层面因素,区域宏观层面因素进行分析,对他们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梳理,得出了假设。然后对这些影响因素进行选择可操作性的量化定义指标,梳理出了模型的自变量和因变量,最终确定计量模型。最后设计了三种方案对三个层面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李煜华  荣爽  胡兴宾  
本文在分析汽车产业技术创新能力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构建汽车产业技术创新能力影响因素的系统动力学模型并进行模拟仿真,对影响汽车产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各因素及其关系进行系统分析。仿真结果表明:增加要素的投入,尤其是增加企业家因素、产学研合作强度及外商投资力度对自主品牌汽车销量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增加企业R&D和人力资源的投入不能给新产品销量带来显著影响;政府的支持有时会增加企业的创新成本。研究结果可为汽车产业进行技术创新提供决策依据。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张美云  宋宇  
中国于2010年成为上中等收入国家,目前正处于迈向高收入行列的关键时期。技术创新能力是促进经济增长的核心驱动力,探究中国提升技术创新能力的努力方向极具现实意义。本文采用系统GMM一步法等方法比较中国与三类高收入国家(地区)技术创新能力的影响因素,实证研究表明:对中国及三类高收入国家(地区)技术创新能力均发挥正向作用的变量是研发支出、金融支持水平和技术创新能力滞后一期,均产生负向作用的变量是人力资本和制度;对三类高收入国家(地区)技术创新能力均发挥正向作用对中国却产生负向作用的变量是物质资本。研究结论对中国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张美云  宋宇  
中国于2010年成为上中等收入国家,目前正处于迈向高收入行列的关键时期。技术创新能力是促进经济增长的核心驱动力,探究中国提升技术创新能力的努力方向极具现实意义。本文采用系统GMM一步法等方法比较中国与三类高收入国家(地区)技术创新能力的影响因素,实证研究表明:对中国及三类高收入国家(地区)技术创新能力均发挥正向作用的变量是研发支出、金融支持水平和技术创新能力滞后一期,均产生负向作用的变量是人力资本和制度;对三类高收入国家(地区)技术创新能力均发挥正向作用对中国却产生负向作用的变量是物质资本。研究结论对中国提升技术创新能力具有重要启示。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马山水  
激励是为了创新,没有激励就谈不上创新,没有创新的激励机制就会阻碍创新,只有对激励机制进行创新,才能在制度上最终解决企业发展的根本动力。这既是对浙江省民营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激励机制运行的总结,也是促进其进一步发展而要解决的带有根本性的问题。激励的机制形式多种多样,归纳起来主要有薪酬奖金激励、福利激励、产权激励、晋升激励、知识激励、情感激励、危机激励等,企业究竟采取何种激励机制,以及各种方式如何整合,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不同因素在不同条件下对企业激励机制设计的影响程度不一,也是企业在实践中难以把握的。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高良谋  李宇  
本文以定向性技术创新和非定向性技术创新为核心概念,对企业规模与技术创新倒U关系的形成机制和演进特征进行解说和动态拓展。研究发现,组织惯性是大企业锁定现有技术轨道实现定向性技术创新的主要因素,竞争性市场是小企业突破现有技术范式实现非定向性技术创新的主要动因,倒U关系的形成是组织变量与市场力量对不同规模企业技术创新选择性作用的结果。基于分区处理的多周期倒U关系动态模型解释了大、小企业相互转化过程中企业规模与技术创新的动态连续关系,为大、小企业共存以保持产业技术创新活力提供了理论依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