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561)
- 2023(15914)
- 2022(13458)
- 2021(12585)
- 2020(10530)
- 2019(23889)
- 2018(23374)
- 2017(44994)
- 2016(23775)
- 2015(26307)
- 2014(25362)
- 2013(24778)
- 2012(22444)
- 2011(19883)
- 2010(19695)
- 2009(17795)
- 2008(17453)
- 2007(15523)
- 2006(13215)
- 2005(11549)
- 学科
- 济(99808)
- 经济(99729)
- 业(78379)
- 管理(76321)
- 企(67911)
- 企业(67911)
- 方法(47458)
- 数学(41505)
- 数学方法(41005)
- 财(29185)
- 中国(25317)
- 农(24677)
- 业经(23405)
- 技术(23083)
- 贸(21515)
- 贸易(21502)
- 易(21005)
- 务(19948)
- 财务(19899)
- 财务管理(19862)
- 制(19136)
- 企业财务(19023)
- 地方(18427)
- 农业(16426)
- 学(16231)
- 银(15589)
- 银行(15567)
- 理论(15381)
- 融(15213)
- 金融(15212)
- 机构
- 学院(327406)
- 大学(326340)
- 济(142102)
- 经济(139586)
- 管理(135506)
- 理学(117927)
- 理学院(116837)
- 管理学(115004)
- 管理学院(114376)
- 研究(103461)
- 中国(80531)
- 京(66155)
- 财(65439)
- 科学(58978)
- 财经(53054)
- 所(49113)
- 中心(48924)
- 经(48559)
- 江(47765)
- 农(46430)
- 业大(44513)
- 经济学(44425)
- 研究所(44269)
- 北京(40671)
- 经济学院(40302)
- 财经大学(39936)
- 范(38795)
- 师范(38400)
- 院(38063)
- 商学(37924)
- 基金
- 项目(225198)
- 科学(181435)
- 基金(167853)
- 研究(164935)
- 家(145335)
- 国家(144180)
- 科学基金(127070)
- 社会(108816)
- 社会科(103786)
- 社会科学(103766)
- 基金项目(88578)
- 省(87052)
- 自然(82069)
- 自然科(80373)
- 自然科学(80356)
- 自然科学基金(78999)
- 教育(76366)
- 划(72871)
- 资助(68207)
- 编号(64580)
- 创(51868)
- 部(50799)
- 成果(50303)
- 重点(50100)
- 发(47954)
- 创新(47729)
- 国家社会(46213)
- 教育部(44785)
- 人文(43946)
- 课题(43609)
- 期刊
- 济(146937)
- 经济(146937)
- 研究(92942)
- 中国(61593)
- 管理(54174)
- 财(53003)
- 学报(44939)
- 科学(44570)
- 农(40264)
- 大学(35763)
- 学学(33835)
- 融(31998)
- 金融(31998)
- 技术(31801)
- 教育(31088)
- 农业(27789)
- 财经(26910)
- 经济研究(24703)
- 业经(24183)
- 经(23195)
- 问题(19261)
- 技术经济(18345)
- 贸(17894)
- 科技(16542)
- 业(16495)
- 统计(16293)
- 策(15882)
- 商业(15553)
- 理论(15552)
- 国际(15139)
共检索到47879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任保全 董也琳
战略性新兴产业面临的出口困境,使中国意识到仅依赖低成本低价格的竞争优势已难以维持其出口增长,如何培育其出口竞争新优势,是亟需破解的难题。文章运用分位数回归模型,利用战略性新兴产业上市公司数据,针对技术创新、本土市场效应与其出口的实证研究表明:整体估计中,技术创新和本土市场效应促进了战略性新兴产业出口,而前者的驱动力更强。分地区回归中,在东部和高分位点中西部地区,技术创新促进了出口,而在中西部和低分位点东部地区,存在本土市场效应;在东部,技术创新驱动力强于本土市场效应,而中西部却与之相反。分产权性质回归中,技术创新促进了国有和非国有的出口增长,而对后者的驱动力更大,但是仅在国有企业中存在本土市场...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任优生 任保全
环境规制能否激发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创新,对于促进产业发展,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意义。利用战略性新兴产业上市公司数据和分位数方法研究发现:整体估计中,环境规制促进了技术创新,对低、高研发强度企业的促进作用更强。分地区和产权性质估计中,环境规制促进了东部和非国有企业的技术创新,但未促进国有企业技术创新,对中西部和国有低研发强度企业甚至有抑制倾向。上述研究为采取差别化的环境规制措施,激励技术创新,提供重要依据。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任保全 刘志彪 任优生
