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273)
- 2023(9795)
- 2022(8374)
- 2021(7726)
- 2020(6337)
- 2019(14101)
- 2018(13717)
- 2017(26247)
- 2016(13748)
- 2015(14999)
- 2014(14180)
- 2013(13718)
- 2012(12743)
- 2011(11505)
- 2010(11766)
- 2009(10759)
- 2008(10497)
- 2007(9626)
- 2006(8737)
- 2005(7731)
- 学科
- 济(53131)
- 经济(53091)
- 管理(49507)
- 业(48293)
- 企(41000)
- 企业(41000)
- 方法(21830)
- 技术(20521)
- 数学(18768)
- 数学方法(18511)
- 财(16542)
- 贸(16335)
- 贸易(16328)
- 易(16070)
- 农(15946)
- 中国(15774)
- 技术管理(13600)
- 业经(12804)
- 环境(12691)
- 出(12624)
- 策(11099)
- 制(10704)
- 划(10564)
- 农业(10506)
- 地方(10444)
- 银(9344)
- 银行(9331)
- 学(9165)
- 行(9034)
- 理论(8880)
- 机构
- 学院(190723)
- 大学(187282)
- 济(85992)
- 经济(84384)
- 管理(78673)
- 理学(67764)
- 理学院(67175)
- 管理学(66281)
- 管理学院(65914)
- 研究(62308)
- 中国(48307)
- 财(40067)
- 京(37955)
- 科学(34802)
- 财经(30943)
- 江(30138)
- 所(29727)
- 中心(29177)
- 经(28221)
- 经济学(26690)
- 研究所(26597)
- 农(25854)
- 经济学院(24198)
- 业大(24188)
- 北京(23789)
- 范(23353)
- 州(23291)
- 师范(23176)
- 院(23109)
- 财经大学(22834)
- 基金
- 项目(127377)
- 科学(103396)
- 研究(97414)
- 基金(93615)
- 家(80326)
- 国家(79665)
- 科学基金(70340)
- 社会(64699)
- 社会科(61707)
- 社会科学(61694)
- 省(50552)
- 基金项目(48547)
- 教育(44700)
- 自然(43430)
- 自然科(42511)
- 自然科学(42503)
- 自然科学基金(41776)
- 划(41415)
- 编号(38238)
- 资助(37574)
- 创(32847)
- 成果(30285)
- 创新(29715)
- 部(28835)
- 重点(28342)
- 发(28101)
- 国家社会(27448)
- 课题(27113)
- 制(25763)
- 教育部(25388)
共检索到29298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运筹与管理
[作者]
郁培丽 石俊国 窦姗姗 孙广生
构建环境政策内生的三阶段博弈模型,分析存在技术溢出效应时,环境政策组合工具对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排污税和研发补贴有利于企业进行绿色技术创新,两者组合可以实现社会福利最大化。社会最优排污税税率低于排污对社会的边际破坏程度,并随着均衡产量的增加而提高。在技术溢出效应较高时,政府采取排污税和补贴的组合工具,而当技术溢出效应较低时,政府采取排污税和研发税的组合工具。当排污税税率外生给定时,竞争创新情况下的政府补贴要高于协同创新情况下的政府补贴。政府应结合行业技术溢出特征,采取相应的税收与补贴结合的政策工具,并在知识产权保护的基础上,促进企业集群协同绿色技术创新。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钱丽 汪美鑫 肖仁桥
低碳试点政策是促进城市碳中和技术创新的重要工具,以2009-2021年中国266个城市面板数据为样本,利用多种双重差分模型,实证分析低碳试点政策对碳中和技术创新的影响及空间溢出效应。结果表明:第一,低碳试点政策促进试点城市碳中和技术创新,且对零碳与低碳技术创新的影响更显著;低碳试点政策的影响效应具有异质性,在高行政等级、大规模人口、低资源依赖、高数字化水平和高环境规制城市表现更显著。第二,低碳试点政策通过强化政府管制、完善市场制度和加强社会监督促进碳中和技术创新,其中,政府管制的传导作用最显著,其次是市场制度,而社会监督的作用最弱。第三,低碳试点政策具有明显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来自邻近地区的间接效应占比高达77%,且产业结构优化会增强低碳试点政策的溢出效应。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李勇刚
