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935)
2023(16538)
2022(13910)
2021(12932)
2020(11022)
2019(24806)
2018(24976)
2017(48024)
2016(26245)
2015(29711)
2014(29826)
2013(29542)
2012(27559)
2011(24818)
2010(25548)
2009(24248)
2008(24618)
2007(22945)
2006(20380)
2005(18851)
作者
(76747)
(64186)
(63839)
(61014)
(40946)
(30528)
(29143)
(24886)
(24009)
(23311)
(21824)
(21487)
(20738)
(20615)
(19886)
(19679)
(19328)
(18930)
(18677)
(18503)
(16157)
(15821)
(15551)
(14646)
(14591)
(14352)
(14316)
(14264)
(12928)
(12869)
学科
(110073)
经济(109913)
(100945)
管理(94187)
(89147)
企业(89147)
方法(47309)
数学(37429)
(37396)
数学方法(37099)
(35036)
业经(33230)
中国(30889)
(28839)
(25004)
财务(24958)
财务管理(24900)
技术(24802)
农业(23739)
企业财务(23564)
(21468)
贸易(21448)
(20865)
理论(20715)
(20036)
银行(19992)
地方(19769)
(19757)
(19687)
(19102)
机构
学院(386031)
大学(382008)
(161817)
经济(158328)
管理(150393)
理学(127342)
理学院(126004)
研究(125202)
管理学(124157)
管理学院(123420)
中国(100521)
(81727)
(81335)
科学(73463)
(64215)
(63937)
(62719)
财经(62670)
中心(58239)
研究所(56607)
(56454)
业大(53953)
北京(51875)
农业(50153)
(49391)
经济学(48852)
(47149)
师范(46687)
财经大学(45740)
(44760)
基金
项目(238014)
科学(187617)
研究(179337)
基金(170682)
(146672)
国家(145319)
科学基金(125284)
社会(113432)
社会科(107400)
社会科学(107372)
(95240)
基金项目(90039)
教育(82705)
自然(78766)
(78169)
自然科(76907)
自然科学(76885)
自然科学基金(75585)
编号(73969)
资助(69092)
成果(60793)
(54401)
重点(53397)
(53137)
(51672)
课题(51397)
创新(50092)
(48498)
(47568)
国家社会(46285)
期刊
(190849)
经济(190849)
研究(119054)
中国(84445)
(68781)
管理(62489)
(60057)
学报(54621)
科学(51702)
教育(44099)
大学(42307)
(40365)
金融(40365)
农业(40302)
学学(39636)
技术(37943)
业经(32760)
财经(32203)
经济研究(29499)
(27809)
问题(25037)
(23964)
技术经济(22491)
(20896)
商业(19099)
财会(18944)
现代(18724)
理论(18646)
科技(18624)
(17773)
共检索到60468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王章豹  李垒  
技术创新是产业核心竞争力的来源,是推动制造业发展的内在动力。本文以相关产业竞争力理论和技术创新理论为基础,从成本、质量、效率、规模、结构等7个方面剖析了技术创新对于提升我国制造业产业竞争力的作用机制,并指出只有依靠自主技术创新,才能实现我国从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的跨越。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保永文  马颖  
引入包含国内自主研发和国外技术引进的生产率函数,分析技术创新影响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机制,并利用2003~2010年中国制造业的行业面板数据,对异质创新成果对中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影响、产业异质性及其作用机制进行经验分析。结果表明:以专利申请量度量的技术创新显著提升了中国制造业的整体国际竞争力,对资本密集型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提升效果显著大于劳动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业;技术含量较高的发明专利显著提升了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但对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影响不显著;技术含量较低的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专利显著提高了劳动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但对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影响不显著;技术创新主要通过产品差异化机制提升我国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由成本费用下降带来的成本竞争机制无显著作用。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付书科  陈梓清  鲁庭婷  邓倩逸  