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技术创新是关键环节,而市场需求是其技术创新的重要驱动力。本文运用分位数回归模型,利用战略性新兴产业上市公司数据研究表明:整体估计中,出口仅对技术创新强度高的企业有驱动力,而本土市场需求驱动企业技术创新,并且随着企业技术创新强度的提升,前者的驱动力递增,后者的驱动力递减,但是本土市场需求的驱动力更强。分地区和分产权性质回归中,本土市场需求对技术创新的驱动力都显著,而出口仅驱动东部地区企业、非国有企业的技术创新,并且本土市场需求的驱动力强于出口。上述研究为采用差别化的需求刺激政策和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技术创新提供了重要依据。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李俊强
本文以河北省为例分析战略性新兴产业不同发展水平各因素影响变化规律。本研究表明,战略性新兴产业不同发展水平各影响因素具有不同变化规律;各子战略性新兴产业不同发展水平受各影响因素变化规律不尽相同(技术创新和金融发展呈上升曲线,而人才队伍和集群发展则呈现类U型);各因素对各子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水平影响也具有显著差异。结合上述研究结果,从科技创新、金融服务、人才支撑及集群发展等方面设计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具体发展路径。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刘振 程鸿雁
基于创新理论,将技术创新能力引入国际化战略与公司绩效的关系研究中,利用2010~2015年战略性新兴产业上市公司的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国际化程度负向影响公司绩效;国际化程度正向影响技术创新能力;技术创新能力正向影响公司绩效;技术创新能力在国际化程度与公司绩效之间存在显著的间接效应,且为"遮掩效应"。结论拓展了国际化战略与公司绩效的相关研究,为其他实施国际化战略的企业提升绩效提供了理论依据。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宋冬梅
区域技术创新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协调发展对促进区域知识经济增长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文章基于我国31个省际截面数据,对技术创新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耦合关系进行了分析,报告了两者之间协同发展的重要性,通过采用耦合协调度评价方法,进行了相关统计调查,反映了我国各省市技术创新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协同发展程度普遍偏低的问题,取得东部地区与中、西部耦合协调度差距较为明显,大部分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滞后于技术创新水平的研究成果,给出了加强关键核心技术和前沿技术的开发、通过区域相互交流,促进技术转移和扩散,形成战略性新兴产业
关键词:
技术创新 技术转移 技术扩散 金融资本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吴陈锐 王广凯
考察技术创新对于企业成长的影响是当前中国经济环境下的一个重要议题。文章基于中国制造业企业数据,采用分位数回归方法实证分析了技术创新对于企业成长的影响。实证发现,无论是处于何种分位数水平,技术创新都显著地促进了企业成长;随着分位数水平的提升,技术创新对于企业成长的促进作用也随之提升。进一步的分组回归发现,技术创新显著推动了大规模企业和中小规模企业成长,中小规模企业成长水平水平越高,技术创新的影响作用越大,但对于大规模企业而言,这种规律并不成立。
关键词:
技术创新 企业成长 分位数回归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刘重力 黄平川
本文重点考察了技术进口对我国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影响,采用了2001年—2008年中国省际大中型企业的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我国技术进口对企业创新能力产生正向的作用,但随着地区创新能力的增强其作用在逐渐减弱;同时,企业技术进口对新产品开发和销售的促进作用均超过了对企业技术研发能力的影响;随着企业创新能力的提高,其他技术发展路径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逐渐超越了技术进口。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肖兴志 王伊攀 李姝
对于战略性新兴产业而言,虽然从绝对值上看,国有企业获得了更多的补贴,但是从补贴占总资产的比值上看,对民营企业补贴的相对程度更高。本文利用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260家上市公司2007—2011年的面板数据,对政府激励偏好、企业的产权性质与企业创新之间的相关性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国有企业较民营企业,对政府激励的反应更为灵敏;地方国有企业较中央国有企业,对政府激励的反应更为灵敏;民营企业决策较为谨慎。目前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创新活动主要由市场需求驱动,而竞争驱动不显著。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吕晓军
