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3423)
2023(18990)
2022(16287)
2021(15025)
2020(12582)
2019(28536)
2018(28301)
2017(53730)
2016(28923)
2015(32447)
2014(31971)
2013(31232)
2012(28934)
2011(26003)
2010(25925)
2009(23441)
2008(22516)
2007(19839)
2006(17387)
2005(15209)
作者
(81665)
(67801)
(67378)
(63913)
(43201)
(32470)
(30671)
(26657)
(25856)
(24149)
(23068)
(22901)
(21659)
(21387)
(20949)
(20636)
(20207)
(19962)
(19425)
(19412)
(16828)
(16706)
(16430)
(15628)
(15302)
(15027)
(15012)
(15011)
(13682)
(13405)
学科
(119342)
经济(119229)
管理(84717)
(82812)
(67848)
企业(67848)
方法(51514)
数学(44468)
数学方法(43849)
中国(34280)
(32890)
地方(28623)
业经(28224)
(27168)
技术(25158)
(23559)
农业(22704)
(21088)
贸易(21070)
(20523)
(20373)
理论(20170)
环境(18911)
(18623)
银行(18573)
(18381)
(17842)
金融(17839)
(17832)
(16641)
机构
学院(401498)
大学(400205)
(161663)
管理(160571)
经济(158218)
理学(138903)
理学院(137395)
研究(134939)
管理学(134911)
管理学院(134175)
中国(100886)
(85386)
科学(82888)
(71786)
(66546)
(63726)
中心(61682)
研究所(60522)
业大(59527)
(59136)
财经(57365)
(54250)
北京(53969)
师范(53725)
(52279)
(49738)
农业(49462)
(48327)
经济学(47765)
技术(44516)
基金
项目(277023)
科学(218957)
研究(204516)
基金(199626)
(173556)
国家(172046)
科学基金(149026)
社会(129067)
社会科(122377)
社会科学(122348)
(109964)
基金项目(105811)
自然(96224)
教育(94824)
自然科(94073)
自然科学(94052)
自然科学基金(92340)
(91690)
编号(83686)
资助(81465)
成果(66459)
(62067)
重点(61885)
(60494)
(60488)
课题(58108)
创新(55922)
国家社会(52950)
科研(52426)
教育部(52142)
期刊
(179050)
经济(179050)
研究(117998)
中国(82746)
管理(61532)
学报(60304)
(57724)
科学(57271)
(53284)
教育(50566)
大学(46673)
学学(43666)
农业(40497)
技术(40084)
(34426)
金融(34426)
业经(31203)
经济研究(28691)
财经(26989)
(23191)
问题(22620)
(21660)
图书(21584)
科技(21311)
技术经济(21195)
商业(18862)
理论(18486)
现代(17893)
(17745)
统计(17730)
共检索到59573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蔡强  田丽娜  
技术创新与消费需求互为耗散结构体,存在耦合作用关系。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计算得到了2008-2013年东北三省技术创新与消费需求的综合发展水平与耦合协调度大小。结果表明:东北三省技术创新与消费需求的耦合协调度逐年提升。其中,吉林省和黑龙江省技术创新与消费需求的耦合发展类型属于中级协调发展技术主导型;而辽宁省技术创新与消费需求的耦合发展类型则属于中级协调发展消费主导型。因此,在新一轮东北经济再振兴之际,东北三省应审时度势,把握改革良机,依托市场机制有效进行资源优化配置,推动技术创新与消费需求的协调发展,从而实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蔡强  田丽娜  
技术创新与消费需求互为耗散结构体,存在耦合作用关系。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计算得到了2008-2013年东北三省技术创新与消费需求的综合发展水平与耦合协调度大小。结果表明:东北三省技术创新与消费需求的耦合协调度逐年提升。其中,吉林省和黑龙江省技术创新与消费需求的耦合发展类型属于中级协调发展技术主导型;而辽宁省技术创新与消费需求的耦合发展类型则属于中级协调发展消费主导型。因此,在新一轮东北经济再振兴之际,东北三省应审时度势,把握改革良机,依托市场机制有效进行资源优化配置,推动技术创新与消费需求的协调发展,从而实现东北经济的再腾飞。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邢焕峰  滕福星  
东北地区协调发展是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实现东北地区协调发展,必须建立有利于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机制。东北老工业基地地区协调发展机制在区位临接性、经济互补性、"振兴东北"等方面具有优势条件,但在市场分割、利益矛盾等方面却倍受约束,因此,东北老工业基地应在区域行政协调、政策整合、市场一体化以及利益共享等方面构建协调机制。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刘凤朝,潘雄峰,王元地  
客观分析和评价老工业基地的技术创新能力,是制定老工业基地产业结构优化对策的基本依据。本文对东北三省的技术创新能力进行了总体和分省评价,并将其与全国的平均水平和最高水平进行比较以找出其间的优势和差距,试图为东北老工业基地产业结构调整对策设计和东北区域创新体系建设提供一定的借鉴与参考。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刘毅  綦良群  于丽艳  
产业空间协调既是从区域的整体协调角度来审视区域产业发展,又是以产业结构的高度化和整合化为目标来促进区域发展,它强调了区域各种资源要素的整合能力和协同效应。文章系统地阐述了东北老工业基地产业空间协调的背景,深入地分析东北老工业基地产业空间协调的优势、劣势、机会、威胁,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设计东北老工业基地产业空间协调的路径。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国凤  
