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074)
2023(15426)
2022(12865)
2021(11932)
2020(9970)
2019(22371)
2018(22380)
2017(43114)
2016(23298)
2015(26276)
2014(25644)
2013(25003)
2012(22762)
2011(20339)
2010(20151)
2009(18325)
2008(17737)
2007(15673)
2006(13735)
2005(11960)
作者
(65448)
(54318)
(53976)
(51395)
(34908)
(25993)
(24401)
(21287)
(20656)
(19413)
(18595)
(18234)
(17244)
(17086)
(16845)
(16548)
(16310)
(16005)
(15672)
(15561)
(13421)
(13289)
(13134)
(12355)
(12113)
(12055)
(12034)
(11982)
(10911)
(10728)
学科
(94238)
经济(94140)
管理(71875)
(70971)
(59646)
企业(59646)
方法(44222)
数学(38139)
数学方法(37782)
中国(26626)
(25730)
(23185)
技术(23018)
业经(22530)
(19085)
地方(19072)
农业(17702)
理论(16531)
(16485)
(16238)
贸易(16226)
(15699)
(14943)
财务(14868)
财务管理(14840)
技术管理(14300)
(14264)
(14176)
企业财务(14156)
银行(14131)
机构
大学(326885)
学院(324805)
管理(133221)
(130036)
经济(127281)
理学(116281)
理学院(115042)
管理学(113140)
管理学院(112551)
研究(104828)
中国(77045)
(69225)
科学(64465)
(58347)
(50953)
(49617)
业大(48157)
中心(47622)
财经(47442)
(47096)
研究所(46433)
北京(43452)
(43349)
(42718)
师范(42330)
经济学(39139)
农业(38654)
(38364)
(38322)
商学(35452)
基金
项目(227072)
科学(180282)
研究(168276)
基金(165333)
(143163)
国家(141950)
科学基金(123669)
社会(107108)
社会科(101546)
社会科学(101520)
(89271)
基金项目(88110)
自然(79746)
自然科(77971)
自然科学(77956)
教育(77666)
自然科学基金(76616)
(74368)
编号(68150)
资助(66891)
成果(54513)
(51136)
重点(50402)
(49986)
(48148)
创新(46989)
课题(46918)
国家社会(44117)
教育部(43424)
大学(42857)
期刊
(138519)
经济(138519)
研究(95407)
中国(62879)
管理(50146)
学报(49745)
科学(46400)
(44904)
(43098)
教育(40434)
大学(38385)
学学(35888)
农业(31454)
技术(31032)
(26845)
金融(26845)
业经(23305)
财经(23089)
经济研究(22567)
(19662)
科技(18300)
问题(18049)
图书(18037)
技术经济(17609)
(16828)
理论(15771)
现代(14787)
商业(14653)
实践(14427)
(14427)
共检索到46819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管理科学  [作者] 赵皎卉  蔡虹  
从技术创新中获益对企业在知识经济时代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专有化手段是企业获取创新收益的关键途径。专有化手段构成一个相互联系并交互作用的复杂网络,基于高效保护技术创新和收益的视角,根据220家中国制造业的产品创新企业数据,采用皮尔逊相关系数法探索并验证5类专有化手段及其下属措施之间的替代性和互补性,利用最小生成树算法分析专有化手段关联网络的聚类结构。研究结果表明,技术知识的隐性属性与知识产权法律保护之间存在替代性,除技术知识的隐性属性外的其他4类专有化手段之间呈现互补性;技术知识的隐性属性与技术保密中的雇佣关系长期化、领先时间下的率先市场化之间存在替代性;专有化手段的具体措施之间存在类内差异小...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高月姣  吴和成  
采用因子分析法获取创新主体变量,构建随机前沿模型考察了创新主体及交互作用对区域创新效率的影响差异。研究发现:政府对创新效率的正向促进作用随时间先增大后减小,呈倒U型趋势;企业对区域创新效率有短期正向影响,长期效应不明显;高校科研机构仅在滞后一期和两期时对创新效率有微弱正向促进作用;企业和高校科研机构的交互作用在短期对区域创新效率的提高无显著影响,而长期影响显著;政府和企业的交互作用对创新效率始终无明显促进作用,政府和高校科研机构的交互作用对创新效率的提高则有阻碍作用。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李翔  陈继祥  
