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040)
- 2023(12486)
- 2022(11012)
- 2021(10342)
- 2020(8772)
- 2019(19759)
- 2018(20017)
- 2017(38171)
- 2016(20569)
- 2015(23131)
- 2014(22441)
- 2013(22069)
- 2012(20147)
- 2011(18040)
- 2010(17931)
- 2009(16310)
- 2008(15721)
- 2007(13767)
- 2006(12024)
- 2005(10270)
- 学科
- 济(79221)
- 经济(79140)
- 管理(66434)
- 业(63174)
- 企(54777)
- 企业(54777)
- 方法(37724)
- 数学(32005)
- 数学方法(31634)
- 技术(22102)
- 中国(20599)
- 农(20274)
- 财(19419)
- 业经(18564)
- 学(17941)
- 环境(16217)
- 地方(16153)
- 理论(15077)
- 贸(14051)
- 贸易(14042)
- 技术管理(13991)
- 农业(13854)
- 划(13737)
- 和(13674)
- 易(13587)
- 制(13244)
- 务(12754)
- 财务(12689)
- 财务管理(12671)
- 企业财务(12046)
- 机构
- 大学(286576)
- 学院(285375)
- 管理(118744)
- 济(110726)
- 经济(108257)
- 理学(103804)
- 理学院(102678)
- 管理学(100907)
- 管理学院(100398)
- 研究(91921)
- 中国(66558)
- 京(61021)
- 科学(58156)
- 财(48441)
- 所(45242)
- 业大(42777)
- 农(42463)
- 研究所(41457)
- 中心(41414)
- 江(40675)
- 财经(39497)
- 北京(38496)
- 范(37910)
- 师范(37595)
- 经(35962)
- 院(33808)
- 州(33587)
- 农业(33110)
- 经济学(32084)
- 技术(31566)
- 基金
- 项目(201503)
- 科学(159364)
- 研究(148724)
- 基金(145794)
- 家(126502)
- 国家(125429)
- 科学基金(108965)
- 社会(93239)
- 社会科(88350)
- 社会科学(88325)
- 省(79787)
- 基金项目(78333)
- 自然(71177)
- 自然科(69525)
- 自然科学(69509)
- 自然科学基金(68292)
- 教育(68097)
- 划(66341)
- 编号(60472)
- 资助(58910)
- 成果(47961)
- 创(46156)
- 重点(44504)
- 部(43817)
- 发(42444)
- 创新(42265)
- 课题(41424)
- 科研(38088)
- 项目编号(37830)
- 国家社会(37797)
- 期刊
- 济(117766)
- 经济(117766)
- 研究(81632)
- 中国(54689)
- 管理(44488)
- 学报(43799)
- 科学(41661)
- 农(37547)
- 财(35778)
- 教育(35301)
- 大学(33306)
- 学学(31150)
- 技术(27719)
- 农业(26817)
- 融(20352)
- 金融(20352)
- 业经(19724)
- 经济研究(18580)
- 财经(18484)
- 科技(17355)
- 图书(16792)
- 技术经济(15796)
- 经(15698)
- 问题(14749)
- 业(14358)
- 理论(14083)
- 实践(13084)
- 践(13084)
- 现代(13015)
- 坛(12829)
共检索到40693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孙冰 张为峰
文章以技术创新与创新环境间的非线性关系为切入点提出假设,综合现有的统计方法,对我国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1996~2010年的数据进行整理分析,从时滞、关联度检验和曲线估计三个方面对技术创新与创新环境之间的作用关系进行实证研究。
关键词:
技术创新 创新环境 非线性 正相关 时滞
[期刊] 中国注册会计师
[作者]
孙金花 王三银 于翠萍
本文选取2008—2019年A股上市公司企业相关财务数据,探究会计稳健性和企业技术创新之间的非线性关系,以及企业异质性下这种非线性关系的差异性。研究结果表明:会计稳健性对企业技术创新存在先促进后抑制的双门槛效应,当会计稳健性跨越第二个门槛值后,会计信息向外传递的悲观情绪对技术创新形成抑制作用;当考虑到企业融资方式、企业信息透明度和企业生命周期差异等异质性因素时,会计稳健性对技术创新的非线性影响也会存在差异。因此,企业应根据自身特征、当下发展目标及业务特点适时调整会计稳健性政策,从而确保适度的会计稳健性。
[期刊] 产业经济研究
[作者]
冯照桢 温军 刘庆岩
针对风险投资与技术创新这一热点问题,在回顾国内外学者相关研究、系统梳理风险投资对技术创新的影响路径和作用机理的基础上,提出二者可能存在非线性关系的理论假设;接着利用中国2001—2012年各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运用面板平滑转换回归(PSTR)模型,从风险投资规模和风险投资数量两个角度对风险投资与技术创新(专利数量和研发效率)的非线性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发现:风险投资与技术创新之间存在着门槛效应,即当风险投资规模低于门槛值时,风险投资的融资支持和增值作用有限,更多表现为盘剥行为,会抑制企业技术创新;但当风险投资规模超越门槛值后,融资支持和增值作用会促进企业进行技术创新;风险投资数量的实...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李新功 黄晓婉
