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894)
2023(10774)
2022(8455)
2021(7646)
2020(6385)
2019(13905)
2018(13959)
2017(26455)
2016(14147)
2015(15849)
2014(15266)
2013(14704)
2012(13420)
2011(11766)
2010(11939)
2009(10994)
2008(10737)
2007(9961)
2006(9001)
2005(8357)
作者
(41374)
(34592)
(34418)
(32604)
(22209)
(16482)
(15372)
(13378)
(13201)
(12212)
(11987)
(11553)
(11275)
(11270)
(11041)
(10881)
(10372)
(10134)
(10020)
(9828)
(8732)
(8649)
(8486)
(8081)
(7894)
(7760)
(7743)
(7637)
(7088)
(7075)
学科
(58746)
经济(58696)
(47620)
管理(44081)
(38738)
企业(38738)
方法(22802)
中国(20718)
技术(20485)
数学(19491)
数学方法(19312)
(17540)
业经(14666)
(14243)
技术管理(13324)
农业(12850)
地方(12593)
(12232)
(10937)
理论(9813)
(9667)
(9643)
金融(9643)
银行(9624)
(9219)
(8986)
贸易(8977)
产业(8961)
(8727)
(8516)
机构
大学(197999)
学院(197960)
(85710)
经济(84150)
管理(74233)
研究(72632)
理学(63478)
理学院(62833)
管理学(61751)
管理学院(61400)
中国(53868)
科学(44395)
(42466)
(37907)
(37282)
(36423)
研究所(33883)
中心(32247)
(31895)
业大(30633)
财经(29614)
农业(28612)
经济学(27255)
(27101)
北京(26698)
(26607)
(24826)
(24530)
经济学院(24518)
师范(24439)
基金
项目(134256)
科学(106708)
基金(97230)
研究(96947)
(86982)
国家(86292)
科学基金(73474)
社会(63396)
社会科(60110)
社会科学(60099)
(54041)
基金项目(50760)
自然(46703)
自然科(45694)
自然科学(45680)
(45210)
自然科学基金(44942)
教育(44359)
资助(38244)
编号(36952)
(34442)
重点(31315)
创新(31198)
(30427)
成果(29696)
(29151)
国家社会(27334)
课题(27294)
(26727)
科研(25110)
期刊
(95632)
经济(95632)
研究(61290)
中国(47795)
学报(34100)
(33576)
管理(32688)
科学(31991)
(29633)
大学(26063)
教育(25301)
学学(24570)
农业(23015)
技术(20769)
(18611)
金融(18611)
经济研究(16474)
财经(15448)
业经(14821)
(13573)
(13372)
科技(13314)
技术经济(12613)
问题(12305)
(9753)
论坛(9753)
(9488)
(9470)
现代(9203)
世界(9191)
共检索到30839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简泽  
改革以来,中国工业化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工业部门产出迅速扩张的同时,它吸收的就业增长明显滞后。笔者发展了一个理论模型和相应的统计分析框架,从理论和实证两个方面考察了工业化的两个基本推动力量——技术创新和资本积累对我国工业化进程中产出和就业增长的影响。我们发现,资本积累没有对工业部门产出和就业增长的趋势产生统计上显著的影响,然而,它是推动1990年之前工业部门产出增长以及1978年~2004年间工业部门就业增长的主要力量;技术创新的劳动节约偏向决定了工业部门就业增长明显下降的趋势,并成为1990年以后工业部门产出增长的主导力量。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严成樑  龚六堂  
本文在一个资本积累和创新相互作用的内生增长经济中考察财政政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主要讨论两个问题:当政府税收收入全部用于生产性公共支出时,各种税收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如何及相对于生产性公共支出,政府对资本积累或是研发的补贴是否更能促进经济增长。研究的结论是:当政府通过征收更多的税收为生产性公共支出融资时,消费税税率与经济增长率正相关,劳动收入税税率与经济增长率之间存在一个倒U形关系,公司收入税、资本收入税税率与经济增长率负相关;相对于生产性公共支出,政府对资本积累或是研发的补贴可能更有利于促进经济增长。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李溦  冯海发  