新创企业必须依靠创新才能打破在位企业的垄断,而创新包括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新创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后通常需要技术创新与商业模式创新的协同发展。文章从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之间的关系入手,通过多案例分析,研究不同类型新创企业在其发展的不同阶段技术创新与商业模式创新的交互作用,为新创企业发展提供理论指导。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林开颜  
本文采用2010-2020年相关数据,实证检验技术创新对流通数字化可持续发展的作用机制,并考察劳动力、资本和技术三类要素禀赋投入的交互作用。实证结果表明:从要素禀赋投入角度来看,资本要素、技术要素可以显著正向推动流通数字化可持续发展,劳动力要素对流通数字化可持续发展存在显著负向影响;技术创新可以显著正向推动流通数字化可持续发展;技术创新和技术要素的交互作用对流通数字化可持续发展具备显著正向影响,但技术创新和资本要素及劳动力要素的交互作用对流通数字化可持续发展具备显著负向影响。技术创新是促进流通数字化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源泉,技术要素禀赋的投入可以进一步放大该作用效果。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孙悦  赵庆  
运用空间数据分析方法,检验产军协同、政府科技支持与技术创新效率在我国省域间的分布格局。研究表明,三者均存在显著的正向空间相关性,即正向空间溢出效应,并且在不同地区形成局部空间集聚,存在高低非均衡的"俱乐部"现象。基于空间误差模型和空间滞后模型,实证检验产军协同、政府科技支持对技术创新效率的影响。结果发现,从全国和分地区看,产军协同、政府科技支持均能够显著促进技术创新效率提升,并且二者存在显著的交互作用,能够发挥彼此间的互补效应,进一步促进技术创新效率提升;不同地区产军协同、政府科技支持对技术创新效率的影响程度存在较大差异,西部地区产军协同、政府科技支持对技术创新效率的促进作用比东部和中部地区显著。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孙歆  王前  
在知识经济时代,智力资本已取代传统生产要素,成为具有战略重要性的资源,在企业技术创新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智力资本与技术创新的交互作用也成为目前企管理领域的研究热点。通过对相关研究成果的总结,文章从智力资本的三个关键构成要素出发,即从社会资本(关系资本)、人力资本和组织资本三个方面,梳理归纳了有关智力资本各个要素对技术创新的作用和影响,并对智力资本和技术创新相关研究进行了评价,提出了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赵皎卉  蔡虹  裴云龙  
梳理了专有化体系的相关概念之间的逻辑关系;从技术创新的全过程提炼出六项节点事件,对节点事件条件下专有化手段及机制的有机结合进行适应性研究;从节点事件、专有化手段、专有化机制、专有化体系强度和专有性实现等五个方面推演了企业专有化体系的演变路径。结论表明:专有化体系具有动态性,而专有化机制具有时效性。
[期刊] 管理科学  [作者] 龙丹  张玉利  李姚矿  
立足于新企业生命周期前段,考察经验和机会创新性在新企业生成过程中发挥的作用,探索经验与机会创新性交互作用对新企业快速生成的影响。依托于中国创业动态跟踪调查(CPSED)项目,在全国范围内随机抽样,利用对305名新生创业者动态跟踪的数据,采用COX风险比例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创业经验成功性赋予创业者隐性知识和社会网络等优势,推动创业者快速创建新企业;在现有企业工作积累的行业经验与创业情境不匹配,难以有效运用于早期创业活动中,会阻碍新企业快速生成;机会创新性越强,需要投入更多的时间、资源和精力开发创业机会,减少其内在的不确定性,进而制约新企业快速生成;创业者经验与机会创新性的交互作用负...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胡绪华  姚远  陈默  
区别于单极支撑作用的节能减排与生态改善,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与技术创新的"双轮驱动"能够更好地适应可持续发展要求,避免路径锁定。论文在梳理技术创新、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与环境污染间的链式机制基础之上,利用中国2003—2016年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采用动态面板模型对三者间的关系进行实证验判。实证结果表明:(1)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与环境污染呈倒"U"型关系,只有当集聚度跨越1.021 5的阈值,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污染排放的抑制效应才会逐渐显现;(2)技术创新产出能显著减少工业污染排放,是工业企业节能减耗、绿色发展的关键手段;(3)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与技术创新产出的交互作用能长期抑制环境污染;(4)细分行业视角下,环保服务业、物流服务业和科技服务业集聚与技术创新交互作用的污染抑制效应最为明显。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刘顺忠  
