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179)
- 2023(9943)
- 2022(8326)
- 2021(7426)
- 2020(6158)
- 2019(13529)
- 2018(13475)
- 2017(25975)
- 2016(13420)
- 2015(14974)
- 2014(14744)
- 2013(14844)
- 2012(14242)
- 2011(12972)
- 2010(13523)
- 2009(12897)
- 2008(12345)
- 2007(11413)
- 2006(10592)
- 2005(9726)
- 学科
- 济(78535)
- 经济(78490)
- 管理(45995)
- 业(44888)
- 企(36268)
- 企业(36268)
- 方法(25711)
- 数学(22565)
- 数学方法(22454)
- 中国(21782)
- 技术(20228)
- 地方(18373)
- 农(16567)
- 业经(15196)
- 财(14693)
- 制(13560)
- 技术管理(13283)
- 地方经济(13219)
- 学(12019)
- 贸(11979)
- 贸易(11962)
- 银(11922)
- 银行(11904)
- 农业(11640)
- 易(11614)
- 行(11527)
- 融(10979)
- 金融(10979)
- 体(9759)
- 产业(9723)
- 机构
- 学院(205625)
- 大学(204869)
- 济(101781)
- 经济(99984)
- 管理(79462)
- 研究(71857)
- 理学(67293)
- 理学院(66646)
- 管理学(65924)
- 管理学院(65518)
- 中国(55824)
- 财(46462)
- 京(42506)
- 科学(38000)
- 财经(36296)
- 所(35319)
- 经济学(32897)
- 经(32764)
- 江(31757)
- 中心(31638)
- 研究所(31212)
- 经济学院(29442)
- 北京(27635)
- 财经大学(26610)
- 农(25892)
- 院(25601)
- 州(24999)
- 范(24867)
- 师范(24689)
- 业大(24299)
- 基金
- 项目(123946)
- 科学(99115)
- 研究(95863)
- 基金(89547)
- 家(76295)
- 国家(75698)
- 科学基金(65483)
- 社会(64408)
- 社会科(61361)
- 社会科学(61347)
- 省(48989)
- 基金项目(46698)
- 教育(43498)
- 划(39785)
- 自然(37856)
- 编号(37703)
- 自然科(36994)
- 自然科学(36986)
- 自然科学基金(36361)
- 资助(35500)
- 创(31749)
- 成果(30988)
- 发(29059)
- 创新(28730)
- 部(28078)
- 重点(27953)
- 国家社会(27387)
- 课题(27056)
- 教育部(24743)
- 发展(24561)
- 期刊
- 济(121064)
- 经济(121064)
- 研究(71897)
- 中国(43845)
- 管理(34722)
- 财(34667)
- 科学(24458)
- 学报(23541)
- 农(23360)
- 教育(22521)
- 融(21992)
- 金融(21992)
- 技术(21887)
- 经济研究(21415)
- 财经(19153)
- 大学(19012)
- 学学(17866)
- 业经(17641)
- 经(16729)
- 农业(15975)
- 问题(15683)
- 技术经济(14634)
- 贸(13199)
- 科技(11564)
- 国际(11250)
- 商业(10819)
- 统计(10802)
- 策(10792)
- 经济管理(10201)
- 坛(10184)
共检索到32990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张小兰
本文对技术创新与经济增长质量的进步作出了系统性评价与分析 ,指出我国经济低质量增长的基本原因在于 :人力资源匮乏 ,劳动力素质不高 ;企业缺乏创新动力 ,技术开发能力低下 ,技术创新支持系统尚未完全建立。而解决这些矛盾则需要从更新技术创新理念、造就技术创新带头人才、营建更加宽松的技术创新环境、加大政策支持引导力度等方面入手。
关键词:
技术创新 经济增长质量 对策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陈英
技术创新划分为生产过程创新和产品创新。前者提高生产率,因而能够推动经济增长速度的提高;后者改变产品的质量和差异性,不一定加速增长。产品创新在后工业经济时期是技术创新的主要形式,因此在这个新的历史阶段,经济增长速度比不上工业经济时期。发达国家的经济现实证明了这一趋势。
关键词:
技术创新 产品创新 后工业经济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刘跃 卜曲 彭春香
利用中国大陆30个省份2005—2014年的面板数据,建立综合指标体系测量区域技术创新能力和经济增长质量,运用Moran’s I指数观察区域技术创新能力与经济增长质量的空间结构和特征。区域之间有较强的空间依赖性,空间集群特征明显。基于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运用空间计量经济模型分析其关系及作用路径,结果表明:区域技术创新能力对经济增长质量推动作用主要体现在直接效应上;区域技术创新能力对本区域经济增长结构性、稳定性、福利变化与成果分配、资源利用和生态环境均有积极的作用,区域间技术创新的溢出效应仅对经济增长结构和生态环境具有正向带动作用;劳动力数量是一把"双刃剑",对本地区经济增长质量的积极和消极...