绿色技术创新是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在系统探讨土地资源错配对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机理的基础上,基于2003-2020年中国285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采用空间杜宾模型实证检验土地资源错配对绿色技术创新效率的直接影响和空间溢出效应。研究发现,土地资源错配对绿色技术创新效率产生显著的负面影响,表明地方政府以低价大规模供应工业用地的行为对绿色技术创新效率产生不利影响;土地资源错配对绿色技术创新效率的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均显著为负,说明土地资源错配不仅抑制本地区绿色技术创新效率提升,还对周边地区绿色技术创新效率产生负向空间溢出效应,这意味着土地资源错配引发的空间溢出效应在绿色技术创新效率提升中发挥了重要的抑制作用;土地资源错配对不同区域城市、不同规模城市以及不同资源禀赋城市的绿色技术创新效率的影响效应存在异质性,对特大城市的影响显著为正,对Ⅰ型大城市、Ⅱ型大城市和中小城市的影响显著为负;且抑制了资源型城市绿色技术创新效率提升,但对非资源型城市的负向影响尚未凸显。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吕明瑜
技术创新的溢出效应,作为技术创新成果公共属性特征的重要表现,对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积极促进与消极阻碍双重作用。而技术成果产权化以及与之相适应的技术创新产权激励机制,则是克服技术创新溢出效应消极作用的重要途径。其在技术创新的各种激励手段中具有独特的、不可替代的重要功能。
关键词:
技术创新 溢出效应 产权激励
[期刊] 产业经济研究
[作者]
陈磊 余典范 王超
利用2006年颁布的《中国鼓励引进技术目录》,从产业内(企业)和产业间的视角全面考察了鼓励技术引进政策的创新溢出效应。经多种稳健性分析和考虑内生性问题后发现,这一政策显著促进了技术引进经费的增加,且具有创新溢出效应。从产业内(企业)溢出效应看,鼓励技术引进政策通过激发企业创新内部动力和增强企业创新外部支撑,促进了本产业内(企业)的创新,主要是激励了非发明专利申请。从产业间溢出效应看,鼓励技术引进政策能够在产业间起到创新涟漪效应,增加研发投入和降低融资约束是企业承接溢出效应的关键。经异质性分析发现:鼓励技术引进政策对混合所有制企业的创新促进效应更强;相比民营企业,鼓励技术引进政策更多地促进了国有企业的发明专利申请。进一步分析发现:鼓励技术引进政策造成国内中间品以及国内最终品的市场占有率下降;上游配套产业加大研发力度、提高竞争力,有助于降低鼓励技术引进政策对国内产品的挤出效应。研究为全面审视鼓励技术引进政策的产业关联创新溢出效应、“靶向”引进先进适用技术、优化创新政策的传导路径、应对技术管制的长臂管辖等提供了实践参考。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邓路
本文通过高技术产业1999-2007年15个三位码行业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表明,该产业FDI进入对不同三位码行业内资企业的自主技术创新产生了异质性溢出效应,行业特征的差异性是造成这种异质性溢出效应的主要原因。与外资企业生产率差距较小、R&D强度差距较大,具有较强消化吸收能力且规模较大的内资企业相应行业中,FDI进入对其自主技术创新效率提高具有显著的正向溢出效应。同时,行业出口导向型程度及行业集中度的上升,有助于内资企业在技术创新过程中更好地吸纳FDI的正向技术溢出效应。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陈朝龙 庞玲
以集团公司为研究对象,分析其技术创新溢出效应的机理、影响因素并进行实证研究,得出与以往研究成果存在差异的结论:集团公司内技术领先子公司适当加大技术投入有利于技术创新溢出的有效利用,但加强人才引进将对技术溢出吸收不利;技术落后子公司加大投入与引进先进人才均有利于技术创新溢出的吸收;子公司间技术差距过大不利于技术创新溢出在集团内有效利用等。据此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集团公司 技术创新溢出 有效吸收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王文普 印梅
本文采用简单模型从理论上考察环境规制影响企业技术创新投入的微观机制并推导出两个检验假设,利用中国30个省大中型工业企业数据对两个假设进行实证检验。实证结果表明,企业技术创新投入总体上随着环境规制干预的增强产生不利影响,环境规制的空间溢出对技术转移较少的企业的技术创新投入有较大的消极影响。综合来看,环境规制对企业技术创新投入的总影响显著为负,这一实证发现与理论推断基本上是一致的。
关键词:
环境规制 空间溢出 技术创新
[期刊] 运筹与管理
[作者]
梁涛 杨皎平 陆志宝
为分析知识溢出对集群创新的影响,建立了产业集群双寡头企业创新的博弈模型,并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得出:过度的知识溢出具有抑制创新的负面效应;集群企业之间构成创新网络乃集群创新最佳形式,既可以利用知识溢出的正效应又可以规避其负效应;在对负效应的规避措施中,纯粹的知识产权保护政策不如创新补贴政策有效;一定程度的创新补贴可以使集群创新达到创新网络对应的创新水平。最后文章给出了集群创新管理的一些启示。