文章在对国内外有关产业集聚理论和区域创新研究现状进行梳理的基础上,厘清产业集聚与区域创新能力的互动关系。通过理论归纳,对产业集聚与区域创新能力的互动机制进行阶段性分析,以获得两者互动发展的一般规律;通过对已掌握的数据进行整理分析,立足于中原城市群基于产业集聚的区域创新能力评价分析;以中原城市群为案例,探讨中原城市群基于产业集聚的区域创新能力发展对策研究;对理论分析和量化研究进行总结,提出相应的观点,以期为我国区域创新能力的建设、产业结构的优化提供借鉴。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高崴  
探索东北老工业基地城市低碳产业现状与发展路径,结合低碳技术发展趋势,藉此对下一轮产业革命突破点做出预判,关键在于依靠科技进步与创新,集聚优势,振兴传统产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结论是做强四个产业板块、开发两大领域、三个做强。基于实证式研究提出对策建议,建构以低碳经济为主的东北老工业城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模型。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杨萍  
技术创新网络与区域经济发展具有复杂的耦合关系,二者交互影响、相互制约。文章认为,技术创新网络主要通过促进区域经济总量提高、经济质量提升和经济结构合理等方面促进经济发展;区域经济主要通过环境营造、要素供给和开放性提升等方面促进技术创新网络的发展。从促使二者协调发展的角度看,技术创新网络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关键在于建立以企业为核心的创新体系结构和产学研协同创新联盟模式的形成;区域经济的发展促进技术创新网络发展的关键在于大力发展区域科技金融、强化区域经济政策引导和加强技术创新成果转化体系建设。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袁野  李林汉  
本文采用我国31个省际2011~2020年有关数据,分别运用熵值法、SBM模型计算了各省域的数字经济、技术创新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指数水平,并且建立了数字经济、技术创新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三者耦合协调模型,然后运用Dagum基尼系数法分析了东、中和西部地区耦合度差异的来源。实证结果表明:东部地区的数字经济指数、技术创新指数与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数均遥遥领先于西部和中部地区;全国数字经济、技术创新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三系统耦合协调度近似呈现U型变化趋势,属于中等耦合协调,但波动不大,东部地区三系统处于高度耦合的状态,中部和西部地区处于低度耦合的状态;“数字经济与经济高质量发展”耦合和“技术创新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耦合对三系统的耦合起到支持作用;全国的三系统耦合度基尼系数最高,接下来是东、西和中部,东、中与西部三系统耦合度的差异主要来源于区域间的差异。最后提出继续提高数字经济和技术创新的良性互动水平,大力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尽快实现各个区域间三者高度耦合协调持续发展的建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葛鹏飞  武宵旭  
提高技术创新与绿色发展的耦合协调度是新时代深化创新驱动战略、推动中国经济实现绿色发展的核心要义。文章基于中国283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样本数据,实证考察技术创新与绿色发展耦合协调的高铁效应。研究发现:高铁开通显著提升了城市技术创新与绿色发展的耦合协调度,提升作用表现出时间递增效应。相较而言,高铁开通对东中部地区城市、非一线城市、中度和低度耦合城市的技术创新与绿色发展耦合协调度的提升作用更大。机制分析结果表明,高铁通过加快创新要素流动、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为城市技术创新与绿色发展耦合协调度的提升提供了创新人才和创新资本保障。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田硕  李普伶  邢永亮  
东北老工业基地在经历了几十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以制造、钢铁、石化等产业主导的产业结构,同时也具备了较强的科研能力。随着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计划实施的深入,深入挖掘和整合东北地区的科技创新能力,强化自主创新活动,通过优化技术结构、发挥不同技术之间的关联效应,加速主导产业的升级、推动传统产业的改造和促进新兴产业的出现,有助于推动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高相铎  李诚固  
东北老工业基地改造在于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同时,区域协调发展是东北老工业基地改造的关键,针对东北老工业基地区域产业协调发展的现状和问题,应以区域产业协调发展的模式选择、区域产业集聚与产业集群的形成、城市化发展的空间载体与支撑效应为东北老工业基地区域产业协调的主要机制和重要突破口,建立区域产业整体发展观及区域经济合作机制;强调区域资源禀赋与产业发展的有效组合;加速响应于产业结构演变的城市化进程;整合产业发展的空间经济地域;强化区域产业协调发展的支撑系统相结合,从而促进东北老工业基地区域产业的协调发展。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关晓丽  韩艳红  
在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中,创意产业具有推动新兴产业的形成、培育地方经济新的增长点、促进体制创新和产业结构升级、缓解就业压力等作用。应采取培育创意产业园区、加强政府引导扶持和知识产权的保护、营造创意产业平台、培育创意人才和经营管理技能等促进创意产业发展的策略。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梁颜鹏  
商品市场是社会主义经济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统筹城乡商品市场协调发展,对于城乡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本文根据东北老工业基地城乡商品市场的发展现状,分析了东北老工业基地城乡商品市场中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并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