本文从四维服务创新模型出发,在文献回顾的基础上,通过验证式因子分析,构建了测量服务概念创新、界面创新、组织创新和技术创新的量表。以知识密集型服务业为研究对象,使用结构方程技术和集合相关分析,研究了不同创新维度间的交互作用对新服务开发绩效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一个主导维度的创新,会促进其他创新维度发生变化,不同创新维度间的交互作用能够显著提高新服务开发绩效。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陈建勋  凌媛媛  王涛  
技术创新被认为是企业取得竞争优势的关键环节,由此关于技术创新影响因素的研究也逐渐引起了人们的重视,组织结构就是影响因素之一。但关于组织结构对技术创新的影响关系及作用机制极少有研究给出实证结果,本文以中国企业为样本,对组织结构与技术创新之间的关系,尤其是组织学习的中介作用和环境动态性的调节作用做了实证验证。结果表明:机械式组织结构与渐进性技术创新正相关,有机式组织结构与突破性技术创新正相关,而利用式组织学习和探索式组织学习分别在其中起到了完全和部分的中介作用,环境动态性也在有机式组织结构与突破性技术创新之间起着正向调节作用。研究结论告诉企业可以通过强化组织学习,转化学习成果来促进企业的技术创新活...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高永琳  骆温平  孙晓波  
基于创新理论和动态能力理论,根据物流企业创新能力具体特征,可将物流企业创新能力划分为技术创新能力、过程创新能力、市场创新能力、产品/服务创新能力四个维度;而将社会资本领域对企业互动的研究延伸至市场营销领域,与物流外包理念相结合,可将制造企业—物流企业互动划分为结构维度、关系维度、过程维度三个维度。基于此,对具有合作关系的物流企业和制造企业进行双边调查,进而对97对相互匹配的样本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发现,物流企业创新能力的四个维度与制造企业—物流企业互动的三个维度之间两两显著相关。而多元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对于企业互动的三个维度,创新能力四个维度中能够置于模型的维度和促进作用的程度均有较大差异;对于创...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张国珍   夏雨瑞   潘爱玲  
本文以2010~2022年我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依据业绩反馈与创新反馈方向构建四种情境,基于隐性、软性及硬性组织动力的逻辑解析不同情境下的并购倾向。结果表明:业绩与创新皆为正反馈会显著提升并购倾向,表现为双重响应型的并购垒高模式;业绩与创新反馈方向不一致时也倾向于并购,其中,业绩正反馈—创新负反馈和业绩负反馈—创新正反馈下分别表现为创新驱动型和业绩驱动型的并购追赶模式;与其他情境相比,业绩与创新均为负反馈时的并购倾向不明显,表现为内生式的自我强化模式。进一步分析发现,董事网络关系在业绩与创新反馈交互作用对并购倾向的影响关系中发挥负向调节作用,而地区对外开放度发挥一定正向调节作用。结论厘清了不同情境下的并购动因和条件,可为企业科学研判并购时机、选择适配的发展模式提供借鉴。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杜鹏程  姚瑶  房莹  王成城  
通过对332名安徽省经济开发区企业相关人员的问卷调查,构建社会交互作用、知识共享、组织认同和创新行为的理论模型,探索组织内社会交互作用对于员工创新行为的内部影响机制。研究结论表明:员工创新行为受到社会交互作用正向影响,社会交互作用也能通过影响知识共享的程度有效激发员工创新行为,而社会交互作用与员工创新行为之间的关系受到组织认同的调节,组织认同通过激发知识共享对创新行为的直接效应进而强化了社会交互作用对创新行为的间接效应。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韩立达  史敦友  张卫  
技术创新是工业绿色化的重要动力,研究技术创新对工业绿色化的影响,对推进中国工业绿色化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本文将技术创新对工业绿色化影响的作用机理归纳为直接作用机理、市场传导机制和路径依赖三大部分,基于2007-2016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和系统GMM方法,将技术创新对工业绿色化影响的作用机理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显示:①技术创新有利于工业绿色化;技术创新还通过技术溢出效应促进邻近地区工业绿色化,但人力资本溢出效应则相反;市场开放形成的国际市场潜力促进工业绿色化,但国内市场潜力与之相反;上一期工业绿色化积累有利于本期工业绿色化。②技术溢出效应与国内外市场潜力联动及人力资本溢出效应与国内外市场潜力联动均有利于工业绿色化,但国内外市场潜力联动对工业绿色化起抑制作用。③技术溢出效应和人力资本溢出效应与国内外市场潜力联动对工业绿色化影响及国内外市场潜力联动对工业绿色化影响都存在明显的区域异质性。④以技术研发创新投入和人力资本水平因子分别替代发明专利因子并作为技术研发创新的测度指标,实证结果仍具有一定稳健性。因此,为推进中国工业绿色化,一是全面提升技术创新能力,加大技术创新政策支持力度,鼓励企业实施清洁型技术创新;二是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建设,降低制度对人力资本市场流动束缚,消除创新外溢与市场联动对工业绿色化影响的区域异质性;三是统筹内外市场联动发展,释放创新外溢与市场联动对工业绿色化的促进作用,并抑制国内外市场联动对工业绿色化的不利格局。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