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3229)
- 2023(18670)
- 2022(16125)
- 2021(15158)
- 2020(12596)
- 2019(28950)
- 2018(28640)
- 2017(54539)
- 2016(29610)
- 2015(33248)
- 2014(32707)
- 2013(31690)
- 2012(28872)
- 2011(25911)
- 2010(25825)
- 2009(23178)
- 2008(22576)
- 2007(19951)
- 2006(17233)
- 2005(14946)
- 学科
- 济(112671)
- 经济(112542)
- 管理(88573)
- 业(84671)
- 企(72746)
- 企业(72746)
- 方法(52538)
- 数学(44265)
- 数学方法(43593)
- 农(30360)
- 中国(29726)
- 财(29452)
- 业经(27554)
- 学(24960)
- 技术(24471)
- 理论(23099)
- 地方(21816)
- 制(20886)
- 农业(20688)
- 贸(20368)
- 贸易(20353)
- 易(19781)
- 务(19302)
- 财务(19212)
- 财务管理(19167)
- 和(18869)
- 企业财务(18131)
- 银(17318)
- 银行(17259)
- 环境(17163)
- 机构
- 大学(408032)
- 学院(407440)
- 管理(162475)
- 济(157186)
- 经济(153564)
- 理学(140909)
- 理学院(139384)
- 管理学(136737)
- 管理学院(135984)
- 研究(129506)
- 中国(96836)
- 京(86226)
- 科学(81075)
- 财(72374)
- 所(63470)
- 农(62116)
- 中心(60169)
- 江(59971)
- 业大(59873)
- 财经(58339)
- 研究所(57804)
- 范(55216)
- 师范(54683)
- 北京(53901)
- 经(53180)
- 州(49059)
- 农业(48510)
- 院(47778)
- 经济学(47279)
- 技术(45779)
- 基金
- 项目(281200)
- 科学(221636)
- 研究(208154)
- 基金(202599)
- 家(176023)
- 国家(174521)
- 科学基金(151153)
- 社会(129920)
- 社会科(122991)
- 社会科学(122961)
- 省(111347)
- 基金项目(107238)
- 自然(98201)
- 教育(97476)
- 自然科(95943)
- 自然科学(95922)
- 自然科学基金(94178)
- 划(92932)
- 编号(85998)
- 资助(82842)
- 成果(69325)
- 重点(62906)
- 部(61529)
- 创(61335)
- 发(59388)
- 课题(59364)
- 创新(56704)
- 科研(53506)
- 大学(53333)
- 项目编号(53285)
- 期刊
- 济(169799)
- 经济(169799)
- 研究(115978)
- 中国(80310)
- 学报(63330)
- 管理(60709)
- 科学(57937)
- 财(56423)
- 农(55890)
- 教育(53547)
- 大学(48545)
- 学学(45057)
- 技术(39768)
- 农业(39121)
- 融(31794)
- 金融(31794)
- 业经(29038)
- 财经(27773)
- 经济研究(26808)
- 图书(25096)
- 经(23851)
- 问题(21630)
- 科技(21078)
- 业(20954)
- 技术经济(20462)
- 版(19104)
- 理论(19041)
- 现代(18062)
- 商业(17937)
- 坛(17657)
共检索到59078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赵丰义 唐晓华
持续的组织绩效根源于短期绩效和长期适应性之间的平衡,从而根源于探索与利用之间的协同。本文首先运用理论并借助于数理模型,分析了探索与利用跨期耦合支持持续组织绩效的机理。然后,以实现探索与利用跨期耦合为视角,将网络结构分为紧密性和稀疏性两种类型,运用理论模型分析表明,紧密网络促进利用性创新却抑制探索性创新,而稀疏网络促进探索性创新却抑制利用性创新。在此基础上,结合国际典型企业实践提出了实现紧密性与稀疏性耦合的静态式和演化式二元网络结构,并分析了二元网络通过支持技术演进、市场演进和组织演进而实现探索与利用跨期耦合的机理。以丰田汽车全球复合型二元网络成功实践为例,示范和验证了二元网络的形成机制、结构特...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张首魁 党兴华
从合作结点间关系结构与关系质量出发,构建了基于耦合关系的技术创新网络组织绩效分析模型。在对技术创新网络的组织特性以及合作技术创新活动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采用松散的耦合结构、紧密的耦合政策,有利于技术创新网络组织的绩效。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陈海峰 李杰
利用对327家高技术制造企业开展深度访谈和问卷调查的数据,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对组织间关系网络属性对二元式创新的影响进行了实证研究,并考虑了探索式学习的中介作用。结果表明:组织间关系网络的中心度和网络规模对突破式创新和渐进式创新均存在显著影响,但是网络联结强度对渐进式创新的影响显著,而对突破式创新的影响不显著;探索式学习仅在网络中心度与渐进式创新、网络规模与突破式创新之间发挥显著的中介作用。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喻登科 严红玲
以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为样本,对其30年发展历程进行案例分析,探索其知识驱动的技术创新模式和性格主导的商业模式创新两种创新模式,并归纳华为公司整合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而形成的二元耦合创新成长路径。研究发现:华为发展史分为创业期、国内发展期和全球布局期3个阶段,对应这3个时期,从知识与性格驱动视角,认为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包括3种模式;而华为公司创新成长依赖于其在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两方面的耦合协同机制;由知识驱动的技术创新提升其核心竞争力,由性格主导的商业模式创新谋求差异化竞争优势,最终相互支撑形成华为的持续竞争优势。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姚艳虹 谢敏 葛哲宇