工业化是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农业为工业化提供剩余积累又是各国发动工业化的必要条件。在工业化资本积累汲取农业剩余的过程中,客观上存在着用什么方式汲取农业剩余比较合适、汲取多少农业剩余比较合理、以及汲取多长时间比较可行这样一些基本的问题。如果对这些问题没有充分的理论认识与适度的政策把握,就很可能会影响一国经济发展的进程。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石孖祎   韩冬日   李拓晨  
基于2009—2019年省级面板数据,文章分别从地区政府创新偏好与人力资本积累视角构建动态门槛回归模型,实证分析政府创新偏好影响绿色创新的复杂非线性作用机理。实证结果表明:政府创新偏好对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作用是非线性的,不仅存在以政府创新偏好自身为门槛的单门槛效应,也存在显著的以人力资本积累为门槛的双门槛效应。政府创新偏好与区域绿色技术创新存在显著的“U”型阈值效应;当以人力资本积累为门槛变量时,政府创新偏好在跨越一重门槛值后,其对绿色技术创新的作用方向发生结构突变,作用效果由微弱的负向抑制转变为正向促进,并且在更高的门限区间中其影响系数进一步提高。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魏枫  
物质资本积累与技术进步的动态融合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路径的一个典型化事实。但目前经济增长理论对于中国经济的分析,或是沿着新古典增长的路线、或是沿着内生增长理论模型,将二者结合起来分析的文献不多,本文将尝试把资本驱动与技术进步同时内生化于增长模型中来,考虑资本驱动与技术进步的内在联系,并从这个角度尝试解释中国经济增长路径。
[期刊] 产业经济研究  [作者] 陈庆江  李启航  
当前我国社会创新资源使用效率偏低,粗放型创新发展模式亟需转变。基于我国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数据,利用DEA-Tobit两阶段模型考察社会研发资本存量对企业技术创新效率的影响,结果发现:(1)社会研发资本存量对企业技术创新效率存在一定程度的负向影响,这在非国有企业中尤为显著;(2)市场化水平减轻了上述负向影响,但这种调节作用主要存在于非国有企业中;(3)社会研发资本存量对创新的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均有负向影响,但对前者影响更大。政府应加快科技政策调整和市场化改革,引导各创新主体减少社会创新资源的粗放投入和低效积累,同时进一步提高存量创新资源的利用效率。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孙文杰  沈坤荣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技术学习能力和技术人员人力资本积累是影响我国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因素。本文从技术学习的视角,运用随机前沿方法对人力资本积累与中国大中型企业技术创新效率的关系进行了产业层面的计量检验。研究结果表明,在劳动密集型产业和中低档次的机械制造业领域,我国大中型企业的创新效率较高,在0.7到0.8之间;而在石油加工、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等研发资本密集型产业,技术创新效率相对较低,如石油加工、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电力生产和供应业的创新效率为0.262,0.278,0.216。研究还发现,国内企业技术人员的人力资本积累存在明显的门槛效应,低于这一临界值,国内企业技术学习能力和自主...
[期刊] 产业经济研究  [作者] 陈庆江  李启航  
当前我国社会创新资源使用效率偏低,粗放型创新发展模式亟需转变。基于我国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数据,利用DEA-Tobit两阶段模型考察社会研发资本存量对企业技术创新效率的影响,结果发现:(1)社会研发资本存量对企业技术创新效率存在一定程度的负向影响,这在非国有企业中尤为显著;(2)市场化水平减轻了上述负向影响,但这种调节作用主要存在于非国有企业中;(3)社会研发资本存量对创新的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均有负向影响,但对前者影响更大。政府应加快科技政策调整和市场化改革,引导各创新主体减少社会创新资源的粗放投入和低效积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杨志学  
文章发展了新经济地理学中包含垂直联系的一般均衡模型,通过放松"总资本不变"的假设,将垂直联系、资本积累和知识溢出结合起来,构建了一个内生增长模型,以此分析资本积累和知识溢出对经济增长与集聚的影响。结果显示,发展成为核心区可以通过提高自身的资本积累水平和掌握先进技术、核心技术来实现。对于欠发达地区,既可以通过地方保护或加大中央政府的财政支持力度,提高其资本积累水平,也可以通过增强地区间的合作与交流,提高知识溢出水平,缩小与发达地区的经济差距。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刘渝琳  尹兴民  