本文运用计量经济模型对RCA指数(衡量出口竞争力的指标)以及技术创新的投入与产出、单位劳动成本(ULC)以及外商直接投资(FDI)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研发经费占销售额的比率、专利的申请受理数以及外商直接投资均与制造业的竞争力呈正相关关系,单位劳动成本与其呈负相关关系,且国家出台的关于技术创新的相关政策对中国制造业竞争力的影响也是显著的。基于以上结论,文章提出三点建议:增加R&D投入,加强专利保护;加强国家政策扶持,引导企业良性发展;引导外商投资方向,提高劳工工资水平。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付书科  陈梓清  鲁庭婷  邓倩逸  
本文运用计量经济模型对RCA指数(衡量出口竞争力的指标)以及技术创新的投入与产出、单位劳动成本(ULC)以及外商直接投资(FDI)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研发经费占销售额的比率、专利的申请受理数以及外商直接投资均与制造业的竞争力呈正相关关系,单位劳动成本与其呈负相关关系,且国家出台的关于技术创新的相关政策对中国制造业竞争力的影响也是显著的。基于以上结论,文章提出三点建议:增加R&D投入,加强专利保护;加强国家政策扶持,引导企业良性发展;引导外商投资方向,提高劳工工资水平。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于明远  
本文利用2000—2012年11个行业面板数据,对中国制造业技术创新与其国际竞争力进行实证分析。从制造业技术创新能力体系来看,创新投入能力、创新产出能力、引进与吸收消化再创新能力的提高均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中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而适应创新竞争市场变化能力的效果不明显。从制造业技术创新支撑体系来看,政府和金融机构分别给予资金支持制造业进行技术创新时,对制造业国际竞争力提高具有促进作用,而同时给予支持时则存在着协调方面的问题。另外,制造业行业规模的扩大和市场的对外开放均有利于中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提高,而来自发达国家的R&D外溢当期效果不明显。不同技术水平行业通过加强技术创新对其产品国际竞争力的带...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黄训江  
激烈的市场竞争促进了我国通信设备制造业的迅速发展,持续提升其国际市场竞争能力。基于1998-2009年间10090个通信设备制造企业微观数据,分别从营销投入、市场盈利、市场份额、市场空间四个维度探究竞争强度对我国通信设备制造业创新绩效的影响作用关系。结果表明:(1)竞争强度与我国通信设备制造企业的创新绩效呈现倒U型关系,但受规模经济、创新租金等众多因素影响,在表征竞争强度的四个维度中,只有市场份额维度表现最为有效和一致;(2)不同细分行业的竞争强度不同,其中通信交换设备制造业的过度集中已对创新绩效产生负向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黄训江  
激烈的市场竞争促进了我国通信设备制造业的迅速发展,持续提升其国际市场竞争能力。基于1998-2009年间10090个通信设备制造企业微观数据,分别从营销投入、市场盈利、市场份额、市场空间四个维度探究竞争强度对我国通信设备制造业创新绩效的影响作用关系。结果表明:(1)竞争强度与我国通信设备制造企业的创新绩效呈现倒U型关系,但受规模经济、创新租金等众多因素影响,在表征竞争强度的四个维度中,只有市场份额维度表现最为有效和一致;(2)不同细分行业的竞争强度不同,其中通信交换设备制造业的过度集中已对创新绩效产生负向影响作用,与此相反,通信传输设备制造业连续下降且已过低的行业集中度也对创新绩效产生了负向影响作用;(3)我国通信设备制造企业营销投入相对不足;(4)市场空间维度对创新绩效影响作用复杂,在有新产品产出的样本中,市场空间对创新绩效产生倒N型影响作用。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黄训江  
激烈的市场竞争促进了我国通信设备制造业的迅速发展,持续提升其国际市场竞争能力。基于1998-2009年间10090个通信设备制造企业微观数据,分别从营销投入、市场盈利、市场份额、市场空间四个维度探究竞争强度对我国通信设备制造业创新绩效的影响作用关系。结果表明:(1)竞争强度与我国通信设备制造企业的创新绩效呈现倒U型关系,但受规模经济、创新租金等众多因素影响,在表征竞争强度的四个维度中,只有市场份额维度表现最为有效和一致;(2)不同细分行业的竞争强度不同,其中通信交换设备制造业的过度集中已对创新绩效产生负向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安   李士梅   尹逊之  
数字经济背景下,选择适宜的创新模式,与数字化转型有效协同,是发展中经济体参与国际分工并获得竞争优势的关键。基于2005—2018年中国16类制造业投入产出、进出口贸易等数据,实证检验了技术创新对中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影响以及数字化投入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自主创新对中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产生了显著的正向影响,而模仿创新对中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产生了显著的负向影响。数字化投入显著抑制了自主创新对中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积极影响,即在自主创新领域表现出“数字化创新悖论”;同时,数字化投入也抑制了模仿创新对中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消极影响,但作用并不显著。进一步分析发现,计算机、电子和光学设备数字化投入以及电信数字化投入的调节效应与全样本的回归结果基本一致,IT和其他信息服务数字化投入反而会强化模仿创新的消极影响。因此,数字经济时代,在不断提高制造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同时,要格外注重增强数字经济与技术创新的契合度,快速提升中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实现行业高质量发展。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杨仁发  汪青青  
