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754)
- 2023(10672)
- 2022(8990)
- 2021(8230)
- 2020(6716)
- 2019(14798)
- 2018(14443)
- 2017(27354)
- 2016(14106)
- 2015(15629)
- 2014(15347)
- 2013(15149)
- 2012(14327)
- 2011(13259)
- 2010(13894)
- 2009(12898)
- 2008(12489)
- 2007(11611)
- 2006(10775)
- 2005(9858)
- 学科
- 济(79576)
- 经济(79530)
- 管理(49459)
- 业(48918)
- 企(41121)
- 企业(41121)
- 方法(23911)
- 技术(21948)
- 数学(20474)
- 中国(20333)
- 地方(20303)
- 数学方法(20261)
- 农(17940)
- 业经(16446)
- 财(14725)
- 地方经济(13770)
- 技术管理(13730)
- 制(13157)
- 学(12613)
- 农业(12503)
- 策(12456)
- 银(11680)
- 银行(11668)
- 融(11395)
- 金融(11395)
- 行(11349)
- 贸(11174)
- 贸易(11163)
- 易(10788)
- 理论(10197)
- 机构
- 学院(211804)
- 大学(208475)
- 济(103188)
- 经济(101272)
- 管理(83867)
- 研究(75456)
- 理学(71071)
- 理学院(70407)
- 管理学(69537)
- 管理学院(69114)
- 中国(57622)
- 财(45396)
- 京(42590)
- 科学(40902)
- 所(36930)
- 财经(34997)
- 江(34026)
- 中心(33840)
- 研究所(32825)
- 经济学(32217)
- 经(31617)
- 经济学院(28534)
- 北京(27423)
- 农(27390)
- 院(26928)
- 州(26538)
- 范(26413)
- 师范(26239)
- 财经大学(25500)
- 业大(24988)
- 基金
- 项目(131601)
- 科学(106127)
- 研究(102644)
- 基金(94827)
- 家(80553)
- 国家(79848)
- 科学基金(69849)
- 社会(68189)
- 社会科(64892)
- 社会科学(64877)
- 省(52575)
- 基金项目(48723)
- 教育(46279)
- 划(42781)
- 自然(41124)
- 编号(40489)
- 自然科(40231)
- 自然科学(40222)
- 自然科学基金(39541)
- 资助(38037)
- 创(33636)
- 成果(33581)
- 发(30835)
- 创新(30479)
- 重点(29487)
- 课题(29392)
- 部(29342)
- 国家社会(28487)
- 发展(26122)
- 教育部(25895)
- 期刊
- 济(125004)
- 经济(125004)
- 研究(72277)
- 中国(47230)
- 管理(37044)
- 财(33866)
- 科学(26058)
- 农(25478)
- 教育(24427)
- 融(23557)
- 金融(23557)
- 技术(23200)
- 学报(23156)
- 经济研究(21139)
- 大学(19053)
- 业经(18453)
- 财经(18347)
- 学学(17854)
- 农业(17132)
- 经(16091)
- 问题(15051)
- 技术经济(14926)
- 科技(13801)
- 贸(12563)
- 坛(12264)
- 论坛(12264)
- 策(11319)
- 国际(11024)
- 世界(11004)
- 统计(10581)
共检索到34159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孔欣欣 刘辉锋
科技创新在每一轮经济波动中均发挥了重要作用。关于技术创新在何种阶段、多大程度,以及如何作用于经济演进过程,学者们有不同的解释。本文首先对不同学者的解释加以简要述评,以期有助于研究和解释当前和未来一段时间技术创新在经济演进中的作用。在理论和经验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形成了一些初步的判断,希望对相关科技政策制定有所借鉴。
关键词:
技术创新 经济演进 科技政策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马国旺 刘思源
新技术革命为我国带来了新的技术赶超机遇,但也加剧了国家间的技术竞争。"中兴事件"暴露出我国核心技术自主创新能力短板。根据佩蕾丝、弗里曼等对技术革命浪潮的研究,当前我国正处在新旧技术-经济范式转换阶段,处于技术赶超机遇期。美、德两国在19世纪下半叶赶超英国的经验给我国的启示是,以追踪世界新技术-经济范式为导向的创新政策是我国实现技术赶超的必要条件。要抓住技术赶超机遇就必须反思目前我国创新政策缺陷,通过创新政策转型和创新,营造促进民族企业创新的社会经济环境,从而引导创新环境特征转变、促进向世界新技术-经济范式转换并跻身于并跑和领跑行列。因此,加强金融规制、系统性支持民族创新企业、培育民族高技术产业创新集群、加大人力资本投资力度和鼓励人才流动等成为我国创新政策转型的重要内容。
关键词:
技术-经济范式 赶超机遇 创新政策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周正祥,李金宝
在对技术创新及其基本特征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构建国家创新体系的方法论意义,并提出把创造适宜环境和税收优惠作为政府推动技术创新的主要手段及加快国家信息网络和平台建设等建议。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封颖 徐峰 许端阳 杜红亮 张翼燕
建国以来印度共推出了四套中长期科技政策,每一套中长期科技政策涵盖的时间约为10—30年,起到了引领和规范印度五年规划的纲领性政策作用。2013年初,印度政府推出了第四套科技创新政策(STI),它服务于印度提出的要从服务业大国迈向创新型国家的目标,并围绕探索具有本国特色的"印度创新模式",强化科技创新的管理协调职能,加大科技创新教育和创新人才培养力度,国内外双轮驱动等方面,加强了项层设计。有鉴于我国科技创新政策研究界对此涉猎较少,本文分析印度第四套中长期科技政策演变过程,研究第四套科技创新政策的出台过程和主要内容,结合我国情况研究其创新政策设计和制定过程,并在最后探讨了印度第四套科技创新政策对我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一些启示。