通过世代交叠模型和内生经济增长理论,将人力资本投资和储蓄内生化,考察社会抚养比对资本积累和经济增长的影响,并利用我国1994~2012年的省级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我国少儿抚养比增加促进人力资本积累进而促进经济增长的作用小于其抑制物质资本积累进而阻碍经济增长的作用;老年抚养比的增加先后"阻碍-促进-阻碍"了我国的经济增长;总抚养比与我国的经济增长负相关。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景维民  王鑫  
结合中国城镇化的特点,对贝克尔的人力资本模型和罗默的内生增长模型进行了调整,并以此为基础分析了城镇化通过人力资本积累影响经济增长的机制和作用效果。研究发现,城镇化将从成本和收益两个方面影响人力资本投资决策,带来平均受教育年限的增加和人力资本专业化程度的提高,增加人力资本积累,并最终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增长。在此基础上,利用2005~2012年全国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对城镇化、人力资本积累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显示,通过人力资本积累这一途径,城镇化水平提高可以极大地促进经济增长。
[期刊] 政治经济学评论  [作者] 郝芮琳   黄宝竹  
金融化反映了信用货币体系下金融资本积累与现实资本积累相背离的趋势,在我国主要表现为信贷扩张与实体经济增长背离和实体利润越来越多地分配至金融机构。基于马克思主义信用、就业理论的分析表明,在就业总量上,金融化会抑制现实资本积累,导致可变资本规模收缩并且单位可变资本对劳动力的需求下降,就业整体下滑。在就业结构上,金融化带来的金融资本积累使金融业就业经历了从扩张到饱和与高技能化的过程,实体行业则由于现实资本积累的停滞而劳动力需求大幅缩减,同时,其行业工资由于劳动者的激烈竞争而下降,大量高技能人才流向金融业;在实体行业中,新兴行业在金融资本的估值逻辑下受影响较小,传统行业就业则下滑较为严重;金融化对私营企业就业的抑制作用强于国有企业。基于2008—2021年省级细分行业面板数据的经验研究验证了上述分析。当前的稳就业政策应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引导金融资本与现实资本共同积累,着力稳定传统行业和私营企业就业以弱化前期的负向影响,防范高技能劳动力“脱实向虚”。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周建安  张望  
首先,在Romer(1986)、Lucas(1988)等研究的基础上,构建了四部门模型,将政府支出分为教育支出与生产建设支出,以分析政府支出、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的内在关系,得出了政府支出是人力资本积累与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但其效力的发挥取决于各要素之间比例是否合适的结论。然后,利用1978~2006年中国的数据进行了分析与检验,结果表明,政府支出对经济增长具有强促进作用,政府支出与人力资本的形成存在着不确定的关系,人力资本对经济发展具有较为明显的负向作用。因此认为,我国人力资本积累只是单纯地依赖教育体系供给,缺乏"干中学"效应。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李婷   陈健生  
人力资本是促进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是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力。城市通过提升地方品质来增加人力资本积累,对于促进城市经济增长至关重要。本文基于新空间经济学理论,利用全国284个城市2010—2019年的面板数据,从人力资本的需求视角出发,分析地方品质对城市经济增长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地方品质对城市经济增长存在明显的促进作用,在使用系统GMM和工具变量缓解内生性及多种稳健性检验后,这一结论依然成立。机制分析表明,地方品质能够吸引劳动力流入,特别是高技能劳动力的流入,提高本地区创新型人才的集聚水平,促进城市人力资本积累。异质性分析表明,在城市特征方面,地方品质对大城市或者中心城市经济增长的影响效应更显著;在空间特征方面,地方品质对西部地区城市和国家级城市群内城市经济增长的影响效应更显著。本文从地方品质的视角切入来解释城市经济增长问题,为探讨中国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径提供了经验启示。
[期刊] 数理统计与管理  [作者] 李强  
本文通过理论分析得出产业转移、人力资本和中部经济增长的假定假设,利用安徽省1990-2006年的时序数据和基于向量自回归的多元协整方法,对每个假设进行了实证研究。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一个地区的人力资本水平对地区的经济增长具有促进作用,而且不同程度的人力资本的影响是不同的;在存在技术进步的情况下,产业转移对转入地经济增长率的贡献取决与人力资本的积累;但是与理论分析不同的是,初中文化程度的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要大于高中和大学程度人力资本的贡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