本文从互联网基础设施、信息资源、商务应用与发展环境4个维度构建互联网发展综合指标评价体系,利用主成分分析法估算区域的互联网水平;基于2006~2020年中国30个省(区、市)的面板数据,运用面板门限模型,分析互联网与区域创新的非线性关系。实证结果表明:互联网发展对区域创新有边际效应递增的促进作用,以知识积累、金融发展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为门限变量时,互联网发展与区域创新能力均存在明显的单门限效应;中国各区域的知识积累、金融发展和经济发展水平具有显著的时空异质性。因此,应加强中、西部的联动效应,促进东、西部地区的协调发展,加强中国区域创新能力的提升。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马明
文章采用中国31个省市1995-2013年的年度面板数据将交通基础设施作为门限变量,使用面板门限模型研究交通基础设施与人力资本的跨区域溢出、人力资本的跨区域溢出对我国相邻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并探讨了交通基础设施对区域创新能力是否具有门限效应。研究结果表明:人力资本具有空间溢出效应,不仅对本区域的技术进步产生影响,而且通过交通基础设施,对相邻区域的创新能力也具有显著影响。同时,人力资本对中国区域创新能力具有交通基础设施单门限效应,公路基础设施和铁路基础设施门限值分别为4.496和2.766。意味着当公路密度
关键词:
人力资本 交通设施 区域创新 创新能力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杨豪 杨杰
近年来逆全球化思潮抬头趋势加剧,VUCA特征日益加重,在当前时代背景下,组织冗余对中国企业推进技术创新与存续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选取中国2013~2020年357家上市公司的面板数据,使用面板门槛回归模型实证检验了在中国经济发展新常态背景下企业创新绩效与组织冗余之间的非线性关系。结果表明:企业创新绩效与组织冗余之间呈现U型关系;高度垄断市场与过度竞争市场中,虽然创新绩效与组织冗余之间仍然保持U型关系,但由抑制作用转变为促进作用的突变点右移,阈值提高,所需的冗余资源量大幅度增加,影响企业创新动机并挫伤创新动力。只有充分发挥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的协同作用,相互补位,弥补市场失灵,方能真正突破创新约束,实现组织冗余对企业创新的正向支撑作用。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杨菲 安立仁 史贝贝
基于省际数据,采用门槛效应模型方法,探究内、外知识积累与地区创新之间的非线性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内部积累与地区创新存在显著双重门槛效应,具体表现为"左拖尾倒U型"关系;(2)外部积累对地区创新也存在显著双重门槛效应,表现为"右拖尾U型"关系;(3)仅当知识存量水平处于第二类型时,内、外积累同时促进地区创新,且与外部积累相比,内部积累影响强度更大;(4)历史数据表明,我国大部分地区创新的提升归因于内部积累,而非外部,且东部地区先于中西部地区实现内、外部的促进作用。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余长林 王瑞芳
在发达国家,知识产权保护已成为支持研发投资、促进技术创新最重要的因素。但是在发展中国家,知识产权保护能否促进其技术创新却一直存在争议。据此,本文基于封闭经济条件下技术溢出的视角,构建一个简单的古诺竞争模型分析了知识产权保护与技术创新之间的关系。理论分析显示:发展中国家的技术创新能力与知识产权保护水平之间呈现"倒U型"关系。这意味着一国为了提升自身的技术能力,知识产权保护过紧或过松都不宜,应该根据自身的经济发展水平制定适宜的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实证估计结果很好地支持了本文理论分析的结论。此外,本文还发现,经济发展水平越高,加强知识产权保护越能促进该国的技术创新;知识产权保护与一国经济发展水平之间呈...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闫一石 潘雄锋
采用我国2003~2017年泸深上市企业的数据研究发现,股票流动性和公司创新之间存在非线性关系(即倒U型关系),并且这种关系进一步受到宏观层面的股权分置改革和股市市场状态(牛熊市)的调节作用。基于研究结论提出了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赵凯 王鸿源
本文以新常态下创新驱动的引擎产业——高技术产业为研究对象,通过面板向量自回归方法将政府的直接补贴、税收优惠与企业的资本、人员投入及创新收益同时纳入系统框架,研究政府R&D补贴政策与企业创新行为决策之间的双向动态耦合关系,然后基于动态面板门限回归研究企业创新收益与两类R&D补贴政策间可能存在的非线性关系,并以理论模型与经验研究相结合的方式分析直接补贴与税收优惠影响高技术企业创新的机理及作用效果。研究证实企业增加创新投入是提高创新收益的根本原因;R&D补贴对企业资本投入的"挤入作用"并不明显,但税收优惠能有效激励高技术企业在人员方面的投入;政府"低补贴、低优惠"的双低策略更有利于提高企业的创新收益。
关键词:
R&D补贴 创新 税收优惠 高技术企业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郑亚莉 陶海青