本文以2009—2013年战略性新兴产业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检验了政府补贴对企业技术创新产出的影响及市场化进程、市场竞争与股权集中度的调节作用。结果发现:1政府补贴促进企业技术创新产出的增加,并且市场化进程越高的地区,政府补贴对企业技术创新产出的促进作用越显著;2产品市场竞争越弱的行业,政府补贴对企业技术创新产出的促进效果越好;3不同股权集中度的企业,政府补贴对企业技术创新产出的影响不显著。以上结果说明,政府应增加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补贴力度,并推进各地区的市场化进程,努力培育一批在国际上有影响力的大企业、大集团。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李苗苗 肖洪钧 傅吉新
本文主要探讨了财政政策、企业R&D经费和技术创新能力(TICs)之间的复杂关系,并针对性的选择了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216个上市企业作为样本,通过建立多元线性和二次多元函数的计量经济学模型进行了验证。实证研究表明: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R&D经费投入对TICs具有简单的正向影响。企业TICs对企业R&D投入的影响较复杂,当企业TICs达到特定水平时,将会刺激企业加大对R&D经费的投入,然而,当企业TICs未达到特定水平时,企业的R&D经费投入较少。财政政策对企业R&D经费投入和企业TICs也具有较复杂的影响,即存在某一特定的区间值,使财政政策无论是对企业R&D经费投入的影响还是对企业TICs的影...
关键词:
财政政策 R&D经费 TICs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张云 赵富森 仲伟冰
基于高技术产业20032016年细分行业的面板数据,本文主要从政府与市场、非国有经济、产品市场和要素市场4个层面对行业市场化程度进行了描述,并运用面板分位数回归方法实证分析了市场化程度对高技术产业自主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市场化程度的提升既优化了创新资源的配置效率,又促进了高技术产业自主创新,但市场化程度对产业自主创新的影响存在明显的行业与分布差异性;从市场化程度的不同表现层面来看,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在创新能力较高的行业更具有重要影响作用,非国有经济的发展和要素市场的发育对产业自主创新的促进作用存在一定的门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张娜娜 胡斌 杨坤
本文构建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创新影响因素指标体系,运用DEMATEL方法进行分析,计算各因素之间的影响度、被影响度、中心度和原因度。结果表明:影响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创新的核心因素是技术转化能力、技术产出能力、同质组织之间的协作、社会创新文化氛围和技术开发能力,最后提出相关建议。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张娜娜 胡斌 杨坤
本文构建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创新影响因素指标体系,运用DEMATEL方法进行分析,计算各因素之间的影响度、被影响度、中心度和原因度。结果表明:影响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创新的核心因素是技术转化能力、技术产出能力、同质组织之间的协作、社会创新文化氛围和技术开发能力,最后提出相关建议。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孙丽艳 苗成林
更新整合的目的在于将分散的能力凝聚成核心能力。文章围绕该问题,基于熵权TOPSIS法对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创新能力进行评价、排序。通过考虑影响技术创新能力的积极因素和障碍因素,构造技术创新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分析技术创新能力现有评价方法的不足之处,采用熵权TOPSIS法评价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创新能力,最后根据实证结果提出更新整合策略。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文章所采用的评价方法不仅避免了人为因素对赋权的主观性影响,解决了样本数量要求过高和评价指标数据分布条件的限制,而且能够筛选出恰当的更新整合对象,使更新整合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