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010)
2023(10919)
2022(8911)
2021(8242)
2020(6974)
2019(15227)
2018(14970)
2017(28326)
2016(14774)
2015(16359)
2014(15903)
2013(15490)
2012(14292)
2011(12852)
2010(13170)
2009(12482)
2008(11198)
2007(10355)
2006(9125)
2005(8219)
作者
(41755)
(34649)
(34153)
(32730)
(21847)
(16323)
(15478)
(13246)
(13200)
(12324)
(11761)
(11617)
(11159)
(11079)
(10898)
(10852)
(10252)
(10226)
(9827)
(9681)
(8885)
(8418)
(8281)
(7940)
(7807)
(7709)
(7543)
(7525)
(7062)
(6965)
学科
(59935)
经济(59884)
(48972)
管理(46328)
(42522)
企业(42522)
(26159)
金融(26152)
(23739)
银行(23704)
中国(23425)
(23024)
方法(22265)
技术(20892)
数学(18787)
数学方法(18641)
(16949)
(16747)
(16614)
业经(16062)
地方(15552)
技术管理(13353)
产业(12794)
(12758)
(11539)
理论(11443)
中国金融(11214)
农业(11101)
(10973)
财务(10935)
机构
学院(203182)
大学(199363)
(88193)
经济(86425)
管理(77722)
研究(69860)
理学(66319)
理学院(65662)
管理学(64670)
管理学院(64284)
中国(58880)
(41610)
(40597)
科学(40559)
(34568)
中心(33890)
(33224)
(32301)
财经(31704)
研究所(31251)
业大(28901)
(28723)
经济学(27762)
北京(26083)
农业(25788)
(25787)
(25728)
经济学院(25135)
技术(24488)
(24280)
基金
项目(135975)
科学(107928)
研究(102504)
基金(96991)
(84355)
国家(83640)
科学基金(72082)
社会(65965)
社会科(62907)
社会科学(62894)
(56613)
基金项目(51051)
教育(46514)
(45764)
自然(44032)
自然科(43098)
自然科学(43085)
自然科学基金(42416)
编号(40522)
资助(38587)
(35077)
成果(32522)
创新(31874)
(31498)
重点(31147)
课题(29656)
(29314)
国家社会(27742)
(26232)
(25942)
期刊
(97413)
经济(97413)
研究(62543)
中国(47162)
(33679)
金融(33679)
管理(32522)
(31556)
(30523)
学报(30122)
科学(28509)
教育(24569)
大学(23436)
学学(22293)
技术(21574)
农业(19928)
业经(16681)
经济研究(16530)
财经(16110)
(14125)
科技(13223)
技术经济(12289)
问题(12108)
(10831)
(10523)
论坛(10523)
(9710)
商业(9665)
理论(9378)
现代(9340)
共检索到31839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改革  [作者] 齐讴歌  王满仓  
产业结构调整是我国"十二五"期间的重要战略任务。基于空间集聚视角对产业结构调整进行分析发现,产业结构调整的关键在于促进技术创新、中小企业成长以及产业空间集聚。金融体系对产业结构调整的支持机制表现为技术创新机制、中小企业成长机制、产业融合机制以及产业空间集聚机制。产业结构调整应从开发性金融、政策性金融以及市场性金融三个方面着手。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梁琳  
金融体系能为企业技术创新提供融资支持,并能够更有效地进行资源配置,还能对企业技术创新进行激励和约束,分散投资者对技术创新的投资风险。因此,金融体系能够有效地促进技术创新,从而推动经济增长。在通过金融体系促进技术创新的过程中,应加强对技术创新的引导和监管,鼓励金融机构加强对技术创新的资金支持,完善技术创新资金需求者的信用评价体系,并修改和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为金融体系支持技术创新营造良好的经济社会环境。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梁琳  
金融体系能为企业技术创新提供融资支持,并能够更有效地进行资源配置,还能对企业技术创新进行激励和约束,分散投资者对技术创新的投资风险。因此,金融体系能够有效地促进技术创新,从而推动经济增长。在通过金融体系促进技术创新的过程中,应加强对技术创新的引导和监管,鼓励金融机构加强对技术创新的资金支持,完善技术创新资金需求者的信用评价体系,并修改和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为金融体系支持技术创新营造良好的经济社会环境。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尹艳林  
我国必须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但是,目前我国支持创新的体制机制还不健全,特别是金融体系不适应科技创新的需要。必须从我国国情出发,借鉴国际经验,适应新技术、新产业发展需要,加快建立健全支持技术创新的金融体系和政策措施,实现金融资源与科技资源的有效对接以及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协同发展,有效满足科技创新各阶段多样化的资金需求,促进我国科技创新能力明显提升。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林春  
本文基于2000年-2012年全国30个省际的面板数据,对地区金融发展在产业结构调整中的作用以及加入技术创新后地区金融发展对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进行检验。研究发现:地区金融发展有利于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促进第三产业的发展,抑制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的发展;地区金融发展和技术创新的联合作用有利于促进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而会抑制第二产业的发展。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吕超  孙立梅  李天舒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杨芬  郭广生  张士运  