关键词:
区域技术创新 经济增长质量 经济模型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江红莉 蒋鹏程
财政分权作为调整和控制地方资源配置的重要制度,对地方创新活动和经济增长质量具有重要影响。本文从五个维度构建刻画经济增长质量的指标体系,利用时序全局主成分分析法测度2006-2016年我国30个省(市、自治区)的经济增长质量,建立动态面板模型研究财政分权对经济增长质量的影响以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财政分权显著抑制了经济增长质量的提升;机制研究发现财政分权通过抑制技术创新,进而抑制经济增长质量的提升。进一步建立动态面板门槛模型发现,财政分权对于经济增长质量的抑制作用具有边际递减的非线性特征;随着研发强度超过1.9207%,财政分权对经济增长质量将会从抑制转为促进。因此我国应当深化财政体制改革,处理好央地财权与事权的不对等关系,完善创新驱动体系,提升地方政府的自有收入以促进经济高质量增长。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郭晶 杨艳
基于Hausmann(2007)模型,对高技术制造业出口复杂度的测度结果表明:我国高技术制造业出口复杂度虽然逐年提升,但与其他国家相比仍处于较低水平;从各具体产业出口复杂度在样本国家的排名来看,电子及通信设备业逐年上升,电子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医疗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逐年下降,医药制造业则始终处于末位。进一步的计量分析显示:经济增长、技术创新与我国高技术制造业出口复杂度具有长期协整关系;我国高技术制造业出口复杂度的提升主要来自于经济增长,而不是技术创新;不同产业出口复杂度与经济增长、技术创新的关系不同。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张耿庆
技术创新是现代经济增长的引擎,本文首先从纵向和横向两方面辨证分析中国技术创新的现状,然后运用协整理论和格兰杰因果检验实证研究我国技术创新与经济增长间的关系,最后提出相应的政策。
关键词:
技术创新 经济增长 实证研究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李小花
选取2007—2021年中国30个省级面板数据,构建了“产业结构—技术创新—经济增长”的分析框架,实证分析产业结构趋同、数字技术创新与经济高质量增长的关系。研究发现,产业结构趋同与经济高质量增长具有倒“U”型非线性关系;数字技术创新正向影响经济高质量增长;在产业结构趋同影响经济高质量增长过程中,数字技术创新发挥倒“U”型调节效应和门槛效应;产业结构趋同与数字技术创新对经济高质量增长的影响作用存在明显区域异质性。基于此,提出加快推动数字技术创新与应用、合理优化区域产业布局、高位驱动数实融合的建议,以期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增长提供有益参考。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李小花
选取2007—2021年中国30个省级面板数据,构建了“产业结构—技术创新—经济增长”的分析框架,实证分析产业结构趋同、数字技术创新与经济高质量增长的关系。研究发现,产业结构趋同与经济高质量增长具有倒“U”型非线性关系;数字技术创新正向影响经济高质量增长;在产业结构趋同影响经济高质量增长过程中,数字技术创新发挥倒“U”型调节效应和门槛效应;产业结构趋同与数字技术创新对经济高质量增长的影响作用存在明显区域异质性。基于此,提出加快推动数字技术创新与应用、合理优化区域产业布局、高位驱动数实融合的建议,以期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增长提供有益参考。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钟虹芳 刘程军
文章探讨了技术创新、工业化、城市化对经济增长质量影响的作用机理,并基于2005年~2015年中国29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建立岭回归修正的OLS模型予以实证检验。研究表明:经济增长质量提升的重大关键在于优化经济增长结构,技术创新水平的提高、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对经济增长质量均具备显著的正向效应。因此,文章建议将强化我国的自主创新能力、推进高效工业化与新型城市化作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经济增长质量的重要战略方向。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马嫣然 吕寒 蔡建峰
文章从数字经济的协同渗透效应和挤出效应出发,结合技术创新的溢出效应进行理论分析,利用2016—2019年我国31个省份相关数据,验证了数字经济与技术创新、区域经济增长之间的“倒U”型曲线关系,以及技术创新的中介效应。结果表明:适度发展数字经济有利于促进技术创新并以此拉动区域经济增长,且数字经济对技术创新和经济增长的影响存在显著的区域异质性。
关键词:
数字经济 技术创新 经济增长 区域异质性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戴玮
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区支撑创新发展的条件不尽相同,这也使得各地区创新发展的优势并不完全一致。基于此,文章分析了技术比较优势影响地区技术创新活动进而影响经济增长的内在机制,并提出了技术创新只有结合地区的技术比较优势,才能更好地促进经济增长的命题。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应用2009—2019年我国省级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发现:当地区的技术创新能够充分发挥当地的技术比较优势时,将更有助于地区的经济增长;在考虑了不同的技术比较优势和经济增长指标后,这一结果依然稳健;异质性检验结果表明,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省份和中西部地区省份依据技术比较优势进行技术创新,能够更好地促进地区经济增长。为了更好地发挥创新对地区经济增长的内在驱动作用,技术创新应该在充分考虑本地区技术水平的条件下,遵循地区技术比较优势展开。
关键词:
技术比较优势 创新 经济增长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陈婕
文章选取2008—2017年我国30个省份的动态截面数据进行实证分析。选取能源消费作为门限变量,基于非线性面板门限模型来量化分析我国技术创新、碳排放与经济增长三者之间的门限效应与关联性。结果表明:技术创新、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结构会对碳排放的增量与存量产生正向显著作用。以"自主创新"为代表的技术创新变量对碳排放的影响不显著;以"技术模仿"为代表的技术创新变量能够有效地抑制碳排放规模。同时我国仍将长期处于库兹涅茨曲线"上升阶段",当区域内经济增长达到"门限阈值"时,碳排放持续增长的趋势可能会得到有效抑制。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程工
一、技术创新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经济增长的源泉和动力主要是:资本品投入的增加,劳动力投入数量的增加,劳动力质量的提高,技术进步.其中,劳动力质量的提高主要是由技术进步所引起.以下分析,假定人均资本不变时,经济增长是如何受技术进步影响的.假定国民收入为Y,储蓄率(s)保持不变,投资等于储蓄,即:I=S=sY两边同时除以工人数N,得到:I/N=sY/N如果我们定义函数f,使得f(K/N)= Y/N,其中K为资本投入量,可得:I/N=sf(K/N)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