关键词:
产业集群 知识溢出 创新政策 效应分析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许培源
以三种专利授权量代理不同层次的技术创新能力,以进出口贸易中资本品或高技术品所占的比例衡量贸易结构。研究发现:贸易结构的变化显著影响我国的技术创新能力,但主要体现为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专利的增加,对发明专利的影响则不显著,并且这种贸易溢出的技术创新效应必须以国内技术吸收能力的同步提升为条件。因此,贸易溢出可以促进技术创新,但最根本的技术创新——技术发明还必须依靠自主研发。
关键词:
贸易结构 技术溢出 技术创新能力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许培源 高伟生
文章利用1994-2007年我国东、中、西部三个地区的面板数据,结合各地区的贸易结构和人力资本水平构造贸易溢出变量,实证研究国际贸易对我国技术创新能力的溢出效应。实证结果显示:东部地区的进出口贸易显著地提高了其技术创新能力,贸易增加了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的授权量;中西部地区由于贸易结构和人力资本水平的制约,贸易仅仅对技术含量较低的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专利的授权量产生影响,对技术含量较高的发明专利的授权量影响不显著。因此,东部和中西部应该实施不同的贸易发展战略:东部地区基于自主创新,中西部地区基于比较优势。
关键词:
贸易结构 技术溢出 人力资本 创新能力
[期刊] 运筹与管理
[作者]
潘雄锋 艾博薇 明杨
本文结合新经济地理学K关联的思想构造了外部技术创新溢出指数模型,在此基础上运用2006~2014年中国30个省级行政区的面板数据对中国区域间技术创新空间溢出效应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1)全国技术创新溢出效应主要是东部地区带动的,东部地区的省份对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其他省份存在技术创新溢出效应,而中部和西部并没有对其他地区技术创新产生溢出效应,并且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内部各省之间存在竞争效应。(2)无论是全国还是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R&D经费、R&D人员和知识存量均对技术创新产生正向作用,并且这些地区的技术创新产出均处于规模报酬递减阶段,不同的是,全国、东部和中部地区R&D人员对技术创新的贡献比R&D资本要大,而西部地区R&D资本对技术创新的贡献则要大于R&D人员。
关键词:
技术创新 溢出效应 知识生产函数 区域间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贾军
利用1999~2011年中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环境技术对FDI的影响及制度环境的调节效应。结果表明,FDI负向影响环境效率;FDI进入对环境技术吸引力、竞争力与环境效率关系存在显著的中介效应,但港澳台FDI对环境竞争力与环境效率关系的中介效应不存在;制度环境显著地减轻FDI对环境效率的不利影响,且对非港澳台FDI的不利作用缓解更明显。
关键词:
外商直接投资 环境技术创新 制度环境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杜斌 张治河 李斌
技术创新的溢出效应造成创新激励不足与社会福利最优的两难抉择。一方面,溢出效应的存在,驱使社会福利达到最大,而创新者福利受损,造成再创新动力不足;另一方面,抑制溢出效应,维持创新者垄断性收益,则损害消费者福利,危及社会福利优化。是否存在一个最优的溢出率调和二者矛盾?或在福利分配标准下,满足一方最优,补偿另一方损失。本文站在创新者与模仿者的角度,尝试在动态最优化和帕累托标准的框架下,通过理论探讨和数理模拟,探寻最优的技术创新溢出率,以权衡创新收益与溢出收益,使社会总收益最大。研究表明,技术创新溢出率无法使创新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杜斌 张治河 李斌
技术创新的溢出效应造成创新激励不足与社会福利最优的两难抉择。一方面,溢出效应的存在,驱使社会福利达到最大,而创新者福利受损,造成再创新动力不足;另一方面,抑制溢出效应,维持创新者垄断性收益,则损害消费者福利,危及社会福利优化。是否存在一个最优的溢出率调和二者矛盾?或在福利分配标准下,满足一方最优,补偿另一方损失。本文站在创新者与模仿者的角度,尝试在动态最优化和帕累托标准的框架下,通过理论探讨和数理模拟,探寻最优的技术创新溢出率,以权衡创新收益与溢出收益,使社会总收益最大。研究表明,技术创新溢出率无法使创新、模仿及社会收益最大点重合;溢出率随时间的动态变化影响技术溢出量、模仿成本及三方收益;维持社会福利最大的最优溢出率需采取"第三方"补偿机制设计,实施政府事后补偿性组合政策,弥补创新者损失及维系再创新持续。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