文章基于资源基础观,以我国171家企业专利数据为样本,探索知识域耦合对企业二元创新的作用并引入知识惯性与政府创新政策情境变量加以研究。知识域耦合与企业二元创新战略存在适配关系:互补性知识域耦合正向影响企业二元创新,尤其是探索式创新;替代性知识域耦合正向影响利用式创新,对探索式创新无显著影响。政府创新政策支持正向调节知识域耦合与企业创新的关系,且政府税收优于政府补贴。知识惯性在知识域耦合与企业创新间存在负向调节作用。研究结果为企业创新战略制定及知识管理决策提供理论依据,为解释企业二元创新差异提供了新视角。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许慧敏 辛冲 周宇姼
基于对327家高技术制造企业的深度访谈和问卷调查,运用结构方程模型方法,实证分析了组织间关系网络对二元创新(突破式创新和渐进式创新)的影响机理以及利用式学习在其中的中介效应。结果表明:组织间关系网络对二元创新具有部分显著的、正向的、直接的影响,其中网络中心度和网络规模对二元创新具有显著的、正向的、直接的影响,网络联结强度仅对渐进式创新具有显著的、正向的、直接的影响,而利用式学习在组织间关系网络与渐进式创新之间发挥中介效应。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张首魁 党兴华 李莉
将技术创新网络看成是由模块化结点形成的复杂网络组织,网络结点模块的双重性特征,使得合作创新网络的整体性和模块结点的独立性之间的矛盾需要协调,超越了传统的组织理论。Weick等的松散耦合理论为我们理解这一问题提供了新的视角。通过对技术创新网络及其结点模块特征的分析,从网络整体性与模块独立性两个维度出发,构建了松散耦合理论映像的N-M(Network-Modularity)矩阵,提出了技术创新网络是一个松散耦合系统的观点,并对技术创新网络的松散组织结构与弱耦合关系强度及耦合过程进行了讨论。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孙亚南 张桂文 刘帅
技术创新能够提升产业结构,提高经济运行效率,促进经济转型。本文从二元经济结构的视角考察韩国技术创新的发展历程,结果发现韩国二元经济转型历程与技术创新的发展历程在时间上存在契合性。深入研究韩国技术创新的经验,可以为促进我国二元经济转型提供借鉴:注重技术模仿与技术创新相融合;注重制度创新对技术创新的重要作用;注重产学研有机结合,以及对技术创新人才的培养与开发。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熊立 赵建彬 谢奉军
基于情境二元性理论、创新理论和动态能力理论,深入探讨了二元文化、突破式和渐进式技术创新与企业转型升级的内生关系,构建了一个全新的企业转型升级微观实现机制。应用SPSS和AMOS统计软件以及回归分析、交叉乘积等方法,对217家江西传统制造业研发团队问卷调查数据进行分析,发现二元文化对突破式和渐进式技术创新均有正向影响,并通过二元技术创新的中介作用推动企业转型升级。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党兴华 张首魁
将技术创新网络中的结点企业看做模块化组织,研究它们之间的关系具有现实意义。网络化合作创新的特点要求结点间采用松散的耦合关系。结合价值网络的分析方法,将模块化组织之间耦合的要素分为依赖要素、联系要素和激励要素,建立了技术创新网络结点组织间的三要素(DCS)耦合模型,应用DCS耦合模型研究了核心模块协调型和分散型网络结点组织间的耦合关系,从理论上界定了控制耦合、信息耦合和关系耦合三种耦合方式,为创新网络的有效运作提供了参考。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姚艳虹 陈彦文 周惠平
以2005-2015年我国电子信息企业技术专利面板数据为研究样本,采用负二项回归模型,探讨了企业技术生态位对二元式创新绩效的影响,并分析了中心度对两者关系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技术生态位宽度对探索式创新绩效和利用式创新绩效存在显著正向影响;技术生态位重叠度与利用式创新绩效呈倒U型关系;网络中心度正向调节技术生态位宽度与二元式创新的关系,负向调节技术生态位重叠度与利用式创新的关系。研究结论可为企业改善技术生态位及构建网络资源优势提供理论依据。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杨国忠 刘聪敏
力图放宽模型的假设,考虑创新技术市场间的非独立性、扩散过程中潜在采用—等待采用—已采用三阶段中时间延迟性,建立三阶段的二元技术创新扩散模型,并用系统动力学进行模拟仿真研究。仿真结果表明该模型比较符合实际,可为多元技术创新扩散的理论研究和实际实施提供理论指导。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刘帅 张桂文 孙亚南
二元经济转型中,发展中国家普遍面临着就业压力过大,资源短缺,环境约束等问题。技术创新可以使工业和农业两部门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有助于解决经济发展中的就业压力及资源环境约束,促进二元经济转型。本文选取1987年到2012年二元对比系数作为度量二元经济转型的指标、选取技术市场成交额占GDP比重、国内专利申请授权数作为度量技术创新的指标,通过格兰杰因果检验来确定技术创新和二元经济转型之间的关系,并根据计量检验的结果提出加强技术创新,促进二元经济转型的对策建议。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成泷 党兴华 蔡俊亚
以198家企业为数据样本,实证分析创新网络成员间不同组织耦合水平如何促进或阻碍突破式创新。研究结果表明:组织耦合对网络惯例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组织耦合和网络惯例都与突破式创新存在显著的倒U型关系;网络惯例在组织耦合与突破式创新之间起着部分中介作用。此外,网络惯例的两个分解维度在此过程中的作用存在差异性,即规范共识与突破式创新存在显著的倒U型关系,但行为默契与突破式创新仅存在显著的正向作用。
关键词:
组织耦合 网络惯例 突破式创新 创新网络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