人们已经发现在自然、社会领域中存在许多复杂现象。本文试图运用复杂科学的有关原理解释在隔离外部环境的技术创新过程本身就是非线性的,而外部环境对技术的创新过程主要呈线性关系。由此,可以预测技术创新的总趋势是一个愈来愈强的波动式过程。
关键词:
技术创新 非线性 成长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曹薇 邱荣燕
以1995—2014年高技术产业省级年度数据为样本,结合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和Hansen提出的门限检验方法,以人均GDP为门槛变量,运用双重门槛模型,对科技型人才聚集度和协同创新产出的非线性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较高的经济发展水平对协同创新产出的贡献率最大,但并非高技术人才聚集规模越高,对经济的促进作用越明显,它们之间存在一定的非线性关系,并以此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王永华
采用我国28个省(直辖市、自治区)1993~2012年的面板数据,以电信基础设施为门槛变量,运用门槛模型,探讨人力资本与区域创新能力之间的非线性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我国人力资本与区域创新能力之间存在电信基础设施双门槛效应,电信基础设施门槛值分别为4.031和4.552。我国人力资本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并不是线性的,人力资本仅仅在电信基础设施完善的地区对区域创新能力产生重要影响。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张红霞 李家琦 李育哲
产业协同集聚是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和新发展格局的内在要求和重要方式,也是促进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有效路径。然而,现有文献对产业协同集聚影响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机制研究不够深入,关于两者之间非线性关系的经验分析尚未达成共识,实证检验中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评价方法也有待改进。本文认为:产业协同集聚会产生专业化分工、规模经济、要素共享、知识溢出等正外部性,进而促进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但过度集聚产生的拥塞效应和竞争效应也会有损经济发展质量,因而产业协同集聚与经济高质量发展之间具有倒U型非线性关系,并因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及要素禀赋的不同而表现出区域异质性,同时高水平的产业协同集聚(如高技术密度行业协同集聚)对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促进作用更为显著;产业协同集聚可以通过提高地区创新效率的路径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地区人力资本水平的提高会强化产业协同集聚的经济高质量发展促进效应。采用2004—2020年30个省份面板数据,基于经济增长效率、产业结构优化、经济增长稳定性、福利改善和收入分配、资源利用和生态环境等5个维度评估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进而分析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协同集聚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结果显示:产业协同集聚总体上促进了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但两者之间存在倒U型关系,并表现出“东部地区显著促进、中部地区影响不显著、西部地区具有到U型关系”的区域异质性和“高技术密度行业协同集聚显著促进、低技术密度行业协同集聚影响不显著”的行业异质性;地区创新效率对产业协同集聚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中介效应,但样本期间产业协同集聚的创新效率促进效应不显著;地区人力资本水平提高会强化产业协同集聚的经济高质量发展促进效应,并在其创新效率路径中发挥调节作用。相比现有文献,本文在优化经济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的基础上,实证检验了产业协同集聚影响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非线性关系及其区域和行业异质性,并探究了创新效率的中介机制和人力资本的调节作用,深化和拓展了相关理论研究和经验分析。根据本文的研究结论,应重视产业协同集聚的合理边界,重点支持高水平的产业协同集聚,并提升产业协同集聚质量,加强人力资本积累及其与产业融合发展的匹配性,进而通过因地制宜的适度产业协同集聚有效促进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苏文喆 李平
本文运用门槛检验方法,测度中国各地区基于经济发展、研发水平及人力资本水平的吸收能力情况。结果表明,GDP、人均GDP、高等教育发展水平存在单一门槛,研发经费投入、研发投入强度存在双重门槛,人力资本存量存在三重门槛。吸收能力跨过一定门槛后,OFDI对中国部分地区技术创新的作用效果会显著提高。能够有效吸收OFDI母国技术创新效应的主要是部分东部沿海地区,而绝大部分中西部地区的省份仍未跨过吸收能力的高门槛。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