[期刊] China Economist
[作者]
陈宝明 丁明磊
金融危机以来,各主要国家都在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结构性改革。美国特朗普政府上台以来,实施"美国优先"战略,还没有提出较为明确的科技创新战略和政策,但是相关政策已对科技创新产生影响。同时他还拟大幅度削弱联邦政府科技预算,这也将对美国经济增长潜力造成一定影响。与美国相比,我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稳步实施,科技创新能力显著提升,对经济增长的支撑引领作用也日益突出。为促进未来经济增长,我国应坚持科技创新,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和创新创业,增强经济增长潜能,并充分利用全球创新资源。
关键词:
科技创新 经济增长 结构性改革
[期刊] China Economist
[作者]
陈宝明 丁明磊
金融危机以来,各主要国家都在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结构性改革。美国特朗普政府上台以来,实施"美国优先"战略,还没有提出较为明确的科技创新战略和政策,但是相关政策已对科技创新产生影响。同时他还拟大幅度削弱联邦政府科技预算,这也将对美国经济增长潜力造成一定影响。与美国相比,我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稳步实施,科技创新能力显著提升,对经济增长的支撑引领作用也日益突出。为促进未来经济增长,我国应坚持科技创新,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和创新创业,增强经济增长潜能,并充分利用全球创新资源。
关键词:
科技创新 经济增长 结构性改革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杜伟锦 张洁 宋园 杨伟
当前信息经济已成为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中国出台大量创新政策促进信息经济发展。浙江处于国内信息经济领域前列,选取浙江2001—2016年信息经济领域创新政策文本,基于政策演化理论,通过文本量化分析,从政策主体、政策目标和政策工具3个维度分析其演进特点。研究发现:浙江信息经济领域创新政策主体主要围绕几个核心部门,合作广度不断增加,合作强度有待加强;两化融合的政策目标受到重视,对信息基础设施的政策目标关注不够;各类政策工具的使用趋于均衡,金融政策工具所占比例稍显落后。在此研究基础上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
信息经济 创新政策 演进原因 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张平,余志良,蓝海林
产业技术创新对于迅速提高我国产业技术水平和产业竞争力有重要意义,政府制定的产业技术创新政策直接影响产业技术创新的速度和成效,在公共财政体制下政府促进产业技术创新主要将是有选择的引导政策。
关键词:
产业技术创新 公共财政 政策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袁永 李妃养 张宏丽
针对科技创新政策体系构建存在的理论基础薄弱、涵盖面不全等问题,从科技创新的主要特点及科技创新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出发,基于政府作用角度构建了科技创新政策体系框架,并对比分析了中美两国近期实施的供给面、需求面和环境面科技创新政策,提出了若干对策建议。
关键词:
科技创新 创新过程 政策体系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韩志弘 张纪海
本文选取中关村作为高新区代表建立系统动力学模型,分析中关村核心1+4资金支持政策对于北京市区域创新能力的提升作用。实证结果表明,不同细分维度的创新能力对支持政策的弹性不同,不同类型的支持政策的作用方式也不同。因此,创新支持政策应更多聚焦于易受政策影响的知识获取和创新绩效两个细分创新维度,同时在企业创新维度加大财政投入对社会资本的杠杆作用;此外,要着重发挥人才创新创业类和金融类创新能力影响强度大的政策类型的主导作用,同时兼顾创新能力与创新环境类和重大项目类等创新能力影响范围广的政策类型的基础作用。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李志远
针对技术进步与技术政策的讨论中存在的一些误解,本文讨论了从技术的性质到技术政策中的几个问题,强调了技术非公共品方面和技术学习的非自由流动性,指出技术政策的中心在于企业创新能力与动力的提升,而技术引进和技术模仿、学习、鼓励独立创新都是提高企业创新能力的方法。
关键词:
技术进步 创新 能力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韩凤芹 史卫
针对我国科技创新政策"落地难"问题,本文认为症结在于当前科技政策忽略了高校、科研院所这一微观主体。应尽快推动以科研院所为主体的改革,注重科技政策的整体性、系统性和协调性;对科研机构专门立法,明确科研院所的独立法人地位;强化科研院所内部治理;尽快完善科研院所保障体系等。
关键词:
科技创新政策 落地难 科研院所 改革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王冰冰
通过分析三种经典的国家创新政策互动模式及四种新型模式,探讨全球化背景下国家创新政策如何利用彼此之间的互动模式,提高政策作用效果、扩大政策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模式的预测结论不尽相同。目前,国际上仍缺少从中斡旋的专业机构,而各国之间的战略互动又鲜有涉及创新政策,致使国家间创新政策难以协同发挥作用。因此,需要从全球战略互动角度,重新审视国家创新政策。
关键词:
创新政策 创业政策 全球化 战略互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