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547)
- 2023(10306)
- 2022(8678)
- 2021(7798)
- 2020(6260)
- 2019(13764)
- 2018(13592)
- 2017(24770)
- 2016(12928)
- 2015(14406)
- 2014(13996)
- 2013(13715)
- 2012(13018)
- 2011(11983)
- 2010(12388)
- 2009(11231)
- 2008(11105)
- 2007(10399)
- 2006(9472)
- 2005(8746)
- 学科
- 济(58810)
- 经济(58771)
- 业(48078)
- 管理(43446)
- 企(39762)
- 企业(39762)
- 技术(23391)
- 中国(21499)
- 地方(19664)
- 农(17917)
- 业经(16715)
- 方法(15827)
- 技术管理(14541)
- 农业(13008)
- 数学(12261)
- 数学方法(12119)
- 银(11738)
- 银行(11718)
- 行(11473)
- 融(11186)
- 金融(11186)
- 地方经济(11013)
- 制(10954)
- 发(10895)
- 贸(10559)
- 财(10553)
- 贸易(10545)
- 易(10155)
- 理论(9639)
- 策(9515)
- 机构
- 学院(187265)
- 大学(182064)
- 济(78724)
- 经济(77009)
- 管理(73244)
- 研究(68142)
- 理学(61483)
- 理学院(60793)
- 管理学(59977)
- 管理学院(59584)
- 中国(51964)
- 京(39987)
- 科学(39946)
- 所(34172)
- 财(33868)
- 江(31347)
- 中心(30570)
- 研究所(30523)
- 农(28897)
- 范(26278)
- 北京(26043)
- 师范(26036)
- 财经(25694)
- 州(25478)
- 院(24989)
- 业大(24444)
- 技术(23832)
- 经(23114)
- 经济学(22318)
- 农业(21872)
- 基金
- 项目(118566)
- 科学(94852)
- 研究(92575)
- 基金(82121)
- 家(70721)
- 国家(70023)
- 科学基金(60701)
- 社会(58470)
- 社会科(55570)
- 社会科学(55560)
- 省(50281)
- 基金项目(43042)
- 教育(41778)
- 划(40843)
- 编号(37861)
- 自然(36359)
- 自然科(35592)
- 自然科学(35585)
- 自然科学基金(34973)
- 发(32583)
- 创(31836)
- 资助(31647)
- 成果(30720)
- 创新(28645)
- 课题(28177)
- 重点(26998)
- 发展(26776)
- 展(26286)
- 部(24841)
- 国家社会(23609)
共检索到30903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张比
纵观世界各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技术创新起到了加速器和催化剂的重要作用。中国的技术创新在现代化战略中的地位应当进一步提升,要在经济开发、投资和人才发展等方面建立技术创新体制,并在资金、政策上给予保证。
关键词:
技术创新 现代化 战略 资源 投资 体制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钱俊生
"实现‘十三五’时期的发展目标,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首先要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的发展理念。工业文明以科学技术进步为主要特征。现代科学技术推动工业文明的发展,建设了人类整个现代化生活。现在它的负面作用凸显,表明它需要转变的时刻到来。这种转变首先是它的价值观、思维方式和发展方式的转变,现在,主要途径是实施科学技术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科学技术全面健康快速发展。我们以海水稻的培育和中国高速铁路的发展为例,讨论实施科学技术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走向生态文明的科学技术发展道路。
关键词:
发展方式 技术创新 海水稻 高速铁路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李月
科技发展战略要符合经济发展的阶段性要求。中国台湾运用"后发式"科技发展战略,短期内达到了大陆2020年的科技发展指标目标,实现了经济赶超。此后,由于科技战略的惯性,台湾继续"后发式"发展战略,而此次带来的却是经济增长低迷与科技数据"繁荣"的悖论。一则体现了科技发展战略与经济发展阶段相适应的必要性,一则给大陆科技体制改革、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指标体系构建提供了重要的借鉴意义。
[期刊] 第二届中国软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
[作者]
陈悦
江泽民总书记指出:"要把建立技术创新机制作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一个重要目标,特别是地把建立、健全企业的技术创新体系作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内容和搞好国有大中型企业的关键环节。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如果自主创新能力上不去,一味靠技术引进,就永远难以摆脱技术落后的局面。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作为一个独立自主的社会主义大国,我们必须在科技方面掌握自己的命运。我国必须在学习、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的同时,坚持不懈地着力提高国家的自主研究开发能力。"可持续发展是国际社会在全球环境与发展问题方面达成的共识。根据联合国的定义,可持续发展是"满足当代人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能力的发展",其实质是协调好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的关系,为人类的世代生存和进步奠定一个能够持续发展的基础。可持续发展在体现公平性、持续性与共同性原则的条件下,鼓励高效率的(技术创新条件下)经济增长,因为技术创新能够使经济得到高效益的增长(技术创新走内涵发展经济之路),走的是一条节约资源、减少污染、保护自然,与资源承栽能力相协调之路,从而实现生态、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本文是从技术创新视角探讨可持续的经济发展。笔者从事多年技术创新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对技术创新有了新的认识,并拓展了技术创新的含义,不仅仅从"生产力"的角度理解技术创新,而且从"生产关系"的范畴对技术创新有了较深的探索。进而提出了技术创新周期与经济发展周期近乎同步运行并推动经济波动向前发展的观点。本文特别从基础性技术创新和应用型技术创新视角看可持续经济发展,因为基础性技术创新主导着经济发展的方向和结构;应用型技术创新主导着经济发展的速度和力量。并例举美国和日本两国不同的技术创新战略对其经济发展的影响,并认为我国宏观的技术创新战略,应在国家技术创新战略体系引导下,统筹兼顾、科学布局。只有这样才是我国的可持续经济发展之路。