理论分析与实证检验生产性服务投入及其基于技术创新对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影响机理。研究发现:生产性服务投入能够显著促进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提高,但存在行业差异性;生产性服务投入对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影响存在基于技术创新的中介效应,也存在行业差异性;基于生产性服务投入的异质性,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投入服务化、金融业保险投入服务化、科学技术投入服务化均能通过技术创新提高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
[期刊] 国际商务研究  [作者] 申君歌  彭书舟  
本文将出口质量指数纳入制造业出口竞争力的评价指标体系,基于中国海关数据库,利用熵权法估算了中国制造业细分行业的出口竞争力,并利用中国2000~2013年制造业行业面板数据研究了技术创新对中国制造业出口竞争力的影响,着重分析了其影响渠道。研究发现,在控制内生性和其他因素的影响后,技术创新对中国制造业出口竞争力有显著正向影响,进一步研究发现,技术创新通过行业生产效率和出口多样化影响出口竞争力提升。区分技术创新投入和产出后发现,行业技术创新产出对出口竞争力的影响依然显著。另外,动态模型的估计是最有效率的。区分不同类型的行业后发现,重型制造业、同质性制造业以及中等技术类型行业的技术创新显著促进行业出口竞争力提升。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杜传忠  孙兴隆  
基础研究是科技创新的源头,是提升科技创新能力的基础。基础研究对制造业特别是高技术制造业竞争力具有重要影响,这种影响主要是通过技术水平提升和技术结构改善两条路径实现的。本文基于1998—2019年我国省级面板数据,对基础研究影响高技术制造业竞争力的机制与效应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在全国层面,无论是短期还是长期,基础研究都能明显提升高技术制造业竞争力,且时期越长,作用效果越显著。在区域层面,东部地区的基础研究对提升高技术制造业竞争力的作用较显著;中部地区的基础研究在长期对高技术制造业竞争力的影响显著,在短期内作用效果不明显;中西部地区大部分省份因尚未跨越经济发展水平门槛和基础研究强度门槛,产业的技术进步更多依赖于技术引进而非基础研究。总体上看,基础研究对高技术制造业竞争力的提升效应需要一定条件,主要包括经济发展达到一定水平,且研发投入需要达到一定强度等。以上研究结论对加强我国基础研究能力、提升我国制造业竞争力具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张万强  张辉  温晓丽  
财政政策能够从知识技术、生产要素、价值链、企业和产业等方面相互作用,带来耦合效应,提升装备制造业竞争力。从经验分析来看,财政政策的杠杆作用要大于挤出效应,财政研发投入对企业的研发投入增长起显著的带动作用。财政政策提升装备制造业市场竞争力的作用路径体现在提升增强创新能力、完善空间布局、建设公共服务平台、提升产业组织结构、促进企业人才引进、促进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等方面。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马柯航  
装备制造业是为国民经济发展和国防建设提供技术装备的支柱性产业,它的发展和强大将会使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竞争优势明显增强。以山西为例,通过对山西装备制造业发展面临的机遇和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问题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指出创新是提升山西装备制造业竞争力的有力法宝,并且从创新战略、创新思维和创新路径上提出相应的建议。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朱建民  丁莹莹  
在知识经济与创新生态系统的双重作用下催生了知识管理新范式,它对"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有效实施及装备制造业竞争力的提升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目前,我国装备制造业大而不强,有必要通过加强知识管理提升竞争力。但我国装备制造业实施知识管理存在隐性知识不易传播、知识管理评估困难、缺乏协同效应、未正确认识互联网与装备制造业融合发展的关系等问题。应采取完善动力机制,重视隐性知识,弘扬工匠精神;对企业实施分布式知识管理模式;建立共享知识库,完善政产学研用知识管理体系;综合使用数字和模拟技术,重视以人为本的知识管理等措施提升装备制造业竞争力。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