本文构建了技术创新、产业结构调整与能源消费的PVAR模型,研究中国30个省份2004—2016年全部区域、高碳区域和低碳区域的技术创新、产业结构调整以及能源消耗间的传导机制,并分析三者间的相互影响作用。结果显示:技术创新指导下的产业结构调整对减少能源消耗存在正向效应,技术创新和高效的产业结构调整对实现经济增长有正向脉冲的影响响应,产业结构调整的有效性对能源消耗具有较高的约束效应。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谢恒烺  王家敏  
本文基于2005—2019年中国30个省际区域面板数据分析技术创新与收入不平等的关系。首先,通过使用面板EGLS模型检验技术创新与收入不平等的关系,结果表明技术创新对收入不平等为倒"U"型关系,而经济增长可降低收入不平等程度。技术创新在现阶段仍会扩大全国、东部、中部与西部地区居民间的收入差距,但产业结构调整可以缓解技术创新对收入不平等的影响。通过中介效应模型分析技术创新、产业结构调整与收入不平等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产业结构调整能够抑制收入不平等,而产业升级与技术创新能够互相抑制。技术创新由产业结构调整渠道暂缓对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趋势。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张耀明  
彩电市场竞争中洋彩电采用“技术领先”策略占据技术制高点 ,国产彩电采用“技术适宜”策略占领了市场主体。国产彩电在品牌市场份额竞争的“价格大战”中展开库存调整、价格调整、生产调整、技术调整。应深入进行技术战略调整 ,把“技术适宜”策略调整为“技术创新”战略。通过观念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推动彩电产业结构调整 ,获得彩电市场技术优势 ,提升国际市场竞争力。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叶初升  刘业飞  高考  
近年来,一批发展经济学家在吸收早期贫困陷阱理论合理内核的基础上,借助现代经济学新的理论与方法,将贫困陷阱问题的研究从宏观层面推进到微观层次、从抽象的理论阐释推进到精细的实证分析,并在此过程中拓展了贫困陷阱问题的研究范围。本文以述论结合的方式梳理这一研究领域的新进展,并在发展经济学学科发展史的视野中审视贫困陷阱理论、展望进一步的研究方向。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杜莉  李博  
构建以碳金融为主导的金融机制,推动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是实现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重要路径。实证研究的结论表明,实际碳排放量、碳排放配额与产业结构的变化及其升级有着重要相关关系。因此,我国需要利用碳金融体系和机制的架构,通过建立健全完善的碳金融市场法律体系、构建多层次的碳金融交易平台、加大政策的扶持力度、创新开发碳金融衍生产品等,促进低碳技术的开发和低碳产业的兴起,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李媛媛  金浩  张玉苗  
本文探析了金融创新与产业结构调整的原理和机制,分别从直接路径(金融创新通过影响金融业发展直接影响产业结构调整)和间接路径(金融创新通过影响消费需求、资本配置、技术进步、国家产业政策等途径间接影响产业结构调整)进行理论与实证研究,结果表明,金融领域的改革与创新已经取得一定成果,金融创新作为一种生产要素,正逐步渗透到实体经济,在加快金融业发展的同时,发挥对其他资源与要素的配置功能、刺激消费需求、促进技术进步,进而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但是整体影响程度较低,有待于进一步强化金融创新与产业结构调整之间的"联动机制",实现金融创新与产业结构调整之间的良性互动。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姜奇平  黄诚  
信息将取代货币成为宏观经济调节的核心变量 ,信息资本将取得对金融资本的支配地位。凡是提供信息创造、传播、交流和处理的电信产业、计算机产业、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传统电台电视台传播媒体业之间 ,将以提高信息流通速度为主线展开交叉兼并 ,逐渐融合成一个大的中介性信息服务业。随着电子货币对纸币的取代 ,金融业本身将成为信息服务业的一个组成部分 ,乃至成为整个产业结构的核心。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刘凤朝  孙玉涛  
在产业结构调整、减少能源消费、提高能源效率的过程中,技术创新是关键因素。本文在现有研究的基础上引入技术创新要素,建立技术创新、产业结构调整对能源消费影响的分析框架。通过假设建立了技术创新、产业结构调整对能源消费影响的计量模型,运用中国的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专利授权量增加能够节约能源消费,第一产业、建筑业、批发与零售业等能源消耗较少产业的产值比重增加能够减少能源消费。研究结论认为,基于技术创新的产业结构升级、优化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是经济增长和能源消费脱钩的重要途径。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孙畅  王湛  刘嘉琦  
推动绿色技术创新与绿色金融的协调高效发展对我国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利用2008—2018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引入时序立体数据因子分析法,构建绿色技术创新与绿色金融系统评价指标体系,并基于2008—2018年全国统计数据构建两系统耦合协调模型,试图从宏观角度探究这一时期绿色金融与绿色技术创新耦合发展态势。研究发现,2008—2018年,我国绿色技术创新与绿色金融长期处于拮抗耦合状态,而绿色金融长期发展滞后是制约两系统耦合度提升的重要因素。进一步研究表明,绿色金融内部结构失衡是导致绿色金融长期滞后的关键所在。据此,提出要优化绿色金融结构、加强绿色风险控制、培育绿色经济增长点,多管齐下提高绿色金融发展水平,推动两系统协调优质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