关键词:
技术创新 可持续发展 战略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帅相志 张厚吉 许家明
在分析山东高校科技创新的基础优势、存在的问题和制约因素的基础上,提出了促进山东高校科技创新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即实施人才强校、科教互动、制度创新三大战略。
关键词:
山东高校 科技创新 发展战略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马昱 张永安 高瑀
医药制造业是我国重要的高新技术产业之一,该产业技术密集型特点使得科技水平与创新能力直接决定了产业的发展状况。因此,本文针对于医药制造业的科技投入与技术创新关系展开分析,将科技投入分为技术改造经费、消化吸收经费、新产品开发经费和技术引进经费等方面,以京津冀地区为例,建立Var向量自回归模型,采用格兰杰因果检验、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方法分析各类投入对企业技术创新产出的动态影响。最后提出优化医药制造产业科技投入与加强技术创新效率的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李沐纯 魏卫
低碳技术创新是低碳经济发展的关键与核心,分析了低碳技术创新与我国酒店业转型升级的辨析关系,阐述了基于低碳技术创新的我国酒店业转型升级的战略思想、战略目标和战略阶段,并探究了转型升级的机制。
关键词:
低碳技术创新 转型升级 酒店业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许爱萍
国家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的提出,为三地科技协同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文章分析了三地由于科技创新资源分布不均衡、创新成果区域间转化存在障碍、创新人才流动受制于体制约束等问题,阻碍了京津冀科技创新协同发展的效率。京津冀三地科技创新协同发展需要在认清三地科技创新优势与困境的基础上,打造京津冀一体化的科技创新体系,通过制定一体化的发展战略实现"官产学研"合作的新典型。通过京津冀科技创新系统的协同,以建设高端人才聚集、流通工程、科技创新保障机制工程,推动大项目在天津和河北落户、推进产权交易市场建设、促进科技创
关键词:
京津冀 科技创新 创新资源 创新成果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宋保华 陈劲 于飞
创新管理的核心在于有效应对创新的复杂性,通过流程有效组织创新过程和实现跨职能协同,降低创新中的不确定性,提升创新的效率和质量,管理创新风险,确保创新目标的实现。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主导下,创新成为企业活动的核心内容。投机式发展在当前经济、技术和市场发生急速变革和竞争加剧的形式下已不再有效。不管是实行跟随战略还是引领战略,中国企业都在开始寻求通过创新来提升竞争力,维持和拓展市场份额,从而获得更大的效益。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宋林 郭玉晶
本文在技术学习曲线理论的基础上,从自主研发与技术外取两个视角,研究了1990-2014年自主研发、技术模仿、技术溢出与逆向技术溢出对技术进步的路径选择。结果表明:(1)自主研发对技术进步的直接影响效应最大,有效促进技术进步;技术模仿、技术溢出与逆向技术溢出的间接影响效应远大于直接影响效应,均需通过其他间接因素作用于技术进步。(2)技术模仿对技术进步的直接和间接影响效应均为负,这说明中国可能正在接近技术学习曲线中的"临界点";逆向技术溢出对技术进步的直接与间接影响效应均为正,短期内能够促进技术进步。(3)格兰杰因果检验表明自主研发与技术进步存在单向因果关系,逆向技术溢出与技术进步存在双向因果关系...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郑烨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科学实施离不开科技创新支撑作用的有效发挥,然而学界当前缺乏对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与科技创新支撑的内涵、关系等方面的梳理。本研究首先对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与科技创新支撑的相关概念进行了辨析,然后指出二者间存在的相互关系,即: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与科技创新支撑二者之间是"决定"与"支撑"的关系;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与科技创新支撑作用的发挥都必须"以人为本";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可以同时实现"经济绩效"和"环境绩效",而科技创新支撑体系要通过促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有效实施,进而实现上述目标。最后提出政府要充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李鹏 白钦先
近年来,中小企业受到国际金融危机蔓延的影响,出现了融资难、平均寿命短等问题。从企业家战略能力以及技术创新的角度入手,得出了战略能力和技术创新对于中小企业的发展有显著正向作用的结论,并且战略能力还可以通过改善企业财务状况刺激中小企业发展。
关键词:
战略能力 技术创新 中小企业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卢文光 关晓琳 黄鲁成
论述了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定义、内涵和特征,分析了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路径。在此基础上,运用物理学中的耦合理论,分析了技术创新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互动耦合发展关系,并构建了两者间耦合协调度评价指标体系。利用我国高技术产业的统计数据,计算了技术创新与5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耦合协调度。最后给出了促进两者耦合协调发展、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王玉民 刘海波 靳宗振 梁立赫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是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模式、提升产业结构、实现跨越发展的必由之路。本文从驱动对象、驱动方式和驱动力源泉三要素出发,以科技创新和管理创新链条为坐标轴,构建了"四相模型",理清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基本认识问题,提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策略选择思考和策略选择路径,并对现阶段存在诸多阻碍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的难题提出了策略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